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开了在炎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干扰肠道细菌平衡背后的分子途径。
研究者sebastian winter教授指出,深入理解这些途径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开发预防或治疗多种疾病的新型策略,比如炎性肠病(ibd)、特定的胃肠道感染以及结直肠癌等。目前在美国有超过100万人都患有炎性肠病,炎性肠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肠道炎性疾病,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就解释了肠道炎性发生期间肠道改变背后存在的关键机制,研究者表示,肠道炎症和肠道从细菌中获取的营养物质的改变直接相关,健康人的肠道中聚集着多种微生物群落,肠道细菌细胞的数量大约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在一个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机体的微生物群落都会帮助促进消化,保护机体免于感染或者调节机体健康免疫系统的发育。
在炎性肠病、胃肠道感染以及癌症发过程中会伴随肠道炎性的发作,同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分也会被完全干扰,有益细菌的数量会开始慢慢减少,有些甚至会变成有害细菌,因此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失衡被认为会加速肠道炎性的过程。健康的肠道通常是缺乏氧气的,而有益细菌也会非常适应这些低氧的环境,并且通过发酵来破碎食物中的纤维,而有害细菌,比如大肠杆菌,并不会像有益细菌那样,其往往会在高水平氧气的环境中“茁壮生长”。
研究者winter解释道,炎性会改变环境,进而就会干扰肠道中栖息的厌氧菌的生长,但大肠杆菌往往偏爱这种环境,其往往会等待一次“偶然事件”发生来开始发起攻势,比如机体炎症发生等。在炎症发生过程中,氧气可用性的增加会帮助大肠杆菌在炎性肠道中生存。通过进行呼吸作用,有益细菌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会被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再度循环利用,而大肠杆菌会将这些代谢废物变废为宝,并且促进大肠杆菌群体快速生长扩张。
阐明肠道菌群失衡的分子机制或为后期科学家们开发新型疗法和诊断策略非常重要,当然研究人员也希望能够开发出更加有效的策略来治疗炎性肠病以及炎性相关的结直肠癌,比如开发一种新型药物来抑制大肠杆菌的特殊代谢功能。最后研究者winter说道,如果我们通过有益的共生细菌来干扰废弃物的产生,这样我们就能阻碍有害细菌(比如大肠杆菌)的代谢,进而就会影响有害细菌的生长,从而就能保护整个肠道微生物群落系统的平衡。目前最有效的策略或许就是抑制肠道中共生的大肠杆菌的特殊代谢作用来避免其快速繁殖以及对机体肠道产生副作用。
好
这里有篇文章,或许您有帮助。
增肥、减肥与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与减肥的关系成为社交及媒体圈的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也开始有人号称通过调节菌群可以治疗肥胖症。有不少朋友询问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
其实,回答是肯定的,国内专家研究表明,菌群不但与肥胖有关系,而且是那种像病菌引起传染病一样的“因果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一类细菌是革兰氏阴性的机会性致病菌,它们细胞表面有一种脂多糖分子,进入血液可以刺激白细胞、启动炎症反应,严重的时候会导致高烧和多器官衰竭,引起死亡,因此,也叫“内毒素”。内毒素通过诱发炎症促进肥胖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近十年前的欧洲科学家,在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提及,给小鼠持续注射低剂量的提纯的“内毒素”,诱发慢性炎症后,小鼠尽管吃的是低热量的饲料本来不应该肥胖的,结果最后变成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小鼠。
采用“科赫法则”科学家通过实验找到了肠道里面的一种有害菌--内毒素产生菌---它属于“阴沟肠杆菌”。科学家像寻找一个传染病的病因一样,通过满足“科赫法则”,完成了寻找和证明能引起肥胖的细菌的全过程,找到了国际第一例“肥胖细菌”。---“阴沟肠杆菌”。
原来,动物肠道里有一个叫做“饥饿诱导表达的脂肪因子基因”,简称fiaf,是一个重要的“开关基因”,这个基因如果打开了,动物就只能燃烧脂肪,不能积累脂肪。
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阴沟肠杆菌可以通过关闭燃烧脂肪所需要的基因,让烧脂肪变的更加困难,储存脂肪变得更加容易。更神奇的是,有实验还发现,菌群在关闭肠道里fiaf基因的同时,还可以把肝、脏里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新脂肪的几个关键基因的表达活性上调,这样就加快了脂肪合成的速度。这可能就是“喝白开水也长肉”的原因了。
因此,对于这些脂肪代谢基因被细菌绑架的人来说,要想有效减肥,首先必须调整菌群,必须让这些“肥胖细菌”的数量降低,才能把自己的fiaf基因解放出来。这样,通过适当的饥饿感刺激,打开fiaf基因,开始燃烧脂肪,然后饥饿感消失,只要静静休息,就能达到减重的目的。通过研究还发现,菌群结构恢复正常以后,不仅产生内毒素引起肥胖的细菌减少,代谢健康可以逐步恢复,而且,产生致癌物质等有害毒素的各种病菌都减少,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也会降低的。这可能成为某类人群减肥的有效途径。
脂代谢fiaf基因被有害菌关闭,只能累积脂肪,所以你就易胖。因此,要想减肥,还是先从“养好菌群”开始的!有了良好的益生菌群,适当控制饮食,看来是不会肥胖的。
同样,要想增肥,补充这种肥胖细菌-阴沟肠杆菌和类似的菌群。可以关闭燃烧脂肪所需要的基因,让烧脂肪变的更加困难,储存脂肪变得更加容易。然后尽管“自愿”减少了进食量,还是悲催地开始积累脂肪,走向肥胖了。但是,后果,这里就不多说了。
另外,笔者侧面了解到,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充足的人不易发生肥胖。这里应证益生菌丰富的人体不会过于肥胖的说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41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雌激素低导致内膜薄出现腹痛和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