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癌症研究探秘:癌症如何进化?(癌症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为什么会产生癌症)

佚名 2024-06-05 14:41:31

癌症研究探秘:癌症如何进化?

2016年08月27日讯 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颠覆了累积突变导致肿瘤产生的观点,这项研究者的主导者-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者支持细胞数量受进化压力影响的观点,他们在文章中阐述了健康的组织生态系统促使健康细胞战胜癌变细胞,当组织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如老化、吸烟或者受其他压力影响时,癌变细胞可迅速适应变化后的环境,并在自然选择中一代又一代传承,这种肿瘤形成的新思路对癌症治疗和药物设计有深远的影响。

癌症进化论

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的Marco Gerlinger博士发表的一项严谨的基因组学研究,进一步强调可以将癌症视为癌细胞的异质性集合,这些癌细胞不断进化,甚至可能以达尔文的方式为争取生存权和发展权而发生竞争,而代价是宿主的健康乃至生命。相关论文由近期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

当上世纪90年代,主流观点认为癌症的起因是单个细胞的突变(常由烟草或射线暴露所致),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细胞分裂数百次而发展成一个具有相同恶性的细胞“克隆群”,能够阻止人体免疫和癌症监视系统,最终形成肿瘤。如果任其发展,这一单克隆肿瘤会逐渐扩散到全身,达到手术无法治愈的程度,使细胞毒化疗成为唯一的选择。

这种肿瘤进化的概念主要是围绕肿瘤的生长,以及可增加肿瘤侵袭性的额外突变的获得。肿瘤进展的多步模型暗示我们,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单克隆的坏东西,可通过及时的外科治疗加以清除,或采用化疗将其击退。但这种便于医学生理解的过于简单化的模型,近年来已受到质疑,因为针对肿瘤组织的遗传学研究显示,肿瘤比我们原先认为的更有活力和更具有异质性。

盛行的癌变理论是错的?癌症是新进化的寄生物种

癌症患者可能觉得体内有外来生物或者寄生物在生长,剥夺他们的健康和活力。据一位细胞生物学家说,这是完全正确的。癌症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一个新寄生物种的进化过程。

就像寄生物一样,癌肿依赖宿主获得营养。这就是为什么阻断癌肿的治疗方法能够非常有效。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教授彼得 迪斯贝格说,由于这种寄生物与宿主的关系,癌肿能够自己决定生长方式和生长位置。癌细胞的生存不依赖其他细胞,而且它们形成与其人类宿主不同的染色体组型。因此,它们是新物种。

迪斯贝格认为,盛行的癌变理论是错误的。癌肿的起因不是少数基因突变引发细胞以不受控制的速度生长,而是整个染色体发生紊乱。

染色体包含很多基因,因此复制错误、断裂和缺失会导致上万个基因改变。结果就形成一个有全新特征的细胞,即一个新的表现型。

实体瘤3D模型展现癌症“进化之路”

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计算机模型能够同时反映实体瘤的3D形状和遗传进化。这一新模型的建立对于解释癌细胞中为什么存在很多遗传突变,驱动性突变如何在整个肿瘤中传播以及肿瘤的药物抗性如何进化等疑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之前一些研究已经开发出一些模型能够捕捉肿瘤的空间结构,但是这些模型都不能够研究肿瘤细胞的遗传变化。而那些能够对肿瘤进化进行精确描述的模型又不能很好地呈现肿瘤的三维结构。

因此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开发了这种能够同时反映肿瘤三维形状和遗传进化的模型。研究人员指出,在此之前,科学家们经常使用非空间模型研究肿瘤进化,但是这些模型都不能描述实体肿瘤的空间特性,而这次开发的计算模型首次将两者结合在了一起。

癌症存在的意义:或为进化上需要

最近两名科学家发表文章,认为癌症的本质并不是与我们作对,这一疾病事实上是进化上最终的一步,它是用来避免有瑕疵的基因传递到下一代,这可能揭示了癌症难以治愈的内在原因。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假设,并没有经过试验的验证,而且他们也不认为任何人死于癌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事实上正好相反,研究者们认为这一理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从而设计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比如免疫疗法等等。

就这一观点,我们可以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的身体想要杀死自己?这篇文章背后的依据是,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系列的安全守卫机制,这些机制能够避免我们的DNA发生突变后传递给新的细胞。

癌症新视点:癌症或许是一种机体适应性的进化机制

近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让人非常失望的新假设,研究者试图去解释为何我们很难阻断癌症发展;他们认为,癌症或许并不是对我们不利,有可能癌症实际上是进化的最后关卡(final checkpoint),而最后关卡可以阻断错误的DNA遗传给下一代。

