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目前乳腺癌死亡率位居肿瘤总死亡率第五位。这在中国也不例外。以上海为例,本市乳腺癌发病率为40/10万人,新发病例数每年以3%至4%的增幅增长。在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名誉主任、终身教授沈镇宙指出,人们已经认识到,乳腺癌并非一种单一的疾病,治疗上不再止步于手术“一刀切”。在肿瘤防治的精准时代,要求乳腺癌治疗方案既是规范的又是个性化的,需要具备良好的精准指导、液体活检、动态检测等条件。
据了解,现已明确乳腺癌从基因分型可分为四个亚型:luminal a,luminal b,her2阳性和三阴性。其中her2阳性乳腺癌被认为是较为凶险的乳腺癌,患者占乳腺癌总体的20%-30%。今年是中国开展抗her2治疗的第15个年头。据最新的临床数据表明,对于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1年标准抗her2辅助治疗最大可能达到临床治愈,患者10年无病生存率达到接近70%,10年总生存率高达近80%。对于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相比传统治疗更精准化,可使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一半以上的患者生存期接近5年,为患者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带来更多获益。
据悉,乳腺癌靶向药物已被纳入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也就是有医保的患者只需承担原靶向治疗费用的10%左右即可完成一个标准治疗周期。
那么,如何预防乳腺癌的发生呢?沈镇宙教授介绍,临床上确实发现乳腺癌存在家族聚集的现象,一家三代人外婆、妈妈、女儿、姐妹都是乳腺癌患者。除此之外,乳腺癌又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全身性疾病,相似的生活行为方式、相似的饮食好恶与结构,或许都是乳腺癌的诱发因素。而目前乳腺癌的病因依然是一个谜。
根据乳腺癌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沈镇宙教授提醒,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在中国主要集中在绝经前,约45岁-55岁,这与高脂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另一个发病高峰是60岁以后体重增加的女性,这个年龄群体在欧美国家也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所以老年女性要注意体重增加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需强调的是,不主张过度减肥减重,关键是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女性都应当保持适当的体重系数和匀称的体型体态。
防止乳腺癌的发生,特别讲究“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女性一定要把握好25岁-30岁的生育年龄。统计学研究显示,已婚不生育和30岁以后分娩第一胎的发病率相对高一点。哺乳女性的发病率相对低一些,正常生产后哺乳期最好持续6个月至8个月。另外,要改变久坐不动令腰腹部脂肪堆积的工作状态,边坐着办公边啃快餐更是要不得。那些来路不明的保健品千万不要选用,以免外源性类雌激素样物质过度摄入。
今年是第一批00后18岁的一年,90后开始变成了正式的青年,有些人甚至成为了父母。关于孩子,大家有很多困惑与有争议的做法,我今天按照年龄与大家做一些探索:
1
5-7岁
幼儿园与上小学的年龄。
大部分幼年的孩子开始形成了自己清晰的记忆与意识,有格式化教育的开始,开始接触体系化的教育。
但是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时候需要警惕孩子的想象力、探索性、好奇心在格式化教育中的弱化,我们不仅应该给予孩子受格式教育的机会,也要带给孩子旅行、博物馆、主题乐园、儿童互动、公益服务的机会,保留与强化孩子的同情心、通情心、公益心、创造力、行动力与领导力。即使他们在那么小的时候,鼓励他们继续提问,与他们一起探索答案,赞扬他们动手与帮助他人的行为,特别赞美他们担当团队责任与带领人的做法。Walking and Watching,鼓励孩子的探索只是我们从旁陪伴帮助。
7-8岁前是人格形成的阶段,人格一旦形成就几乎终生不再改变,我们要将见识与自主能力植根在孩子的人格里,这样他们就有了受益终生的内在能力。
?
2
12-17岁
上初中高中的年龄。
很多人忙着考试,关心自己在好的中学与班级上的好排名成为很多同学与你们父母共同的焦点,也是在这个阶段很多小伙伴忘掉了小时候的理想与爱好,变成了在应试的重复强调中忘掉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位置的人,他们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到了高考选择志愿的时候,既不知道去哪里学习、也不知道学习啥,因此他们的未来将由大学去做专业调配、父母与中学老师帮助选择,这也奠定了他们大学迷茫的基础。
而这个年龄段恰恰是孩子价值观成型阶段,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只是学校的教科书才为他们自己能形成选择与决策能力提供自我的标准,具备了自觉行动的动力源。家长与亲友有共同的责任,在孩子们中学的时候与他们分享我们的社会知识与职业知识、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提醒他们思考与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与职业领域,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源意义重大。
即使在这样一个考试最多的时候,同学们不能减少对于课外书籍与各类网络知识的搜索与接触。这个时候你也有权利接触了解更多的性科学与性知识,但是这还不是你可以进行性行为实践的年龄段。
?
