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脂性皮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很多人患这一类的皮肤疾病,一般患病人群皮肤可能水油比较失衡,平时清洁也没有注意,或者说很难清洁,但是不能简单的清洁,也要注意皮肤的保护。那么,溢脂性皮炎是怎么引起的?患溢脂性皮炎的原因是什么?
1、脂肪代谢障碍
由于皮脂分泌过多的基础上,继发的一种慢性炎症。皮脂通过通过皮肤上的非致病性菌分解出游离脂肪酸,引起炎症。
2、内分泌失调
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抑制细菌作用降低,如体内雄性激素增高使皮肤表面的菌群失调,使存在于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如葡萄球菌、马拉色糠疹菌及链球菌等大量繁殖,侵犯皮肤致病。
3、不良生活习惯
平时经常熬夜、不注意个人卫生,没有及时清洁皮肤,导致汗液、脂垢长期累积与皮肤表面,产生腐败分解,给细菌提供滋生环境,进而引发感染导致脂溢性皮炎发生。
4、不良饮食习惯
经常食用高脂或者刺激性过强的食物,膳食中缺乏维生素B1、嗜酒等均可以诱发或者加重脂溢性皮炎。
5、疾病因素
当患者有痤疮者,可合并棒状杆菌感染,棒状杆菌可分解脂肪酸刺激皮肤,并加重感染;或者卵圆形菌大量生长繁殖侵犯正常皮肤,而导致脂溢性皮炎发生。
6、其他因素
如外界不良刺激,如经常搔抓、摩擦、用碱性洗涤用品及各种理化因素刺激;精神过度紧张;遗传因素等等,均可加重脂溢性皮炎的发作。
7、脂溢性皮炎症状
1、脂溢性皮炎好发部位
脂溢性皮炎发生在多毛、多汗及皮脂多的部位,以头、眉、眼睑、鼻唇沟、耳后、胸骨前、背部、会阴、腋窝等皮脂腺分泌较多的部位。
2、典型的红斑鳞屑
脂溢性皮炎主要症状以红斑鳞屑为特征,皮损部位为鲜红色或者黄红色斑片,表面覆盖有油腻性鳞屑斑片,可伴有渗出和厚痂。
3、皮肤丘疹
脂溢性皮炎病变部位皮肤多油,皮脂腺口较大,典型的损害为黄色丘疹、或者斑疹,边缘清楚,表面覆盖油腻性鳞屑,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4、皮肤瘙痒
脂溢性皮炎部位油腻性污秽痂皮,皮肤瘙痒,常由于处理不当、摩擦、搔抓,可并发毛囊炎、疖肿或淋巴结炎。
5、脱发
头部脂溢性皮炎可有油腻性污秽痂皮,时有渗液和臭味,可有脱发,逐渐头发稀疏,尤其以顶部较为明显,常常还会伴有外耳道炎和睑缘炎。
6、婴儿脂溢性皮炎特征
新生儿和乳幼期,患者头部可见有黄白色乳痂,前额、眉部可有毛囊性红丘疹,群集并有黄白色痂皮,甚至可以累及躯干。
脂溢性皮炎不会传染现代医学称脂溢性皮炎、脂溢性湿疹。中医称“白屑风”、“面油风”,俗称脱发。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是营养障碍,消化不良、过食甘肥,辛辣,过量饮酒,维生素B缺乏,代谢不全等因素,使毛根萎缩,脆而易断,急性高热,产后血虚,病毒感染,损害毛母细胞。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男性雄激素、女性雌激素分泌过多,肝硬化,红斑狼疮,精神创伤,过度疲劳,过量服用抗凝血,抗神经类药物等因素,使血热淤滞,肌肤失养,风邪侵入毛孔而形成。
临床表现分:(1)干性型:症状是整个头皮不断产生干燥的小鳞屑,诚糠秕状,易于脱落。脱屑后皮肤轻度潮红,伴有脱发。(2)湿热型:成片状油腻性黄色鳞屑痂,炎症明显,有渗液。头皮瘙痒,胸闷、口苦、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多发于头皮、额、眉弓、腋窝、胸、背等皮脂较多处,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头发逐渐细软、稀疏、脱落。
传统医学治以清热凉血,补益气血,多有良效。
1:中成药疗法
药名:白金丸。
服法:每服4.5克,日2次。
疗效:连续服用1个月,可获良效。
2:内服处方:首乌、黑芝麻、野菊花、地肤子、白藓皮、生地、白蒺藜、羌活各15克,丹皮、赤芍各12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服药期忌食烟酒、油腻食品。
外洗处方:头部痒甚者用松针30克。
用法:水煎取液,外洗头部,日1次。
疗效:用药1个月,有效率91.6%
仅供参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532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时候喝黑咖啡减肥
下一篇: 胸痛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