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紫外光治疗接触性皮炎的作用
(一)杀菌作用
紫外线照射感染创面,可直接杀灭病原体或改变微生物生存环境,抑制其生长繁殖。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其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紫外线杀菌能力不一。300nm以上者几乎没有杀菌能力,300nm以下者随波长的缩短而杀菌力增强,250~260nm最强,以后又降低,此被称为紫外线杀菌曲线(图4-1)。且各种细菌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敏感性有差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53.7nm紫外线最敏感。此外,紫外线照射必须达到一定的辐照强度才具有有效的杀菌作用,研究显示 3×10的三次方erg·cm的负二次方的强度即可抑制细菌生长,每个细菌受到7.6×10的六次方个光量子的作用时,生长即明显受抑制。丹麦医师Niels Finsen 使用人工紫外线治愈了寻常狼疮和皮肤结核,因此还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二)促进维生素D合成作用
是紫外线辐射皮肤后的重要生理作用,峰值波长位于280nm(图4-1)。这不仅对佝偻病和软骨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也有积极意义。
(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
紫外线照射区血管舒张,局部营养状况改善,可使炎症介质加快清除,缺氧和酸中毒情况得到缓解。紫外线引起红斑反应的因素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其红斑形成曲线有(图4-1)两个峰值波长,分别位于297nm和250~260nm。此外,蓝紫光可使皮肤循环增加100%,紫外线光源中大多伴有一定数量的蓝紫光。通常紫外线红斑反应引起的血液循环改善是延迟性的,蓝紫光则为即时效应。
(四)止痛作用
红斑量紫外线治疗有明显的镇痛效果。照射区痛阈升高,感觉时值延长,对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疼痛均有良好的缓解作用。350nm的紫外线有50%可穿透到游离神经末梢的深部,使这些感觉神经末梢进入间生态(传导暂停)而致痛觉减弱。
(五)消炎作用
上述杀菌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和止痛作用均有利于消炎作用。此外,紫外线可动员和加强机体免疫功能,如UVB和UVA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等活其功能;紫外线照射后皮肤蛋白变性(附加抗原)而导致机体补体和凝集素的增加;在各种剂量的紫外线作用下,机体调理素增加,能促进吞噬作用。因此,紫外线的消炎作用是上述诸因素的综合效应。
(六)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紫外线有促进细胞生长、分裂和增殖作用以及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细胞营养和再生条件的作用等,均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创面、迁延不愈的伤口和皮肤溃疡等。
二、接触性皮炎会有哪些表现
皮炎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由于接触物、接触方式及个体反应不同,发生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轻症时局部呈红斑,淡红至鲜红色,稍有水肿,或有针尖大丘疹密集,重症时红斑肿胀明显,在此基础上有多数丘疹、水疱,炎症剧烈时可以发生大疱。水疱破裂则有糜烂、渗液和结痂。如为烈性的原发刺激,可使表皮坏死脱落,甚至深及真皮发生溃疡。当皮炎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肿胀明显,呈局限性水肿而无明确的边缘,皮肤发亮,表面纹理消失。
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境界非常鲜明,但如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但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
自觉症状大多有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红褐色苔藓样变或湿疹样改变。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上急性期可表现为红斑、水疱、渗出。亚急性、慢性可表现红斑、粗糙、脱屑、皲裂。根据接触刺激物的性质和接触时间长短,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刺激性皮炎、延迟性急性刺激性皮炎、刺激性反应、累积性刺激性皮炎、脓疱性刺激性皮炎、机械性刺激诱发皮炎等。
三、接触性皮炎要怎样治疗
接触性皮炎的病因与接触物有密切关系,首要治疗措施是找出过敏原因,避免再次接触该种物质,治疗已出现的症状。
1.寻找过敏原因
详细采取病史,仔细询问与发病有关的环境、所接触的物质的种类、数量、理化性质、接触时间长短、接触方式、过去有无类似发疹情况等。从病史中来分析与哪种物质可能有关,为皮肤斑贴试验提供依据。一旦找到过敏原因,力求避免再次接触。
对于存留在皮肤上的刺激物质或毒性物质应尽快冲洗清除,冲洗时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淡肥皂水。接触物若为强酸,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苏打水);如为强碱性物质,可用弱酸性液体冲洗(如硼酸液)。
2.避免刺激
出现临床症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
3.全身治疗
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赛庚啶、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依巴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大剂量维生素C口服或静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静脉推注。面积广泛,糜烂和渗液严重者,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曲安西龙或地塞米松;得宝松肌内注射。重症者也可先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等症状减轻后,口服维持。
接触性皮炎如果合并局部感染,如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软组织炎时,可使用抗生素,轻者给予罗红霉素、青霉素Ⅴ钾、头孢氨苄或磺胺类药物口服;重者静脉给与青霉素、头孢类菌素或奎诺酮类抗生素。
4.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十分重要,应根据临床表现分别对待。
