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脑骨瘤有哪些临床症状
大多呈现一慢性或亚急性进行性加重临床过程,可将其临床表现归类为颅类为颅内高压和肿瘤局灶症状两类:
颅内高压症状
包括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婴儿不会述头痛,主要表现前囟饱满、颅缝开裂、头围增大和头颅破壶音。头痛最初为间断性、以后可转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重,全脑或额、枕部分布。头痛与呕吐常于清晨更严重,呕吐以后可有头痛的短暂减轻。颅压增高还可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出现视力减退。
患儿常同时有血压增高、缓脉、多动、易激惹和精神不振等表现若有瞳孔不等大或明显意识障碍时,应考虑天幕裂孔疝。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和颈项强直,要考虑并发枕骨大孔疝。
肿瘤引起的局灶症状和体征
因肿瘤部位和大小而异,常见有:
(1)肢体瘫痪:大脑半球肿瘤可引起偏瘫伴锥体束征阳性,脑干肿瘤引起交叉瘫,即病变同侧颅神经核性或核下性瘫痪,以及对侧肢体核上性麻痹。
(2)癫痫发作:见于大脑半球肿瘤,呈局灶性或全部性发作。
(3)共济失调:步态蹒跚、常伴有眼球震颤,多见于小脑肿瘤。
(4)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颅按管瘤等蝶鞍区肿瘤压迫视交叉可惜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失。
(5)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障碍:蝶鞍区或第Ⅲ脑室前角处肿瘤可引起生长发育落后、性早熟、尿并症或肥胖等症状。
二、儿童脑骨瘤的诊断误区有哪些
误区1:
呕吐腹痛误当胃肠不适
呕吐是儿童脑肿瘤最常见的表现,发生率达70%~80%,呕吐甚至是部分患儿(约10%~20%)唯一的早期症状,并且不全为喷射性。判别时特别注意,由于脑瘤呕吐症状是颅内压增高所致,因此以清晨或早餐后多见,吐完能立即又食,但很快又呕吐。少数患儿可伴有腹痛。呕吐、腹痛如果使用消炎药后,症状未消失,则应高度警惕是脑瘤导致。
误区2:
头颅增大当“脑大聪明”
小儿颅缝未愈合或愈合不紧,颅内压增高可致颅缝分离而使头围增大,要辨识是否正常,可参照医学标准:正常头围在出生时平均为32~34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时头围约为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若有脑瘤怀疑,家长可轻轻敲击孩子头部,若听到破壶音,须高度重视。家长也可到专业儿科,先做智力水平检测,初步明确是真聪明还是有问题。
误区3:
走路不稳误当发育退步
明明孩子已经学会走路,却突然“退回去”,走路东倒西歪、醉汉步态,很可能是脑瘤导致,严重者可站不住、坐不稳,完全丧失独立活动能力。辨识时可加判,孩子是否手握东西不稳,或拿东西时左右摇晃。
误区4:
视力减退误当近视
儿童肿瘤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致发生视神经乳头水肿,因此相当多患者视力减退,有的甚至双目近于失明。当出现复视、视力进行性减退,家长可先带孩子看眼科,排除眼部病变,就须警惕。此外,出现“对眼”或“斗鸡眼”,则可能预示松果体肿瘤、脑干胶质瘤,进一步检查可选择做个头颅CT检查。
误区5:
颈部抵抗误当坐姿不好
小脑肿瘤容易导致颈部抵抗或斜颈,患儿颈部倾斜到某个姿势才舒服,日常容易表现为歪着脖子写作业。父母可让孩子平卧检查,如果抬头下颌够不到胸前,高度警惕。
脑肿瘤颅内高压还会导致头痛,婴幼儿因为无法表达,往往出现阵发性烦躁和哭闹不安或用手抓头、击打头部等。对于男孩而言,如果出现性早熟,须警惕是松果体肿瘤导致。
三、儿童脑瘤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饮食适宜:1宜吃降低颅内压的食物;2宜吃抗癌的食物;3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海裙菜。海裙菜富含有大量的甘露醇,具有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对脑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100-300克为宜。
芦笋。芦笋中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硒,阻止癌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并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细胞发生逆转,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对癌的抵抗力。每天200-300克为宜。
牛奶。牛奶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由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每天300-500毫升为宜,热饮为佳。
