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它是中国人的头号死因,比癌症更可怕!一个鸡蛋就能防!

槐米 2023-07-19 17:12:2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上发布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特区)的人们的前25位死因变化,以及导致死亡的高危因素。

1990年和2017年,我国居民的前10位死因分别是:

大家注意到了吗?无论是1990年,还是2017年,中风都是中国人的头号杀手。平均死亡年龄58岁,平均每人折寿18年!

中风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太高了!据最近统计:

?我国现有中风患者7000万人;

?每年新发中风200万人;

?每年中风死亡人数165万人;

?每12秒即有一个中国人发生中风;

?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中风。

高发病率!高复发率!

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中风不仅凶险,而且没有特效药。

很多人都见过中风病人,要么偏瘫,要么失语,不能说话,要么失明,看不见了,是严重影响国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首。

中风高发,因为缺它国人的脑中风发生率非常高,是欧美人的3~5倍。之所以如此,和一种人体必需元素“叶酸”的缺失是分不开的。据不完全统计,每5个国人里就有1个人缺乏叶酸,这些缺少也算的也正是脑中风的高发和高危人群!

补叶酸,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为咱们提供的最适合中国人的预防中风的方法!

在第1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霍勇教授为大家介绍了中国特色预防脑卒中的方法:补充叶酸。

从2008年开始,霍勇教授带领团队对20702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随访实验,究结果表明,在缺乏叶酸的地区,尤其是没有进行叶酸全民强化的地区(如中国),在高血压患者中补充叶酸,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叶酸缺乏比例高达20%~60%。人体缺少叶酸的摄入,容易导致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升高,这种物质的升高将直接导致脑中风发生的概率直线上升。

叶酸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由中美医学家联合完成的研究证实,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最简单的防风法:每天一个蛋通常我们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叶酸约300微克,要起到预防作用,最好额外补充200微克。

?可怕的是,缺少叶酸的人不会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是他们若同时伴有高血压,那么中风的风险将提高12倍!

?叶酸对人体是普遍有益的,即便没有高血压,充分摄入叶酸,也可以极大减少脑中风的发生概率。

《美国医学会杂志》曾报道:一天一两片叶酸(0.8mg),能使中风风险下降21%。而北京大学一项后续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低的高血压患者是叶酸受益最明显的人群,补充叶酸后其风险下降程度可以达到73%。不过,建议大家不要擅自吃叶酸片剂,如果要服用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补充叶酸,首先应从天然食物开始!

由于叶酸本身易因烹煮或存放方式而耗损流失的特性,所以,建议每天要保证一定量果蔬的新鲜食用,特别是以下几种食物,尽量减少烹饪时间,补充叶酸,轻而易举~

在食物中,芦荟:叶酸含量:85~120(微克/100克);鸡蛋黄:叶酸含量:121(微克/100克);西蓝花:叶酸含量:121(微克/100克);燕麦:叶酸含量:190(微克/100克)。

其他富含叶酸的食物

蔬菜

?莴苣、菠菜、西红柿、胡萝卜、青菜、龙须菜、花椰菜、油菜、小白菜、扁豆、豆荚、蘑菇等。

新鲜水果

?猕猴桃、橘子、山楂、葡萄、苹果、草莓、香蕉、梨、樱桃、石榴等。

动物食品

?动物的肝脏、肾脏、禽肉及蛋类,如猪肝、鸡肉、牛肉、羊肉等。

谷物类

?全麦面粉、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糙米等:

豆类、坚果类

?黄豆、豆制品、核桃、腰果、栗子、杏仁、松子等。

谷物类

?大麦、米糠、小麦胚芽、糙米等。

哪些操作方法易损失叶酸?

