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近日公布的数据,刚果(金)3月份正式宣布暴发的霍乱疫情来势凶猛,到11月14日,该国境内已有1.75万多人感染霍乱,其中508人死亡。
.hzh {display: none; }统计数据显示,刚果(金)西南部的东方省、班顿杜省、赤道省以及首都金沙萨市至11月14日已有7582人感染霍乱,死亡人数达414人。其中赤道省自6月份宣告暴发疫情以来,短短5个月内霍乱病例就已超过3000例。
数据表明,刚果河沿岸的这4个省市是此次霍乱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另外,在刚果(金)东部的加丹加省、北基伍及南基伍省至今已出现9933例病例,但死亡人数只有94人。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称,该办公室正在调动各种资源帮助刚果(金)政府切断传染源,遏制此次霍乱疫情。
扩展阅读:一、霍乱的鉴别一、与细菌性腹泻鉴别
细菌性腹泻一般由非O-I群弧菌和产生肠毒素的大肠杆菌(ETEC)引起,前者多数病人的腹泻伴剧烈腹痛和发热,1/4的病人粪便呈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一般病程较短,两者与霍乱的鉴别有赖于病原学检查。
二、霍乱应与各种细菌性食物中毒相鉴别,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及副溶血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及副溶血弧菌引起者,各种食物中毒起病急,同食者常集体发病,常先吐后泻,排便前有阵发性腹痛,粪便常为黄色水样,偶带脓血。
三、如果部分的粪便呈洗肉水样或痢疾样,则需与细菌性痢疾鉴别,后者多伴腹痛和里急后重,粪便量少,呈脓血样。
四、与急性砷中毒相鉴别,急性砷中毒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粪便为黄色或灰白水样,常带血,严重者尿量减少,甚至尿闭及循环衰竭等,检查粪便或呕吐物砷含量可明确诊断。
据《人民日报》2009年1月15日的报道,近来,一些流行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蔓延的趋势:沙门氏菌疫情目前正在美国43个州肆虐,迄今已造成400多人感染;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也在欧洲呈扩散之势,世界卫生组织称2010年在欧洲消除麻疹的目标恐难实现;在津巴布韦,感染霍乱的人数已近4万,自2008年8月以来已有2000多人因此死亡,这是继1999年霍乱在尼日利亚造成近2100人死亡后最严重的一次霍乱疫情。与此同时,埃及、越南等国都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并出现数人感染死亡的案例……
疾病肆虐,全球变暖难脱干系。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表的一份声明认为,由于气候变化,包括禽流感、霍乱、瘟疫等在内的12种“致命疾病”可能大面积流行。英国的一些气象学家也早已发出警告,认为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反常带给人类的危害,绝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每年约有15万人因气候变化被夺去生命。
2008年7月1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美国泌尿学教授玛格丽特·珀尔的一篇论文,该论文指出,肾结石病与气候的变化关系密切。
玛格丽特·珀尔指出,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继续像联合国预测的那样,在未来数年可能会有更多的美国人因为全球变暖而患上肾结石病。得了肾结石非常痛苦,这种病经常由脱水引起,而高温环境造成失水过多增加了这种病的发病几率。在美国部分干旱地区肾结石患者预计可能会增长30%。到2050年将增加160~220万个肾结石病例,将花费10亿美元的治疗费用。
作者说:“这项研究是全球变暖直接导致人类疾病的第一组实例之一。当人们从温度适中的地方迁到气温更高的地方时,患肾结石风险迅速上升。这已经在派往中东地区的军事部队中得到了证明。”
2009年4月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东非健康与科学大会”上,有专家表示:东非某些疾病的传播严重程度有加剧之势,这种情况与气候变暖有关。
肯尼亚医疗研究所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专家安德鲁·吉塞科说,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发气候变暖,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导致的疾病传播在东非地区有加剧趋势。这位专家建议,东非地区的医疗机构应储备足够的防治药物,以应对那些传播状况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的热带疾病。
吉塞科说,环境越温暖,病原体就能以更快的速度传播。据报道,在东非地区,疟疾、肺结核、腹泻、裂谷热等疾病的传播规律正在改变。
研究表明,近年来,非洲的温室气体年均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的3.8%。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2002~2005年间,全球气温显著升高。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网的报道,刚果(金)议员帕西?扎班巴称:?宽果省议员小组与议长克里斯托夫?姆博索举行了会面,以讨论卡松戈-隆达地区所发之事。未知病因至今为止已经夺去了15人的生命。?
