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国际杂志Diabete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东芬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最近描述的一种T细胞亚群或许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上扮演着关键性的中枢角色;这种名为滤泡T辅助细胞的T细胞亚群在1型糖尿病开始阶段时水平处于增加之中,而且这种现象和疾病相关的常见自身抗体的存在直接相关。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破坏胰腺中的胰岛素β细胞,1型糖尿病通常会在童年期及青春期早期表现出来,而且糖尿病相关的自身抗体也能够帮助预测1型糖尿病的风险,通常在患者出现疾病开始之前就能够从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到这种自身抗体的存在。T细胞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其能够帮助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发挥,而滤泡T辅助细胞是近年来科学家描述的一类新型T细胞亚群,其在激活B细胞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其激活B细胞后就会随之产生一定量的抗体。
由于自身抗体的存在往往是1型糖尿病发生的常见特性,因此有可能这种滤泡T辅助细胞在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当然研究者对1型糖尿病鼠类模型的研究证实了这种说法。
文章中研究者对患1型糖尿病高遗传风险的儿童进行了纵向研究,同时研究者一直追踪参与者疾病的发生过程,研究者发现儿童机体血液中滤泡T辅助细胞的增加同1型糖尿病发病的开端存在密切关联,此外,研究者还在多种糖尿病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的儿童机体中也发现了上述现象,这就表明,在1型糖尿病患者机体中,滤泡T辅助细胞的激活和自身抗体产生的B细胞的激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总的来讲,当前研究表明滤泡T辅助细胞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中的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靶向作用这些细胞的免疫疗法或许就能够帮助抑制1型糖尿病的发生,后期研究者还将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阐明这些免疫细胞亚群和1型糖尿病之间的具体关联。
一型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1、一型糖尿病的饮食指导
2、1型糖尿病的病理病因
2.1、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2、遗传因素,家族史,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报告双亲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发病率为4%~11%;兄弟姐妹间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发病率为6%~11%;同卵双生子1型糖尿病发生的一致性不到50%。
3、一型糖尿病的用药治疗
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一般包括合理运用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糖代谢控制正常或接近正常。在获得上述目的的同时,不应过多限制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治疗的原则为:持之以恒、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治疗不仅包括高血糖的控制,尚需同时针对一些并发症(如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和各种并发症等采取综合治疗。
1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 2、1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各种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及皮肤感染,女婴可合并霉菌性外阴炎而以会阴部感染为明显的症状。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的1型糖尿病患儿,可于1~ 2年内发生 白内障。晚期1型糖尿病患者因微血管病变导致视网膜病变及肾功能损害。
3、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糖尿病应该注意什么 1、饮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烟习惯的要在一年内慢慢把烟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马上戒掉。原来吃降糖西药的达半年以上者,不要骤然停服,因为这样会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量,直至停服。饮食方面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
3、禁用食物有:白糖、红塘、葡萄糖及糖制甜食,如糖果、糕点、果酱、蜜饯、冰激凌、甜饮料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38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