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阻击“文明病”,饮食卫生很重要(健康饮食重要性)

中医世家 2024-05-30 05:43:08

阻击“文明病”,饮食卫生很重要

蔬菜:

1.排毒净化

蔬菜在酸碱性上面属于碱性,最好要生食,尤其是叶菜。如果是根茎类的,煮熟也没有关系。

叶绿素的结构和人体的血红素一样,只有中心原子的差别,叶绿素是以镁为中心,血红素则是以铁为中心。叶绿素是蔬菜的灵魂,它有净化的功能,能净化我们的身体,把体内的毒素排干净。我们摄食时,顺序要有先后,先吃点生菜,把口腔布置成为碱性的环境。稍后吃饭的时候,碳水化合物在这碱性的环境里,酵素很容易分解,这餐饭就会愈吃愈甜,很好消化。

2.返老还童

第三个好处是大家都很期盼的“长生不老”。多吃蔬菜可以回春,能够再生。蔬菜的再生让我们青春有活力。可惜东方人不知道蔬菜的吃法,都用炒、煮、烫等方式,其实,蔬菜最好是生吃。因为蔬菜本身已经非常滋养,质地很嫩,经过高温煎炒,会受到很大伤害。有些人每天吃青菜,吃得面有菜色、脸色苍白,就是因为把蔬菜给糟蹋了。蔬菜被高温的油和水烫死了,维生索、矿物质都不见了,同时,纤维素遭到破坏。所以,蔬菜吃得再多,吃的方法不对,依旧等于没吃,还吃进了很多的油和许多不健康的东西。

3.生食防癌

第四个好处是生食防癌。生鲜蔬菜含有大量维生素c、酵素及纤维质。当我们的食物若含有防腐剂或残存硝酸盐时,不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若与蛋白质的二级胺相遇(多存于鱼类、动物肉类中),则会形成亚硝酸胺(又称硝胺)。这是一个已知导致胃癌的致癌物。由于丰富的、大量的维生素c,可以阻断这个反应,所以,可降低食道癌及胃癌的危险性。有机菜无农药、无化肥污染,如每餐均能生食摄取,更具防癌的功效。

4.抗发炎症

蔬菜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抗发炎症。常常尿道感染、皮肤发炎或有湿疹的人,要多吃绿色蔬菜。有一个患者,患了糖尿病,他伸出五只脚趾,有三只是烂的,而且血管摄影一做,他必须截肢到膝盖以下。后来他进入饮食改革的第二步—生食。他太太每天榨果菜汁、生菜汁给他喝,慢慢地,脚黑掉的部分开始红润起来,还长了新肉。

健康饮食重要性

现代化生活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忙,人们的生活步调很快,工作也很忙碌。处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就很容易忽略 健康 的饮食习惯。例如,每天早上起床以后,大家都赶著要去上班、上课,所以很多人选择的早餐只要是方便就行,不一定需要有充足的营养。有的人甚至连早餐都不吃,等到中午才吃第一顿饭。

不吃早餐这个习惯不但对 健康 没有好处,还会伤害到身体。不吃早餐就展开一天的忙碌工作,会使血液里的糖分降低,使人觉得没有精神,没有力气去做任何事情。长期不吃早餐的人也会比较容易患肠、胃方面的疾病。如果胃长期处于空荡荡的状态,就可能引起胃炎跟胃溃疡。

“ 养生 之道,莫先于食”,利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可促进 健康 长寿。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养器官功能,促进身体 健康 和疾病的康复。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所谓食补,就是食物能起到药物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在我国,利用调整饮食作为一种 养生 健身手段有着悠久的 历史 。比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对饮食 养生 作了重大贡献,他认为,老年人疾病的治疗,首先要注意饮食,因为“食能排邪而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而药性烈,犹若御兵,药势有所偏助,令人脏气不平,易受外患,所以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最易收 养生 之效益”。

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 健康 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要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

