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大二女生常熬夜聊微信致“暴盲”,护眼从吃四类食物开始(熬夜的危害有多大?)

中医世家 2024-05-22 18:25:59

大二女生常熬夜聊微信致“暴盲”,护眼从吃四类食物开始

近日,媒体报道厦门市一名20岁的大二女生,因为最近两个月天天抱着手机聊微信,经常一聊就是一晚上,眼睛过劳导致右眼只剩下光感,检查发现她是急性视神经乳头炎。专家提示,事实上,眼科疾病突然致盲的并不多,大多是长期发展的。在这些眼病“酝酿”的过程中,如果大家懂得一些预防知识、提高警惕,是很有可能把眼病“斩草除根”的。

现状:屏幕时代眼睛太累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屈光组副主任医师翟长斌介绍,现代人的眼睛承受着比以前更强的压力,却没有得到充分的爱护。我们处于一个屏幕时代,从出生到老年,从白天到黑夜,除了8个小时睡觉外,眼睛几乎离不开屏幕。公交地铁上看手机,工作时盯电脑,回家后看电视,甚至晚上睡觉前还会用手机玩游戏或刷微博。从老人到小孩,从白天到黑夜,我们的眼睛被各种屏幕轰炸。

后果:眼睛太忙导致多种疾病

眼睛太忙碌,除了会引发视力下降,眼睛干涩之外,还有可能导致斜视、弱视以及高度近视,甚至出现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青光眼、白内障等永久性眼损伤。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杨永升建议,平时除了工作和学习以外,适当将眼睛从屏幕中解救出来!看电子屏幕或看书1小时就要休息一会看看远处,减少不必要的近距离用眼。在舒适的照明条件下看书学习,最好选择在白天的自然光环境中看书,避免光线过强或过弱,避免在移动环境下或者躺着、趴着用眼。

饮食:眼睛喜欢四类食物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叶明珏表示,保护眼睛要多吃眼睛“喜欢”的四类食物。一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牛奶等,维生素A是构成视紫红质的主要物质,对维持暗适应能力非常重要;二是黄、红色蔬果,如胡萝卜、南瓜、柑橘等富含胡萝卜素,在体内也可生成维生素A;三是橙色系食物,譬如猕猴桃、蛋黄及黄玉米、芒果等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是构成视网膜黄斑的主要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有效预防黄斑退化和视物模糊,可减缓视功能退化。还有西兰花、蓝莓、葡萄、黑加仑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视神经免受自由基伤害,还能改善眼部微循环,起到保护视力和缓解眼疲劳的双重作用。多吃这些眼睛喜欢的食物,把对视力的影响降至最低。

扩展阅读:一、胡萝卜的营养价值1.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A,在预防上皮细胞癌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胡萝卜中的木质素也能提高。作为一种抗氧化,具有抑制氧化及保护机体正常细胞免受氧化损害的防癌作用。

2.胡萝卜素既有造血功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血液,从而改善贫血或冷血症,同时含有丰富的钾。

3.胡萝卜含有植物纤维吸水性强在肠道中体积容易膨胀是肠道中的“充盈物质”。

4.胡萝卜中的维生素A是骨骼正常发育的必需物质,有利于细胞的生殖与增长。

熬夜的危害有多大?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个金钱永不眠的时代,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熬夜猝死的新闻。这让一个个习惯晚睡和熬夜的朋友陷入了深深的恐慌,然后,就有很多人在丁香医生 App 上提问:熬夜的危害有多大?到底都有哪些危害!?

今天,丁香医生就跟大家聊聊熬夜的危害。

一、死亡风险增高

睡眠不足、熬夜往往伴有过长的工作时间和过短的休息,近十多年的多项研究都表明,睡眠时间 5 小时或更短的人的死亡风险是 6~7 小时睡眠时间的近 2 倍。这里说的睡眠时间是从晚上睡到第二天早上的连续睡眠的时间,不是那种不规则的细碎睡眠。

二、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高

熬夜带来的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已在最近得到确认。2012 年发表的一篇知名论文,汇总了 34 项大型研究中 200 万人数据,结果表明,工作中涉及轮夜班的人群中,中风的风险增加 5%,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 23%。在加拿大,有 7% 的心肌梗死可以归为轮夜班者的贡献。

另有研究表明,长期熬夜者的血压、心率调节会呈现较高负荷的态势,血管收缩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也会出现异常:一方面,增加了心脏一过性缺血的可能,一方面也增加了冠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不稳定的风险,可能带来心肌梗死。

这两个因素都让会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更易出现,最终导致心源性的猝死。

因此,熬夜增加猝死风险,从理论上说得通,在人群研究中得到一定证实,不可轻视。

三、不安与焦虑感增加

很多人熬夜时并不心安理得,他们常常伴随着很大的压力和焦虑。

例如工作学习的某个期限将近,熬夜赶工。有的人熬夜并非在工作,而是在被网购等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一直分散注意,以缓解正事带来的压力,将压力的到来推后,但最终也会无可拖延,需要直面更多的焦虑。

套用拖延心理学中的一句话是,「我们在焦虑中熬夜,又在熬夜中焦虑,在焦虑和熬夜中惶惶不可终日」。

而同时,熬夜本身也有导致焦虑等问题的可能。一项涉及 1 万个对象的研究发现,睡眠不足者出现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 5 倍之多。

我们早已知道,压力和焦虑情绪本身就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急性发作的风险,因此,熬夜与焦虑是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躯体健康的实际受损。

四、癌症风险增高

一项乳腺癌的研究发现,夜班工作者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 50%,而经常倒时差者风险增加达 70%,这可能与睡眠周期紊乱带来的免疫功能的低下有关。例如熬夜者常出现口腔溃疡,而口腔溃疡则好发于免疫低下者。

免疫系统的重要功能是对癌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正常的免疫系统能将绝大部分异常分化的细胞及时清除,而当免疫监视作用削弱后,就可能出现漏洞,使患肿瘤的风险增加。

五、长期熬夜让人变笨

2014 年有一项研究对超过 3000 名各种行业的因公熬夜者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调查和评估。这些熬夜者中有一半的人一年中有超过 50 天需要倒班工作。

结果发现,这些人的记忆力、反应速度、总体的认知能力有明显的下降。虽然停止了倒班,进入长期正常作息后,他们的认知功能的问题可以恢复,但至少需要 5 年时间。而他们在工作中出现责任事故的风险也较正常情况高很多。

六、补觉不能消除危害

熬夜后补觉,其实还是打乱了人体正常的昼夜节律,因为人体的生物钟不是想调就调的,它与光照和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昼夜光照通过视知觉传给人体的生物钟——大脑中的视上核,视上核据此调整各种神经、内分泌调节,包括调节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来调整整个身体的昼夜节律。

熬夜在睡眠医学中被归为「睡眠时相推迟综合征」,是睡眠周期紊乱的一种,其他还包括倒时差、不规律睡眠、非 24 小时周期睡眠等。

除非你能完全模拟昼夜的光照变化,否则,熬夜一定会扰乱生物钟。实行轮班制的工作者(如护士、安保人员、服务业)的健康问题是一个很好的佐证,他们虽然在一次夜班后能补休,可是依然是多种心脑血管和代谢疾病的高发人群。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警惕熬夜对身体的损害》作者:Luxenius丨心脏外科医生

《几点睡觉,才算熬夜?》作者:Andrew Xu丨清华大学神经科学博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796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