3
18岁
成年的年龄,在法律上需要为自己承担完全的行为责任。
尽管很多人在这个时候的上学与外出还需要父母的支持,但从这个年龄开始,所有涉及到孩子自己未来决定的主体变成了孩子,双方可以沟通商量但父母不能替代决定,如果父母与孩子发生意见上的分歧,孩子有最终选择权,当然孩子们要学会为自己的决定提供理由与论据,这是争取让我们的决定得到更多支持与资源的关键。
大学决不能再像中小学那样应试学习,因为这是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因此每个老师都有责任、每个同学都有必要从大一开始就要花最多的实践去观察、省思、尝试与体验自己最可能的专业兴趣所在的领域,这样的领域甚至不受大学的专业、已经有的职业的限制。
在这个时期,多次不同行业与岗位的实习与课堂学习相比,其重要性更高,因为今天的学校比以外任何时候还要脱离社会现实,关门学习的隔离代价就太大了。
?
3
23岁
大部分人大学毕业的年龄,也是一个年轻人典型的工作年龄。
这个实践意味着你要有自己独立的职业,思考自己养活自己,从此父母已经并没有养活你的责任,他们对你的帮助是亲情上的援助而不再是硬性的义务,用父母的钱满足你的消费、旅行、享受与更好生活质量的需要并不是理所当然,而如果你居然还以为可以啃老甚至问父母索要让自己活得体面的钱财,就属于不光彩的事情了。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勇敢独立生活的鼓励,而对孩子说,“没关系实在不行就回来,爸爸妈妈养你”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赚到自己的第一笔钱,用自己赚到的钱消费,用自己赚到的钱去帮助父母甚至留出捐献给公益的钱,这才是光荣的青春。
在这个时间点,年轻人最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一个相对爱好的领域确立自己的专业影响力与奠定未来更自如地跨界的能力,把我们的视角放到更远的未来与更大的专业标杆,奠定自己更高的专业提升的能力。
?
4
26-30岁
成家立业的时间点,是一个人人生忠诚与专业时代开始点。
你可能恋爱了多次,也有了一些不同的浪漫或者不浪漫的情感经历,这是青春的特权,但当你成家生子,忠诚就成了你的责任与义务,那些婚前保守婚后出轨的故事是现实,但是最糟糕的现实;因为你对于专业困惑的原因,也因为你在大学时代从不实习与社会实践,因此很多人在刚毕业的时候会频频跳槽以此来看看自己更喜欢哪个工作,或者我们在遇到职业压力的时候用离职作为躲避压力的方式,但到了这个年纪就已经需要我们通过应对挑战来建立自己的职业资历与能量了,持续的专业力量与面对压力挺住的选择,往往成就了你不同于其他习惯性跳槽就职者的差异。
?
我们对于他人的尊重,包括了对于大人的意见的听取,但更应该尊重已经长大的孩子的意见。肆无忌惮地决定孩子未来的一切的父母可以休矣。尽管父母有发表自己对于孩子未来意见的机会,但是实际上所有想为孩子做决定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也是错误的。
他们不能为孩子的未来负责,也不明白至少不完全明白今天孩子所处的世代、趋势、环境与机会,也不明白至少不完全明白孩子的爱好、能力、人脉、潜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命运决定,不是无知的,就是无理的。即使以爱的名义,这恰恰让这样的决定显得更具有麻痹性与任意性,而让这样决定的不道德性披着传统道德的外衣。
我们需要尊重老师,但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越老师,所以不要受制于一些传统的师道尊严,这个时代一个老师的落后可以与一个学生的超越一样快。我们也需要尊重领导,但好的领导需要沟通性与示范性俱备,能够支持、造就与我们一同前进,把自己当成传统老板而颐指气使的时代过去了,伙伴式的工作文化时代已经到来。
在合适年纪做该做的事的名言如下:
1.时间渐渐磨去了年少轻狂,也渐渐沉淀了冷暖自知。做与你年龄匹配的事,这才是成长。择一人,不忘初心。
2.岁能做的事只有用功学习,然后进中学。去国中也好,去高中也好,只有现在才能做到的事很多很多,不要忽略眼前而一味考虑以后的事。如果一直这样的话,怎样也不会有所作为的。
3.到了某个年龄,应该多做与自己年龄现状相匹配的事,这叫责任!致自己逝去的青春!憧憬自己美好安定的未来!
