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9日讯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课题组和丁健院士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对乳腺癌治疗不敏感的机制。相关研究已在线发表于《癌症细胞》。
HDAC抑制剂是靶向肿瘤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子靶向药物,但其治疗实体肿瘤效果不佳,且因机制不明,尚无合理的用药策略,极大限制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成为领域内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该研究以乳腺癌/三阴乳腺癌为切入点,首次揭示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的反馈激活,是介导HDAC抑制剂治疗实体瘤不敏感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HDAC抑制剂通过上调LIFR基因启动子区的乙酰化修饰水平,招募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识别蛋白BRD4,进而转录上调肿瘤组织中LIFR表达水平,激活下游JAK-STAT3经典信号通路,致使临床治疗失败。尤为重要的是,联合BRD4或JAK抑制剂能够明显增敏HDAC抑制剂在乳腺癌,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专家表示,该项研究成果对指导HDAC抑制剂治疗其他实体瘤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LIFR-STAT3的激活则是HDAC抑制剂联合用药的重要标志物,其基于机制的联合用药策略将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
乳腺癌简介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78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首次在大脑中看到记忆构建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