这仅仅是研究者的一种假设,目前这种假设并未进行实验性的验证,更重要的是,没有人会表示任何人都应当死于癌症,实际上这恰恰相反,研究者说道,这种想法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癌症发生的机制和原因,并且开发出更加有效的疗法,比如免疫疗法等疗法。癌症免疫疗法是一种针对人体免疫系统而非直接针对肿瘤的疗法,这种疗法已有30多年历史,它治疗的是人体免疫系统而非直接针对肿瘤。Science杂志认为,癌症研究界在2013年经历巨变,因为酝酿了数十年的癌症免疫疗法终于确定了它的潜力,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癌症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为什么会产生癌症

美证实癌症起源于小部分干细胞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证实了干细胞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在胚胎干细胞中被可逆抑制的基因,其实是个表达基因,它们也属于肿瘤内“永久沉默”的基因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的联系为癌症起源于小部分干细胞的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有关癌症的文字记载,不论在中外,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即有陈旧手稿记述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在此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癌症在不同国界、年代的记载,及医师的看法。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性的差别。在当时,亦有所谓的「专科医师」出现,据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专管医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疡医其地位相当於今日的外科医师。值得注意的病历纪录及死因报告在此时也开始被重视了。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陈: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於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之后,杨士瀛在任济直指方论中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这已是相当实际的描述某些癌症的特徵了。到了清朝有关癌症病症的阐述也愈来愈多人加以著墨,疡医证治准绳书中提到∶「按之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这代表当时的医者已知固定的肿瘤不能以手术治疗之。外科正宗将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及转移性)称为「失荣」,这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实记载,而此书的撰著者亦观察到「失荣」乃为不治之症。传统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为生理偏差、体内系统失调而失去平衡才会罹癌,而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气血不顺、细胞积聚毒素、晨昏颠倒、饮食不当、肾气衰竭……等。

至於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始於古希腊。约於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生瘤)可以大致将他们区分成「无害性」肿瘤以及「危险性」肿瘤这两大类。而他所称的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为「Karkinoma」,也就是相当於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无害性」肿瘤称为「Karkinos」也是螃蟹「crab」之意。癌症「Cancer」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个字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取其形状貌似人体某些皮肤癌病之外,更意味著癌瘤细胞四处蔓延、破坏、横行无道,全无章法的为害人体。

中西医之癌症历史记载
戚继玲 1997/4/15

有关癌症的文字记载,不论在中外,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即有陈旧手稿记述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在此我们做一简单的介绍,癌症在不同国界、年代的记载,及医师的看法。

在中国,远在西周就有「肿」这个字眼来形容肿瘤,但当时尚无法区分肿瘤有良性与恶性的差别。在当时,亦有所谓的「专科医师」出现,据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专管医治肿疡、溃疡、金创、骨折等病」,疡医其地位相当於今日的外科医师。值得注意的病历纪录及死因报告在此时也开始被重视了。有关癌症的描述,一些古文学家指陈:最久远的案例,似应可以上溯到汉文帝时代的淳于意(也就是缇萦之父)於当时所记载的胃癌病例。之后一直到宋朝才有对癌症有更进一步的认知,「癌」这个字最早的纪录则在十二世纪初的卫济宝书中出现,其中有对乳癌的观察,指出40岁以上的妇女易患此症,溃烂三年而死等。之后,杨士瀛在任济直指方论中描述:「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这已是相当实际的描述某些癌症的特徵了。到了清朝有关癌症病症的阐述也愈来愈多人加以著墨,疡医证治准绳书中提到∶「按之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动不可取也」,这代表当时的医者已知固定的肿瘤不能以手术治疗之。外科正宗将颈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及转移性)称为「失荣」,这是最早对颈部恶性肿瘤的详实记载,而此书的撰著者亦观察到「失荣」乃为不治之症。传统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为生理偏差、体内系统失调而失去平衡才会罹癌,而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气血不顺、细胞积聚毒素、晨昏颠倒、饮食不当、肾气衰竭……等。

至於西方医学,其科学基础创始於古希腊。约於公元前四百年左右,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依据他在临床观察所见,指出人体的肿瘤(或叫赘生瘤)可以大致将他们区分成「无害性」肿瘤以及「危险性」肿瘤这两大类。而他所称的危险性肿瘤的希腊文为「Karkinoma」,也就是相当於今日大家所常听到的癌症。「无害性」肿瘤称为「Karkinos」也是螃蟹「crab」之意。癌症「Cancer」一词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个字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取其形状貌似人体某些皮肤癌病之外,更意味著癌瘤细胞四处蔓延、破坏、横行无道,全无章法的为害人体。

