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饮食要注意,记得少吃二瓜,多食三白,舒舒服服过秋天。
与三伏天湿热的天气不同,立秋之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的胃口也逐渐好了起来,看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就想一次性吃个够!其实,与三伏天一样,秋天天气转凉,我们同样不能乱吃东西,那么立秋之后,我们该吃点什么呢?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顺口溜,立秋以后,“少吃二瓜,多食三白”,做好这四件事,秋冬少生病!“二瓜”和“三白”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立秋后,饮食要注意,记得少吃二瓜,多食三白,舒舒服服过秋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少吃二瓜西瓜:西瓜是很多朋友在夏天特别喜欢的解暑利器,炎热的夏天,吃上一口冰镇西瓜别提多爽快了!但是,立秋以后,遇到西瓜就要少吃了,农村一直流传着“秋瓜坏肚”的说法,因为秋天天气转凉,我们再吃一些凉性的西瓜,非常容易损伤脾胃,引起腹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立秋之后的西瓜多为罢欀瓜,这一类西瓜口感普遍不好!
甜瓜:甜瓜因为口感清脆、味道香甜,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的一种瓜类,为什么说立秋后要少吃甜瓜呢?因为甜瓜虽然美味,但是属于寒性,立秋以后吃甜瓜会加重身体的湿气,所以也要少吃。
多食三白莲藕:虽然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莲藕,但是四季当中要数秋天的莲藕最好吃,都说秋天的莲藕最补人。因为秋天是莲藕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的莲藕吃起来口感最佳,营养价值也最丰富。
立秋后吃莲藕,可以起到清热去火、止渴润燥,清心安神的效果。莲藕不仅可以用来炖汤,还可以做成大家爱吃的凉拌藕片,吃起来酸酸甜甜的,特别开胃,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银耳:与三伏天的湿热天气不同,秋天虽然凉爽了不少,但是气候却是非常的干燥。而用银耳煮的银耳汤,恰恰是滋阴润燥的佳品,秋天可以多喝一些银耳汤,滋阴润燥,还可以提高咱们身体的免疫力,效果非常不错呢!
雪梨:秋天的雪梨一直被大家称为“树上的矿泉水”,这个称号可不是白叫的,因为雪梨的含水量高达83%呢!秋天正值雪梨大量上市的季节,价格非常便宜,秋天的雪梨肥嫩多汁,是很多水果比不了的。
秋天吃雪梨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生津化痰、清热解毒的效果,雪梨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和银耳或者川贝一起炖着吃,总之,秋天多吃雪梨错不了!
做好四件事01防秋燥很多朋友认为秋天凉快了,就没有必要大量饮水了,其实不然,秋天是比较干燥的,非常容易缺水上火,所以防秋燥,每天多喝一些温开水是非常有必要的。02防暑热立秋的到来真的意味着三伏天的暑气消退了吗?其实不然,大家都听说过“秋后加一付”或者“秋老虎”的说法,立秋之后天气早晚凉爽,但是阳光直射更加厉害,在太阳底下站一会儿就想中暑,所以立秋后还是要防暑热的。03不乱贴秋膘自古以来都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很多朋友喜欢多吃大鱼大肉来达到贴秋膘的目的,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盲目的吃大鱼大肉只会起到增加肠胃负担的坏处,所以“贴秋膘”要适可为止。04注意防寒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凉,尤其是早晚温度比较低,昼夜温差大,所以大家早晚出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穿一件外套,注意防寒保暖。立秋以后,“少吃二瓜,多食三白”,做好这四件事,秋冬少生病!关于立秋以后,你的家乡有哪些饮食习俗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大寒,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机,也是冬天结束、春季到来的转折点。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又赶上年关将至,浓郁的“年味”开始弥漫,人们开始忙年。
那么,大寒之后,如何 养生 呢?
