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几种走路姿势会让你变成O型腿
1、内八字走法:
很多日本女人都是内八字走法,看起来是不是很可爱啊!可是你知道这种内八字走法长久下来会造成O型腿。
2、外八字走法:
你看过电视上黑道大哥的走法吗?没错,那就是外八字走法。如果你有外八字走法的习惯,那么请你注意,外八字走法会使膝盖向外,感觉就没气质,腿型也会变丑,甚至产生X型腿。
3、踢着走:
有些人因为怕地上的脏水或脏东西弄脏鞋子或裤子,会有一种习惯就是踢着走。踢着走的时候身体会向前倾,走路时只有脚尖踢到地面,然后膝盖就一弯,脚跟就往上一提。所以,走路的时候腰部很少出力,很像走小碎步一般。如果你有踢着走的习惯,那么最好小心,以免使整条腿部变胖。
4、压脚走:
与踢着走很类似,但是这种压脚走的方式却是双脚着地的时间比提脚走的人长。走的时候身体重量会整个压在脚尖上,然后再抬起来。
如果长久如此下去,会导致腿肚的肌肉越来越发达,那就会有讨厌的萝卜腿出现。
5、掂脚尖走:
掂着脚尖走的人,其实本意是为了使步伐更美妙。由于过于在脚尖上用力,会使膝盖因为脚尖用力的关系而太用力于腿肚上,很容易导致萝卜腿。
以上这些就是常见的走路坏姿势,为了确定自己正确的走路姿势,要在每天走路的时候多多注意!但是千万要当心走路的安全,别光顾了自己走路的姿势而忘了看红绿灯啊。
二、导致O型腿的原因
1、Q角异常:Q角异常是髌骨不稳定的临床症状之一,髌骨不稳定是前膝疼的常见原因,是髌股关节常见的疾病,是髌骨软骨软化或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病因。生物力学及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临床检测手段的多样化,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髌股关节退行性改变多由于髌股关节适合不良或髌骨力线不正造成的髌骨不稳所致,如髌骨偏移、髌骨倾斜、髌骨高位、髌骨半脱位等。
2、髋、膝、肘部呈屈曲畸形:小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小儿有其特殊外貌:出生后常见特殊的外貌,如鼻梁低、眼距宽、低位耳、颅缝宽、前囟和后囟宽大,还常见髋、膝、肘部呈屈曲畸形。其后常见腹胀、腹水、脐疝。
3、肢体内翻:膝内翻,俗称“O型腿”、“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
膝内翻的定义很容易因为看到病变形态想当然而混淆:膝内翻的定义并不是以内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的,而是以小腿胫骨的翻转方向命名的。膝内翻,其膝关节成角是指向外侧的,因此经常会被误称为膝外翻。
4。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病,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在东北发现此病,后来又在西北地区发现。在西北地区,又称柳拐子病。发病大都集中在一个地区,成为疫区。本病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两下肢往往出现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畸形。
三、关于O型腿的判断标准
在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O型腿了。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判断O型腿的轻重程度。所谓常态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主动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
◆常态膝距在3-10厘米之间的为中度;
◆常态膝距大于10厘米的属重度。
O型腿形成的最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三类:1、发育性因素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2、失衡性因素 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以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这种关节移位和大家都熟悉的关节错位是完全不同的,关节错位表现为对应的两个关节面发生相对位移而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关节移位主要表现为关节的旋转和关节间隙的异常,在膝关节表现为两脚平行并拢站立时髌骨向内侧旋转,这是膝关节的整体旋转引起的,不是髌骨半脱位,只要关节得到矫正髌骨就会回到前方,在X线正位片上显示膝关节内外侧间隙不等宽,内侧间隙明显变窄;3、外伤或其他疾病导致的O型腿。
四、怎么运动矫正O型腿
