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FDA批准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紧急逆转大出血(常见的血液制品和用途)

夕阳红 2024-05-21 02:29:53

FDA批准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紧急逆转大出血

2013年4月29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人凝血酶原复合物(Kcentra)上市,以紧急逆转用维生素K拮抗剂(VKA)抗凝所致的成人大出血。在美国,Plasma是获准用于上述治疗的另外唯一一项产品。

心房颤动或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一般应用华法林和其他VKA进行抗凝治疗,但有时有急性大出血的危险。类似于Plasma,Kcentra联合维生素K一起逆转抗凝效应并阻止出血。与Plasma不同的是,应用Kcentra无需血型分型或解冻,因此该药比Plasma更便捷。

FDA相关负责人表示,Kcentra可显著降低Plasma的推荐用量,为那些需逆转VKA抗凝且不耐受Plasma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方法。

Kcentra在适应证范围内应用与血栓发生相关,该药说明书的加框警告提醒了该项风险。警告项也提示,应监测接受Kcentra治疗的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临床表现;在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监督中,也报告有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动、静脉和血栓栓塞并发症。

Kcentra来源于健康捐献者的混合血浆,已经过病毒和其他疾病传播风险滤过处理。FDA批准Kcentra是基于一项纳入216例患者的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阻止急性大出血方面,Kcentra 疗效类似于plasma。

常见的血液制品和用途

国内主要血液制品品种一览表

品种
作用
生产单位

人血白蛋白
治疗创伤性,出血性休克,严重烧 伤及低蛋白血症.
上海莱士血制品有 限公司(1/3份额),华兰生物工程有
限公司等

静注人免疫球
蛋白
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等,与抗生素合用可提高对某些严细菌及病毒性感染的疗效。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占国内50-70%),安徽大
安生物制品药业有限公司

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等,与抗生素合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及病毒性感染的疗效。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组织胺人免疫球蛋白
用于病毒性感染,预防麻疹和传染性肝炎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人胎盘血白蛋白
治疗创伤性,出血性休克,严重烧伤及低蛋白血症.
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特异性作用

人凝血因子Ⅷ
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的出血症状
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
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 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主要用于临床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预防及治疗,骨髓移植的移植物抗宿主要应预防,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的治疗

狂犬病人血白蛋白
用于狂犬病的防治
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防治破伤风
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人纤维蛋白原
用于治疗产后大出血和纤维蛋白原缺乏造成凝血障碍
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
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参考资料:http://www.biox.cn/content/20050426/12365.htm

利伐沙班片的药物过量

曾报告过少数用药过量病例(最高达600mg),但没有出血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反应。由于吸收程度有限,因此给予 50mg或更高的超治疗剂量利伐沙班之后,预期会观察到上限效应,平均血药暴露水平不会进一步升高。  尚无对抗利伐沙班药效的特异性拮抗剂。利伐沙班用药过量后可考虑使用活性炭减少其吸收。  出血的处理  如果接受利伐沙班的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应适当延迟利伐沙班的下一次给药时间,或者应停药。利伐沙班半衰期约为5-13小时。应根据出血严重程度和部位给予个体化的处理方式。应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对症治疗,例如机械压迫 (如针对重度鼻衄)、采用出血控制流程进行手术止血、补液和血流动力学支持、血液制品(浓缩红细胞或新鲜冷冻血浆,取决于相关的贫血或凝血异常)或血糖。  如果上述措施无法控制出血,应考虑使用特定的促凝血逆转剂,例如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活化的凝血酶原复 合物(APCC)或重组因子VⅡa (r-FVⅡa)。但是,目前将这些药物用于利伐沙班治疗患者的临床经验非常有限。上述 建议是基于有限的非临床数据。可根据出血改善情况,考虑调整重组VⅡa因子剂量。  硫酸鱼精蛋白和维生素K不会影响利伐沙班的抗凝活性。尚无将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酸,氨基己酸)用于使 用利伐沙班的患者的经验。对服用利伐沙班的患者使用全身止血剂洳:去氛加压素、抑细)的获益缺乏科学依据和经 验。由于利伐沙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不易被透析。