在希波克拉底时代,认为癌症是因为黑胆汁分泌过盛所引起,而对癌症尽量采取避免治疗、自然回复的方式。到西元两百年左右,有一学者Claudius
Galen将肿瘤分为三大类:1.自然的肿瘤,例如妇女乳房会自然肿大。2.超乎自然的肿瘤,例如受伤后的修复性肿块。3.违反自然的肿瘤,这类似於今日的癌症。虽有理论,但对癌症的治疗并没有提供突出的疗效。希波克拉底与Claudius
Galen之后的西方医学进入黑暗时期。十七世纪之后外科手术逐渐风行,许多有关癌症的论文开始出现,1771年第一篇有关癌症的科学报告由英国人 John
Hill提出,长期使用鼻咽壼的人染上鼻咽癌的比例偏高,这样的报告已显示化学物质与癌症的关连。但真正对癌症有系统及广泛的研究是从十九世纪开始,此时在癌症治疗无论手术、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免疫疗法皆开始见其效。1809年以手术切除卵巢肿瘤,这是第一个腹部手术肿瘤的纪录。此后,更因有显微镜的发明,所以造就病理学的进步,1895年发现X光后,隔年将放射线运用於癌症治疗上。至於化学药物治疗癌症,真正有系统的纪录则在1865年
Lissauer用砷化钾治疗白血病的病人,其后经第一次及二次大战后,更多的化学药物不断的被开发一直至今。免疫疗法启蒙於1800年的后期,之后不断的研发,包括现今使用的干扰素、白血球间素、BCG、Levamisole……等药物的使用,这些都是免疫学的进步。

综观以上中外癌症历史发展,我们发现中医在医学上的进展虽是远比西方医学来得早,但由於中医的发展是由病症及病象去做推论及治疗,原理不外是「固本」与「扶正」两大原则,但因癌症本身临床极富变化(如合并症),所以中医只能针对点,较无法做到面的处理。反之,西方医学因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达,不断用研究来求证,各个专科各展所长并相辅相成,且已经过时间证明。在愈来愈多人畅谈要中、西医合并抗癌,其实只要中药能经得起科学的验证,那我们何不乐观其成呢?

150多年前(1850年以前),人类对癌症的认识:

Galen 认为黑胆汁在组织内的积聚是癌变的根源。

Decartes
等认为癌症是的淋巴系统的病变。之后出现很多学说,最流行的是体液假说(Humoral
hypothesis)。

当显微镜出现之后,细胞被发现了,细胞学说诞生了,之后病理学出现,随之,各种关于肿瘤的假说转而从体液学说转变为细胞学说。

评论:

早期假说其实最多只能算是人类的想象,很难说具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当然包括中医对肿瘤的看法。假说产生于已有的事实和对未知领域的想象或联想。事实增加,假说的数量会跟着增加。每个人占有的事实资料不同,想象力也不同,假说也不同。假说是人类对事物的探索性认识,假说促进了新的事实诞生,新的事实不断推动和修正假说。

大约100年前,关于癌症研究出现了三个主要学说,这些学说已经接近理性:

1、刺激假说(The
Irritation
Hypothesis)

医生们很容易注意到肿瘤总是产生于那些迁延不愈的慢性炎症(破溃和损伤)的部位,比如皮肤的溃疡、窦道或者疤痕。这提示炎症与肿瘤似乎具有某种关系。随后很多尸检进一步证实体内癌症的发生也与长期慢性炎症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事实促使19世纪后期临床医生Broussais和Billroth提出慢性炎症是癌症根源的假说。

该假说的主要依据:

1)以皮肤为例,肿瘤总发生在慢性炎症迁延不愈的部位,例如因为骨髓炎而引流的皮肤瘘管或各种慢性溃疡。
2)那些常常容易受到太阳曝晒的部位:面部和前臂癌症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不常被曝晒的部位,这些部位因为常常受到太阳曝晒而产生的慢性炎症,被Unna称为水手的皮肤(sailor’s
skin)。
3)克什米尔地区人冬季为了取暖常常环抱一个怀炉,为此腹部皮肤癌很流行。这个现象在日本也很流行。
4)其他的例子不胜枚举,癌症常常出现在用烟斗抽烟的下唇。阴茎癌常常发生在不进行环切的民族。很多工业相关的癌症,如清扫烟尘煤灰的工人,经常与沥青和石蜡接触的人,与染料和X射线接触但是并没有防护的人员。经常嚼betel
nut常常患颊部粘膜癌。
5)男性食管癌发生高于女性也被认为是男性喜欢抽烟和酗酒。
6)胃癌常常发生于慢性胃溃疡部位。大肠而不是小肠常常发生癌症,因为其内容物的毒素和损伤性。90%的肝癌发生于有慢性肝炎的患者。胆囊癌总是伴随胆结石。肺癌总是发生于吸烟者和某些矿工。
7)除了人类,动物也不例外,两个明显的例子是皮肤癌总是好发于马鞍下面的皮肤,而唇癌总是发生于口栓部位。