饮食禁忌:1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鸡、咸鱼、咸肉;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猪油、肥肉、羊油;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粽子、螺丝肉。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咸鱼。咸鱼富含有大量的盐分,容易导致水钠储溜,导致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加重不适的症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低盐的食物。
羊油。羊油富含有大量的油脂,容易滋养细菌,导致炎症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宜吃低脂性的食物。
螺丝肉。螺丝肉是属于比较难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腹部胀满,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四、儿童脑骨瘤的一般治疗方法有哪些
1、对症治疗主要针对颅内压增高,如应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压;对癫痫发作者应用抗癫痫药物等。因肿瘤位于要害部位,无法施行手术切除,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颞肌下减压术、枕肌下减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等姑息性手术。
2、病因治疗:①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的原则是:凡良性肿瘤应力争全切除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凡恶性肿瘤或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良性肿瘤,应根据病人情况和技术条件予以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以达到减压为目的。②凡恶性肿瘤或未能全切除而对放射线敏感的良性肿瘤,术后均应进行放射治疗。③恶性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和转移瘤,术后除放射治疗外,尚可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给予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为提高恶性脑瘤手术后的效果和延长病人生存期,应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统称为脑瘤的综合性治疗。
3、中药治疗 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骨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骨肿瘤相对较常见,恶性骨肿瘤则较少。但一旦患有恶性骨肿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下面为您介绍一下恶心骨肿瘤的症状,希望能对患者们有帮助。 骨肿瘤又可分为原发性——良性或恶性骨肿瘤起源于骨本身,或是转移性——肿瘤起源于机体的某个部位(如源于乳腺或前列腺),然后转移到骨。大多数儿童恶性骨肿瘤是原发性的,而大多数成人恶性骨肿瘤是转移性的。 专家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1、疼痛:在轻微的外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骨关节处出现明显的疼痛,尤其以夜间为甚,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止痛药无效,在排除急慢性炎症的情况下,应怀疑有早期肿瘤存在的可能。 疼痛是生长迅速的肿瘤的最显著症状,疼痛并不一定说明肿瘤是恶性,有些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可因反应骨的生长而引起疼痛。疼痛突然剧烈发作,很可能是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2、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若肿瘤近关节,活动功能将受限制,活动时将疼痛,并有肿胀和压痛。发生在脊柱的肿瘤无论良恶性均可压迫脊髓而瘫痪。 3、肿块:一般在骨、骨关节局部出现肿块,生长缓慢的肿瘤或肿瘤样病损很少有明显肿胀,一直到功能发生障碍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才被发现。 良性肿瘤常表现为坚实肿块而无压痛,而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为弥散性肿胀,而且肿块与邻近组织有粘连,活动度差,质地较硬,边界不甚清楚(与良性骨肿瘤恰恰相反),肿瘤表面不平整且有压痛。
骨癌早期一般没什么特别症状的,但是临床上还是有:
1.疼痛
