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颈动脉狭窄的疾病病因是什么,如何鉴别诊断这种疾病

佚名 2024-06-03 06:02:09

颈动脉狭窄的疾病病因是什么,如何鉴别诊断这种疾病

一、颈动脉狭窄的疾病病因是什么

多种原因可导致颈动脉狭窄,不同病因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特点亦不相同。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其他易导致心脑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物质在血管壁上堆积,而血管壁内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质物质形成脂质池,同时伴有脂质池表面纤维帽的形成,脂质核心与纤维帽构成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组成成分。斑块逐渐增大使管腔逐渐狭窄,或是斑块不稳定,发生破溃,斑块内脂质成分裸露在血管腔内,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均可导致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常位于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内动脉虹吸部以及颈内动脉末段分为大脑前及大脑中动脉部。

颈动脉夹层

颈动脉由内膜、平滑肌层及外膜层构成,正常情况下各层之间相互连接为一统一的整体,血液在血管壁围成的腔中流动。所谓动脉夹层,顾名思义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进入血管壁各层之间导致的血管壁各层间的分离。在以美国和法国社区为基础的调查中,颈动脉夹层的发生率为10万分之2.5-3。而4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的脑卒中,由颈动脉夹层导致的可达25%。

与发育、炎症或自身免疫有关的血管病变

其它一些病变,与发育、血管炎症及自身免疫相关,也可以导致颈动脉狭窄,但所占比例极小。如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烟雾病等。在这部分患者中,年轻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二、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对血管的形态学检查以及对脑组织的检查两个方面;而对于斑块的性质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像学研究则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

目前主要应用于颈动脉的血管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彩色多普勒、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DSA为检查的“金标准”。

脑组织影像学检查

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改变,目前主要应用于临床的脑组织检查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

除此以外,目前已有基于核磁共振的应用于临床的斑块性质学检查方法,主要是指多序列核磁显像,利用不同扫描序列核磁共振对于不同组织的敏感性,检测斑块的主要成分特点。但在临床上尚未普及。

鉴别诊断

对于颈动脉狭窄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症状上的鉴别以及部位上的鉴别。症状上主要与其他脑内病变如:颅内占位、癫痫发作以及其他脑血管病等。部位上的鉴别则主要指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性疾病时需要判断颈动脉狭窄是否为导致脑组织缺血的“责任血管”。

三、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TIA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依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

1.内科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脑缺血的症状,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很好地控制现患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

内科保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体重。(2)戒烟。(3)限制酒精消耗。(4)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许多随机的、前瞻性多中心的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噻氯匹定(ticlopidine,商品名抵克力得)等。(5)改善脑缺血的症状。(6)定期的超声检查,动态监测病情的变化。

2.外科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其次是预防和减缓TIA的发作。标准的手术方式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1954年开始实施,最初的一些尝试显示效果不佳,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并发症越来越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接受CE手术。

20世纪90年代初,几项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相继报道,对C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客观评价,其中的3个最具影响力的试验分别为ECST,NASCET和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symptomaticCarotidAtherosclerosisStudy,ACAS)。ECST和NASCET的研究对象均为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两个试验的结论一致:

①CE治疗对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疗效优于内科药物疗法,颈动脉狭窄度为70%~99%的行CE,患者明显获益;②狭窄度为0%~29%的患者3年内发生卒中的可能性很小,CE的危险性远远超过获益,不宜行CE;③狭窄度为30%~69%的患者初步认为不宜行CE,但有待进一步验证。ACAS对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组行CE和药物治疗,结果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60%的患者,两组的累计卒中和死亡率分别为5.1%和11.0%,CE的效果远优于药物治疗。一般认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60%者可行CE,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无症状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可待狭窄≥80%时再行手术。

CE的并发症包括围术期的脑卒中和死亡;还有脑神经损伤、伤口血肿感染、术后高血压、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等;心肌梗死、低血压的发生率很低。

四、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症状

临床上依据颈动脉狭窄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

1.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1)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黑矇、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

(2)TIA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h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3)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脑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昏迷等,并具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的体征和影像学特征。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尤其是重度狭窄或斑块溃疡被公认为“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

什么是颈动脉狭窄,学会哪几招能够早预防?

头晕、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很可能是颈动脉狭窄造成的。看到这里肯定又会有人想问了,什么是颈动脉狭窄?那么戴医生接下来就来为你解惑,告诉你颈动脉狭窄是什么。

劲动脉是指能为头、脸和脖子输送血液的血管,也是为大脑提供血液保证大脑正常运作。

而颈动脉狭窄是输送血液的血管,里面通道变小了,能流动的血液减少导致大脑出现供血不足。

那劲动脉为什么会出现狭窄呢?

1、仔细观察颈动脉会发现,靠近头颈部结构是''Y''字型,这个特殊的结构导致血流流通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堵塞。而颈部血管在这个位置分叉,到时血管立刻变的比较狭窄,血流冲击力度大容易损伤。

2、颈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腊样的脂类,使颈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这是诱使颈动脉血管堵塞的疾病因素。

那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提示我们颈动脉狭窄呢?

就像我开头提到的,头晕、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这些都是劲动脉狭窄的症状,至于原因,我接下来会细说。

1.出现眩晕感

颈动脉变得狭窄,会出现眩晕感,主要是因为当颈动脉变窄后,血管中的血液就会受到影响无法正常流动,产生供血不及时,然后就会有眩晕的感觉。

2.视物不清

如果发现眼睛不舒服,看东西看不清楚变得模糊,就要注意了,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因为血管中的血液受到影响流动不顺畅,眼睛附近的血液供血不及时,就会出现看不清楚模糊的感觉。


3.记忆力减退

因为颈动脉变窄,所以血液在向大脑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异常,导致供血不及时,从而影响脑部的健康,使记性变差、记忆力减退。

当然,除了这些症状外,颈动脉狭窄还会导致耳鸣、头疼、嗜睡等症状的出现。

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颈动脉狭窄呢?

1、预防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异常相关,所以平时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本身就有三高的人更要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2、清淡饮食

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还要多喝水,都可以帮助我们稀释血液,减少血栓产生的概率,让颈动脉的血液运作流畅。

3、保持锻炼

不管生活有多繁忙,都要抽出时间出来做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因为长时间坐着导致血液不流通出现血管堵塞的症状。建议最好一周运动四次,每次30分钟以上,尽量不要选择激烈的运动,慢跑、游泳这些有氧运动都是比较推荐的。

颈动脉与人体的供血能力息息相关,是非常重要的血管,因此保护好它就很重要。颈动脉狭窄是长期、慢性的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更应该注意预防。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95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