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CRISPR专利之争愈演愈烈,或将鱼死网破

佚名 2024-05-19 08:48:16

CRISPR专利之争愈演愈烈,或将鱼死网破

2016年09月21日讯 国际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开创了测定和改变基因组的方法。他也被称为合成生物学的创始人,并可能是世界“已灭绝的猛犸象复活工作”的顶级权威专家。

现在,围绕着“谁拥获得革命性基因编辑技术专利权”的一场战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国际遗传学大牛Church的科学技能是否可以被认定是“普通人就能做到的”。也许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是,在围绕着CRISPR-Cas9基因编辑专利权的战争中,竞争者之间互相扯皮的这个诡异问题,是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必须考虑的。这场可能拖上几年的诉讼,已经愈演愈烈,从科学细节转向了不正当行为的指控。纽约法学院的法学学者Jacob Sherkow说:“似乎有一些指控是针对不好行为和不诚信行为。这是攻击性的。”

在欧洲,CRISPR专利申请人也在等待一些关键的裁决,一些裁决预计在九月年底公布,可能决定他们的命运。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敌意是不足为奇的。加州大学Hastings法学院的法律学者Robin Feldman表示:“当有面临很多钱的巨大诱惑时,人们会去争夺它。在一场关于‘王者的决定因素’的战争中,一切都是重要的。”

在自然界中,细菌和古细菌利用CRISPR-Cas9来抵御病毒。但在2012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生物学家Jennifer Doudna和瑞典默奥大学微生物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带领的研究小组报道称,他们重组了CRISPR-Cas9,在他们选择的位点切割DNA。然后,在2013年初,几个研究团队--包括麻省理工-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合成生物学家张锋带领的研究小组报道称,CRISPR-Cas9也在活的真核细胞(包括人类细胞)中起作用。

由于它的易用性和通用性, CRISPR-Cas9已经被世界各地的实验室用来改写基因组和重塑细胞。其在医学、农业和研究领域的潜在应用是无穷无尽的。根据瑞士洛桑附近的咨询机构IPStudies介绍,全球有超过860项CRISPR专利。平均每天新增加一项专利。

大部分的焦点集中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Broad研究院的研究团队,他们的“基础”专利涵盖了广泛的CRISPR-Cas9应用。虽然伯克利团队首先申请了专利,但是Broad研究所选择了加快审查过程,使其专利授权更早。伯克利团队随后要求USPTO宣布“专利干扰”,并发起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来确定谁是第一个发明者。

自1月以来,双方已将专利申请文件提交USPTO专利法官。Broad研究所断言,伯克利团队最初的专利申请文件,描述了在原核生物(如细菌)中使用CRISPR-Cas9,但并没有在真核生物(如小鼠和人类细胞)中充分描述这个程序。这个区别很重要:CRISPR最有利可图的应用很可能是医学,并且,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已经从伯克利团队或者Broad研究所获得了专利的授权。

伯克利团队认为,CRISPR-Cas9在真核细胞中的应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普通人就会的技能”,如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就可以获得这一飞跃。伯克利团队指出,有几个团队迅速成功地将CRISPR应用到人类细胞--Doudna、张锋、Church和首尔基础科学研究所基因组工程师Jin Soo Kim分别带领的团队。Broad研究所反驳说,这些科学家都是在他们领域的佼佼者,怎么可能被认为是“普通人”呢。

令人惊讶的指控已经与科学争论交织在了一起。伯克利团队提交了张锋实验室一名访问研究所Shuailiang Lin的一封电子邮件,他在2011年到2012年期间在张锋的实验室访问。Lin称,张锋实验室是从Doudna和Charpentier的论文获得了灵感和启发,而不是独立地创造了这个系统。Broad研究所反驳说,Lin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要向Doudna寻求工作。

伯克利团队要求传唤Lin(他一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但USPTO法官在9月14日拒绝了这一请求。在9月下旬,Broad研究所会给出一个更完整的回应。

与此同时,Broad研究所请求USPTO法官忽略伯克利团队两名证人的证词。收集他们口供的法律公司此前曾为Broad研究所工作,因此可能对Broad研究所争论的机密信息知情。USPTO的法官则不同意。他们在8月24日写道:“Broad研究所的要求实际上属于非法调查。”

