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在食品包装上常出现的字眼,如零脂肪、非油炸等让人感觉非常地健康,因此销量也高,这些食品称之为概念食品,顾名思义就只是“概念”而已!这些食品忽悠了消费者很多年,而你被忽悠了吗?
1.全麦食品or小麦粉食品
超市里,销售面包的区域,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面包的包装上都赫然的打上“全麦”二字。然而,拿起来一看,配料表上排在第一位的却是“小麦粉”。许多人都混淆了全麦的概念,真正的全麦面包,是用没有去掉外面麦麸皮和麦胚的全麦粉制作的,而非小麦粉,这样制作出来的面包,颜色有点微微褐色,肉眼可以看到很多麦麸的小颗粒,口感也比较粗糙,但是香气浓郁。
2.日本豆腐实非豆制品
说起豆腐,有一种叫做日本豆腐的东东十分得人钟爱,日本豆腐表皮焦黄富有弹性,而里头却是黄澄澄,软滑无比的。
但日本豆腐里头,完全没有“豆”的成分,以水、鸡蛋、盐等成分制成,不同于正常豆腐,钙含量很少。而传统的豆腐则是由黄豆制成,黄豆泡涨后磨成豆浆,再“点卤”而成,钙含量十分丰富。
3.果醋饮料不等于果醋
近年来,果醋饮料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高频“座上客”,关于果醋有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通过广告效应为许多人所知悉。
但是市面上售卖的果醋饮料并不等同于果醋,这类饮料虽然也以水果味主要原料轻微生物发酵,但是还有不少的色素、香精、果汁、甜味剂等添加,其醋酸含量较少,而营养不大。真正的果醋是以葡萄苹果等水果为原料,在微生物作用下经和醋酸发酵而成的,其醋酸含量必须大于5%。
4.乳酸饮料vs酸奶
酸奶的健康功效想必人尽皆知,不少人习惯每天喝一杯酸奶,有助调节胃肠道功能。酸奶保留了牛奶的营养,又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产生了特别的味道和营养。
而市面上的许多乳酸饮料,却并非酸奶,这类饮料不是通过牛奶的发酵而成,而是经过牛奶、水、白糖、柠檬酸或乳酸调配而成的。产品中也不见乳酸菌及其代谢物,营养价值比较低,而不能媲美牛奶或酸奶。
5.代可可脂巧克力≠巧克力
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是一种含有大量饱和脂肪却不会升高胆固醇的健康油脂。
代可可脂与可可脂在口感上非常相近,但属于反式脂肪酸。
我国出台的相关标准中明确规定,代可可脂含量超过5%的不能叫巧克力,选购巧克力要留意配料表。
6.果汁饮料≠果汁
果汁是指鲜榨或100%纯果汁,可以补充维生素、摄取水果营养。
而大多数果汁饮料的果汁添加量在10%左右,个别是5%,基本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主要靠香精充满果香,靠色调调整颜色,还会加入各种甜味剂让它更适口。
果汁饮料的含糖量较高,应该避免多喝。
7.麦片≠燕麦片
燕麦是用燕麦粒轧制而成的,形状比较完整,煮出的粥也高度粘稠,能够降血脂、降血糖,并带来高饱腹感。
一些营养麦片产品多时混合而成,还加入了麦芽糊精和奶精等,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8.绿茶饮料非绿茶
绿茶包含抗氧化剂和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可以预防癌症、心脏病、衰老和其他老化相关的疾病。但是大部分绿茶饮料中,都加入了糖和其他添加剂,而糖精、防腐剂等,都让绿茶饮料在健康方面离我们更远。
“排毒饮食”可不是新鲜事,世界上许多地方很久以前就有类似概念:人们认为身体在不停产生毒素,需要通过某些食物调整“清洗”身体,“排出”毒素。但“排毒”只是一个营销概念,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对于“有毒物质”,人体有三道防线来对付。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这些系统直接把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挡住,拒绝它们进入体内。第二道防线是免疫系统。对于进入体内的“异物”,启动免疫程序进行对抗,并把它们清除。第三道防线是肝脏和肾脏。对于进入血液的有害物质,以及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由它们清除。这三道防线的正常运作,需要身体机能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正常状态下,并不需要吃什么特别食物或采取什么特别手段来“排毒”——而传说中的那些排毒法,对这三道防线也没有什么帮助。
