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油耳朵是怎么会回事

佚名 2023-06-22 23:16:31

油耳朵是耳朵的一种症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生活中做好护理工作,那么油耳朵油耳朵是怎么会回事?油耳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油耳朵的引起原因有恩多,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内容,以及耳朵护理需要注意的内容吧。

1、油耳朵形成的原因

人的外耳道含有皮脂腺,皮脂腺会排泄油状皮脂,有润滑皮肤和对外来异物,如昆虫等有粘着作用。油耳朵是有基因决定的,有的人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别多,排出的呈棕黄色、油性黏稠物质,在尚未干燥后积满在外耳道里,有的甚至流出二外,有的凝聚成团,这些统称为软耳屎,俗称“油耳”,医学上叫油性耵聍。

2、油耳朵怎么办

可以用棉签蘸7%的酒精或4%的硼酸酒精,轻轻擦洗外耳道分泌物。在擦洗的过程中不可将棉签探入耳道过深,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若油脂样物质堆积过多,堵塞外耳道容易形成耵聍栓塞,如果已形成耵聍栓塞,应及时请医生取出。

3、油耳朵会有狐臭吗

油耳朵跟狐臭之间确实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有狐臭的人大多数都是油耳朵,但是却并不是绝对的。油耳朵只是外耳道皮肤的汗腺分泌过多造成的,使耳垢表现为黄色黏稠的油脂状物,有狐臭的人比较常见而已。另外根据临床抽样调查研究患有狐臭的人有98.8%为油耳朵,所以得出结论患有狐臭的人大部分是油耳朵。

4、油耳朵会遗传吗

油耳朵有一定的遗传性,但遗传的几率并非百分之百。油耳朵在我国南方比较多见,是由外耳道耵聍腺分泌一种黄色黏稠的物质,在医学上叫耵聍。多具有家族性,一般是父亲遗传给女儿,母亲遗传给儿子。另外油性耳朵不是病,不需要特意去治疗。

5、油耳朵注意事项

油耳朵虽然不是病,不需要治疗,但是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多注意。

1.注意保持耳内清洁,预防鼓膜外伤,已有鼓膜外伤未愈或者陈旧性穿孔者不宜游泳,洗澡和游泳时须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2.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要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酒、葱、蒜等,以防热度内攻。

3.油耳朵内常有脓液流出,一定要经常将耳内的脓液清洗干净。具体做法是:将耳廓先后下方牵拉,同时将耳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变直张开,再用消毒棉签轻轻清洗。

4.中耳炎是导致婴幼儿聋哑的一大原因,所以是油性耳朵的婴幼儿从小要多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多晒阳光,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6、耳朵护理需知

1.不要总是掏耳朵

大多数人会认为耳垢是耳朵的负担,但其实它能保护内耳不受外界侵害。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它们利用双耳道来排除多余的耳垢。用棉签自发的掏和戳反会起到相反作用,而且还会将耳垢推向内耳。来自美国的耳鼻喉专家JeffreyH.Spiegel博士还建议不要去做耳烛。“这些实际都毫无意义,耳垢太厚不容易被吸出,而且所谓耳烛的真空吸力也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双耳有些堵塞了,还是去找耳鼻喉专家去做清理比较好。

2.环境和紫外线侵害

尽管可以自我分泌保护类的油脂,但外耳廓却会常常会因暴露于外界环境而受侵害,其中就包括紫外线及冬季凛冽的天气。耳朵很容易被冻伤,因此经常性的保湿非常关键。夏季外耳廓最容易被忽视也最易受害,太阳的直射甚至可以导致皮肤癌的产生。所以涂抹防晒霜的时候也别忘了耳朵部位,每天涂抹至少SPF15+的防晒霜(含二氧化钛及氧化锌成分)来保护这些敏感区域。另外,记住在早晨的护肤步骤中可别落下你的双耳。

5.耳毛

耳周毛发的清理尤其麻烦。耳毛在男士身上尤其常见,不过就算是少许的络腮胡也确实是不怎么美观。你可以用耳毛清洁器或者鼻毛修剪刀来去除恼人的络腮胡,不过Spiegel告诫大家这样可能会产生潜在风险。耳毛去除可能会引起耳朵永久性损伤,所以在去除时候保持工具清洁无菌并且谨慎使用最好。

4.粉刺

耳朵上也会长粉刺?当然!没什么比长了个看不到也挠不到的疙瘩更烦心的事了。因为耳朵可以自我分泌保护性油脂,因此这些区域也常会发生毛孔堵塞。尽管耳朵上的粉刺小疙瘩一段时间可能会自行消褪,但耳垂上或者耳道里突起的小泡泡也有可能会是个囊肿,所以还是去找专业医生清除比较好,可别试图自己挤破它们。

5.耳环金属过敏反应及耳朵撕裂

金属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是否会引发身体敏感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MM扎了耳洞后会过敏的原因。金子以及不锈钢在化学里属于惰性金属,所以戴这些饰品不会过敏。金子纯度越高,皮肤发生敏感反应的几率越小。Spiegel博士告诉我们:“金这种惰性金属就算直接植入皮肤层也绝不会产生问题。”然而类似于镍的金属却常会让耳朵过敏,引起炎症和结痂。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姑娘戴合金材质的耳环就会过敏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耳洞会松弛而且可能撕裂。“我曾见过一些人不小心用耳环撕裂了耳垂。”要避免这些撕裂,记得每晚睡觉前摘下那些沉重的耳饰。

6.耳机噪音

耳机似乎是细菌滋生的沃土,不过其实危害性最大的是那些噪音。Spiegel博士强调,头戴式耳机能够导致严重听力丧失问题。太大声的音乐能够导致永久的耳鼓膜损伤,所以降低声音分贝更安全一些,而且别总用那些入耳式耳机来取代听力设备。

人的耳朵为什么会出油?这是身体的正常分泌吗?

