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28日讯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揭示肿瘤转移机制并设法阻断其转移是长期以来生物医学界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研究小组,发现肿瘤细胞为何选择性转移至肺部的新型免疫炎性分子机制,为阻断肿瘤肺转移提供了新思路。《癌细胞》近日发表了该最新研究结果并对此工作专门配发了评论。
目前认为,在肿瘤转移之前,原发灶肿瘤能通过向血液释放一些可溶性因子,募集骨髓细胞到即将转移的远端靶器官,营造利于肿瘤细胞将来定居与生长的“土壤”,即形成一个利于肿瘤转移的炎性微环境。但对于即将被肿瘤转移的器官如何识别肿瘤释放的可溶性因子、启动骨髓细胞向该器官迁移进而形成炎性微环境的机制,尚不清楚。
根据天然免疫受体触发的慢性炎症反应会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曹雪涛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刘艳芳、顾炎等,通过天然免疫受体缺陷小鼠建立的原位肿瘤自发肺转移的模型筛选,发现一种称为Toll样受体3(TLR3)的天然免疫受体的缺陷小鼠,其肿瘤肺转移明显减少而且荷瘤小鼠生存期显著延长。
深入研究表明,II型肺上皮细胞表达的天然免疫受体TLR3通过识别肿瘤分泌至血液循环中的外泌体RNA,触发趋化因子释放等炎症反应,招募中性粒细胞聚集于肺部,从而在肺局部形成了炎性微环境,预先为将来肿瘤肺转移创造了条件。
该领域权威专家David Lyden在相关评论中强调,肿瘤释放的外泌体RNA、肺上皮细胞TLR3以及中性粒细胞募集这一免疫炎症调控网络的发现为全面深入认识肿瘤转移及其器官选择性提供了新视角,为肿瘤转移防治提供了新干预靶点与思路。
肺癌简介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城市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看,您患有肺炎的可能性极大,病灶可能为团块状影像,您年龄较小,多考虑为炎性假瘤的可能,一般继发于肺部感染,由于治疗迁延时间较长,导致病灶伴有肉芽组织增生及局限,病灶多较规整,有长毛刺状改变,一般无分叶改变,病灶可终生存在,由于不是炎性渗出所导致的影像,所以在影像学上很难和肿瘤鉴别,患者可没有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如咳嗽、胸闷等症状,建议进一步检查后积极治疗。
指导意见:
建议到医院做肺部增强CT扫描,以观察病变强化程度,肿瘤性病变是富血管性病变即血供丰富,所以强化明显,必要时可以再螺旋CT下扫描穿刺活检,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后再选择治疗方法,期间注意休息睡眠,避免受凉感冒等,适当锻炼,饮食清淡合理搭配,多进食蔬菜水果、避免吸烟饮酒等,希望我的回答带给您帮助。
病情分析:
你好,需要病理活检,也可以再观察看看,结合临床症状、定期复查后,做考虑是否做病理。
指导意见:
建议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有肺炎的可能也有其他病变的可能。
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考虑为中央型肺钙化可能,伴右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建议携资料医院就诊。考虑肺癌可能,早期可能大。建议手术治疗。
肺癌,目前仍然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它之所以死亡率也很高,和很多患者由于没有很好地进行肺癌的早期筛查,导致发现时往往已经到了晚期,已经不只是有原发的肺癌病灶,往往都已经出现了转移了。那么肺癌转移后,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下面就给大家一一盘点一下。
肺癌在胸部局部转移的症状
1.声音嘶哑
如果突然不明原因的出现声音嘶哑,而且是吸烟多年的老烟民,同时还有咳嗽等症状,那就要当心了,可能是肺癌,而且是肺癌在肺内发生了浸润发展或者局部淋巴结转移,压迫到了左侧喉返神经而造成声带麻痹所致。一般情况下右侧喉返神经位置较高,多在右侧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时可能出现。
2.吞咽困难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如果出现了吞咽困难的症状,要警惕可能肺癌侵犯或者转移到了淋巴结,压迫食管所致。
3.上腔静脉综合征
所谓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指面部、颈部、上肢水肿和上胸壁静脉曲张的现象。这是由于肺癌直接压迫或者发生了胸腔内淋巴结转移而压迫或侵犯到了上腔静脉,上腔静脉回流不畅所致。
4.打嗝不止
肺癌患者如果出现了打嗝不止的现象,可以分几种情形:如果是正在做化疗,那么可能是使用了激素或者化疗药物影响了膈神经所致。如果没有做化疗,而出现了打嗝不止,那么可能是肺癌转移侵犯到了膈神经所致。
5.肩部疼痛
如果肺癌长在肺尖部,称之为肺上沟瘤,因其周围空间狭小而易侵犯臂丛下神经根、星状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和肋间神经,产生肩部、肩胛骨内侧缘、上臂甚至前臂的疼痛,往往为阵发性加重的烧灼样痛,可伴皮肤感觉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肺癌远处转移的症状
1.头疼、恶心、呕吐