1、防鼻寒
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
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2、防腰寒
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
肾喜温恶寒,天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腰寒。
平时可用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3、防脚寒
脚上有很多穴位,经常让脚受凉,会影响整个身体 健康 。
冬天天冷,可常泡泡脚,做一下足浴,要注意三点:
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
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
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提示: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
1、红薯
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对身体都是非常有益的,比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和维生素b6等等,这些都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
红薯中还含有钾,人的心脏功能和血压,都是要依靠钾这种元素来维持的,所以说吃红薯对心脏是非常有好处的。
红薯一次不要吃太多,红薯吃得太多,就会引起腹胀、打嗝和放屁。
2、洋葱
洋葱对身体是很好的,尤其是红皮洋葱,抗癌活性特别突出。
洋葱中含有二烯丙基硫化物和槲皮素类物质,有一定降低胆固醇、清除血脂的作用,对慢性三高都有食疗作用。
经常吃点洋葱,可以很好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帮助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
1、刺玫菊茶
年关将至,事情多,难免会影响的情绪。
一旦情绪不佳,十分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花茶,味道芳香,有助于疏解情绪,改善心情。
刺玫菊是一种野生小玫瑰,性质温和,泡水喝,可疏肝解郁,理气化瘀。
此外,经常用其泡水,还可滋养心肝血脉,助力 健康 长寿。
2、扭序花茶
冬季寒冷,是许多慢性病的高发期,此时要注意提高身体免疫力,以免旧病复发。
扭序花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可以将其泡水代茶饮,对提高自身免疫力,补充身体营养十分有益。
3、花楸桑果茶
将黑果花楸、黑果枸杞、桑葚和玫瑰茄混合,每天泡水代茶饮,是冬季滋养肾脏的好方法。
黑果花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延缓肾脏衰老,促进细胞新陈代谢。黑果枸杞,味甘,性平,具有养肝明目、补肾益精、生津止渴的功效。
桑葚,入心肝、 肾经,可补肝益肾、滋阴养血、黑发明目、祛斑延年。玫瑰茄,具有排结石作用,可减少肾脏内结石的形成。
1、早睡晚起
大寒应顺应“冬藏”原则,坚持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时,早睡可养人体阳气,晚起可养阴气,精气内聚以润五脏,方可增强身体免疫力。
尤其老人应注意大寒保暖。这个阶段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建议老人不宜过早起床,晨练要推迟,外出戴好帽子等。
2、热水泡脚
“寒从脚起,冷从腿来”。
大寒时节,防脚寒,用热水泡泡脚,是不错的选择。
热水泡泡脚,可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之效。
尤其是,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热水泡脚。
3、保持心情
俗话说“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可以通过适宜的活动、 娱乐 来调剂,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4、饮食清淡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适合进补,但大寒由“冬藏”转至“春生”,最好逐渐以清淡为主。
另外,有些地方大寒节气有吃饺子习俗,最好饺子馅荤素搭配,更适合节气,另外多补充些白菜、萝卜等。
“它是绿色的,白露是霜”。转眼间,进入了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千禧年。从这一天起,暑气渐消,天地之阴升腾蔓延,气候逐渐转冷,晨露越来越浓,在植被和树叶上凝结了一层白色的水滴,故名“白露”。
白露过后,开始养生。做好这些,秋冬不生病。
注意衣服的加减。
白露之后,天气中午热,晚上冷,但有“白露不露,寒露不露”的说法。就是短裙短裤尽量少穿,容易着凉,衣服也不要穿太多,会让毛孔张开排水,不利于收敛。穿的原则是衣服可以薄一点,不要暴露。
补肺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容易损伤肺,尤其是老年人。如果秋季因燥伤肺,冬天就容易感染很多肺部疾病。秋天是滋养润肺的最佳时节。养肺才能肾气足,冬天少生病。
健脾润燥。
白露时节饮食应以健脾润燥为主。在此期间,中医专家建议,你应该吃一些性平、味甘或性温的东西,以及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滋补品。忌食性寒易伤脾气的食物,味浓腻易阻脾气运化的食物,益气消积易耗脾气的食物。
肉、蛋、奶的选择:牛肉、鸡肉、兔肉、狗肉、牛肚、五花肉、桂鱼、乌骨鸡等。
蔬菜的选择:莲藕、小米、山药、扁豆、豇豆、胡萝卜、土豆、洋葱、平菇等。
饮食禁忌:忌食性寒、易伤脾气的食物,味浓腻、易阻脾气运化的食物,益气消食、易耗脾气的食物。如苦瓜、冬瓜、海带、蟹、鸭等。
不要贪心。
白露也是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节气。中午的时候,我们可能还是会觉得很热,但是不能像夏天一样喝冷饮降温。因为秋季脾胃虚弱。如果我们经常吃一些凉的东西,也容易造成我们肠胃工作的负担,也会导致腹痛、腹泻等不舒服的反应。所以尽量少喝冷饮。
保护肠胃
秋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我们在秋季需要更加注意保护肠道。秋季忌穿露脐装,可以喝米酒,甜而不刺激,适合大部分人。秋季饮用能散寒祛湿,活血化瘀,对腰酸背痛、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早睡早起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可能会忙到很晚才睡觉。但是过了白露节气,记得再也不要熬夜了。因为千禧年后的夜晚会非常凉爽舒适,所以要尽早睡觉。如果长时间熬夜太晚,对我们的身体也很不好。千禧年过后,我们也要尽量早睡早起,让身体更强壮,更健康。
换季感冒是很常见的,也很难受、折磨人,所以换季感冒一定要预防,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应该对换季感冒有一定的预防:
1.注意防寒保暖,增减衣服,众所周知,很多的年轻人因为觉得自己年轻,扛得住,所以在换季的时候就不注意穿着,有的时候甚至要风度不要温度,这个就是很容易引起换季感冒,所以在换季的时候突然降温一定要增加衣服防止冻感冒,当气温骤升的时候,也应该减少衣服防止热感冒。
2.日常生活起居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室内的清洁,这样可以减少空气中的致病菌的含量也可以让自己患上感冒的概率降低。
3.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要尽量避免去,非必要的情况就不要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同时回到家里应该第一时间洗手,这样也能有效预防感冒。
4.如果以上都做到了,对于感冒已经是一种很好的预防了,当然如果想做的更好,就多吃水果,蔬菜以及各种丰富的食材来让自己的身体营养均衡,增加自己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也可以有效的预防感冒。
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一个节气对应的都是一个节日,既然是节日,就存在习俗和禁忌,当然,也离不开美食。
而立秋到来,民间有哪些说法呢?