O型腿影响健康也影响美观。因此不妨试下以下运动,让你有效改善矫正O型腿,所以对于O型腿患者一定要注意哦。
严重的O型腿,一般是由遗传、佝偻病,骨性关节炎等造成,这些病理性的O型腿,必须施行截骨手术,才能达到满意的矫正效果。更多受O型腿困扰的人,并无遗传病、缺钙方面的病史,他们O型腿的形成,则主要因为运动和长期不良姿态。如果长期给膝关节以向外侧的力,如外八字步、盘腿,不良站姿等,就会过度拉长和松弛膝关节外侧副韧带,使得两侧副韧带的力量失衡,由此而形成O型腿。
作为人体中最大的关节,膝关节的构造很复杂:其硬性构造包括骨头、关节面软骨、关节囊及其绒毛,半月软骨,它是股骨与小腿的胫骨和腓骨接头部位,与膝盖骨(髌骨)构成了膝关节;“连接保护装置”有十字韧带,侧韧带、囊韧带、膑骨韧带等软性结构;还有给膝盖既带来压力(拉直膝盖的肌肉)又带来保护的肌肉。安静状态下,两个膝盖承受着身体的体重,运动状态下,其肌肉韧带关节面的保护和调节就更加复杂,这是膝盖容易运动损伤的原因,也是慢性不良刺激造成膝内翻的原因。
膝内翻的矫治一定要围绕膝盖两侧及周边的张力不平衡,力图改变这种不平衡,达到真正改善腿部外形,美化走姿的作用。从正面看,股四头肌由股直肌、内侧肌、外侧肌和中间肌组成,外侧肌、中间肌的肌腱和韧带延伸附着于膝盖外侧;从后面看,股二头肌的短头肌腱和韧带延伸附着于膝盖外侧,对于这几个肌肉的分离性锻炼会对膝内翻起到相当重要的矫治作用。具体方案如下。热身:
快步走5分钟,然后顺时针环绕膝关节、逆时针环绕膝关节、徒手蹲起各3~4组,每组8次。目的是预热目标肌肉、降低膝关节滑膜液体的黏稠度,为下一步的运动做准备。
矫正O型腿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手术方法又分为简单的脂肪移植、楔形截骨法等。具体如下:
1、非手术治疗:一般对于轻度O型腿或者年纪比较轻的孩子,7-8岁或者10岁以内以及10多岁的孩子,在成人之前可以进行生理治疗,比如体操或者经专项运动能矫正的运动,体操训练等专项训练可以治疗O型腿;另外,还可通过按摩、理疗、针灸等方式;还有一个方式是戴矫形器,也可及早治疗O型腿;
2、手术治疗:如果是很严重的O型腿,甚至内翻非常厉害,关节已经改变形,无论是年纪大或是年小的患者,尤其是成人患者,都要做手术治疗,比如在胫骨靠近关节部位的高位进行楔形截骨,然后进行固定治疗,或者是膝关节的整个置换,用人工的膝关节置换上去,非常严重的变形膝关节没法用,只能用人工的膝关节进行治疗;
3、对于广大的女孩子,甚至部分男孩子,轻度美学方面有点缺陷的O型腿,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O型腿,叫做美学O型腿,可以通过自体脂肪移植,小腿外侧或者膝关节上面突出部位的脂肪吸出,将脂肪填充其凹陷部位,修正O型腿,有时候一次就可以让腿变得很漂亮、很直。
o型腿矫正,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首先可以选择绑带的方式,同时每天踮起脚尖站立半个小时,在站立的同时保持上半身的挺立。第二种,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矫正,比如深蹲,平时在坐立的时候,在两个膝盖之间夹一张白纸。第三种,可以口服补充钙质的药物,预防骨质疏松,避免o型腿加重,平时也要多晒太阳。
O型腿的人走路多为外八字,即行走的时候,双足尖向外分,在行走的时候,腿部会向外用力,膝关节受到向外分的力,久而久之,站立的时候膝关节就会无法并拢,变成O型腿。所以要先调整走姿,学会重心放腿内侧。良好的走姿应当身体直立、收腹直腰、两眼平视前方,双臂放松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脚尖微向外或向正前方伸出,跨步均匀。刚开始调整时可能觉得很别扭,有种不会走路的感觉,时间长了就自然了。2.一有空就记得做夹紧动作:无论是等公车,还是办公室里、看电视时,都要时时记得伸直双腿用力夹紧双膝,一天3次~5次,每次15分钟左右。这样不仅能矫正腿型,时间长了,还有瘦腿的功效。
人们的双腿不仅有担负着行走的职责,其实还有美观作用。若是拥有一双又长又直的腿整个人看起来都会精神很多,如果腿变形难看,人也会显得比较矮小。下面这些是,o型腿矫正方法。
1、夹腿。要是能够适当地做一些有利于矫正腿型的动作,是可以帮助让O型腿恢复正常的,比如夹腿动作。平时有空闲的时候将双腿努力地并拢,并在双腿间放上一根筷子或是一张纸等,尽量让双腿夹住这个物品,并坚持十五分钟左右。
2、绑腿。将双腿绑紧紧地绑在一起并持续相当的一段时间,对于腿型的矫正也有一定效果。平时坐在椅子上,让两条腿最大程度地靠拢,然后用布带将两条小腿从下往上地绑住绑紧,绑好后抬头挺胸地站立十五分钟左右再松开。
3、蹲起。站立的时候把双脚分开到与肩膀差不多宽,然后稍微将膝盖部位往两条腿中间扣一点,做下蹲的动作随后起立,并不需要完全地蹲下去,身体能达的程度即可。一次做二十个蹲起动作,一天做三四次。
要想矫正O型腿主要是依靠一定的锻炼和动作,比如夹腿和绑腿以及蹲起等,坚持做这些动作,一段时间都能看到不错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70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