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讯 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渐进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初症状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产生障碍,最终将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完全需要依赖家人的照顾,病因迄今未明。在65岁以前发病,称为早老性痴呆;在65岁以后发病,称为老年性痴呆。目前只能通过药物缓解大脑萎缩,还没有治愈的方法,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0年。
正因为此,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大脑研究的焦点。越来越明显的是,科学家们还需开展更多的研究,这是因为到2050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预计从如今的0.44亿增加到1.355亿。日益增加的阿尔茨海默病全球负担将会导致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而且全世界的政府---如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已投入大量研究资金以便努力抵抗这种疾病。
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的tau蛋白病中,tau蛋白形成被认为是神经毒性的原纤维。然而,tau蛋白原纤维与神经元死亡和神经网络功能障碍相关联,这提示着非tau蛋白原纤维成分也参与其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市退伍军人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新的致病过程:半胱天冬酶-2(caspase-2)在tau蛋白Asp314位点进行切割促进tau蛋白错误分拣到树突棘中,从而损害tau蛋白病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中的认知功能和突触功能。这种切断产物Δtau314抵抗tau蛋白原纤维化,并且在来自认知受损的小鼠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中高水平地存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10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aspase-2 cleavage of tau reversibly impairs memory”。
再者,研究人员发现在体外培养的神经元中,表达这种抵抗半胱天冬酶-2切割的tau蛋白突变体会阻止tau蛋白侵入树突棘,从而导致谷氨酸受体错误定位和突触功能损害,而且在小鼠体内,这会阻止记忆缺失和神经退化。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在已存在记忆缺失的小鼠体内,降低半胱天冬酶-2水平会恢复它们的长期记忆。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着存在一种新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策略:阻止tau蛋白在树突棘中积累,从而在这些患者体内重新建立突触功能和恢复记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29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