本篇内容,笔者和大家详细说说立秋当天要做的2件事,要吃的2种食物,以及不能做的4件事,遵循老传统,平安健康迎秋天。
具体都包含了哪些方面?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先说做2事
第一件事:晒秋
晒秋的意思就是晾晒农作物,在立秋这天,会在自家房顶或者自家院子里,把家里的农作物挂出来进行晾晒,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
在南方一些地区,立秋前后是早稻收割的季节,主要以晾晒水稻为主,还有一些水果等。
而在北方地区,由于秋季作物还未收获,主要是晾晒小麦,一方面防止受潮,另外一方面,把小麦晒干以后,便于冬季更好的存储。
另外,晒秋还有一种寓意,祈求风调雨顺,来年庄稼继续大丰收。
第二件事:贴秋膘
立秋节气到来之时,多个地区都有贴秋膘的习俗,什么是贴秋膘?主要是一个体重对比,立秋当天称量自己的体重,而立夏的时候也会提前称量体重,然后把两者对比,如果立秋时候的体重比立夏时候轻,那需要在立秋到来之后进行食补,这就是“贴秋膘”。
相反,如果立秋的体重大于了立夏的体重,则不用进行“贴秋膘”。
由于立夏到立秋之间,天气比较炎热,人们的食欲降低,体重容易下降,因此,通过“贴秋膘”来补身体,以便更好的迎来寒冷的冬天。
再说吃2样
第一样:西瓜
不少地区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或者有“咬秋”的习俗,这里所指的一般就是西瓜,有书籍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
立秋吃西瓜有2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立秋当天吃西瓜,可以防止秋燥,秋天是干燥的季节,而西瓜含水量大,以前的人们通过吃西瓜,来预防秋天干燥的情况,时间久了之后,该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其二,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而西瓜属于凉性水果,立秋之后再吃西瓜,会对肠胃造成不适,立秋当天吃西瓜,也就预示着当年最后一次是西瓜,下一次吃,就需要等到明年了。
第二样:茄子
民间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说法,立夏的时候可以种植一些茄子,等到立秋的时候就可以吃茄子了。
为何要吃茄子?这是因为茄子具有具有清热、降火气的作用,而立秋之后进入秋天,天气比较干燥,多吃茄子有利于降火去燥。
再加上立秋成熟的茄子,从口感上也比较细嫩,吃起来味道也比较好,是一种不错的蔬菜,可以清蒸、爆炒、油炸等做法。
最后说“四不要”
1、不要洗凉水澡
夏季高温期间,不少朋友喜欢洗凉水澡,尤其是进行户外劳动了以后,洗个凉水澡会感到很舒服。
但是,到了立秋之后,就不能再这样做了,立秋之后,早晚温差大,只有中午一小段时间的高温,再次凉水澡,就容易生病了。
2、不要睡凉席
凉席可以说是夏季必备物品,炎热的夏季躺在凉席上睡觉很舒服,但是,立秋之后,就不建议睡凉席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凉席和皮肤接触,会感到身下很凉,短期内不明显,时间长了之后,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或者寒气进入体内,引起更严重的情况。
因此,立秋之后就不要睡凉席了。
3、不要暴饮暴食
立秋有“贴秋膘”的习俗,有些朋友就会暴饮暴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适当的贴秋膘是可以的,要有度,不要太猛,如果胡吃海喝,暴饮暴食,秋膘是贴上去了,但是,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比如肠胃不适,肥胖,以及其他的问题。
4、不要无病乱补
秋天是养生的季节,立秋之后,有些人觉得到了养生的时候了,开始吃一些大补的东西或者药物,有些朋友自身没病,也会去吃一些补品,这种做法,不仅浪费钱,对于身体还没好处,水满则溢,人的身体补多了也会出现问题。
上述就是立秋当天要做的2件事,要吃的2种食物,以及不能做的4件事,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希望秋冬少生病,平安健康过秋冬。
问问大家,今日立秋,你们当地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24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