抗凝血药详细资料大全

抗凝血药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

简介,分类,肝素,来源与化学,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套用,不良反应,香豆素类,药理作用,体内过程,临床套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其他香豆素类, 简介 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 drugs 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的疾病,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凝血药 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凝血药包括: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如肝素)、香豆素抗凝血剂类(如华法林)、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等。 分类 常用的抗凝血药分类: 1、肝素。在体内外均有很强的抗凝作用,这是通过抗凝血酶Ⅲ来实现的,对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迅速。该制剂只能静脉给药,因为使用方便(皮下注射),常用于需迅速抗凝治疗者或用作口服抗凝血剂前用药 ,当用量过多引起出血时,可用等量鱼精蛋白中和。长期使用肝素有引起的出血的危险,副作用较大。 2、香豆素类。常用的有双香豆素 、华法令和新抗凝等,通过拮抗维生素K使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减少而抗凝,因为用药开始体内仍有足量凝血因子,故只有当这些因子耗尽后才能发挥抗凝作用,所以其作用开始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抗凝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当用量不当引起出血时 ,除给维生素K外,最主要的是输新鲜血以补充凝血因子。 3、抗血小板药如阿斯匹林和潘生丁等对防止血栓形成有效。 因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环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并可防止血小板环氧化酶将花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中间体。由于血液中缺少前列腺素中间体,故无法(或难以)形成血栓。世界各国已广泛采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血管纤维化引起的血栓性疾病。对阿司匹林使用者的大规模调整结果证实;此药确实可降低40~50%中风、心梗或其它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更主要的是,小剂量阿司匹林制剂价格十分低廉,即使经常服用也不会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4、此外蛇毒溶栓剂如去纤酶、抗栓酶和清栓酶可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 5.新型口服抗凝药 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特指新研发上市的口服Ⅹa因子和Ⅱa直接抑制剂,前者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后者有达比加群。这两类药物都是针对单个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抗凝作用不依赖于抗凝血酶,口服起效快,相对于华法林半衰期较短,具有良好的剂效关系,与食物和药物之间很少相互作用,口服使用无需监测常规凝血指标,可以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因用药不当造成的药物疗效下降或者出血不良事件,且剂量个体差异小只需固定剂量服用,对医生及患者均极为方便。 肝素

来源与化学

肝素(heparin)含有长短不一的酸性粘多糖。主要由硫酸-D-葡萄糖胺、硫酸-L-艾杜糖醛酸、硫酸-D-葡萄糖胺及D-葡萄糖醛酸中两种双糖单位交替连线而成,是一分子量为5000~30000的混合物。含有大量硫酸基和羧基,带大量阴电荷呈强酸性。药用肝素是从猪小肠和牛肺中提取而得。

药理作用

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静脉注射后,抗凝作用立即发生,这与其带大量负电荷有关,可使多种凝血因子灭活。这一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At Ⅲ是凝血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它与凝血酶通过精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合。形成At Ⅲ凝血酶复合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肝素与At Ⅲ所含的赖氨酸结合后引起AT Ⅲ构象改变,使At Ⅲ所含的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丝氨酸残基结合。一旦肝素-At Ⅲ凝血酶复合物形成,肝素就从复合物上解离,再次与另一分子At Ⅲ结合而被反复利用。At Ⅲ-凝血酶复合物则被网状内皮系统所消除。抑制凝血酶活性的作用与肝素分子长度有关。分子越长则酶抑制作用越大。 肝素也有降脂作用,因它能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脂酶,水解乳糜微粒及VLDL。但停药后会引起“反跳”,使血脂回升。

体内过程

肝素是带大量阴电荷的大分子,口服不被吸收。常静脉给药,60%集中于血管内皮,大部分经网状内皮系统破坏,极少以原形从尿排出。肝素抗凝活性t1/2与给药剂量有关,静脉注射100,400,800U/kg,抗凝活性t1/2分别为1,2.5和5小时。肺栓塞、肝硬化患者t1/2延长。

临床套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扩大,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急性心肌梗塞。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早期套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血。 3.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不良反应

套用过量易引起自发性出血。一旦发生,停用肝素,注射带有阳电荷的鱼精蛋白(protamine),每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部分病人套用肝素2~14天期间可出现血小板缺乏,与肝素引起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 肝素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妊娠妇女套用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 连续套用肝素3~6月,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自发性骨折。肝素也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妇都禁用。 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等。它们的药理作用相同。

药理作用

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剂,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血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已形成的上述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达到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双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久,持续4~7天。华法林作用出现较快,持续2~5天。

体内过程

华法林口服吸收完全,1小时后血浆中即能测到,2~8小时达高峰。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9%。t1/2为10~60小时。主要在肝及肾中代谢。双香豆素吸收不规则。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99%。t1/2为10~30小时。醋硝香豆素t1/2 为8小时,还原型代谢产物仍有抗凝作用,t1/2为20小时。

临床套用

用途与肝素同,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也可作为心肌梗塞辅助用药。口服有效,作用时间较长。但作用出现缓慢,剂量不易控制。也用于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等手术后防止静脉血栓发生。