所有这些观察给人强烈的印象:慢性炎症与癌症存在密切的关系。

各种不同的例子似乎给人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不是所有损伤,不论性质怎样,都与癌变有关?

病理学家想用先进的工具,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显示,所有的损伤都伴随一种慢性刺激,细胞被刺激增殖来修复被损伤的部位。如果因为不明原因刺激长期存在,细胞增殖就越来越过度和越来越不规则或者异常。这样可以推测,这样的刺激持续长年累月存在,癌症总有一天会产生。

刺激学说之父Virchow坚信不移:不论什么样的损伤,烧伤,晒伤,结果都是炎症,而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导致肿瘤。

评述:

1)这个假说虽然合理,但是很明显只是将不同人员的观察做了一个总结而已。这虽然满足了人类倾向于将表面不同的事务归于一个系统的心里倾向,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样在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进步,虽然这些结果可能使我们满足和快意,而且可能招致偏见。

2)临床经验已经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观察用于判断癌症的原因,但是我们不是将一个一个来实验检测而是将他们放到一起成为一个假说。从那时起,很多年后,刺激假说被人们从不同的观点来讨论,但是真正的关于癌症的知识并没有进步。只是等到两位日本学者想到用实验来检测这个假说,通过漫长和耐心的实验,终于证实了这个假说,才使癌症研究获得真的进步。

3)刺激假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医学界,因为他符合观察到的事实。几乎所有的癌症都首先起源于那些首先发生慢性炎症的部位。但是,在慢性炎症作用下,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上皮细胞不断的增殖,持续的刺激会导致细胞持续的增殖甚至过度增殖和形态异常,可以形成突起突出于上皮表面或者象钉子一样深入结缔组织的内部。但是这时这样的组织并不是癌组织,甚至这些组织能够演变为癌的机会也非常小。

4)癌前状态是病理学家常用的名词和诊断,只是用于描述现在的状态并不能决定或者预示将来的变化。病理学家每天诊断病例都有癌前病变,但是他自己知道一些所谓的癌前病变是永远不会癌变的。这可能是刺激假说最大的一个弱点了,如果刺激是癌变的唯一原因,那为什么癌前病变会有如此的不同?

5)不同意见者诘问为什么一些肿瘤没有经过任何明显的癌前刺激却发生了。反驳者认为无法证实这样的问题,因为癌症已经发生,癌前炎症无法被证实是否存在过。

6)刺激假说最大的缺点在于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刺激都可以导致癌症发生?很多人抽烟,很多人有经年不愈的瘢痕和溃疡但是从没有发生癌症。因此得出结论,刺激是必须的,但是癌症总是一个例外。

7)但是为什么两个看起来类似的病变,一个最终发生癌变,一个没有?
为了试图解释这个问题,学者们将生物学两个公认的原则选择和突变引入解释癌变的理论中。

选择是一个渐变的筛选过程,最终获得适合于新环境的生物。突变是一个突然的过程,并且突变可以遗传给子代。慢性炎症不断刺激细胞增生,许多增生的细胞不断死亡,但是那些活下来能够适应这种环境的细胞不断获得过度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最终不再依赖宿主而获得新的生命特征。

但是并不是那些具有新特征的细胞总是能够癌变成功,因为时间漫长和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断送演进的进程。因此一个恰当或者合适的环境可能至关重要。这可能是为什么癌变几率很小的一个原因。

关于突变的假说主要是Boveri提出。突变可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当时他观察到细胞分裂总是将核内容物均等分配给两个子代细胞。而在慢性炎症刺激下,细胞的分裂常常发生错误,常常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四。这样核的分裂可能不均衡。因为有无数的机会细胞进一步获得缺陷,能够活下来的细胞几率很小很小,因此癌变是一个很低概率的事件。

8)选择和突变的只是推测。但是却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产生肿瘤。因此癌变就像中彩票一样稀有。这样刺激假说本质上演化为几率假说。人的一生都可能发生溃疡但是运气决定是否患癌。

这种观点给我们带来困难。反对者继续诘问,即使刺激和机会都是癌变的决定因素,为什么与上皮一样同样受到刺激的结缔组织没有上皮发生肿瘤的机会多?

