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3日讯 近日,研究者通过对1779年至2011年发表的150万篇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发现,男性平均引用自身文章的比例要高出女性56%。研究人员分析了JSTOR数字图书馆中多学科的论文,结果发现,在过去20年里,尽管学术领域内女性科学家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男性文章自引率已经上升到了70%,明显高于女性的自引率,不论性别的话,大约有10%的既定论文的引用都有可能是自我引用。
7月5日,电子预印本文库arXiv发表的一项分析报告中并未阐明,这种趋势是否是高级学术岗位女性数额不足的副产品,抑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单独的效应;本文中研究者表示,在生态学、进化学、社会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工作的学者更有可能引用自己的文章,而历史学家和古典研究学者自引的可能性最小一些。
引用率可以界定学者,不管是好还是坏,其都是广泛讨论度量的一种“货币”,比如h系数,其可以评定学者学术的“产量”以及测定研究者所发表论文的影响力,这些度量经常是个人职位和拨款申请的决策基础。研究者Molly King表示,大部分的自我引用都是恰如其分的,同时学者们也可以合情合理地引用自己之前的工作成果,他们并非有意识地尝试与该系统进行博弈。
然而一小部分却有意识地引用自身文章从而增加自身文章的引用量,King表示,每篇文章获得的引用未来都会吸引其他学者更多的关注,因此如果男性学者较多地引用自身的文章,那么相比其他学者而言,他们将会获得更多的关注。而在评定研究者的影响时,雇用和任期委员会也会考虑学者相关的论文引用率。
研究者King和其同事根据第一名字(first names)解析了所发表论文中所有作者的性别以及美国社会保障管理局所记录的相关的性别,其中研究者丢弃掉了一些中性的名字;此外研究者还排除了一些用首字母缩写的作者,当然这有可能会不公平地排除掉一些女性研究者。
实际上,在有些情况下女性作者会在论文中以首字母来表示以此来隐藏她们女性的身份。来自华威大学的数据分析研究者Adrian Letchford表示,数据库中的所有作者中仅有56.4%能够指定性别,这样就会有大部分的女性被排除在外,尤其是那些隐藏自身性别的女性科学家们。
目前并没有办法来控制学术领域内科学家的学术产量,或者说实际上男性科学家们往往在学术领域内拥有较高的位置,他们往往会发表较多的文章,同时有更多的文章会出现自引的情况。来自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的信息学家Cassidy Sugimoto指出,自我参考高度依赖于自身论文的产量,当然一个研究者并不能参考一篇还未撰写的论文吧?在所研究的总体样本中,大约有78%的作者是男性,女性仅占到了22%。
当然关于这种趋势还有其它许多可能性的解释,比如相比女性研究者而言,男性研究者更加肯定认可自己的能力,或者男性在面对“自我推销”上往往面临着较轻的社会处罚,其它的可能性因素就是男性或许更趋向于变得专业化,这就意味着,在相同领域内他们会遇到较少的同行,因此这样无疑就增加了他们自我引用的概率了。
研究者表示,尽管如此,关于上述观点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在自引用上的性别化行为的程度或许需要深入研究,而且本文也为后期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多的线索来探讨这种趋势对科学决策的潜在影响。
**不能直接查到高校论文的自引率**。自引率是学术期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期刊在引用自己文章方面的比例。这个指标通常由期刊编辑部或相关机构进行统计和公布,而不是公开可查的。
如果需要了解某个高校论文的自引率,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1. 联系该高校的相关部门或学院,询问他们是否有关于论文自引率的数据或相关信息。
2. 查看该高校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或学术成果报告,这些报告中可能会提及论文自引率的相关信息。
3. 搜索相关的学术数据库或网站,例如Web of Science、CNKI等,这些数据库或网站可能会提供关于高校论文自引率的相关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自引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不同机构或高校对于自引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获取和比较自引率数据时需要谨慎对待,并尽可能了解相关数据的来源和计算方法。
自引率就是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该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具体算法为:自引率=(被本刊引用的次数) / (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在期刊引证分析中,自引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那么关于自引率多少属于正常呢?
? 一般来说是10%以内,通常自引率高于30%就属于偏高了,超过50%的期刊就属于危险期刊。其实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多少都会有自引率的,这种现象是比较正常的。作者发表论文的时候,会被要求或是引导作者去引用1-2篇投稿期刊收录的论文,因为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投稿期刊的IF。
? 所以也是建议大家不要轻易选择自引率比较高的期刊。而且自引率过高可能是人为,这样的期刊很可能会存在被踢的可能,所以大家在投稿时一定要先查看一下所选期刊的自引率,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引用文献资料时,引用自己的文章或论文结论就是自引,引用他人的文章就他引。
通常观点认为他引率高,表明论文质量高。以他引率作为论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虽不全面但也可行。
扩展资料
被引量指的是某一期刊一定时期内相关学科文章被引的次数。某一期刊的论文被引率高,就说明这一期刊影响大,水平较高。
但是,对于自引现象要客观地对待,自引一方面表明期刊或作者研究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期刊或作者信息交流范围的狭窄或自我彰显的结果。所以,要尽量体现论文被引的客观情况,最好应将自引与他引分别统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他引总引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800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月经后疲乏危害大吗
下一篇: 盆腔结核菌容易感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