不良反应

剂量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25~30秒(正常值12秒)进行调节。过量易发生出血,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禁忌证同肝素。其他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过敏等。

药物相互作用

①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套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使体内维生素K含量降低,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②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同作用。③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④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因诱导肝药酶,口服避孕药因增加凝血作用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

其他香豆素类

阿哌沙班 阿哌沙班是一个口服、直接的凝血因子Xa活性位点抑制剂,直接结合于Xa因子的活性位点,通过减少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而产生抗凝和抗栓作用,从而减少凝血酶引起的凝血系统活化和血小板活化。无论Xa因子是与纤维蛋白凝块还是与凝血酶原结合,阿哌沙班可以抑制游离及与血栓结合的Xa因子,并抑制凝血酶原酶活性。阿哌沙班对血小板聚集无直接影响,但间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通过对Xa因子的抑制,阿哌沙班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并抑制血栓形成。该药物由百时美施贵宝与辉瑞公司共同研发。

血友病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血友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5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 6 血友病的诊断 6.1 病史提问 6.2 临床症状 6.3 体检发现 6.4 出凝血功能初筛试验 6.5 确诊试验 6.6 临床分型 6.7 血象 6.8 鉴别诊断 7 血友病的治疗方案 7.1 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7.2 其他止血药物治疗 7.3 手术治疗 7.4 局部出血的处理 7.5 注意事项 7.6 转诊 8 参考资料 附: 1 血友病相关药物 2 治疗血友病的穴位 3 治疗血友病的中成药 1 拼音 xuè yǒu bìng

2 英文参考 hemophilia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haemophil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种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1]。

血友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凝血过程的第一阶段——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其主要特征为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自发性或轻微损伤后出血倾向。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患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1]。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若X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不能正常合成FⅧ或 FⅨ,即为血友病患者[1]。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即使一条X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另一条X染色体仍能合成正常量50%左右的FⅧ或FⅨ,故一般无出血表现,但为血友病携带者[1]。血友病患者和携带者通过X染色体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1]。

血友病的发病率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1]。其中以血友病甲较为多见,占77%,血友病乙约占19.6%。血友病甲缺乏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因子Ⅸ,两者均通过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女性传递者虽有程度不同的因子Ⅷ或因子Ⅸ活性减低,但一般无出血表现。约有30%的血友病患者家族中无同样疾病或有关检查异常发现,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血友病主要是由于遗传所致,只有基因治疗才能根治。目前只能采取预防出血及对症治疗。血友病甲严重者由于关节腔反复出血,可造成关节畸形致残。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对本病发病率的控制尤为重要。

4 血友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血友病的发病率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000[1]。其中以血友病甲较为多见,占77%,血友病乙约占19.6%。血友病甲缺乏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因子Ⅸ,两者均通过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女性传递,女性传递者虽有程度不同的因子Ⅷ或因子Ⅸ活性减低,但一般无出血表现。约有30%的血友病患者家族中无同样疾病或有关检查异常发现,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

5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 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患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1]。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若X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不能正常合成FⅧ或 FⅨ,即为血友病患者[1]。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即使一条X染色体携带血友病基因,另一条X染色体仍能合成正常量50%左右的FⅧ或FⅨ,故一般无出血表现,但为血友病携带者[1]。血友病患者和携带者通过X染色体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1]。

6 血友病的诊断

6.1 病史提问

注意:①发病的年龄,有无家族病史。②是否有反复自发出血或易出血不止的病史。③出血的部位。④是否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

6.2 临床症状

患者容易发生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止或自发性出血[1]。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关节,其次是软组织包括肌肉、皮肤黏膜出血[1]。

关节出血为血友病特征,常反复发生。血肿压迫组织或器官可出现相应症状。其他部位出血有皮肤、粘膜及肌肉出血,多发生在外伤后,也可有自发出血者。内脏出血:可有呕血、便血、尿血及咯血,颅内出血少见。

严重出血包括内脏出血,如泌尿道和消化道出血[1]。致死性出血多为中枢神经系统出血[1]。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重要特点[1]。

6.3 体检发现

皮肤瘀斑,如为外伤:伤口渗血不止,或局部血肿伴压痛,关节肿胀、压痛、活动障碍,反复关节出血病人可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6.4 出凝血功能初筛试验

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出血时间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1]。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或轻度延长,轻型患者可以正常[1]。

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或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病甲(A);能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病乙(B)。

6.5 确诊试验

血友病的确诊有赖于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测定[1]。

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缺乏,vWF: Ag正常,FⅧ:C/vWF:Ag明显降低[1]。

