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面子,究竟哪个重要?
也许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毫不犹豫选择孩子。
然而,我们是否发现有不少父母都能埋怨自己孩子没礼貌、不愿意跟人分享......
似乎在他们看来,孩子在外面没有做好让他们“有面子”的表现,总感觉自己孩子在外人面前没有礼貌谦和,让他们脸上挂不住。
因此,有不少家长们在外面就会寻找各种方式“教育”孩子保持礼貌。
然而,这4种“中国式礼貌”往往最伤害孩子。
来!快叫阿姨!怎么不打招呼?真是不懂礼貌!
也许主动打招呼的孩子当然让人留下好的印象,因此如果发现自家的孩子不爱打招呼,我们总会指责孩子“没礼貌”、批评孩子。
若家长当着外人的面前,数落孩子“没礼貌”看似是尽到了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但是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愧疚的心理和消极的态度,在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越发的会让他们产生回避主动打招呼甚至更容易逆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孩子主动打招呼的意愿。例如可以跟孩子来一个约定,比如每天与孩子记录一下跟别人打招呼的次数,用小红花或五角星,比赛看谁做得更多。
这样孩子就能明白,主动跟人打招呼会让别人开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快乐,自然以后会更愿意与外人打招呼。
你都多大了?怎么就不懂事呢?快让玩具给弟弟吧!
父母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谦让,总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是大的要让着弟弟妹妹,你是主人要让着客人,对方哭了你要让着!相信每个家庭都会出现这样对话。
没错谦让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但是中国式父母教育下的谦让精神,确实有一种过度用力。
适度的谦让是有礼貌,家长无原则的要求孩子谦让,起初带给孩子的感受是委屈和不公,长到以后孩子可能就会变得无能和懦弱了,就不会懂得要保护或争取应该属于自己的事物。
教孩子懂得谦让应该建立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不能教孩子向“错误”的行为谦让。是你的就应该去争取去守护,不能一味的无条件无规则的胡乱去谦让!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将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那么别的小朋友就会更加喜欢自己,这样大家就能相互交换或共享玩具。可以培养孩子建立一个双赢关系的能力,鼓励孩子学会把握好“1+1>2”模式。
你咋那么害羞呢?快!给叔叔阿姨面前唱首歌!
实际上,有不少孩子在2-3岁的时候会发现开始害羞起来,不过这个时候别误认为孩子“内向”。这是由于孩子在2岁以后会逐渐形成“羞耻感”,这个认知发展让孩子可以形成了更好的道德观和是非观。
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不应该强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以免孩子产生自卑否定自己,到时候更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给小孩强加了很多很多压力,包括教育方式,批评式,不懂得鼓励孩子,以为严厉就是好,很多时候会扼杀孩子的一些天赋 !
大多数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去比较,去夸赞别人的孩子。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激励到自己的孩子更加努力,往往会是的其反。
当着孩子面直接抱怨孩子不如别人,只会让孩子伤心,子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缺乏客服困难的勇气。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个性魅力,都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进行比较,孩子没有绝对的优秀和不优秀,要多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有的天生是外交家,有的天生慢热型,
所以,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特点,才能帮助培养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 ? 礼貌是一件好事,但有些礼貌会伤害孩子的身心。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的故事自古以来就广为流传。从懂事开始,我们每个人都会接受父母和长辈的文明礼仪教育。 礼貌不仅是一种对人的尊重,也是一种修养的表现。然而,一些礼貌违背了人的主体性,使人在实践中感到焦虑和不安。尤其是,以下四种常见的?中国礼貌?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家长必须予以重视并及时纠正。
一、大的要让着小的
? ?每个孩子都有选择的权利,无论年龄大小。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没有人能强迫他谦虚,即使他的父母没有资格。如果孩子愿意谦虚和分享,父母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的孩子鼓励和表扬,并表扬他们的分享精神。然而,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不能强迫孩子谦虚。他们应该遵循指导,逐步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
二、过分谦虚
? ? 满招损,谦受益。中国人的天性一直是建立在谦虚基础上的。当你听到别人的赞扬时,第一反应是推脱。虽然谦虚是一种好品质。但事实上,过度的谦虚会伤害孩子。
?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需要打磨的石头,认可和赞美是石头发光的良好催化剂。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尤其需要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因为这是他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因此,当别人表扬孩子时,不要在意这种逃避和谦虚,学会认真接受他们的表扬,让孩子的脸上扬起自信的微笑!
三、见人就得打招呼
? 每次父母都应该正确理解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迟钝内向,不要强迫他们主动打招呼,这只会伤害他们的心理。但是不要担心,带着你的孩子出去散步,提供给他们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去商店买东西,让孩子问路等等。逐步培养他们的社交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不再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
四、对不起的回答是没关系
有些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有些错误不值得原谅。如果抱歉有用,你为什么需要警察?不要强迫你的孩子成为高贵的?伟大的圣人?。毕竟,你不会伤害自己,你永远不知道这有多痛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29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