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认识塑化剂,了解塑化剂的检测方法(塑化剂之:怎样判断塑料制品中是否含有塑化剂)

佚名 2024-06-07 08:19:47

认识塑化剂,了解塑化剂的检测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商人为了利益,在食品当中添加了一种叫塑化剂的东西。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塑化剂,但是否真正了解塑化剂呢?知道什么是塑化剂?塑化剂的危害有什么?如何检测塑化剂?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塑化剂的相关知识吧。

首先,了解下什么是塑化剂吧。塑化剂是一种塑料添加物,它可以使原材料变得比较柔软,方便加工,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塑化剂的种类很多,而我们接触到最多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化合物,其广泛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化妆品、玩具等产品中。

那为什么要对塑化剂进行检测呢?因为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例如,塑化剂中的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环境激素,微量的邻苯二甲酸酯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富集的话,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若长期食用含邻苯二甲酸酯的食品,对男性而言,可能导致精子减少、精子活力降低,从而导致不育;对女性而言,则会干扰胎儿的内分泌,影响胎儿的发育。

鉴于塑化剂的危害,在食品中,我们要对塑化剂进行检测。那么,对塑化剂的检测方法有哪些呢?目前,对塑化剂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气质连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但是每种检测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下面简单看看吧。

气相色谱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所以很多检测塑化剂的机构会采用这种方法来检测,相对来说,该方法使用得比较广泛。但是,该检测方法不能作为定性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气质联用法是这几年检测塑化剂的首选方法,我国的国标也是使用该方法的。气质联用法比较稳定、分析结果准确度高,可以定性定量分析。但是,该方法成本高,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污染实验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的并不多,但是它的普及度高。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条件选择比较麻烦,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的使用的有害物质较多,所以普遍性不高。

以上就是关于塑化剂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看过之后对塑化剂有了更多的认识与了解。在日常的生活中,尽量少使用含有塑化剂的东西,少吃含塑化剂的食品,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远离各种疾病。

塑化剂之:怎样判断塑料制品中是否含有塑化剂

CH3(CH2)3CH(C2H5)CH2Cl和NaOH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A,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3CH(C2H5)CH2OH,A被氧气氧化生成醛B,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3CH(C2H5)CHO,邻二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羧酸C,C的结构简式为,A和C发生以2:1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EHP,(1)A的名称为2-乙基-1-已醇,C的结构简式为,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H原子,所以核磁共振氢谱中有三个吸收峰,C在一定条件下与乙二醇反应生成的高聚物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该合成纤维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2-乙基-1-已醇;3;;(2)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3CH(C2H5)CHO,其官能团名称是醛基, CH3(CH2)3CH(C2H5)CH2Cl和NaOH的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A,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A被氧气氧化生成醛B,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醛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3)C的结构简式为,其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 a.是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说明有两个取代基且处于邻位; b.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说明含有酚羟基; c.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含有羧基,符合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4)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反应方程式为2 CH3(CH2)3CH(C2H5)CH2OH+O2 Cu △ 2CH3(CH2)3CH(C2H5)CHO+2H2O, A和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EHP,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2 CH3(CH2)3CH(C2H5)CH2OH+O2 Cu △ 2CH3(CH2)3CH(C2H5)CHO+2H2O;.

食品中塑化剂检测国家标准

法律分析:1.本方法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定量限为50.0mg/kg,其余17种邻苯二甲酸酯定量限为5.00mg/kg。

2.本方法对水基、酸性食物、酒精类食品模拟物中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定量限为0.01mg/kg,其余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定量限为0.1mg/kg。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 (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 (四)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五)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六)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

第四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五条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承担有关食品安全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的规定,确定本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乡镇或者特定区域设立派出机构。

检测植物油的塑化剂时提取哪一层油

提取上层油。
塑化剂是添加在植物油中的化学物质,有较高的溶解性,不溶于水。在检测植物油中的塑化剂时,提取上层油可以分离出含有塑化剂的部分。上层油是植物油中较为纯净的部分,不包含水分和其他杂质。通过提取上层油进行检测,可以减少其他成分的干扰,更准确地检测出植物油中的塑化剂含量。

如何运用波谱学分析塑化剂

波谱分析主要是指红外波谱,紫外波谱,核磁共振(H谱,C谱)和质谱。红外波谱可以确定塑化剂含有什么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等;紫外波谱可以确定塑化剂是否含有双键,三键等;核磁共振可以确定塑化剂中有哪些不同环境的H和C(如甲基,亚甲基,羟基中的氢,他们的化学环境就不一样;甲基,亚甲基,羧基中碳化学环境也不一样);质谱可以确定塑化剂的质量,以及含有哪些碎片。利用以上四个波谱分析很容易确定塑化剂的成分的。欢迎再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3043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