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生素d2的注意事项
1、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血液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D2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
2、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2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作调整。
3、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2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4、下列情况应慎用: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2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2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5、疗程中应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2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
6、高血钙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患者禁用。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2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
8、儿童用药:婴儿对维生素D2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决定,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
9、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10、规格与贮藏:0.125mg(5000单位) ;0.25mg(1万单位)。避光,密封保存。
二、维生素d2的不良反应
1、便秘、腹泻、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无力。
2、骨痛、尿混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加、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3、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素D2,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
4、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
5、治疗维生素D2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以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高钙血症危象时需静脉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增加尿钙排出,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作血液透析,并应避免曝晒阳光,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高钙血症、维生素D增多症、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
三、维生素d2的相互作用和药物过量
药物相互作用
1、制酸药中的镁剂与维生素D同用,特别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镁血症。2、巴比妥、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2的效应,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以防骨软化症。3、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4、大剂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同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5、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6、洋地黄类与维生素D2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2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7、大量的含磷药物与维生素D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药物过量
1、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素D2,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2、维生素D2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他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钙血症和伴有高磷血症时。儿童可致生长停滞,屡见于长期应用维生素D2每日1800单位后。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即使每日应用1万单位超过数月后,对正常人亦可致毒性反应。维生素D2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四、维生素d2的药理毒理和用法用量
药理毒理
该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D2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肾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2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橼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D2摄入后,在细胞微粒体中受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动物实验将小白鼠甲状旁腺切除后,1-羟化酶活性丧失,不能合成骨化三醇。高钙血症时,CT分泌增多,1-羟化酶活性受抑,使骨化二醇转变成骨化三醇减少,证实骨化三醇代谢受PTH和CT调节,磷酸盐、钙亦能调节1-羟化酶的活性。
用法用量
1.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人口服每日0.25~1.5mg(1~6万单位)最高量每日12.5mg(50万单位)。小儿每日0.075~0.25mg(3000~1万单位), 最高量每日1.25mg(5万单位)。
2.家族性低磷血症:成人口服每日1.25~2.5mg(5~10万单位)。3.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成人口服每日1.25~3.75mg(5~15万单位),小儿:
1.25~5mg(5~20万单位)。
4.肾功能不全:成人口服每日1~2.5mg(4~10万单位)。
5.肾性骨萎缩:成人开始剂量每日0.5mg(2万单位),维持量每日0.25~0.75mg(1~3万单位);小儿每日0.1~1mg(4000~4万单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2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
儿童用药:婴儿对维生素D2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用量应慎重决定,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维生素D吃多了会中毒。无论口服或注射,维生素 D过量均可致中毒。对维生素D的耐受量个体差异很大,连续大剂量肌内注射最易导致中毒。中毒的主要表现为血清钙增高及肾、心血管、肺、脑等全身异位钙沉着,严重者肾、脑等脏器大片钙化,死因多为肾功能衰竭。
生理作用
维生素D主要用于组成和维持骨骼的强壮。它被用来防治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症,关节痛等等。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通过添加合适的维生素D和镁可以有效的提高钙离子和磷的吸收度。除此以外,维生素D还被用于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机率,对免疫系统也有增强作用。
