自去年底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爆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与地区相继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近日,广东又新增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二者为一对来自委内瑞拉的华人姐弟(弟弟,6岁;姐姐,8岁),目前病情稳定。据了解,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有专家表示,寨卡肆虐时,我国正值冬季,不存在蚊虫滋生的条件,寨卡病毒输入风险较低。但春季来临,气温回升较快,容易滋生蚊虫,尤其是广东等南方省份具备适应寨卡病毒传播的天然条件,或成寨卡病毒潜在的流行省份。
虽然广东等省份存在寨卡病毒传播风险,但寨卡并非危险病毒。据世卫组织表示,普通人因为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通常相对比较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应当多休息、多喝水,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疼痛和发热等症状,如果病情加重或恶化,应该去医院寻求治疗建议。该病毒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最佳的预防办法,就是避免被蚊虫叮咬。此外,还有疾控专家呼吁,有亲属在南美务工、生活、旅行的,切记要清空、擦干任何可能存留水的容器,比如水桶、花盆或轮胎,这样蚊子可能繁殖产卵的地点才可以被移除。
蚊虫传播为主
寨卡病毒(Zikavirus)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一名成员,为正链RNA病毒,其结构含有包膜和二十面体蛋白衣壳,与登革热病毒、黄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等虫媒病毒属近亲。
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和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所以,即便是在疫区,仍应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另外,寨卡病毒也可能通过输血,性行为或者实验室意外暴露等途径传播,目前在美国就发现了一例性传播感染病例。
根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
塞卡病毒成小头症主要诱因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成功分离出2株寨卡病毒。研究人员指出,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好比是警察从案发现场找到了“犯罪分子”的DNA证据,而分离出病毒毒株,就好比警察抓住了“活靶子”,相当不易,尤其是直接从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病毒在国际上属于首次。寨卡病毒的成功分离为疫苗、新药、诊断试剂的研发,以及主要蚊媒传播效能评估提供了必要条件。
但寨卡病毒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资料显示为3至12天。人感染寨卡病毒后,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黏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据了解,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胎儿死亡。2015年11月,科研人员从巴西出生的一例小头畸形的新生儿身上分离出了寨卡病毒。2015年至2016年1月30,巴西共报告3530例小头畸形患儿,与2013年的167例和2014年的147例相比,小头畸形数量呈现系数级增加。巴西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确认,寨卡病毒可在孕妇妊娠期间“穿透”胎盘,是导致巴西新生儿小头症激增的主要诱因。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也提示:小头症畸形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但寨卡病毒似乎是主要可疑因素。
可引发并发症尚无预防疫苗
据悉,虽然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较轻,但寨卡病毒会引发并发症。据巴西卫生部宣布,2015年巴西有3名成年人死于这种并发症,在他们的遗体中均检测出寨卡病毒。其中一人死于寨卡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另两人死于寨卡病毒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巴西卫生部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寨卡病毒不仅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症,而且对成年人也会引发致命的并发症。
目前,尚无预防寨卡病毒的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美国和印度研制的两种寨卡疫苗进展最为理想,但开启大规模临床试验至少还需18个月。此外,中国疾控中心已成功研制出寨卡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正着手对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进行该病的识别和对症治疗知识培训。
防蚊虫叮咬是最有效方法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蚊媒活动较少,不具备蚊虫大量孳生条件。前一段时间出现的全国大范围极寒天气也“帮了忙”,消灭了不少蚊虫。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但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建议,随着气候逐渐回暖,到了春夏季,广东等南方省份需要格外警惕。尤其是有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家庭,更要做好防蚊措施。
此外,节假日期间出国旅游的人群也应注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出血热室主任李德新研究员提醒,寨卡病毒不仅仅在拉美蔓延,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疫情传播,大家在去往这些地区时,应通过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蚊帐或防蚊网等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尤其是有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家庭,更要做好防蚊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旅行者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可能不能对自身进行适当保护的人员并对其提供帮助,比如幼儿、患者或者老年人。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的可能。但要最终确诊是否感染,还需要通过血液检测等实验室诊断。
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近期爆发的寨卡病毒,让很多准妈妈都很担心,寨卡病毒最大的危害就是引起新生儿小头症,目前临床医学没有什么治疗方法。寨卡病毒引起的小头症,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症状呢?
