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网红“杀鱼弟”自杀的背后:我国最缺不是一流大学,而是合格父母!

中医世家 2024-06-06 04:11:16

网红“杀鱼弟”自杀的背后:我国最缺不是一流大学,而是合格父母!

对于网红的“杀鱼弟”,或许并没有太多人有所了解。

在8年前,杀鱼弟仅靠一个视频在网上走红,在视频中他在自家鱼摊用菜刀熟练将一条条鱼进行开肠破肚。凭借着纯熟的杀鱼手艺,那倔强犀利的眼神,让网友都纷纷称为“杀鱼弟”。

随着网络爆红,很多人都慕名前来买鱼,

杀鱼弟的父亲更是将自家的水产店更名为“杀鱼弟水产”。

在好心人的劝说和帮助,原本辍学的“杀鱼弟”再次回到校园。

但没过多久,由于难以跟上学校节奏,父亲又让孩子回来帮忙杀鱼。

但8年后,再次出现人们关注却是这位孩子服毒自杀。据孩子父亲称,自己曾经因儿子在因生意小事上发生争执,结果孩子“一气之下喝了药”,农药是孩子一个月前买的。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与父母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但谁也没想到孩子会如此“糊涂”.....

其实,这样“杀鱼弟”在我们身边实在太多

这次事件的悲剧性,在于他的年轻,也在于他是一度的热点人物因更容易赢得感触,更在于这种伤害已难以挽回。

这个曾经看似关切实质猎奇的大众看点,背后却是底层的真实不堪忍受的狰狞现实。

一件“杀鱼弟自杀”的悲剧结果,只不过让这种狰狞充分暴露于人间。

只要细心留意,这样的杀鱼弟还会少吗?

有很多孩子甚至还未走路就被父母抱在怀里乞讨,博取路人的恻隐之心。有些孩子在闹市街头夜店门口,穿着脏兮兮的衣衫褴楼捧着一束鲜花或小玩意,脸上仿佛没有一丝属于他们这个年纪所该用的童真。

很多人也许会谴责这些孩子的父母,指责他们为什么越穷越生,为什么不给孩子读书机会。但对他们来说,生孩子是成本低见效快的投资,无需考试,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实际上,我们当中很多孩子也都多多少少带有“杀鱼弟”的身影:被履行责任生下来,背负着孩子的指望长大,不被允许有自由的意志。

当他们长大后,极少部分成年后能够逃离原生环境的桎梏,大多数基本选择了妥协现世安慰,机械度过这一个个平凡的人生。

父母的不合格,造成了这世上最无意的恶

很多中国式父母,在卯足了劲规划孩子的人生道路,

借着“打你好”的幌子来强行灌输自己所谓的人生经验。

他们那一代都是艰苦朴素,所以“买好不买贱”是错误;

他们那一代都是讲究父母之命,所以“不愿将就结婚”是错误;

他们那一代有个铁饭碗便是人生赢家,所以“辞职去创业”是错误......

孩子从一出生,就时刻在父母监督下,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度过自己人生。一旦偏离他们计划,父母们就会感到惶恐,甚至不惜以打骂等极端方式进行矫正。

魔鬼式教育,让很多家长都效仿“虎妈狼爸”的教育故事。虽说有些孩子撑了过来,但更多孩子没有如此幸运,性格上的缺陷很难调整过来。

我们被要求拼命学习如何赛跑,但又有谁教过我们,在跌倒后被摔得血肉模糊时,如何包扎?在痛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如何治疗那淌血的内心呢?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家孩子也是

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门槛最低的职业,因为它不需要任何考试。在我们多次高喊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的时候,大多数人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败在家庭教育。

要想培养一个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的孩子,实在太不容易了。

有多少粗心的父母,因为自己的疏忽和遗漏,却让孩子受伤甚至死亡;有多少粗暴的父母,将生活的不顺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有多少无能的父母,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就强加在孩子,硬逼他们展翅高飞.....