营养平衡,首先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忍饥挨饿,也不宜暴饮暴食,不可偏嗜某种事物,也不可偏废某种事物。还要注意饮食的卫生,并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禁忌某些事物,这样才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达到饮食 养生 长寿的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 健康 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由此可见,合理膳食是 健康 的重要环节。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科研结果表明,危害人类 健康 的大部分疾病是因饮食不当引起的。人们在平日的饮食中,大多只注重食物口味和方便,但在营养、卫生、 健康 方面的考虑却不够周全。想要拥有 健康 的身体,提倡 健康 饮食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 社会 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保健,大家都知道 健康 的身体来自 健康 的饮食。过去人们认为,只有疾病才是 健康 的杀手。其实,以饮食和起居为主要因素的不良生活习惯才是 健康 的最大威胁,对 健康 的影响比疾病更大。高脂肪饮食、嗜烟酗酒、不充分休息、作息时间不规律等,都会成为 健康 隐患,直接导致 健康 状况下降。

现代生活中,各种污染对人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倘若又不注意饮食搭配,不注意烹调方法,这种饮食不当就会增加患病的危险。因此,科学饮食,加上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但能够阻止细胞癌变,还能加快体内毒物的排出,使身体保持 健康 。

在关研究表明,饮食与癌症有密切关系。据统计有1/3的癌症病例与饮食有关。可能引起癌症的因素包括:致癌食物、致癌物质和烹调方法。研究认为,动物脂肪可能使人增加患前列腺癌和直肠癌的危险,富含动物脂肪的饮食和女性乳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调查显示,那些饮食中含脂肪最多的人群,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比例也最高。含亚硝胺、霉变和高盐食物,均含致癌物质。一些地区的饮水和食物里含亚硝胺高,食管癌的发生率也高。食物霉变也会致癌,如霉变的花生和玉米含黄曲霉毒素能使人患肝癌。经常吃高盐和腌制的食物,易患食管癌和胃癌。烹调方式不当,如经常直接用火烧烤肉类,就会产生致癌物质。专家认为,烹饪肉类最好还用炖、蒸、煮、烤箱烤和使用微波炉,不要用炭火直接烧烤。

因此,膳食应当讲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膳食结构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防病抗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首先应做到膳食多样化,少吃动物脂肪和高糖、高盐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要喝牛奶或豆浆,适当增加鱼、蛋、瘦肉,做到各种营养成分尽可能完备和平衡。同时要忌食霉变食物,少吃烟熏、烧烤和油炸食物。最好不饮烈性酒,有饮酒习惯者,可限量饮低度酒或葡萄酒。只要注意合理膳食,就一定会减少癌症发病率。

科学合理的膳食,可以延缓衰老,使人显得 健康 而又年轻,这是没有疑问的。营养学家的长期研究表明,人类的衰老和早逝,与长期饱食、狂饮暴食、饮食结构不合理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实验基地。这里进行了一项新奇的实验:将老鼠的饮食量减少70%,可使老鼠的寿命延长50%。而将此实验迁移到人类生命研究后发现,适当控制热量的摄入,几乎可减少或延缓大部分与老化衰退有关的疾病。而且各相关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均证明少食可能延缓人体衰老,饱食则会令人短寿。

我国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已从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温饱型的生活,在膳食上是能吃饱,而小康型的生活在膳食上则更进一步,是能吃好。由于生活的富裕,膳食质量得到提高,于是一些家庭的日常生活是:大鱼大肉、精米细面、糕点饮料,有不少人还吸烟喝酒,经常狂饮暴食。这种生活方式是加速人体衰老的催化剂,是引起“现代文明病”的重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在1997年年度报告中指出,不良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是造成人类许多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每年都要夺去全世界数以千万计人的生命。报告说,全世界每年有2400多万人死于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生活西方化使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养成了富裕 社会 才有的那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等。世界卫生组织驻北京办事处代表金斯利吉博士说: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人才患的疾病,现在在中国已成了“家常便饭”,比如死亡率极高的癌症、脑血管病、中风和心脏病等。另外,中国糖尿病的人数也在上升,估计中国有1500万以上糖尿病患者,这比10年前高出3倍。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劝说人们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不吸烟,不酗酒,不饱食,不暴饮暴食,多运动,以保护自体 健康 ,延长寿命。

饮食卫生需要注意哪些?