肺癌患者如果出现了持续加重的头疼、恶心、呕吐症状,或者有眩晕、复视、共济失调、癫痫、偏瘫等症状,就有可能是肺癌脑转移的症状。当然想要确认,需要做颅脑CT或者核磁共振,以查找转移病灶。
2.腰背痛
肺癌发生骨转移时,会导致骨头的疼痛和压痛,尤其是最常转移到脊柱、肋骨等部位,而引发腰背痛,还会导致病理性骨折。还有可能会侵犯压迫到脊髓,而引发截瘫、大小便异常等。
3.右胁肋部疼痛
右胁肋部疼痛,极有可能是肝转移的症状,同时如果还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黄疸等症状,肝转移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4.锁骨上淋巴结出现固定不移硬疙瘩
如果在一侧锁骨上摸到了肿大的、质地很硬,固定不移的疙瘩,那极有可能是发生了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这种肿大的的淋巴结,多没有疼痛感。也就是民间所称的,越不疼得越惹祸!
5.腋毛脱落、食欲不振、低血压、皮肤色素增加
如果这几种症状都出现了,那么就有可能是发生了肾上腺转移,引发了所谓“爱迪生病”的症状。
上面,就是举例说明的肺癌转移时常见的一些症状。当然了,出现了这些症状,有时候也不一定就是肺癌转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确认才可以,不能只凭症状就做出诊断。
单个肺转移瘤是肺癌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其他部位的癌细胞转移到肺部所造成的。这种瘤病往往是来自于其他器官或是其他部分的原发性肿瘤扩散而来,极少出现原发性肺癌。单个肺转移瘤通常具有结节状病变,其中还包括恶性肿瘤细胞。肺转移瘤与原发性肺癌不同,其所在部位通常是局限性的,转移成癌细胞数量也相对较少。
对于单个肺转移瘤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肺部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实现。其他辅助检查也包括PET扫描、胸腹部X射线,以及对患者体液物质的检测等。通过上述检查,医生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等信息,有助于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针对单个肺转移瘤,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其中,手术切除在恰当的情况下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这有赖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通常是在手术后对病情逐步加重的患者进行的选择,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症状。总之,针对单个肺转移瘤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评估,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各个部位的肺癌转移引起的症状是什么呢?依据医学研究结果,在这里为大家详细介绍。一、腹部:由于诊断方法的进步,肺癌肝转移的诊断率有所提高。超声显像、CT及放射性核素扫描对肝转移的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肝功能检测有时有参考价值。小细胞肺癌易发胰腺转移,此时患者可出现胰腺炎症状或阻塞性黄疸。各种细胞类型的肺癌都可能转移到胃肠道。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也并非少见。临床上多无症状,CT腹部检查可能做出诊断。二、淋巴结:肺癌可转移到身体任何部位的淋巴结,此时的症状表现为无痛,质硬,可在锁骨上特别是右锁骨上级颈部触及肿块。最常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右肺、左下叶及舌段的淋巴引流为气管旁淋巴结,由此而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少数病例可通过胸壁而转移到同侧腋下淋巴结。三、骨:小细胞肺癌症状主要体现在脊柱转移,大多为溶骨性病变,少数为成骨性。脊柱转移可压迫椎管,导致阻塞及压迫症状。肺癌转移到肢体内骨和关节并非少见,以股骨、肱骨较为常见,当关节受累时常有临近组织受累征象,可与一般关节炎相鉴别。有关节积液时,抽吸液中有时可找到癌细胞。四、中枢神经系统:肺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主要因为脑、脑膜或脊髓转移,常见症状为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和乏力、消瘦等,少见的症状为癫痫发作、脑神经受累、偏瘫、小脑功能障碍或失语等,肺炎及周围型肺癌发生脑转移较多,CT检查可以明确颅内转移灶及部位、大小。脑膜侵犯虽然不如脑转移常见,但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常有发生,其症状与脑转移相似,疑有脑膜受累时腰椎穿刺宜慎重。以上是对主要肺癌肿瘤转移具体症状的描述,肺癌患者一但出现以上转移情况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治疗,避免肺癌肿瘤的多处转移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15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