血友病B患者FⅨ:C减低或缺乏[1]。

6.6 临床分型

根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的高低,血友病分为轻型(活性>5%~40%)、中间型(活性1%~5%)和重型(活性<1%)[1]。

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罕见自发性出血[1]。

重型患者则自幼即有出血,甚至出生时即出现脐带残端出血不止[1]。

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1]。

6.7 血象

一般无贫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

6.8 鉴别诊断

应注意:

①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之间的鉴别;

②与血管性血友病的鉴别;

③与其它凝血因子缺乏疾病的鉴别。

7 血友病的治疗方案

7.1 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补充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出血的方法[1]。

血友病A患者首选FⅧ制剂,包括病毒灭活的人血浆源性FⅧ浓缩剂(冻干人凝血因子Ⅷ)和人基因重组FⅧ制剂[1]。每千克体重输注1单位 FⅧ可使体内FⅧ:C提高2%,可依此和需要提升的因子水平计算每次的凝血因子输注量[1]。FⅧ在体内的半衰期为8~12小时,若要使体内FⅧ:C保持在一定水平,可每8~12小时输注一次[1]。无条件输注FⅧ制剂者,可选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等[1]。

血友病B患者首选FⅨ制剂[1]。国内没有人血浆源性FⅨ制剂纯品,目前主要采用病毒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也可输注人基因重组FⅨ制剂[1]。每千克体重输注1单位FⅨ制剂可使体内 FⅨ:C提高1%。FⅨ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4小时,故要使体内FⅨ:C保持在一定水平,需每天输注一次[1]。无条件输注FⅨ制剂者,可选用新鲜冰冻血浆等[1]。

①血友病甲:输冷沉淀物、新鲜冰冻血浆或因子VIII浓缩物。剂量:轻度关节积血、深部血肿者:因子VIII活性应提高到15%~30%,需输注10~15U/kg(因子VIII 1个单位相当于正常血浆1ml所含的浓度);严重关节积血和深部血肿:因子VIII活性应提高到40%~50%,需输注15~25U/kg;需作大手术者:因子VIII活性应提高到60%~70%以上,需输注30~50U/kg。计算公式:需输注因子VIII剂量(U)=预期达到浓度(U/ml)′40ml/kg′病人体重(kg)。如:要使60kg重的重型血友病甲患者血浆因子VIII活性提高到50%,需输注因子VIII剂量0.5U/ml′40ml/kg′60kg=1200(U)。因子VIII在循环中的半衰期约10~12h,应输注2~3次/d。

②血友病乙:治疗原则同血友病甲。输新鲜冰冻血浆、因子IX浓缩物。剂量:开始剂量40~60U/kg,维持量20U/kg,1次/d(因子IX半衰期较长:20~24/h)。

注意:血友病患者无论是输注血源性凝血因子还是基因重组的凝血因子,均有可能产生抗体,即凝血因子抑制物[1]。以血友病A为例,输注FⅧ制剂后15%~30%的患者会产生抗体[1]。抗体产生后会中和输入的凝血因子,降低止血效果[1]。接受凝血因子输注的患者应定期检测抑制物,尤其是当输注的效果不如从前时[1]。血友病A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后可换用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出血[1]。

7.2 其他止血药物治疗

(1)1去氨基8D精氨酸加压素(DDAVP):每次剂量一般为0.3μg/kg体重,用5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15~30分钟以上滴完,每12小时1次,1~3天为一疗程。该药多次使用后疗效差,如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补充FⅧ制剂[1]。此药主要用于轻型血友病A[1]。少数中间型血友病A可能也有效[1]。DDAVP可致水潴留等不良反应,幼儿应慎用,2岁以下儿童禁用[1]。

(2)抗纤溶药物:常用药物有氨甲环酸、氨基己酸等[1]。口腔出血可含服氨甲环酸[1]。泌尿系统出血时禁忌使用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1]。

(3)止痛药:关节和肌肉出血时可引起疼痛,止痛时禁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可选用对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COX2抑制剂、曲马多和吗啡等[1]。

7.3 手术治疗

关节严重畸形,影响正常活动者,在严格替代治疗情况下,可行矫形手术。

7.4 局部出血的处理

压迫止血为主。

7.5 注意事项

避免外伤和手术,如发生关节出血,应固定患肢。忌服阿斯匹林等影响凝血药物。

凝血酶原复合物由于含有多种凝血因子,有诱发血栓的风险[1]。凝血酶原复合物应避免抗纤溶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增加血栓风险[1]。

7.6 转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58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