(1)急性阶段 以红斑、丘疹为主者,用洗剂、霜剂或油膏。如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曲安奈德霜、氯氟舒松霜、肤轻松霜等,也可使用含有松馏油、糠馏油、氧化锌的油膏外涂。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和渗液者可做开放性冷湿敷,湿敷溶液有3%硼酸溶液、1∶2醋酸铝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如有脓性分泌物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5%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湿敷不宜过长,通常湿敷2~3天,待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后,可停止湿敷,改用霜剂或油膏外涂。
(2)亚急性或慢性阶段 以霜剂及油膏外用为主,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也可用松馏油膏、黑豆镏油膏、氧化锌油膏等,如有脓性分泌物,可在油膏中加入抗生素,如新霉素、红霉素、杆菌肽,或其他杀菌剂如莫匹罗星软膏、黄连素、汞剂等。
四、接触性皮炎的病因
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①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物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皮炎,称为原发性刺激。原发性刺激分为两种,一种刺激性很强,接触后短时间内发病;另一种较弱,较长时间接触后发病,如肥皂、有机溶剂等。②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物基本上是无刺激的,少数人接触该物质致敏后,再次接触该物质,经12~48小时在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发生皮炎。
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种。
本病根据接触史,在接触部位或身体暴露部位突然发生境界清晰的急性皮炎,皮疹多为单一形态,除去原因后皮损很快消退等特点,容易诊断。当病因不明或与数种接触物接触,需要寻找病因时,可做斑贴试验。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黏膜接触到外界刺激性物质引起的炎症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皮肤疾病。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1)服装衣被刺激:尤其是接触到皮肤的内衣裤和被褥,包括混纺化纤织品、皮革和塑料制品等。
(2)化妆品刺激:很常见,如香脂、香霜、发水、发油、染发剂、烫发剂、防晒除痒霜、化学性的清洁除臭剂等。有的人甚至接触香皂、肥皂、香波等也会发病。不同的人接触到外界物质反应有所不同,而劣质化妆品引起的刺激性反应更为多见。
(3)除虫剂、灭蚊蝇剂、消毒剂、清洁剂等刺激。
(4)药物刺激:杆菌肽等。
一般在接触到物质后,经历潜伏期发病。轻者皮损处有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出现于皮肤直接接触部位,在四肢暴露处的外侧有奇痒、局部灼热感,抓后有渗出液,留下斑斑抓痕,重症可有表面松解甚至坏死,类似剥脱性皮炎。如接触到药物浓度高的如强酸、强碱等,除了充血、红肿等急性炎症外,还引起灼伤,需要及时处理,保护皮肤,防止感染。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平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可以外擦苓肤霜缓解症状。对于存留在皮肤上的刺激物质或毒性物质应尽快冲洗清除,冲洗时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淡肥皂水。
皮炎可发生于面部、肢端、颈部、肛门、眼睑等部位,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治疗主要包括对因和对症两个方面。首先应明确患者发病原因,去除致病因素,如日光性皮炎患者应避免暴晒,激素依赖性皮炎需停用原有激素,芒果性皮炎患者禁食芒果等。
其次,对于皮炎患者出现的皮损症状及全身症状,也应积极对症治疗,如渗出严重患者可使用收敛剂,自感瘙痒患者可使用止痒剂等。
有些患者皮炎反复发作,可能原因为诱发因素持续存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除发作期针对病因治疗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外,应尽早明确诱发因素,然后尽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皮炎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治疗、系统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
。
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皮炎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系统吸收少、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如外用糖皮质激素、炉甘石洗剂、3%硼酸溶液等均可用于皮炎的治疗。
系统药物治疗:系统药物治疗是指通过口服、静脉注射、肌内注射途径给药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口服糖皮质激素、抗菌药、免疫抑制剂等。
物理治疗:如应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特异性皮炎可起到很好的疗效。
不同类型皮炎应根据患者的发病机制及病情轻重,针对性地选择三种疗法中的单一疗法或采用联合疗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类型皮炎怎么治疗?
不同类型皮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方案也不相同。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皮炎类型及其治疗方案。
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是指由蚊、螨虫、蜱、蜂、臭虫、跳蚤、蠓等昆虫叮咬或毒汁刺激引起的皮肤炎症,其共同特点为皮损处可见针尖大小咬痕,自觉瘙痒,病情严重程度与昆虫种类、数量及患者的敏感性有关。昆虫暴露史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线索,皮肤镜观察到咬痕或靶样损害,为确诊的直接证据。
接触性皮炎是由于接触到过敏原,导致皮肤或粘膜过敏引起的一种皮肤炎症,接触性皮炎往往以急性发病为常见,接触的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疱,疱壁紧张、内容清亮,水疱破后呈糜烂面,偶尔发生组织坏死。皮炎的治疗方法:西医大都治标不治本,建议外涂鲁济堂的克炎王,这款药膏中药的,效果反应都挺好,结合口服维生素【B族】类制剂,如维生素B6B2B1,另外不用热水、香皂、洗面奶、药液洗脸,不挤捏、揉搓、搔抓皮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2995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