①长时间浸泡、加盐洗菜。叶酸属于水溶性维生素,长时间浸泡、加盐清洗等都可能造成叶酸流失。以菠菜为例,不当的清洗方式,会使叶酸流失10%左右。

②暴晒、高温烹饪。高温会加速叶酸的流失,同样以菠菜为例,阳光暴晒会使叶酸流失25%。

③酸性食物、酒精。叶酸遇到酸性食物(如:醋)、酒精等,容易分解流失。

④部分药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安定片等药物可能导致叶酸不足,建议此类人群遵医嘱调整药物和叶酸的平衡。

发表在《美国营养学院学报》上的一项研究称,每天吃一个鸡蛋,可以将罹患中风的风险降低约12%!

美国流行病学数据研究所研究人员对1982年至2015年的多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同时观察了不同食物如何影响人的心脏和血管状态。结果显示:

?每天吃一个鸡蛋,中风风险平均降低约12%;

?男性中风风险下降15%;

?女性中风风险下降8%;

因为鸡蛋内的叶酸含量很高,在121微克/100克左右,而且主要存于蛋黄,每天吃一个鸡蛋,也是不错的。

怎么吃:带壳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被氧化,因此是对心脏、血管最有益的吃法。而且这种吃法吸收率也最高!

最新防中风三字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至少有80%的中风是可以预防,超过90%的危险因素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无数临床医生总结出来的《最新防中风三字经》,希望能帮助帮助大家远离这个可怕的魔鬼!

1稳血压:控制脑梗、脑出血的关键危险因素2调情绪: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3戒烟酒:保护血管、控制危险因素4择饮食:太咸、太甜、太油腻的都别吃了5防便秘:太多悲剧在如厕时发生6不蹲便:让血压更高,发病风险更大7动左手:灵活右脑,对预防脑溢血很关键8喝足水:让血液不黏稠,睡前、起夜、早上起床、运动前后都要注意补水。9防跌倒:血管脆弱经不起折腾10重先兆:救治越早,后遗症风险越低具有中风隐患的人往往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如无诱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有的突感肢体麻木、乏力或一时性失视、语言交流困难等,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国人的头号死因不是癌症,而是中风!一生不得中风的方法,值得每个人收藏一份,从现在开始做起,只要在生活中坚持做到了,一生不得这要命的病,千万收好!

默哀!三分之一时间十二位明星离世,明星患癌的几率为何那么大?

我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或者叫一种错觉!

每天都有人离开这个世界,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普普通通的人离开是静悄悄的,没有多少人知道;只有名人去世,消息才铺天盖地的卷过来,在某一个时期,成了全国的关注热点,给人的感觉好像名人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了。就像空难事故一样,全世界每年有两次空难事故,给人的感觉就是飞机怎么越来越容易掉下来了,其实空难事故与车祸相比,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我不是养生专家,甚至都不是一个医生,对于人的健康长寿,只能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我认为影响一个人健康长寿的首要因素是遗传基因

我不忍心举例子,但大家心中都有数,好多勤奋善良或者已经取得事业成功的人,因为家庭遗传因素,在自己事业最辉煌的时候英年早逝。第二个因素应该是良好的心态。不攀比,不虚荣,不紧张,不惶恐,“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在这方面我们最好的榜样是黄永玉老先生,还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人。一个是“老顽童”,一个是非常善良的袁爷爷。坦然地面对生死,活一天就要高兴一天,过好一天。

一切都无所谓的人,“没心没肺”反倒不容易得病

我们现在有好多人,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心理上很纠结,为了所谓的面子,每天虚伪的生活,过不出真实的自我,天天都抑郁痛苦。我认为这是万病之源。至于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我认为不是很重要。什么东西都吃一点,什么东西都不要多吃,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要饥饿难耐;想动就动,不想动就座在家里,只要内心不胡思乱想则可。

赵忠祥从确诊到赵忠祥老师去世,仅仅两个月的时间

赵忠祥先生年轻的时候英俊潇洒,无论业务水平还是思想品德,都是年轻播音员、主持人学习的榜样但是退休以后衰老非常之快,说话走路都没有多大的精气神,我一直都感到非常奇怪,但赵忠祥先生不存在心态问题,从确诊到赵忠祥老师去世,仅仅两个月的时间