刚果(金)宽果省省长让-玛丽普吉?普吉表示,未知疾病首例病例是一个月前发现的。到目前为止,病逝的都是60至80岁老年人。
显然,这是由于这个人群抵抗力较弱导致的。
近些年来,登革热、埃博拉、非洲猪瘟等病毒大都发源于非洲地区,看起来好像是非常容易出现传染病。究其原因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非洲常年气温较高,接近人体温度,很适合病毒生存。要知道人体温度也不过在36-37度左右,而非洲的气温跟这个很接近,病毒从自然界转到人体,不存在根本性的障碍。
其次是非洲地区经济发展迟缓,大多都是贫困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很多地方连卫生的饮用水都无法保障。相应地卫生水平也不高,尤其是公共卫生的水平较低,这也极易滋生各种病毒。
而一旦发生病毒的人际传播,仅靠非洲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基本是没法克服的。
再者,非洲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很多地方并没有被人类完全开发,物种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病毒的滋生和流行创造了便利条件。
另外,因为非洲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人民的受教育水平也不高,生活习惯更谈不上卫生,也没有隔离管控这样的体制条件,一旦发生疫情,基本上靠的就是自我免疫了。
综上所述,非洲容易流行传染病,其实是经济、地理等诸多因素的集合,而要改善这种情况,发展经济是必然要走的道路。
实验室感染:有报道明确的埃博拉实验室感染至少有2次,一次为1976年,英国Porton Down微生物研究所(RME),一工作人员实验室内转移埃博拉感染的豚鼠肝匀浆时针头刺入大拇指而感染。另一次为2004年5月俄罗斯维克托实验室,一女科学家意外被感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扎破手指,感染发病死亡。
1976年6~11月。苏丹南部,共发病284例,死亡151例,病死率为53%。1976年9~10月间在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318个病例,280例病死,病死率88%。85例因共用注射器感染,继发者为医护和病人亲属。
1979年在苏丹的恩扎拉地区,发病33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67%。
1994年6月在加蓬的明克伯、马科库地区及热带雨林采金区,发病49例,死亡31例,病死率63%。
1995年1月起在刚果(金)暴发流行。
1995年4月在刚果(金)基奎特市及其周围地区发生,发病315例,死亡245例,病死率77%。继发病例多为治疗和护理人员,占所有病例的25%。
1996年2月~1997年1月在加蓬北部,发病60例,死亡45例,病死率75%。66人/97人流行源于接触了1只丛林中死亡的黑猩猩的21名村民,继发病例都参加病死者传统的葬礼。
2000年8月~2001年1月在乌干达北部的古卢、Masindi及Mbarara。共发病425例,死亡224例,病死率53%。
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布)]和加蓬,共发病123例,97例病死,病死率为79%。
2002年12月~2003年4月底,刚果共和国共发生感染病例143例,病死128例,病死率89%。流行原因与人类狩猎活动有关,与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而感染。
2005年4~6月,在刚果(布)发病12例,发现9例病人均死亡。经尸检取样化验后证实。
2012年7月31日(当地时间),乌干达发现三例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截止当地时间8月3日,已确诊53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至少16人死亡。另有312人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而被隔离。1名因疑似病例而被隔离在医院接受检查的囚犯逃跑 。
2014年,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度惊人。病毒至4月1日 已造成82人死亡。截至4月14日在几内亚已出现168名感染者,其中108人死亡。
2014年7月,尼日利亚出现首宗输入型埃博拉病毒病确认病例,患者于7月25日在拉各斯市死亡。26日,尼政府宣布将尼传染病警戒提升至红色级别,并要求所有海陆空口岸实施埃博拉病毒病监测,采取相应卫生检验检疫措施。
2014年7月27日,利比里亚一名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利比里亚医生死于埃博拉病毒,另有一位美国医生已感染此病毒,正在接受治疗。截止2014年7月28日,此次疫情已经在西非导致672人丧生,是有记录以来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2014年7月29日,塞拉利昂卫生部门确认,领导塞拉利昂对抗有史以来最严重一次埃博拉疫情的医生于当地时间7月29日因感染埃博拉病毒逝世,年仅39岁。舍克·汗(Sheik Umar Khan)亲自救治了一百余名患者,在他逝世之前,已经有数十名当地医疗工作者牺牲。