4.在你可以做的最好的年龄一定要做的最好,不要给未来留下可乘之机,否则未来再好的机会比起最好的年龄都已经是最好的过去时。
5.三十岁之前,做别人让你做的事儿,三十岁后,稀里糊涂,学着自己做事儿,四十岁,必须知道自己最强最喜欢的事儿,五十岁的时候,要考虑为年轻人做一点事儿。
6.三十而立,是敢做一切事情的年龄;四十不惑,是想做愿做事情的年龄;五十知天命,是只做能做事情的年龄。
7.人生最好的年纪是,有那么一天,当你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有足够的理智和知识,可以对前景做预期,对后果负责任,继而没有心理负担的勇往直前。不患得患失,不大喜大悲。
8.低调做人,努力挣钱,多陪家人,做与自己年龄相匹配的事,才是真正的责任和靠谱。
9.如果你在四十岁之前做了一些适当的事,那么,成功的大部份报酬便会在四十岁以后相继而来。什么是适当的事呢?
10.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它将弥补由于年老而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的精神的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老时擦不致空虚。
中国人做任何事情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通俗地说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但在现实中,往往事与愿违。
人们经常在不合适的时候,做不合适的事情。比如中学时期,不该谈恋爱,很多人不和时宜地早恋了。在该谈恋爱的时候,又因为工作等各种因素,没有谈恋爱,在该结婚的年龄没有结婚,在该生育的年龄没有生育等等。
我记得女性23岁,男性25岁,就属于晚婚年龄,可以享受晚婚假。而现在男女这个年龄很多都没有固定的异性朋友,更不要说结婚了。根据《黄帝内经》,女性的生理以7为倍数,14岁发育,21岁至35岁是最佳生育年龄,生育期一直到49岁。男性以8为倍数,16岁发育,按照生理年龄,男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4岁至40岁,生育期一直到56岁。我所指的是自然的通常情况,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形,比如还可以借助科技的生育手段。
为了优生优育,我们最好能在男女最佳生育期内,完成生育。然而,现实中却很难如意如愿。不少人没能在适婚年龄结婚,没能在恰当的时候生育子女,我们身边常常有这种情况。
太晚结婚的,自然怀孕的几率就低了,高龄怀孕的,对母体以及孩子的风险就增加了很多。身边有这样一对朋友,相识时就已经30岁,因为房子问题5年后才结婚,到怀孕生产时,女方已经37岁,超高龄的孕妇,竟然还想自然产,差点导致孕妇大出血,孩子窒息的悲剧,还好医院医生立即果断地为她剖腹产,医疗技术较高的医院才避免了不幸。
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才是最佳决定。如果已经晚了,就不要做违背自然的事情,比如以上那位朋友已经是超高龄的产妇,还想自然产,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不懂科学了。
理性思维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危险。
是不是到了年纪就该结婚,自己也很迷茫?我个人认为没有该结婚的年纪,也没有到了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情的限制性。为了不让自己处于这么个尴尬的境地,在合适的年纪,女人一定要做合适的事情。在合适的年纪里做合适的事情,这并不是一种道德绑架,这只是一个忠告,一个建议。
如果因为到了适婚龄家里人催婚就跟一个看起来跟自己合适但是都不太了解的人结婚风险其实是很大的。90后00后都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是被父母捧着长大的,不愿意为别人改变自己的习惯、爱好也不愿意迁就别人。如果两个人没有一点感情基础生活中一旦有分歧双方都不愿意退让继而离婚,如果离婚涉及到财产分割、孩子抚养权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处理,很麻烦,所以宁缺毋滥。
?现在女性大部分都受过高等教育,找份工作维持生存绝不是什么难事,不用再像过去为了温饱问题而选择结婚或者在婚姻里委曲求全。为了结婚而结婚是一个很不慎重的决定。但是生小孩我建议的是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女生个人意愿愿意当妈妈那还是应该早点生,随着年纪的增长生孩子的风险肯定是越来越大的(也跟个人体质有关)。很多人年纪大了生小孩留下很多后遗症甚至留下不可逆的身体损伤。其次晚生育父母年事已高确实没有精力帮忙带小孩,如果自己带小孩自己的事业必将受损,请人带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
不管在任何年龄段,除了生理上不与逾越的规律需要遵从外,没有任何需要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的限制。我们需要用一颗成熟且强大的内心来把握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活得精彩。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88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