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Mapp不哭,旗下埃博拉疫苗临床研究不尽人意

夕阳红 2024-05-25 11:59:07

Mapp不哭,旗下埃博拉疫苗临床研究不尽人意

2016年3月1日讯 2014年爆发的埃博拉疫情让公众对这种传染病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众多生物医药企业和政府部门也痛定思痛,纷纷开始开发相关抗病毒药物。

其中,Mapp Biopharmaceutical生物医药公司被认为是这一领域中的领先者之一。公司开发的抗埃博拉药物ZMapp被认为是治疗这一疾病的希望之星。此前FDA就于去年将这一药物写入了优先发展之列。

然而,两年过去后,这一药物的研发进程仍未能看到终点。此前NIH与Mapp公司在西非开展临床研究工作,计划招募200名患者参与。但由于疫情衰退,最终仅有72名患者参与研究。

最近,ZMapp的最新临床研究公布,其疗效再次让众人失望。临床结果显示接受ZMapp和标准治疗28天后的患者组死亡率为22%,而仅接受标准治疗的埃博拉患者组死亡率为39%,两者数据并不具备显着性差异。此前研究人员认为接受ZMapp三次注射后,埃博拉患者生存率将会有明显提高。NIH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此次临床研究并未在任何一种患者群体中体现出显着性差异。

尽管如此,NIH研究人员仍然表示ZMapp在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方面仍有前景,研究人员下一步将研究抗体疗法在防治埃博拉病毒中的作用。尽管此次临床研究结果不尽如人意,Mapp公司董事长Larry Zeitlin表示此次临床研究同样表明ZMapp在治疗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方面是有效的,这也与之前的动物实验结果一致。

当然,世界上目前还有多家生物医药公司在进行埃博拉药物的研发,其中就包括了葛兰素史克以及默沙东等生物医药巨头。去年底,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的相关疫苗产品在临床一期研究中表现良好。

为了攻克埃博拉病毒,世界各国政府和医药企业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在研究人员面前还是有不小的阻碍。首先就是很难招募到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甚至很难取得患者身上的样本。因为尽管此次埃博拉疫情非常严重,但整体而言,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都是十分有限的;此外埃博拉患者一旦死亡,其遗体会被迅速活化以免病毒的进一步扩散。这些都给疫苗的测试带来困难。另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埃博拉病毒的起源仍不清楚,尽管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蝙蝠是其源宿主,但是如果无法确定其源宿主,将很难划分适用人群。

埃博拉疫苗多久研究出来的 疫苗至今还在研究中

1、在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发方面,科学家们其实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努力。然而,对付这种特别凶残的病毒也确实不像普通情况那么容易。

2、传统的病毒疫苗大多用灭活病毒或者减毒毒株制成。然而,对于埃博拉病毒,这些传统的疫苗制法都有显著的缺点。灭活疫苗通常是用福尔马林固定或加热灭活得到的。要想生产这种疫苗,前提是要得到大量的病毒。考虑到埃博拉病毒极高的风险,用这种方法制备疫苗可以说是一种脑袋别在裤带上的活计,一旦病毒泄漏便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而且,目前的实验室研究结果也表明,灭活方法制成的埃博拉疫苗保护效果还不够确切。而至于减毒疫苗,也存在突变恢复毒力的风险(在小鼠和豚鼠中进行埃博拉疫苗试验时,就发现过这样的情况),这也使它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3、为了避免这些风险,科学家们开始了新型疫苗的研发。在这其中,病毒载体疫苗是一种前景不错的研发方案。这类疫苗选取一些的其他类型的病毒作为载体,并将其改装重组制成疫苗,其中包括痘苗病毒疫苗、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复制颗粒(VRP)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AD)、重组水泡性口膜炎病毒(VSV)疫苗、副流感载体疫苗(PIV)等等。

4、根据德克萨斯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的病毒学家托马斯?盖斯伯特(Thomas Geisbert)的说法,目前在研的病毒载体疫苗有不少,有些在灵长类动物中也表现出了不错的效果。

5、盖斯伯特自1988年就开始从事埃博拉病毒的研究,目前的主攻方向是以重组水泡性口膜炎病毒(VSV)为骨架研制埃博拉疫苗。他研发的三种疫苗在猕猴中的防护效果都达到了接近100%的程度。

6、VSV的表面有一个糖蛋白,作用是识别宿主细胞。这个蛋白就相当于一把钥匙,打开人体细胞那把锁之后,就可长驱直入了。研究者对这种病毒进行了“整容”,把它原有的糖蛋白用埃博拉病毒表面的糖蛋白替换。这样一来,改造之后的VSV疫苗既能让机体产生针对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同时又没有致病性。

7、不过,现在这些研究还处于临床前阶段。这些疫苗的骨架都来自病毒,“出身”不好,虽然经过改造,但仍存在故态复萌的风险,因此监管机构对这类疫苗的应用还比较谨慎,而这也和科学家急于推进研究的愿望形成了矛盾。盖斯伯特抱怨说,研究顺利的话他的疫苗本应进入I期临床试验,但监管部门对临床试验的审核过程总是格外漫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857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