男女发生肿瘤的机会几乎相等,但是男性发生的肿瘤大部分集中于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但是女性主要集中于生殖系统。怎样的刺激造成这样大的差别?

这些疑问说明刺激假说并不是癌变的所有解释。

而且,证明刺激假说的实验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似乎不是刺激时间的长短而是刺激的性质,很多方法引起动物的炎症但是几乎从来没有肿瘤发生,而应用苯酚的残渣几乎总可以诱导出肿瘤,其他的因素包括致瘤病毒和X射线等放射性物质。

总之,所有这些只是说明刺激只是癌变的一个因素。

癌症的产生原因

研究人员观察了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177个基因,发现其中有77个呈现与癌症相关的DNA酶修饰迹象,也就是所说的DNA甲基化问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之一彼得
·莱尔德表示,胚胎干细胞中一个Polycomb靶蛋白异常性的甲基化的几率是12倍,这一发现意义非常重大。

研究人员在对乳腺癌、直肠癌、肺癌以及卵巢癌的研究中均发现,胚胎干细胞中部分被Polycomb蛋白质抑制的基因,其实是被预先做了记号,预示着它们的表达会由于甲基化作用而被永久关闭。莱尔德解释说,基因的“永久沉默”会阻止胚胎干细胞分化,这些胚胎干细胞因此成为癌症的“种子”,会随着生命的进程逐渐发展,导致癌症的形成。

莱尔德认为,他们的研究不仅为癌症的干细胞起源提供了证据,而且还为癌症与实验胚胎学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佐证。“我们发现,癌症的发生源自干细胞阶段的表遗传学变化。这表明,在癌症的形成过程中,表遗传学改变先于基因改变。”莱尔德表示,这一相对较新颖的观点正逐渐获得科学家们的认同。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重点研究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基因从暂时的抑制状态转变成为永久性关闭状态。如果能够阻止这一转变的发生,就有可能找到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癌症为什么会存在?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是多细胞生物,但是成为多细胞生物也是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之一就是出现癌症!当多细胞体出现问题,肿瘤细胞失去感知周围环境并与附近细胞合作,开始不受控制地生长并逐渐失去功能,这就是癌症,在身体中不断扩散和生长,破坏器官功能最终导致死亡。

然而,大多数时候这些信息都是被压制的,仅有一些细胞能够重新被激活开始增殖,独立于其他细胞进行分裂。多数癌症出现在生育期之后——生物体将遗传基因传递至下一代,这意味着晚年易患癌症的遗传基因也可以传递给后代。

癌症在进化过程中是隐藏的,对于癌症,进化并未完全松懈,我们的身体有许多策略预防癌症,所有多细胞生物体都有TP53肿瘤抑制基因,它是阻止细胞异常增殖的关键基因之一,例如:鲸鱼和大象等动物,特别擅长抑制癌症。

最初癌细胞表现得像吵闹的婴儿一样,忽视了周围还有其他细胞在努力工作的事实,癌细胞不会恢复正常工作模式,它们就像一个原始单细胞生物体,具有原始细胞的某些特征,例如:肠道内壁等部位的细胞,正常情况下都是原位工作,但是当身体出现癌变,这些细胞就会移动和扩散,像单细胞生物一样。

当早期多细胞生命进化时,一些细胞不得不放弃独立增殖,而去专注完成其他任务,在每个多细胞生物体的遗传代码中都有关于如何独立无限分裂的信息,就像单细胞祖先一样。

癌症是不是一种进化?

癌症是一种进化。

癌症患者有的时候会感觉他们被一种奇怪的虫子寄生了,这种虫子掠夺了他们的健康和活力。一位细胞生物学家认为,这种感觉是完全正确的:癌症其实是由一种寄生物种进化而来的。

癌症和寄生虫相类似,依赖于它的宿主,所以药物治疗癌症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并且癌症也和寄生虫一样,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想长哪儿就长哪儿。

癌症注意事项

癌症病人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比如很多癌症在诊断的时候,如果处在早期的阶段,可以进行根治性的手术切除。而在手术之后,还可以根据病理回报的结果,进行术后辅助的治疗。

通过这些综合性治疗措施的应用,可以延缓病人治疗后的复发,使病人的生存期获得延长。即使是晚期癌症的病人也需要注意,如果病人身体状态允许,仍然应该进行积极的抗癌治疗,包括全身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并且减轻病人的痛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23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