江坤俊医师:癌症关键死因是它!每天1动作战胜癌细胞

得到癌症是件晴天霹雳的事,很多人都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对于癌症治疗有错误认知。长庚医院副教授级主治医师江坤俊举一个例子:曾有一位乳癌病患在化疗期间测肝功能时,发现肝功能飙到2000多,本来医生们以为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但换了药物后肝功能还是没有降下来。后来才发现,该病患有个远房亲戚买了很昂贵的补品给他补身子,正是那个补品伤了肝脏... 饮食对癌症病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事,不仅不能随便给他们吃补品,以免伤肝、伤肾造成治疗的麻烦,营养摄取本身就是癌症治疗会否成功的一大关键。 医师解惑:癌症的关键死因就是「它」 癌症很可怕,但为什么可怕?一般人可能不够清楚。江坤俊医师讲解癌症的二大致命原因:癌细胞会转移、侵害器官 如果得到肝癌,癌细胞把肝脏都占据了,肝功能就没有了,失去了解毒功能,人当然就会死亡。若是得到肺癌,癌细胞把肺都占据了,人没办法呼吸当然也会死。至于乳癌,虽然 *** 不是维持生命的器官,但乳癌细胞会转移,若转移到肝、肺等重要器官就可能致人于死。 癌细胞会与人体抢营养,使人虚弱 癌细胞生长迅速,会与正常细胞抢夺营养,如果癌症病患没有好好补充营养,常常会产生「癌症的恶体质」,变得非常虚弱。江医师指出:「其实有很多癌症病患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癌症的恶体质。」约有20%的癌症病患是死于营养不良。江医师强调:「饮食对癌症病患来说真的非常重要!」曾有一位乳癌四期的病患,虽然她有求生意志,但当时对她真的是爱莫能助,因为她虚弱到没办法下床的程度。在这种状况下,化疗做下去身体也禁受不住。那位病人最后就眼睁睁地死于虚弱,连治疗的机会也没有。得到癌症是件晴天霹雳的事,很多人都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对于癌症治疗有错误认知。长庚医院副教授级主治医师江坤俊举一个例子:曾有一位乳癌病患在化疗期间测肝功能时,发现肝功能飙到2000多,本来医生们以为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但换了药物后肝功能还是没有降下来。后来才发现,该病患有个远房亲戚买了很昂贵的补品给他补身子,正是那个补品伤了肝脏... 饮食对癌症病患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事,不仅不能随便给他们吃补品,以免伤肝、伤肾造成治疗的麻烦,营养摄取本身就是癌症治疗会否成功的一大关键。 医师解惑:癌症的关键死因就是「它」 癌症很可怕,但为什么可怕?一般人可能不够清楚。江坤俊医师讲解癌症的二大致命原因:癌细胞会转移、侵害器官 如果得到肝癌,癌细胞把肝脏都占据了,肝功能就没有了,失去了解毒功能,人当然就会死亡。若是得到肺癌,癌细胞把肺都占据了,人没办法呼吸当然也会死。至于乳癌,虽然 *** 不是维持生命的器官,但乳癌细胞会转移,若转移到肝、肺等重要器官就可能致人于死。 癌细胞会与人体抢营养,使人虚弱 癌细胞生长迅速,会与正常细胞抢夺营养,如果癌症病患没有好好补充营养,常常会产生「癌症的恶体质」,变得非常虚弱。