为人父母的确不需要考试,但却需要学习,需要在摸索中去探寻教育的本质。

但若根本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那当初就应该老老实实戴套。

8岁男童从阳台坠落:那些情绪不稳定的父母正在毁掉孩子

贵州一名男童被发现躺在自家房子后侧的角落里,不省人事。

紧急送医后,小男孩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全身多处骨折。

原来前一天,男孩因为贪玩,弄湿了衣服,妈妈一生气就责骂了几句,谁料到他居然爬上了阳台,结果从高处坠落。

看着病房里昏迷不醒的儿子,这位妈妈后悔不已,要是当时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就好了,多点耐心,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像这种情况,在生活其实很常见。不听话的孩子,日常的琐事都会让各位父母情绪失控,甚至对自己的孩子口不择言。

很多人会觉得孩子还小,听过的话很快就忘了,但其实这种影响,是一生的。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在一个家庭中,遇到问题,父母不会带着情绪去处理,温柔并坚定的告诉孩子,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哈尔滨的一名高一女生小陈因为爱美购买了一套化妆品,妈妈一听坚决反对,认为学生不应该把心思用在其他地方。

母女俩争执不下,妈妈一时急躁在电话里骂了女儿,小陈越想越委屈,一时接受不了,竟选择了离家出走。

母亲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情绪,无非就是担心爱美会影响学业,可是坏情绪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糟,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踢猫效应。

踢猫效应: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妈妈如果总是发脾气,孩子会时时处于不安定中,极度缺乏安全感,感觉自己得不到爱。

在这种 情感 的压力下,孩子也会变得冲动,容易做出极端的行为。

2010年“杀鱼弟”小孟走红网络。

本以为借着这个契机,他们一家人会摆脱贫困,开开心心地生活。谁料到,他第二次上新闻是因为喝百枯草企图自杀。

这次的争执仅仅是因为2毛钱。

父亲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粗暴地指责儿子,这种负面情绪对小孟的心里造成了伤害,一步步把他推向了极端的边缘。

压死骆驼的往往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

父母情绪的不稳定,会让孩子长期处于暴躁不安的状态,就像一枚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回爆发,伤人又伤己。

文学家胡适先生曾在自传中提到了自己的母亲。

母亲对几个孩子管教严厉,但是绝不会当面训斥,她的温和宽容影响了胡适的一生。

他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即使面对欠债累累的大哥,她也没有一句重话,想办法请走债主,一家人依旧和和气气的吃饭。

因为母亲的影响,胡适待人宽厚,朋友众多。民国时期,“我的朋友胡适之”,成了无数人的口头禅。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做心理文化遗传。

心理文化遗传:

学会情绪管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家长们不应该粗暴的让孩子屈服自己的权威,而是在言传身教中影响自己他们。

1、万事不不苛求,尽力就好

当代老母亲最容易情绪崩溃的点无非是孩子学习不好,作业完成质量不佳。网络热词“恐辅症”就是这么来的。

可在安徽就有位妈妈非常知足常乐。

父母无须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即使他的表现达不到预期,也不要对孩子说:“我很生气,我对你很失望。”

好的家庭教育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往前冲,而是情绪稳定父母。

就像这位妈妈一样,遇事不焦躁,孩子就会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温暖,自由自在,成为快乐平和的人。

2、带上耐心,仔细倾听

《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胡可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本来好好吃饭的小鱼儿,忽然掏出玩具,要妈妈陪他一起玩。

面对突如其来的要求,胡可耐着性子跟他讲道理,可年幼的小鱼儿哪听得懂这些,哭丧着脸开始发脾气。

胡可察觉到了他的反应,告诉他,妈妈明白他的想法,想把这个玩具变成机器人,拿着很威风,只要吃完饭,就陪他玩。

听到自己的想法得到理解,原本急躁的小鱼儿慢慢平复了情绪,居然乖乖吃饭了。

黄杏贞这么说过,养孩子是一场修行,修的是父母们的情绪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总会错过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绪的机会。

如果妈妈懂得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这段亲子关系一定是轻松的,无形中也会影响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和管理。

3、孩子需要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因为坏情绪,生活中总有孩子等着父母的道歉。

孙燕姿曾在微博吐槽自己是个糟糕的妈妈的。

当时她怀着二胎,还要照顾儿子,面对儿子的调皮捣蛋,各种不配合,她崩溃了。

看着情绪失控的妈妈,儿子愤愤地在纸上写下“我恨妈妈”,看到这个,孙燕姿情绪更加糟糕,同样回了更加伤人的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29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