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的正常血压范围是什么呢
血压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血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压强,是指人的动脉血压,当血管出现扩张时,血压就会下降;血管出现收缩时,血压就会升高,而血压值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清楚的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正常血压一般指的是收缩压应
血压可以作为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血压出现升高的庆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危害,严重的话是可以致命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血压的正常值也是有所不同的,孩子年龄的血压数值是有规律的,所以一个孩子的血压是否正常要通过以下公式来判断。1岁内孩子收缩压是月龄×2÷68(毫米汞柱)。1岁以上孩子收缩压是年龄×2+80(毫米汞柱)。
了解上述的内容之后,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了儿童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了,血压不但能反应出一个成年人的身体状况,也可以反应出儿童的身体状况,因此了解以上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发现血压异常的话,就说明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要尽早处理。
二、测量儿童血压的作用是什么
高血压多见于成年人,但其实儿童甚至新生儿也会有高血压。高血压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指高血压是由某些具体疾病引起,原发性高血压则为无原发病(原因)可寻者。10岁以前的小儿患高血压,绝大多数是继发性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若儿童有以下症状,家长需定期让孩子进行血压测量,警惕高血压风险。
1、身高不增
身高不增可能是高血压所导致的慢性病,最常见的是先天性的或后天性的肾脏疾病,常可有相当一段时间无明显肾脏病的症状,当肾脏损害至一定程度时才被发现高血压及肾脏的相应变化。
2、慢性中毒
铅中毒、维生素D中毒和慢性汞中毒易引起高血压。
3、肥胖
资料表明,肥胖儿的血压在同龄儿正常血压范围的上限值,其升高程度随肥胖严重度及年龄而增加。
4、性发育异常
性发育异常者,尤其是女孩14岁后仍无乳房发育及月经初潮,体检时均发现有明显的血压升高。
三、妊娠期高血压的症状是什么
妊娠高血压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级,随着级数的增加病症逐渐加深。下面,是妊娠高血压的主要症状:
1、轻度妊娠高血压
主要表现为血压轻度升高,可能伴有轻度水肿和微量蛋白尿。病人无明显不适。此阶段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可逐渐发展或迅速恶化。水肿可以是显性,也可以是隐性。显性水肿,根据其程度不同可分为Ⅰ°~Ⅲ°;如果是隐性水肿,仅表现在体重的异常增加。
2、中度妊高症
中度妊娠高血压是在轻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血压和尿蛋白及水肿的程度比轻度加重了,但这时病人仍无异常感觉。血压进一步升高,但不超过21.3/14.7KPa(160/110mmHg),尿蛋白增加,伴有水肿,可有头晕等轻度自觉症状。
3、重度妊高症
重度妊娠高血压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阶段,血压升高≥21.3/14.6千帕,病人水肿的程度可轻可重,严重者可有腹水,同时病人感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右上腹痛、呼吸急促、心慌、胸闷、恶心、呕吐。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诊治;病人可能出现抽搐,伴发昏迷、神志丧失。抽搐可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口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这种情况在产前、产时、产后均可以发生。对母儿伤害甚大,重者可危及母儿生命。
四、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法
医生是根据怎样的数据诊断孕妇是否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呢?孕妇本人和家属可以根据下面给的数据,简单得给自己做一个评估。
1、妊娠期高血压
指妊娠20周以后首次出现血压≥140/90mmHg,但无蛋白尿。其最终诊断需在产后4周视血压恢复正常后方可确定。
2、先兆子痫
(1)轻度:血压≥140/90mmHg伴蛋白尿≥300mg/24h或1+试纸法。
(2)重度: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10mmHg;蛋白尿≥2.0g/24h或2+试纸法;血肌酐>106μmol/L或较前升高;血小板
3、子痫
在先兆子痫基础上有抽搐及昏迷。临床常见为眼球固定、瞳孔放大,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肉抽动,四肢强直,双手紧握,双臂伸直迅速发展成强烈抽搐。抽搐时患者呼吸暂停,面色青紫,约1min抽搐幅度减弱,全身肌肉渐松弛,孕妇深长的鼾音作深吸气而恢复呼吸。如抽搐频繁而持续时间长,既可出现昏迷。此时孕妇因抽搐可出现窒息、骨折、自伤。可有各种并发症如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脑疝、脑血管意外吸入性肺炎、胎盘早剥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35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少儿营养补充很重要,搭配误区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