江医师指出:「其实有很多癌症病患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癌症的恶体质。」约有20%的癌症病患是死于营养不良。江医师强调:「饮食对癌症病患来说真的非常重要!」曾有一位乳癌四期的病患,虽然她有求生意志,但当时对她真的是爱莫能助,因为她虚弱到没办法下床的程度。在这种状况下,化疗做下去身体也禁受不住。那位病人最后就眼睁睁地死于虚弱,连治疗的机会也没有。癌症病患饮食的三大迷思 饮食对癌症治病是如此重要,但关于癌症病患的饮食,民众还是有一些迷思,江医师举出3个例子:罹癌期间能不能吃肉、喝豆浆? 大家总觉得吃红肉不太好、认为吃红肉会致癌;加上肉没有煮熟的话怕有吃进寄生虫的疑虑,对于做化疗、抵抗力差的病患来说,可能会造成败血症等疾病。因此,很多癌症病患以为在罹癌期间,特别是在化疗时不能吃肉、尤其是红肉。但这些观念都是错的。江医师表示,化疗最大的副作用是病患的白血球数量降低,白血球数量降低病患非常容易受到感染,所以一定要让白血球数量回复,这时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因此,医师非但不会禁止癌症病患吃肉,反而「强烈建议」一定要多吃肉,特别是红肉。因为红肉不但有助于生成白血球,而且红肉里面有铁,也有助于生成红血球。江坤俊医师特别提到了豆浆。他指出,很多人以为得到乳癌后,含有类似女性荷尔蒙的食品不要去碰;但江医师指出:「豆浆里面的荷尔蒙是大豆异黄酮,它跟动物性的荷尔蒙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会建议病患,特别是乳癌的病患,如果喜欢喝豆浆,在化疗的期间摄取豆浆。 饥饿疗法有效吗? 癌细胞会跟身体抢营养,且抢得比正常细胞还快。有人认为病患吃东西补的是癌细胞而不是自己的身体,所以采用饥饿疗法,想饿死癌细胞。江坤俊医师「饥饿疗法对癌细胞有没有效?有效,只是对不起!你会先死才是癌细胞死!」江医师强调,癌症病患一定要有充足的营养,有充足的营养才有充足的体力去接受化疗。 生酮饮食可以抗癌? 生酮饮食近年很流行,很多人利用生酮饮食来减肥,有一部分的人则利用生酮饮食来抗癌。为什么生酮饮食会跟癌症连上关系呢?江坤俊医师表示,因为国外有些研究团队确实利用生酮饮食来治疗脑部的癌症;但江医师强调:第一,只有几个证明生酮饮食抗癌有效;第二,现在只证实生酮饮食对脑癌有一定的帮忙,其他的癌症跟生酮饮食都没有关系。江医名言:有做有保佑!运动不能少,传授你超简单「强体力运动」 江坤俊医师表示,除了饮食,运动对癌症病患来说也很重要,但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病患,可能因为身体太过虚弱没办法做室外运动,或是怕走出室外容易被病菌感染。为此,江医师教大家几个简易的室内运动,给癌症病患参考。江医师教的运动叫做「拍手运动」,非常简单: 踏步每踏一步你的手就拍打一下。 这么简单的运动只要持续进行30分钟,体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千万不要坐着不动,坐着不动癌细胞就会战胜你喔!」 江医师最后再次呼吁运动的重要性:「你只要有做(运动)就一定有保佑,多运动对你的身体一定有帮助。」 资料来源/本文影片授权自江坤俊医师脸书粉丝专页