对于目前 社会 上流传的所谓“排毒饮食”,美国著名医疗 健康 网站总结说:“如果你的目标是为身体排毒,那么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不管你吃什么,你的身体都是一个排毒专家。
对于特定病症人群,排毒饮食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可能有害。它们不能改善血压和胆固醇,对心脏没有积极影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农学院网站上有一篇针对果汁排毒的文章《排毒背后的污垢》,指出经常进行“果汁排毒”,会出现流感症状或肌肉疼痛。排毒推崇者说“这是毒素离开身体的结果”,但营养师解释它只是简单的缺乏能量和营养的症状。
许多服用排毒产品的人感觉“有效”,这又是怎么回事?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大便变黑被误认为“排出毒素”。其实黑便最常见原因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消化道溃疡或癌症。一些食物成分比如铁,也能导致黑便。比如“竹炭排毒”,因为竹炭本来就是黑的,又不能被消化吸收,当然会让人排出黑便。
二是腹泻。比如富含果糖的食品,会让果糖不耐受的人腹泻;富含乳糖的食物,会让乳糖不耐受的人腹泻;还有一些“排毒食品”卫生不合格,吃了也会导致腹泻。许多人把吃了“排毒食物”之后的任何身体反应都当作“排毒”,于是腹泻也就被当作“有效”。
三是某些“排毒餐”的营养,不足以支持人体正常需求。营养不良会导致低血糖、肌肉酸痛、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这些副作用被很多人当作了“排毒”。
简而言之,人体本身就有完善的“排毒系统”。全面均衡的营养、适度的身体活动,是让身体“排毒系统”运转良好的保障。只要身体处于良好营养状态,就不需要外来食物去“排毒”。
一直以来被误认为是健康食品的的垃圾食品真不少,例如:白米粥,风味酸奶,代餐粉,酒精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进入21世纪,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我们对于吃的要求也从以前的温饱升级到安全健康。但是有些食品打着健康的旗号,却是地地道道的垃圾食品。
1.白米粥
我们的吃粥文话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可谓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滋养胃气妙品”之称。据唐代的《周书》记载“皇帝始,烹谷为粥”,意思是相传从皇帝开始,最早是蒸谷形成了粥。到了现代,粥得品种也可谓是五花八门:皮蛋瘦肉粥,南瓜粥,黑米粥,燕麦粥,白粥等。这其中白粥是做法最简单的,也是大众经常食用的粥。很多人都说白粥养胃,多吃降血脂。然后实际是白粥食短时间提升人体血糖水平的利器,并且因为粥经过长时间的烹煮,进入人体不需要太多的消化,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医生会建议病人吃白粥,而正常人吃完白粥没多久就会感觉到饥饿,不知不觉就会多摄入更多的热量。
白粥
2.风味酸奶
风味酸奶因为味道好,再加上商家鼓吹促进消化,健康养胃而受消费者欢迎。但实际上风味酸奶里有大量的糖和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多喝对身体无益。据统计,一杯酸奶得糖含量是可乐的1.5倍,所以千万不要被商家的宣传欺骗
3.代餐粉
现代社会以瘦为美,很多人喊着要瘦,要减肥,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咕咕乱叫的肚子。商家正是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推出一种名为代餐粉的减肥食物。代餐粉号称可以代替一日三餐,饱腹感强,低热量,营养丰富。然而实际上这类代餐粉会添加很多添加剂,香精,这类东西吃多了对人体没有好处。而且代餐就是变相节食,短期内可能会有一点效果,一旦停止使用,体重又立刻反弹。
4.酒精
过去有专家说每天适当饮酒有助于健康,但在最新的柳叶刀发布的数据来看,最健康的方式是滴酒不沾,喝酒,哪怕是只喝一点,对身体也是有损害的。
现在的人生活都很不容易,唯有长胖特别容易!所以像我这样喝凉水都长肉的易胖人群,真的实名羡慕那些光吃不长肉的人!
但如果自己的宝宝,也出现了“光吃不长肉”的情况,那你可就真该着急了!
首先宝妈们要明白:宝宝吃得再多,也不见得都能长在身上。
宝宝光吃不长,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辅食长期营养密度低!