1、寨卡病毒小头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寨卡病毒最新疫情概况报告,中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区英属维京群岛出现寨卡本土疫情,疾病管制署随即提升英属维京群岛,寨卡病毒旅游疫情建议至第2级警示(Alert)。
全球自2007年以来,至少有69国或属地具寨卡病毒本土病例纪录,疫情以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最为严峻,疾管署将迄今持续具流行疫情或可能有本土传播之59国或属地,包括亚洲地区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尼、新加坡5国及美国佛州布劳沃德郡、迈阿密郡、皮尼拉斯郡、棕_滩郡,旅游疫情建议列为警示(Alert)。
已有20国出现小头症或先天性畸形个案,18国出现GBS病例或GBS发生率增加情形,依现有证据,对于感染寨卡病毒与GBS、小头症及其他胎儿脑部严重缺陷具因果关系已具强烈科学共识,近期全球疫情呈快速地理扩散情形,可能与北半球正处于夏季致病媒蚊活动度高有关,故仍须提高警觉。
(1)早发性发病7天_会死
GBS即是新生儿B型链球菌,是造成新生儿出生前后感染,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多存在于女性泌尿或生殖系统,若新生儿在生产过程中遭到感染,可能会引发脑膜炎、肺炎、败血症,进而造成死亡,国_妇女每6人即有1人带有感染因子,若新生儿感染,很有可能早发性发病,而在7天_死亡。
(2)感染GBS嗜睡、体温过高
新生儿若感染B型链球菌,会有睡不好、呕吐、嗜睡、体温过高或过低等现象,怀孕35~37周的准妈妈,可以门诊进行B型链球菌筛检,确认宝宝是否感染,若确诊感染,才可以尽早准备,在生产时准备有效的抗生素,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机会。
2、寨卡病毒的症状
感染寨卡病毒后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7天后自愈,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目前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对于公众担心的病毒传播途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研究员李建东表示,寨卡病毒主要经蚊虫传播,普通接触是不能传播的,也未发现通过空气传播迹象。存在通过精液或者母婴传播的情况,但非常少。另外,经过输血传播也有少量报道,但是非常罕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专家已解析出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全基因组信息,为了解病毒的变异和开发疫苗及诊断试剂奠定了重要基础。
3、寨卡病毒病传播途径
(1)蚊虫叮咬: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研究表明寨卡病毒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
4、如何预防
目前该病尚无疫苗,也没有特效药物。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环境,消除蚊虫孳生地。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以及饮水器接水槽等室内积水容器;排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储水容器加盖,以防蚊子进入;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2)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使用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或使用防蚊剂;尽量穿宽松、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在皮肤裸露部分使用驱避剂;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时刻在蚊子出没频繁的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4)从存在寨卡病毒本地传播的地区回来后,若出现不适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并告知近期旅行史。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财经频道2月1日报道,印度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公司、商用车生产商塔塔汽车公司(Tata Motors)原本将于本周发布新款汽车“zica”,但由于该款汽车与美洲各国当前盛行的寨卡病毒(zika)发音几乎相同,而使其发布活动受到影响。
澳大利亚外交部也对该国孕妇提出类似建议。该国联邦政府还要求医生关注从寨卡病毒流行地区返回的旅客有无感染迹象,一名发言人表示,如果需要,澳大利亚部分实验室可用来进行病毒诊断。
日本外务省近日出台了安全旅行提示,强烈建议女性怀孕期间避免前往巴西或其他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要求所有到访疫情流行地区的游客务必谨慎,最好穿着长袖衫和长裤,使用防蚊喷雾,并避免使用蚊子可能“光顾”过的盛水容器。一旦出现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症状,需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
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要求卫生部跟进寨卡病毒疫情,与运输和民航企业及时沟通,做好病毒蔓延的预防对策。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当天晚些时候公布了含有27国的旅行警告名单,提醒孕妇避免前往这些报告寨卡疫情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17日在日内瓦发布“寨卡战略应对框架及联合行动计划”,根据计划,世卫组织将动员和协调合作伙伴、专家及各方资源,帮助相关国家提升对寨卡病毒及相关疾病的监测能力,为受病毒影响的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推动疫苗、检测及治疗手段的快速研发。世卫组织表示,落实这一计划共需5600万美元,其中2500万美元将用于世卫组织的应对工作,3100万美元用于帮助其他重要合作伙伴开展工作。