为骨肿瘤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病初较轻,呈间歇性,随病情的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发展为持续性。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剧以致影响睡眠。其疼痛可向远处放射。
2.肿胀或肿块
位于骨膜下或表浅的肿瘤出现较早,可触及骨膨胀变形。如肿瘤穿破到骨外,可产生固定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
3.功能障碍
骨肿瘤后期,因疼痛肿胀而患部功能将受到障碍,可伴有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4.压迫症状
向颅腔和鼻腔内生长的肿瘤,可压迫脑和鼻的组织,因而出现颅脑受压和呼吸不畅的症状;盆腔肿瘤可压迫直肠与膀胱,产生排便及排尿困难;脊椎肿瘤可压迫脊髓而产生瘫痪。
5.畸形
因肿瘤影响肢体骨骼的发育及坚固性而合并畸形,以下肢为明显。
6.病理性骨折
肿瘤部位只要有轻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肿胀疼痛剧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并截瘫。
7.全身症状
骨肿瘤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关于骨瘤方面的知识提供如下:
骨瘤 广义而言,任何骨的过多生长,不论其是否肿瘤性质,均可称为骨瘤。但真正骨瘤应仅指膜内化骨骨骼的肿瘤,不包括因炎症、外伤等引起的过度增生、血肿机化、钙化或骨化性纤维瘤等。
骨瘤较常见,仅次于骨软骨瘤发病。发生于骨膜内层骨母细胞。属良性肿瘤,由成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所产生的新生骨组成,随生长发育成长。
一、临床表现
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多在儿童发病,男性较多。生长慢,症状较轻。无恶变趋向。
多发生在颅骨,颜面骨及下颌骨偶有发生,分致密骨瘤及松质骨瘤两类。
致密骨瘤发生在颅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发生在颅内板者,肿瘤如突入,可引起颅内压高,引起晕眩、头痛、甚至癫痫。
骨松质瘤则常发生于长骨端骨干与骨骺交界处的软骨部,随管状骨长度的增长,骨瘤亦有变化,呈不同形状。
一般全身骨骼发育成熟后,即停止生长。但在发育过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压迫,仍可引致畸形生长。
骨瘤偶可发生在软组织中,但多认为这是一种错构瘤,而非真性骨瘤。
二、影像学诊断
致密骨瘤显示隆起,外比光滑,颅骨骨瘤基底宽广,呈波状。位内板者则内板增厚。骨密度均匀增加,骨质破坏与骨化程度常不一致。
骨疣常带蒂,软骨部可钙化,呈菜花状。
三、 病理改变
骨瘤质硬,有骨膜覆盖,基底与骨组织相连,可有宽广基底或带蒂。切面为骨组织。
根据骨密度不同,分为象牙骨型(即致密骨型)及海绵骨型(即松质骨型),前者多见。镜下显示结构间单,可含有骨板和少许哈氏管,松质骨型者可有骨髓组织。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 发生于鼻副窦的骨瘤 多见于额及筛窦,常呈分叶状,可有蒂,边缘整齐,密度均匀一致,长大可占满鼻窦腔,甚至顶起窦壁,引起额面畸形。一般诊断不困难。
(二) 发生于颅骨者 应与脑膜瘤、额骨内板增生症和纤维异样增殖症鉴别。
1. 脑膜瘤 生长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现骨样改变。瘤基底宽,并可有颅板溶骨改变。肿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沟影增宽增多。眼眶筛部骨瘤有时与嗅沟的脑膜瘤不易区分。
2. 额骨内板增生症 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头痛、肥胖、性欲减退。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有时伴发糖尿病或尿崩。
3. 颅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病变广泛,基底宽,多处发病,累及板障和颅板,全身其它骨骼亦可发病,且有单侧趋向。
(三) 发生于肢体者 应与骨软骨瘤、骨肉瘤区分。
1. 外生骨疣 如全身骨质则为骨瘤,有谓 实为骨软骨瘤,内含软骨成份钙化。二者不易区分,有赖于病检。
2. 内生肌疣(Enoslosis)亦称骨斑(Bone Spot)或骨岛(Bone Islaand),为松质骨内骨发育异常,骨内呈巢状,可有骨小梁。不属肿瘤。
3. 骨肉瘤 生长迅速,具恶性骨肿瘤特点,有无好发年龄与部位,易区分。
五、治疗
骨瘤的发展缓慢,无症状者可大不被发现,一般无需治疗。但如生长快,已引起发良畸形或压迫症状,或成年后仍继续生长者,均可手术切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33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阴道褐色分泌物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白带有异味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