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颈内动脉瘤注意什么,患上颈内动脉瘤是怎么回事

佚名 2024-06-02 14:42:38

一、颈内动脉瘤的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患者立即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4h心电监护,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头痛、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和生命体征等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昏迷病人,监护病房必须备呼吸机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特别是术后未能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保证静脉通畅,安排输液顺序,记录24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控制血压

为防止颅内压及血压突然升高,每1h测血压并记录,保持血压平稳。血压过高,可造成手术区域血管破裂,可适量应用降压药;血压过低可致脑缺血和脑梗塞,应及时补液。因术后患者多合并脑水肿,所以应将血压维持在正常偏高水平,即将血压控制在130~140/85~90mmHg,以利于脑血流灌注。

3、脑血管痉挛的护理

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41%~71%,脑血管痉挛可引起脑缺血,继而引起脑水肿或脑梗死,造成死亡或病残。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持续高热均提示可能为脑血管痉挛;已经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应遵医嘱立即实施“3H”疗法(高血压、高血容量、高血液稀释度);目前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同是扩张药物,需要避光,静脉微泵维持,输入时间长达20~24h,常存在皮肤发红、多汗、心率改变等并发症,需加强巡视。

二、颈内动脉瘤是怎么回事

颈内动脉瘤占动脉瘤的40%左右。最常见的部位为后交通动脉,其他部位有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眼动脉起始处、颈内动脉分叉处、脉络膜前动脉等。发生在破裂孔到海绵窦一段的颈内动脉上的动脉瘤,极为少见。以往以床突为界将颈内动脉动脉瘤分为两类,即床突上动脉瘤和床突下动脉瘤。床突上颈内动脉动脉瘤包括眼动脉动脉瘤、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及颈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床突下颈内动脉动脉瘤包括海绵窦段颈内动脉瘤和部分眼动脉动脉瘤及岩骨部颈内动脉动脉瘤。

①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约占动脉瘤总数的25%以上,完全位于后交通动脉者很少见,仅占4.4%,一般位于与颈内动脉相接处或与大脑后动脉相接处,占95.6%。其左右分布无明显差别,性别分布女性显著多于男性,并且还有对称发生的倾向。小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可刺激三叉神经眼支引起前额痛、眼眶痛,或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并较易破裂出现颅内出血的症状。大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常引起动眼神经麻痹,是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最有价值的定位症状,病人出现复视、眼睑下垂、眼球外展、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等。还可压迫视神经和视交叉而引起一侧视力障碍、视神经萎缩、同向性或双颞侧偏盲等。

②眼动脉动脉瘤:占动脉瘤的1.5%~8%,女性多见,多起自眼动脉起始部,瘤颈位于眼动脉上方与颈内动脉的夹角中,少数由眼动脉直接长出。眼动脉动脉瘤往往同时发生在双侧对称部位,即所谓的“影子动脉瘤”,常为多发性动脉瘤中的一个。21%~64%的眼动脉动脉瘤为多发性动脉瘤,且常常长成巨大型。

在对颈内动脉瘤认识后,治疗这类疾病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比较多,而且治疗颈内动脉瘤时间也是比较长,因此患者也要耐心的接受治疗,同时患者家属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照顾,这样对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避免引发患者有其他问题。

三、颈内动脉瘤的发病原因

(1)动脉硬化 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削弱了动脉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压力。硬化造成动脉营养血管闭塞,使血管壁变性。40~60岁是动脉硬化发展的明显阶段,同时也是动脉瘤的好发年龄,这足以说明二者的相互关系。

(2)感染 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4%。身体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周末支,少数栓子停留在动脉分叉部。颅底骨质感染、颅内脓肿、脑膜炎等也会由外方侵蚀动脉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外形多不规则。

(3)创伤 颅脑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由于异物、器械、骨片等直接伤及动脉管壁,或牵拉血管造成管壁薄弱,形成真性或假性动脉瘤。

(4)其他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除上述各原因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因素是血流动力学的冲击。动脉壁在上述先天因素、动脉硬化、感染或外伤等破坏的基础上,加上血流的冲击是动脉瘤形成的原因。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下列情况发展成动脉瘤:①残余的动脉瘤蒂:即夹闭动脉瘤时剩下一小部分薄壁。②动脉分叉处的膨隆:如颈内动脉-后交通支交界处的膨隆。③动脉壁的一部分向外突出。这些可在2~10年演变成动脉瘤。

四、颈内动脉瘤的非手术治疗

(1)防止再出血:包括绝对卧床休息、镇痛、抗癫痫、安定剂、导泻药物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剂(氨基己酸、抗凝血酸、抑酞酶等)。在动脉瘤处理前,控制血压是预防和减少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血压降得过低会造成脑灌注不足而引起损害。通常降低10%~20%即可。

(2)降低颅内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可以应用甘露醇。然而应用甘露醇增加血容量,使平均血压增高,也偶有使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3)脑脊液引流:动脉瘤出血后急性期在脑表面及脑内可有大量积血使颅内压增高,有的因小的血肿或凝血块阻塞室间孔或大脑导水管,引起急性脑积水而出现意识障碍,需做紧急的脑室引流。腰椎穿刺和腰大池引流也可以作为脑脊液引流的方法,但在高颅压状态下可能造成病人出现脑疝危象。

(4)防治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进入到蛛网膜下腔的血液容易导致脑血管痉挛发生。出血后3~4天开始出现脑血管痉挛,7~10天达到高峰,10~14开始消退。目前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血性脑脊液的清除;适当的血压提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87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