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英男子装仿生眼重建光明,老年黄斑病变者迎来福音

佚名 2024-05-18 11:01:14

英男子装仿生眼重建光明,老年黄斑病变者迎来福音

黄斑病变目前被视为无良好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眼底疾病,感染此疾病的患者往往会因视力减退而导致生活上的极大不便。不过,针对这种疾病的新医疗科技似乎已经面世。

据香港《文汇报》7月23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退休工程师弗林8年前被诊断患上老年黄斑病变(AMD),视力不断衰退,近年来更是丧失正面视觉,只能从眼角看东西,生活非常不便。他上月入院接受手术植入仿生机械眼,成功恢复部分正面视觉,预计这是全球首例。

现年80岁的弗林对重见光明感到兴奋,他迫不及待地选择在英超新球季开始后再次观看爱队曼联作赛。

据报道,弗林使用的仿生眼由美国公司“SecondSight”设计生产,原理是通过眼镜上的摄影镜头拍下影像,转化成电子信号传至安装在患者视网膜上的电极,刺激视网膜细胞产生神经信号,然后再传至大脑还原成影像。弗林上月在曼彻斯特皇家眼科医院接受了4小时手术,本月初启动系统,经过适应后已能看见人物和对象的外形,而且逐渐能够辨别面孔。

由于仿生眼原理是直接向视网膜发出信号,因此弗林即使闭上双眼,也能够“看”到东西。报道表示,该款仿生眼在临床试验大获成功,让超过130名罹患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患者恢复部分视力,不过他们并不像弗林般还留有周边视觉。英国《卫报》指出,弗林可能是全球首例同时运用天然及人工视力的案例。

弗林说,现在他的生活大有改善:“以往我看花园的植物就是模糊一片,现在完全不同,我能在花园散步,看见不同东西。”他现年77岁弟弟皮特透露,弗林是曼联忠实粉丝,年轻时常亲自入场支持爱队,也不会错过任何比赛的电视直播,但近年来兄长视力衰退,不仅无法分清球员是谁,更要侧面从眼角看才能看到电视,非常不便。

“仿生眼”技术已日趋成熟,盲人重见天日已不再是梦想!

仿生眼是利用科学技术根据人的视觉特征开发的可以帮助失明者恢复视力的一种技术。

仿生眼研发思路一种是将摄像设备装在眼镜上,通过电极接入视觉神经;另一种思路是模拟人的眼睛工作原理而发明的电子眼植入人体以帮助人们恢复视力。

2012年9月3日,世界首例仿生眼植入者恢复部分视力。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作的帮助视障人士增强视力的 科技 产品MIT的电子眼模型。MIT的电子眼模型由一个具弹性的底座、一些用来接收电力与资讯的线圈、一个电极列、以及一个用来执行刺激任务的微型芯片组成。青光眼(eyeclops bionic eye )设备包括一副装有摄像头和信号传送器的眼镜、一个视频处理器、一个信号接收器和一个电极。佩戴这种眼镜前,患者首先要接受眼部手术,将一个极薄的电子信号接收器和电极板植入视网膜上。

这其实是一个太阳镜上配上摄像机和视频处理器的装置,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把捕捉到的图像传送给仿生眼外面的一个微型接收器。接下来,这个接收器通过一条微型电线把数据传递给视网膜上的一排电极,而视网膜是一层仿生眼后面通常对光做出反应的特殊细胞薄膜。电极受到刺激时,这特殊细胞就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这样一来大脑就收到亮点和黑点的图案。研究人员希望,患者能够学会把含义不同的图像“翻译”成视觉模式。

这种仿生眼由美国第二视觉(Second Sight)公司研发。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18名患者已安上百眼巨人二型仿生眼。他们设计仿生眼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像罗恩一样因色素性视网膜炎失明的人,这是一种导致视网膜退化的遗传性眼病,可持续许多年,通常在人还是孩子时就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据估计,英国有2万到2.5万名色素性视网膜炎患者。

2011年6月,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种能成功恢复盲人部分视力的人造视网膜技术经过成功测试之后,现已得到官方批准应用。

2015年2月26日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家诊疗中心上演感人一幕,一名68岁失明男子在装上了仿生眼睛后,首次看到了与他结婚10年却从未见过的妻子,该男子惊呼“亲爱的,你真美”。艾伦泽拉德是美国第15名接受仿生眼种植术的病人,他也是明尼苏达州第一人。泽拉德20年前就患有严重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并导致视网膜恶化,此前一直没有技术能治愈。根据诊疗中心称,该仿生眼植入人体后,会传送光波信号到视神经,绕过损坏的视网膜。今年1月,一个微小的晶片状芯片被植入泽拉德的右眼。目前,艾伦能够成功辨认形状、物体,但仍有间歇性模糊,并且看到的都是黑白色,但是随着训练和仿生眼系统升级,5年后,他可能视力能够更清晰。

日本

这种仿生眼由德国公司Retina Implant AG研制,由一个尺寸3毫米×3毫米的微芯片以及1500个光传感器构成。光传感器的作用是取代因疾病丧失功能的视网膜。与此前研制的仿生眼相比,Retina Implant打造的电池动力仿生眼无需使用笨重的附件,例如安装在深色眼镜上的摄像头,这在仿生眼研究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种仿生眼背部的一个微型芯片能够帮助盲人“重见光明”,让他们再次看到钟表指针和日常物品。植入仿生眼已帮助2名男性盲人和1名女性盲人在因色素性视网膜炎失明后第一次看到物体。几天之内,所有3名患者均能看到摆放在桌子上的物体,其中包括杯子茶托。在此之后,更多患者接受这种治疗。

眼科医生用“非常令人吃惊”形容测试结果,首批英国患者将在几个月内成为这项技术的受益者。专家们表示,这种视网膜下植入设备能够让失明症的治疗爆发一场革命,就像耳蜗植入设备改变聋人的生活一样。首批受益者将是那些患有色素性视网膜炎的人。色素性视网膜炎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逐渐破坏视网膜并最终导致患者完全失明。此外,仿生眼也可以用于治疗与衰老有关的视网膜黄斑变性疾病,这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失明原因。英国当前未被治愈的视网膜黄斑变性疾病患者在50万人左右。

麦克拉伦计划开始在英国测试这种仿生眼,据悉,这款设备的造价在2万英镑至4.5万英镑(约合3.2万美元至7.2万美元)之间,与培训一条导盲犬的费用不相上下。然而,这种仿生眼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失明症,在广泛使用前仍需做更多工作——有望在5年内广泛使用。

澳大利亚

为了帮助盲人重见光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种不需要正常视觉系统的“仿生”眼球。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系统,将11个“小片”植入与接收处理视觉刺激有关的大脑的不同部位。每个“小片”包含43个电极,能使用电信号刺激大脑,从而形成类似于屏幕像素的“光点”。这些“小片”总共可以产生不到500个光点,而 健康 的眼球可以产生100万至200个这样的光点。尽管远远不如正常眼球,但这样的视觉也可以使盲人的生活变得更容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697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