想要孩子体重稳定的增长,身体 健康 的发育,辅食的营养密度也格外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吃一碗饭,一碗稀粥和一碗米饭相比,所含的营养是不一样的!因为粥里有水,宝宝吃一碗粥,实际含有营养的,只有小半碗米,所以粥的营养密度就比饭要低一些。
?所谓的营养密度,是指食品中以单位热量为基础所含重要营养素的浓度
它是这样计算的:
营养密度=一定数量某食物中的某营养素含量/ 同数量该食物中所含的热量(100kcal)
所谓的低营养密度食物,也就是量多还营养少!宝宝吃的时候看着吃了不少,吃的也挺饱,但实际却没有补充到多少重要营养,宝宝当然光吃不长,甚至还会营养不良!
01、粥
粥算是宝宝辅食添加初期,宝宝吃的最多的辅食!粥类辅食也的确有无需咀嚼、好消化的优点。还有很多宝妈朋友,不知道给孩子吃什么的时候,就熬一碗粥,又快又方便!
但白粥的营养密度,其实是相当低的!宝宝吃一碗粥,即便吃饱了,却只是相当于吃了小半碗米饭而已,并且这小半碗米饭里,还有75%都是碳水化合物,并没有太多重要的营养素。
如果宝宝三天两头就喝粥,营养素的摄入的确是不够的,宝宝的生长发育自然会受到影响。
小建议:粥要适量喝,混合的粥比单一的粥要好。
粥是宝宝辅食初期一定会经历的一个阶段,但也不能天天喝,一周喝个3~5次,平时和小面条、软米饭换着吃,更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针对不同月龄的宝宝,从营养学的角度对粥的粘稠度也是有不同要求的。
?6~7个月宝宝,可以喝稀粥;
?8~9个月宝宝,可以喝稠粥;
?10个月以上宝宝,应当逐渐学习吃软米饭。
并且在粥里添加肉类、蔬菜、和其他种类的粗粮米等不同的食材搭配,可以让粥千变万化,同时也可以大幅提升粥的营养密度,帮宝宝补钙、补铁、补脑……
02、肉汤、骨汤
在传统观点中,肉汤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因为久炖的肉汤看起来白白的,就是肉里的营养全部都溶进了汤里,喝下去还好吸收!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肉汤的营养密度,也很低!
肉汤的大部分营养无论煮多久,其实大部分还在肉里,汤里面绝大部分是水,只有一小部分的脂肪、维生素、呈味氨基酸等。
小建议:直接吃肉比喝汤更营养
?肉中的蛋白质在15%~22%左右,而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2%。
?100ml肉汤中,钙含量只有2mg,100ml牛奶却含有120mg的钙,营养密度是肉汤的60倍!
很显然,吃肉获得的营养远多于于喝汤。要想补钙,也是喝奶来的更直接!
03、果汁
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1岁以内的婴儿都不应该喝果汁。但依然有很多宝妈认为果汁,特别是自己榨的果汁,比起外面买的饮料来,简直就是「浓缩的精华」!
而事实上,即便是自家榨的纯天然果汁,大部分都是糖分,在榨汁的过程中,会损失纤维素,有一些被封存在细胞中的营养素因为接触了空气,也很容易被氧化,损失很多营养!
并且宝宝喝多了果汁,会养成嗜甜的坏习惯,就不容易再接受白开水了,最终就会导致龋齿和肥胖!
更别提补充营养了,效果远不能和直接吃水果相比!
小建议:水果直接吃最好
宝妈们想要给宝宝吃水果,直接吃就是最好的!如果是咀嚼能力差的小宝宝吃水果,宝妈也应该是给宝宝准备果泥,而不是榨成果汁。
即便是1岁以上的宝宝,想喝果汁,也应该限量。
各年龄段孩子喝果汁应该有上限:
?1~3岁宝宝,每天不可超过120ml;
?4~6岁宝宝,每天不可超过120~160ml;
总结3条原则:固体食物的营养密度 > 液体食物,能吃米饭就别喝粥,能吃肉就别喝汤;完整食物的营养密度 > 分解食物,能吃水果就别喝果汁;烹饪方式越简单越好、调味料越少越好,食物种类越丰富越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82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经期是美肌黄金时间爱美的你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