世界银行18日宣布,将出资1.5亿美元帮助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应对寨卡病毒。该行评估认为,寨卡病毒今年将对该地区造成约3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台媒称,寨卡病毒肆虐,由于病毒通过病媒蚊散播,各式防蚊产品近来在美国变得热门。拥有联邦环保署(EPA)登记、价格仅约9美元的一款捕蚊器,现在热销到供不应求。
巴西的Megadose公司是一家销售孕妇装的服装公司,而从今年3月10日起,Megadose公司开始销售能够抵御寨卡病毒的服装。该服装之所以能够抵御寨卡病毒,原因在于洗涤过后,纤维中产生的香茅醛(一种抵御蚊虫的化学成分)可以驱走该疾病的传染源——蚊子。 据外媒报道,由于担心当前在蚊虫传播的寨卡(Zika)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对加勒比海和拉美8个国家或领地发布旅行警报,建议孕妇避免前往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染的地区。目前,已有22个国家和领地被列为旅游警告名单。
报道称,疾病防治中心22日称,出于对寨卡病毒传播的考虑,孕妇不应前往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瓜德罗普岛、圣马丁、圭亚那、佛得角、萨摩亚和圣马丁岛。
而在一个星期之前,疾病防治中心已因相同原因发布旅行警报,建议孕妇推迟前往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岛、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和波多黎各。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说,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寨卡病毒与新生婴儿出现头小畸型症有关,但间接证据表明,两者之间极可能有关联,这令人感到非常担忧。
越南卫生部联合外交部等多部门一起举行了一次在线会议,讨论寨卡病毒在越南爆发的可能性以及预防办法,并于周二(2日)发出预警称,越南农历新年(春节)期间可能爆发寨卡疫情。
据美国媒体2月14日报道,寨卡病毒肆虐全球,而在大面积爆发的美洲地区,近期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寨卡疫情料将重创加勒比海地区、中美洲和南美洲多个国家的旅游业,造成高达639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据外媒报道,世界卫生组织于8日在举行一次紧急委员会会议之后发表声明,建议怀孕妇女不要前往受寨卡病毒影响的地区旅行。 里约奥运会将于8月5日开幕,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菲利普·威尔金森表示,寨卡疫情不会对计划前往里约观看奥运会的游客造成太大影响。在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中,每天都会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来清除蚊子滋生的温床。此外,对于位于南半球的里约,8月正值冬季,气候相对凉爽,也不利于蚊虫滋生。
附:寨卡病毒病知识“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被发现。直至2013年前,仅在非洲、东南亚、太平洋岛国有散发病例报告。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血液和性传播罕见。多数病人仅出现轻微发热、红疹(多数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持续2至7天后自愈,极少出现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并可导致小儿夭折,其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目前该病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但可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有效预防。(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时间2月9日消息,尽管里约奥运会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拉开大幕,但里约奥组委却面临如何应对寨卡病毒疫情的严峻难题,如果未来不能及时消灭疫情,保证运动员的安全,不排除会有国家抵制里约奥运会,肯尼亚奥委会就发出这样的警告。
据《菲律宾星报》2月15日报道。今年8月,巴西将举办2016年的夏季奥运会,但目前寨卡病毒在巴西大肆蔓延。出于安全考虑,菲卫生局可能降禁止本国运动员赴巴西参赛。
中国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昨天透露,国际奥委会将在4月派出协调委员会成员赴里约热内卢考察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筹办情况,尤其是目前正在南美地区肆虐的寨卡疫情,“这个问题各界非常关心,我们希望不会影响运动员的参赛,我们会重点考察生活配套设施。”
距离里约奥运会开幕越来越近,近一段时间在巴西肆虐的“寨卡病毒”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院长李国平4日表示,寨卡病毒可控可治,要重视,但不要恐慌。
据巴西卫生部24日介绍,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将发布一款名为“健康卫士”的手机应用软件,可以对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虚拟诊断,帮助游客判断自己是否感染寨卡病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47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孕妇吃火龙果的益处
下一篇: 药物流产后吃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