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饮食卫生。据《周礼》记载,周朝就有专管饮食卫生和营养的“食医”,孔子在《论语.乡党》中也指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食恶不食,臭恶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也指出:“诸肉及鱼,若狗不食,鸟不啄者,不可食之。”“肉中有朱点者,不可食之”,“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等等。以上均说明,古代的养生家们已经认识到了“病从口人”的道理,强调了饮食的清洁卫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另外,古代养生家讲究的“吃饭的学问”,亦属于饮食卫生范畴。如《千金要方》说:“食当熟嚼,……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又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食毕当行步踌躇……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寿世保元》也说:“食饱不得速步走马,登高涉险,恐气满而激,致伤脏腑……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食过多则结积,饮过多则成痰癖。”

现代医学认为,咀嚼是帮助消化的环节。进食时细嚼慢咽,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淀粉酸可帮助食物的消化,还有溶菌酸和一些分泌性抗体可帮助杀菌解毒。口中唾液与食物的充分混合,以及通过细嚼使食物磨碎,都可减轻胃的负担,促进胃的消化吸收。

安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胃的消化,食前食后保持这种精神状态,对于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这就是所谓的“人之当食,须去烦恼”。良好的情绪、安静的环境,作为一种良性刺激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至于进食前后情绪过分波动,会影响食欲和消化液的分泌,久则还可发生胃病。

饭后漱口是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使口腔清洁,清除食物残渣,可以有效地防治龋齿和牙垢。

进事宜缓行,不可“饱食即卧”。食后缓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而食后即卧会使饮食停滞。此外,饱食后跳跃、骑马、登高等各种活动都是不适宜的,会损害健康,引起胃肠疾病。

四时调食

四时调食,即顺应自然界四时之变化,适当调节自己的饮食。这种四时调食的观点是建立在中医养生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之上的。饮食是人体与外界联系的一个方面,所以在饮食方面也应适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

丘处机《摄生消息论》分四季论养生之道,他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当夏饮食之味宜减苦增辛以养肺”,“当秋之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等等。

春三月,人体肝气当令,所以饮食宜减酸益甘,以免肝气生发太过,特别是素体肝阳偏亢者,春季最易复发,故除了注意饮食调节外,最好以药物预防,可用甘味食物养脾气。

夏三月,气候暑热,人体消化机能下降,故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特别要注意多吃些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夏天出汗较多,津液相对亏乏,故适量饮用“绿豆汤”等冷饮,补充水分、清热解暑。但冷饮不宜过量,否则有害无益。正如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饮茶解暑的习惯。《神农本草经》说:“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堕、轻身、明目。”近代名医蒲辅周也认为:“茶叶微甘、微寒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清热不伤阳,辛开不伤阴。芳香微甘,有醒胃悦脾之妙。”现代研究证明,茶叶除含有粗纤维、胶质、叶绿素外,还含有生物碱、黄酮类、鞣质、维生泰、麦角甾醇、挥发油,以及少量的烟酸、硫胺、叶酸、蛋白质、矿物质等。饮茶能提神醒脑,解除疲劳,增强记忆力。因此,夏季饮茶解暑要比冷饮效果更好。

但饮茶也应适度,过多的水分以及含鞣酸过多的茶,会冲淡胃液或使消化道黏膜收缩,影响食欲、消化和吸收。

秋三月,是胃肠道疾病的好发季节,此时尤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病从口入。”此外,立秋之后,不可再贪凉饮冷,以免损伤脾胃。

冬三月,阴盛阳衰,是素体虚弱者进补的较好时机。冬季进补的关键是食补,即以食物之性,补机体之虚,纠阴阳之偏。补益之品甚多,可因人制宜,选择用之。气虚者,表现乏力、气短懒言、头晕、出虚汗、小便清长,可用人参炖鸡汤;血虚,表现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手足发麻,可以吃红枣、桂圆、动物的血和肝脏;阴虚者可吃圆鱼、乌龟和淡菜;阳虚者可进食牛、羊肉及狗肉等温中补虚、和血暖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47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