心脏病:维生素D可降低对胰岛素的耐受性,而胰岛素耐受性是导致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肺病:肺部组织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修复和“改造”,由于维生素影响多种细胞的生长,它可能对肺的修复过程起到一定的作用。
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维生素D对调节细胞繁殖起到关键作用,癌症患者体内则缺乏这种调控机制。因此,通过防止细胞过度繁殖,维生素D就能预防某些癌症。
糖尿病:在Ⅰ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会杀灭人体自身的细胞。科学家认为,维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能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高血压:维生素D为颈部甲状腺上的副甲状腺所利用。这些腺体分泌出一种调节体内钙水平的激素,钙则帮助调节血压。
精神分裂症: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大概与出生前几个月的日照情况有关。缺乏日照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会改变胎儿大脑的发育。
多发性硬化:缺乏维生素D会限制人体产生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这是维生素D3的一种激素形式,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它的缺乏可能提高患上多发性硬化的风险。
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可坚固骨骼,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症。
抗疲劳:缺乏维生素D时,会使人感到疲倦、乏力,不愿运动和参加体力劳动。
食物来源
进行户外活动,只要人体接受足够的日光,体内就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除强化食品外,通常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动物性食品是非强化食品中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鱼和鱼卵、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奶酪中相对较多,而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的维生素D,而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维生素D或几乎没有维生素D的活性。
富含脂肪的鱼是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之一,一些国家,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都人工强化了其中的维生素D,食品中的维生素D包括:
鲶鱼每85g(3盎司)提供425单位维生素D(5IU/g)。
大马哈鱼, 烹熟,100 g (3.5盎司) 提供360 IU (3.6 IU/g)。
鲭鱼,烹熟,100 g (3.5盎司),345 IU (3.45 IU/g)。
沙丁鱼,油浸罐头,鱼干,50 g (1.75盎司),250 IU (5 IU/g)。
金枪鱼,油浸罐头,100 g (3.5盎司),235 IU (2.35 IU/g)。
鳗鱼,烹熟,100 g (3.5盎司),200 IU (2.00 IU/g)。
一个60g大小的鸡蛋能提供20 IU (0.33 IU/g)。
牛肝,烹熟,100 g (3.5盎司),15 IU (0.15 IU/g)。
鱼肝油,如鳕鱼肝油1 汤匙(15 ml) 提供1360 IU (90.6 IU/ml)。
紫外线照射过的蘑菇和酵母是仅有的可以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素食,紫外线照射波塔贝拉菇可以将每100g蘑菇的维生素D从14IU(未照射前0.14 IU/g)提升到500IU(5 IU/g)。
不建议乱吃哦。
维生素D虽是骨骼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但并不是摄入越多越好,过量服用会引起中毒。“维生素D中毒的表现在早期并无特异性,容易被忽略,主要有烦躁、厌食、多汗、头痛、嗜睡、呕吐、便秘或腹泻;重者肾脏受损,可能出现多喝,多尿,甚至肾功能减退;还可能有皮肤和心血管方面的改变,化验可见尿钙阳性,血钙增高等。当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用维生素D,限制钙摄入量,避免日晒,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维生素D中毒是可以预防的,要注意维生素D不是可以随便吃的营养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更不可以随便打针,能口服尽量避免注射。在治疗小儿佝偻病时要详细了解用药历史和剂量,以免维生素D使用过量。同样,维生素A过量可导致精神萎靡,甚至颅压升高、昏迷、嗜睡等表现,也会相反地出现兴奋、尖叫等症状,但维生素A过量的情形比较少见,我科室至今还未遇到,但家长们也要注意遵医嘱服用。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时不时地吃一些维生素,并且总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其实,维生素也是药,同样有它的危害性。而且补充维生素并不是种类越多越好,也不是数量越多越好,比如你检查出缺少某种维生素,那就只补充这一种就够了,没必要吃多种维生素的复方制剂。更不要长时间地去吃,那样很容易出现中毒。
以上是关于服用维生素需要注意的事项,那么我们也说了,维生素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吃多了也是容易中毒的。不同的维生素中毒的症状也是不同的,那么都分别有什么症状呢?
维生素A:它主要是用来防治干眼症、夜盲症的良药。一旦中毒会有什么反应呢?急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有:嗜睡、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慢性中毒症状有:皮肤干燥、粗糙、呈鱼鳞状,脱发,唇干裂,瘙痒,口舌疼痛,杵状指,骨肥厚,眼球震颤,指甲易碎,如果去医院检查,可能还会有高钙血症,肝脾肿大等。如果您长时间服用了维生素A,那就细心留意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上症状,如果有,尽快到医院查明情况。 B族维生素,服用过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B3),也是有害的。大量使用B1会引起头痛,眼花,烦躁,心律失常,水肿和神经衰弱。过量服用烟酸,也会导致面部潮红,皮肤瘙痒,黄疸,低血压,甚至引起胃溃疡。
维生素C,其实被人们称之为?万能解毒剂?的它,是解毒、抗毒、防治感冒和上呼吸道炎症、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的良药,可是如果吃多了,轻者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重者有可能会诱发血尿、肾结石,有的还会降低女性的生育能力。 维生素D,大家都知道,它是用于来防治佝偻症和骨质疏松症的,是用途很广泛的保健药品,但是一旦你服用过量了或者使用不当,造成的恶果会更加危险,它是所有的维生素中最容易使人中毒的一种。现在临床上有很多就诊的孩子,都是由它造成的低烧、哭闹不安、厌食吐奶、体重下降等,而对此,很多宝妈都是毫不知晓。
维生素E,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机体组织细胞的生长。主要用作不育症、习惯性流产、脂肪肝、心血管病以及皮肤病的防治。如果长期过量服用此类药物,会引起人的发育过度、性早熟、肌无力、疲倦、头痛和恶心等不良反应。 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不要过于挑剔、偏食,也不要总吃些精细食物,这样都容易造成维生素的缺乏,正所谓食补好于药补。对于特殊工作环境的人群,适当地补充一下也是有必要的,但是,是药三分毒,切忌长时间大量服用,一旦过量或者方法不当,同样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伤害,而这些伤害是完全没必要的。因此说,服用维生素,也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31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姨妈来虫子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白带褐色吃什么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