心血管疾病就全球头号死因,有没有办法预防和避免?

心血管疾病(CVD),包括心脏疾病、中风和高血压等,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也是致残的首要病因,还是造成社会经济负担最沉重的病种。尽管近10年来,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到2010年,每3个死亡的美国人中仍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天超过2150美国人死亡,平均每40秒死1人。

与2000年相比,2010年因心血管疾病住院治疗的人数增长了28%,造成的直接和间接费用3154亿美元,相比之下,作为第二大病种的良恶性肿瘤医疗成本仅为2015亿美元。

好消息是,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和残疾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

自1964年来,每逢二月,即美国心脏月,美国心脏协会(AHA)、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等机构都会联合对外发布心血管病统计数据更新。对照这一更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为自己和你所爱的人的心脏健康献上一份爱心。

已知人类可以控制的心血管病的七大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不足、糖尿病、肥胖以及高血脂。

据2月12号公布统计更新数据,调整后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归因分数从高到低分别为高血压40.6%、吸烟为13.7%、不良饮食习惯13.2%、体力活动不足11.9%、血糖水平异常8.8%。

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爱护我们的心脏: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第一危险因素。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健康饮食(尤其是低盐饮食)、控制体重等措施有助于控制血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每个人的高血压类型和对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反应性不同,治疗方案上需要个体化,务必将血压稳定在目标水平以内。

需要特别警示的是,充斥国内市场降血压中成药的效果都没有得到科学证据支持,这些药不仅完全无效,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还会延误正规的治疗,导致患者血压越?降?越高,导致病情恶化,导致心脏病、中风发作,甚至死亡。

戒烟

刚刚过去的一月正值美国控烟运动50周年,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和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也发布了相关报告。报告提到有13种癌症发病与吸烟相关,而吸烟造成的疾病累及几乎所有器官。心血管病首当其冲,烟毒可以破坏动脉内皮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引发动脉痉挛、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

二手烟危害危害仍不容小觑。以血清尼古丁代谢物可替宁水平不低于0.05mg/mL为检出标准,少年儿童暴露比率仍在50%左右,成人约有36.7%。这说明控烟运动仍然任重道远。在此忠告那些瘾君子们,为了你及周围人的心脏健康,请及早戒除吸烟这一恶习吧。

健康饮食

2010年版美国国民饮食指南对健康饮食做出明确的推荐,包括足量的新鲜水果、蔬菜,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尽量以非饱和脂肪替代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控制胆固醇摄入,其中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没有安全标准,越低越好。

经常锻炼

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胆固醇和控制血压,而缺乏体育锻炼则与越来越多的疾病相关联。近年研究甚至发现,缺乏锻炼与某些癌症的发生相关,比如女性乳腺癌等。

调查发现,人们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体力锻炼推荐标准是,成年人每周至少从事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青少年每天从事60分钟以上中度到剧烈的体力活动。

控制糖尿病与高血糖

糖尿病与肥胖、心血管病往往相伴发生。2010年,约有1970万美国人被确诊为糖尿病,820万未确诊的糖尿病,另有38.2%成年人的空腹血糖异常。低脂、低糖、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健康饮食、积极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减肥,仍是控制糖尿病与高血糖的不二法门。

控制体重

研究发现,肥胖(体重指数达到或超过30kg/m2)与意外死亡密切相关。更值得注意的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诸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终期(包括冠心病、中风和心脏衰竭),以及诸如哮喘、癌症、终末期肾病、退行性关节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控制体重对于保护心脏和避免其他系列疾病已刻不容缓,具体措施仍不外乎健康饮食以及持之以恒的积极体育锻炼。那些试图依靠诸如短期内节食、药物、针灸、瑜伽等歪门邪道,企图一劳永逸者只能是妄想。

控制高血脂

研究认为高血脂尤其是高LDL-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010年,约3190万美国成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达到或高于240mg/dl,占比13.8%。

控制高血脂的主要措施仍然不外是健康饮食、积极体育锻炼,限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尤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基本原则是越低越好。在此基础上,许多人需要用药物来降低高血脂,好消息是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阻抑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甚至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控制饮酒量

虽然有研究认为,少量饮酒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的机制是升高HDL-胆固醇水平来实现的,但是这些证据主要还是来自流行病学调查,没有得到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据的支持。相反,有大量的研究证据支持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对的健康危害,包括增加神经系统、肝脏、心脏、胰腺损害,及致癌性风险。

大量饮酒对于心脏的危害也是明确的,主要包括导致酒精性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其中暴饮可以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

因此,保证心脏健康也需要控制饮酒,原则上以不饮酒为好。千万不要为了获得那种尚未确定的、对心脏的所谓好处而开始饮酒,已经有饮酒习惯者应当保持适量,即男性每天不超过2标准杯,女性每天不超过1标准杯。

药物预防

除以上可控的生活习惯之外,很多时候为了达到保护心脏的目的,需要服用各种不同药物,比如降压药、降血糖药、降血脂药,以及必要时的抗凝药等,凡是服用药物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来服用。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5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