Sherkow说,一个最具攻击性和危险性的举动是,伯克利分校决定传唤Church教授。伯克利团队提交了Church教授祝贺Doudna和Charpentier 2012年论文的电子邮件,从而认为它启发了他团队在真核细胞中尝试CRISPR系统。但是Church--花了数年时间才将一个不同的基因编辑系统从细菌转向人类细胞,在八月份告诉Nature,这种转变是“根本不明显的”。

USPTO在9月14日拒绝这一传讯。Church教授表示,他没有和伯克利团队的律师谈过,但对法官的裁决感到惊讶。他说:“我认为我的观察结果应该被认为是非常相关的。”

墨尔本Watermark的专利律师Mark Summerfield说,总的来说,这两个学术机构之间的敌意是非同寻常的。最初,Summerfield支持双方像学术界通常做的那样来和平解决问题。但后来他见到了拥有专利许可权的公司名单,并为许多法律法案买单。他说:“在这背后不是学术机构,而是商业利益。此时我意识到,他们并不打算达成协议。他们要战斗到底,直到最后鱼死网破。”

360和QQ之争的背后原因,源于垄断,能否以反垄断法制裁他们?

摆脱QQ,IM垄断解决方案

首先向大家问声好,今天你被QQ绑架了吗?

本人凡人一个,起初对3Q之争高兴至极,任何斗争都会使得社会进步成长,其实我最想看到的结果是QQ与360合同共同打造更强势的IT产业,有招一日能发展跟微软较劲。可是这与两家太不争气了,无视用户(更别说有些是客户)利益用不顾,并且把用户推到战场当棋子,愤慨之极。特别提出对腾讯公司的强烈不满,霸主之野性直接伤害了用户交流的路。

QQ是什么?

QQ是一个即时通讯、实时传讯工具(InstantMessaging的缩写是IM),这是一种可以让使用者在网络上建立某种私人聊天室(chatroom)的实时通讯工具服务。

很多在平常不便用语音交流的话,通过QQ可以表现的更加富有色彩;
很多在沟通中不能手把手教的东西,可以通过QQ远程协助;
很多即时的图片双方立马可以交流;
很多……………………

对于用户而言,QQ是集信息交流、商业交流、情感交流的网络工具,对很多人而言更是种精神寄托,使用十余载的企鹅。

2010年11月3日,腾讯公司因为所谓的安全,实在的利益,掐断了我们的交流工具,停止了聊天服务。作为一个常人有什么办法?暂停使用QQ三天,发博文抗议,打电话投诉,恕骂客服人员,在腾讯大楼面前做点所谓的“行为艺术”……一切无济于事,很多人仍然无法摆脱的QQ。(为什么要说摆脱,相信读者一目了然)

既然你能简简单单地断我的路,我们要反思了。为什么我们把一个极为重要的交流工具交给QQ?交能了某个上市公司?任他说开就开,说关就关。答案很简单,大家都相信它。可以今天你还能一如既往的相信它了吗?

愤慨的话不多说了,咱们常使用的即时聊天工具如何摆脱这种垄断现实呢?它既然是个交流沟通工具,我们再观看一下周围的沟通工具——移动、电信、联通等语音沟通。

我们为何不能把使用的IM与电话有什么区别呢?

最重要的是我们现行的IM不能跨网络交流,简单的说就是QQ号不能与MSN、UC……等共同交流使用。若IM交流能够实现跨网交流,想必大家对于上述伤心的难题迎刃而解了。再进一步学习工业信息部的优点,即携号转网业务,解释IM携号转网:就是一家IM运营商的用户,无需改变自己的IM号码,就能转而成为另一家运营商的用户,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种服务。完美至极

上述解决方案讲述的非常简单,但实施过程不是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职能机构能够解决的。这个方案也得工业信息部认可后才能解决的吧!反正只要实施此方案,想必腾讯能只乖乖的靠边站了。

QQ,您这次真的伤了我的心,否则我的IQ不会一直在想摆脱您方案。
这次像是针对QQ,为何不攻击360,原因是事出后的360表现也不像QQ这么无情,另外大家对360的依赖度也并不是很高,真的有问题换就是了。

本人不是专业写手,文笔很乱。欢迎专业人士改良,并注明出处。

http://pzd0712.blog.tianya.cn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18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