据世卫组织统计,这种烈性传染病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其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内出血和外出血。迄今为止本次爆发的死亡率为56%,但历史上最高可达90%。
2014年8月4日,尼日利亚卫生部长丘库宣布,尼日利亚境内已确诊第二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患者为南部城市拉各斯的一名医生。第二例感染者与第一例有关,是为第一例感染者进行治疗的两名医生之一。
2014年8月6日,尼日利亚卫生部长丘库在阿布贾宣布,尼日利亚南部城市拉各斯的一名护士被确诊死于埃博拉病毒感染。这位护士曾经照顾并密切接触过之前在拉各斯被确诊感染的利比里亚官员索耶,她于5日晚间被确认死于埃博拉出血热。
2014年8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公布死亡人数为932人,但这可能存在统计遗漏、故意隐瞒等问题。
2014年7月30日,一名从肯尼亚返回中国香港的女子被曝出现类似埃博拉病毒病征,已被隔离治疗,虽然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随后表示该女子病征未符合怀疑病例的定义,但依然未消民众恐慌,香港卫生署咨询热线被民众打爆。
2014年7月25日,一名利比里亚官员索耶,在尼日利亚一家医院内死亡。这一事件引发“病毒跨境”的担忧。利比里亚财政部顾问索耶上周乘飞机抵达尼日利亚拉各斯。上飞机前他还没有出现任何病毒感染症状,但没到目的地就开始呕吐、腹泻。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8月6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共计报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计病例数达1779例,其中961例死亡。
2014年8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1229人死亡,仅在3天内就造成84人死亡。在3天内,受感染的病例增加113例,使得总数达到2240人。利比里亚是疫情蔓延最快的国家,新近增加48个感染病例,与53例死亡病例,使得该国受感染病例达到834人,其中466人死亡。
三天内,死亡人数增加84人,被感染病例增加113人。此前逃离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隔离中心的17名病毒感染者现已被找到,但当地的诊所拒绝接收这些人。这17名病毒感染者包括一名10岁的小男孩,由于疑似携带埃博拉病毒已被当地的收留中心赶出,艰难地忍受着高烧的折磨。
2014年8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28日发表最新通报说,埃博拉疫情继续肆虐,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已经有3069人感染,其中1552人死亡。
2014年9月17号,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称,西非地区已有超过2500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病毒感染人数超过5000人。
世卫组织同日发布的抗击埃博拉疫情战略路线计划中说,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是已报告感染人数3069人的数倍。世卫说,这次埃博拉疫情爆发导致的病毒感染总案例数可能超过两万人。
截止2014年9月25日,西非地区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已经导致逾3000人死亡。最新数字显示,该地区有6,500人据信已被感染。利比里亚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有大约1,830人病死。美国已经向利比里亚派遣大约3,000士兵,帮助对付这一疾病。一些研究警告,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人数可能会在11月初超过两万。
西班牙卫生部2014年10月6日通报说,一名西班牙护理人员在马德里被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成为首例在欧洲境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595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流产后多久可以洗头发
下一篇: 流产几天可以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