油耳朵是人体正常的分泌现象,它与人体健康与否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对于身体出现油耳朵的现象,大家不必过于惊慌,做好日常耳朵清洁工作即可,其实油耳朵的出现于耳屎的形成密不可分,在我们耳朵外耳道这个位置,有着非常丰富的皮脂腺,它们定期分泌淡黄色液体,如果这些液体凝固得快,即形成我们常见的耳屎,如果凝固不彻底,兼有水分,便形成油耳。

通过分析油耳的形成,我们发现,油耳的出现与否,与皮脂腺分泌这种液体数量有很大的关联,如果分泌量比较少,且我们的外耳道又比较干燥,那么这种液体中的水分便很快蒸发掉,而这种液体也快速凝固,附着在外耳道上,就形成了大家口头上说的耳屎,如果这种液体中存有大量的水分,且我们的外耳道又比较潮湿,那么液体中的水分来不及蒸发,便呈液体状附着于我们的外耳道上,这就是我们掏耳朵时,经常发现有黄色液体的原因。

目前科学研究中,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油耳朵与人身体健康挂钩,所以出现油耳朵时,大家没必要惊慌,做好耳朵清洁工作就可以了,其实呀,油耳的出现反倒对我们听力是一种保护呢,油耳的粘附性非常好,外界灰尘,异物在进入我们耳道的时候,都会被吸附在外耳道上,大大保护了我们的听力,从这点来说,我们反而是因祸得福了。

油耳不可怕,定期清洁保持外耳道干净便可以,如果不时常清洁,那么油耳上面附着的异物便会越来越多,这些异物堆积越来越多,人体自清洁功能难以将其排出,那么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到我们的听力,所以听力下降,很有可能是你没经常挖耳屎呢。

耳朵里老是感觉油油的是怎么回事?

油耳与遗传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治疗,更不会传染给他人。油耳的发生与人种有关,有文章统计,白人占90%,蒙古人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国汉族的发生率最低,在5%~7%。

如果耳屎逐渐凝聚成团不能自行排出去,甚至阻塞耳道时,称之为耵聍栓塞,会引起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反射性咳嗽等不适。一般情况下,我们在运动、洗澡、游泳、咀嚼时,耵聍会随着下颌关节运动而自行排出。耵聍分泌旺盛或排出受阻的油耳患者,建议定期到医院清理即可。


/iknow-pic.cdn.bcebos.com/c75c10385343fbf2f48c9d43bf7eca8065388f29"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75c10385343fbf2f48c9d43bf7eca8065388f2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c75c10385343fbf2f48c9d43bf7eca8065388f29"/>


扩展资料

耳屎的医学名称叫“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有油脂、蛋白质和黄色素,还有少量水分以及钾、钠等元素。虽然它的名字有点恶心,但它是有用的,包括杀菌,抑制真菌生长,保护外耳道皮肤,黏附灰尘、小虫,防止异物直接侵犯鼓膜等。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人的耵聍是干燥呈淡黄色的屑状或片状物质,也就是“干性耵聍”。还有一部分人,由于耵聍腺和皮脂腺分泌特别多,排出的是深黄色或是棕黄色油性黏稠物质,尚未干燥时就已积满外耳道,有的甚至流出耳外,有的凝聚成团,俗称“油耳”,医学上叫“油性耵聍”。

/health.people.com.cn/n1/2019/0830/c14739-31326439.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耳朵油不是病">人民网-耳朵油不是病

出现油耳朵是怎么回事掏耳朵时耳屎很油外

油耳是湿性耵聍的俗称,是耵聍的一种类型,另一种为干性,和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疾病,不需要过于的担心。即使挖耳时有明显潮湿的耵聍挖出,但是不会有明显的脓液。因为耵聍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也能够防止水滴、砂粒等进入外耳道而损伤外耳道深部黏膜和鼓膜。由于本身是偏酸性的,对维持外耳道的环境稳定非常有帮助,所以不能频繁的挖耳,特别是不清洁物体的挖耳,容易引起菌群失调而造成外耳道炎,甚至真菌性外耳道炎,这种疾病不容易治疗且容易发作。一般清理耳道的次数在1个月2次左右就可以。

耳朵爱出油怎么回事

有可能是油耳朵。也就是皮脂分泌比较旺盛。清淡饮食,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卫生,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擦洗外耳道,也可以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检查一下,明确诊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555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