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患有甲沟炎,当然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指甲长起来之后没有注意修剪,以及清洁不够导致的,所以甲沟炎其实是一种很容易患的疾病,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预防。那么,一般甲沟炎反复发作该怎么治疗呢?
1、甲沟炎治不好吗
甲沟炎只是一个普通皮肤感染,由于位置特殊,不易清洁,引流不畅,导致治疗困难,容易复发。甲沟炎开始时与外伤、穿鞋过紧、或职业有关,一旦伴有明显疼痛,大多数人会认为是趾甲引起,用修剪趾甲来缓解疼痛。疼痛越厉害,指甲修的越短。于是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修剪指甲——残甲生长刺破甲沟皮肤——因为有伤口怕见水,局部卫生差——细菌生长引起炎症——疼痛加重——进一步修剪趾甲——甲周慢性炎症,赘肉形成——趾甲更难生长——疼痛加重——进一步修剪指甲,最终甲沟炎反复发作,无法治愈。
我科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治疗甲沟炎、嵌甲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赘肉增生较重者,先做赘肉切除,甲沟重建。为了防止残甲对甲沟的再次损伤,配合挂线治疗,将残甲与甲沟皮肤分离。要求患者每日热水泡脚两到三次,起到清洁伤口,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控制炎症、加快创面修复。在挂线的引导下,趾甲不断生长,直到趾端而痊愈。这种方法有效打破了甲沟炎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恶性循环,且具有操作简单、术后疼痛较轻的优点。
另外需要提醒广大病友需要学会正确的趾甲修剪方法,穿宽松的鞋。
2、治疗方法
1、甲沟炎早期治疗
早期可以用热水浸泡患指(趾),每天三次,每次15分钟,可以促进炎症消退。
2、急可爱染的治疗方法
急可爱染性甲沟炎治疗可用热敷或者浸泡,且通常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病变处积聚的碎屑很痛,化脓的囊腔应该用手术刀尖切开引流。当感染沿着肌腱蔓延时,需要立即切开引流。
3、慢性复发性甲沟炎
对于慢性复发性甲沟炎,必须将指甲修剪至其下面皮肤的分开处。结合脓培养,若数次培养均无白色念珠菌生长,则外用碘酊消毒,以帮助保持甲下和甲沟炎部位的干燥,以免感染;如果有白色念珠菌生长,则应该在甲沟炎和甲下部位外用抗真菌洗剂,以及口服抗真菌类药物。
4、手术治疗
甲沟炎周围组织以及化脓,用手触摸有浮动感,穿刺可吸出脓性物质,或者已经溃破出脓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为,外科医生在甲沟旁作纵向切口切开引流,双侧都有脓肿时则要双侧引流。但甲沟下有脓时,需要拔除指甲。
5、火针治疗
甲沟炎若果已经溃脓,出现跳痛,可以用中医传统的火针取浓。这种方法既不需要麻醉,毫无痛苦,不必引流,刺口愈合较慢,有利于脓液的排出。但是这种方法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熟练的医生进行操作,术后还需要做好局部防感染处理。具体方法为取一根三棱针,用酒精灯烧红后从甲旁刺入,排脓以后用药膏包扎。
甲沟炎老是复发是个麻烦的事情。找到复发的原因才能根治。本人也曾是甲沟炎患者,介绍一下自己的做法:先涂鱼石脂软膏进行消炎消肿处理。消肿后,用东西(自己用的是圆的小锉刀)小心清理甲沟的硬皮,目的是避免让指甲再挤压甲沟。值得注意的是穿鞋不合适鞋头太窄就形成指甲对甲沟的不正常挤压。指甲剪得太短时,软组织在没有指甲覆盖时向上生长占据了指甲的位置,指甲长出就对软组织进行不正常挤压。穿合适的鞋,指甲长度修剪要合适(尽量让它长一些,不要短),让指甲和甲沟和平相处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是防止复发的关键。目前如果指甲偏短,暂时把指甲两侧尖角先修磨圆滑一些。
教您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用75%的医用酒精溶液盛入一个小的容器(刚好放入您的病指,能泡到您发炎的甲沟,如小药瓶子,但不能太紧,以免指头压榨缺血坏死),每天看电视或其他坐着的工作时泡上三、四个小时,大概泡一到二周就会好。这是我在临床上多次应用有效的方法,包括自己都是这样治,不拔甲,无痛苦
甲沟炎说简单点
就是必须把长在肉里面的指甲给修出来
如果修不出来那么甲沟炎永远也不会好
修出来以后
上消炎药
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你看这样简单不简单:严重发炎的甲沟炎去医院外科手术处理(通常拔甲)。不严重的,自己处理。
我也曾经是甲沟炎患者,我没去医院,是自己处理好的:发炎期间用鱼石脂软膏涂敷。但是很多人往往隔一段时间又会复发甲沟炎。我也复发过多次。后来才找到处理的方法。这关键的问题在哪呢?对于脚指甲来说,关键在于指甲对甲沟的挤压。穿鞋不合适鞋头太窄就形成指甲对甲沟的不正常挤压。指甲剪得太短时,软组织在没有指甲覆盖时向上生长占据了指甲的位置,指甲长出就对软组织进行不正常挤压。穿合适的鞋,指甲长度修剪要合适(尽量让它长一些,不要短),让指甲和甲沟和平相处。甲沟有硬皮时,修一下(这点也重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542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缓解咽喉疼痛有哪些方法
下一篇: 吃草莓可以喝牛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