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喝一口就致癌!两篇最新权威论文已证实,可中国人每天还在喝!

健康管理师 2023-07-20 06:59:40

英国顶尖科学杂志《自然》最新研究放出喝酒致癌实锤:酒精进入人体后的代谢产物乙醛可诱导基因突变。

年关将近,国内酒水销售将迎来新一轮高峰。

就在国内酒水市场被炒得热火朝天的同时,英国顶尖杂志《自然》却连发2篇重磅研究,给如火如荼的酒水市场泼了一盆凉水。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哒哒贵阳:酒博会厂商促销忙 顾客疯狂购酒乐开怀 | 视觉中国

2018年1月3日,JuanI.Garaycoechea等人发表的文章在全球范围内刷屏。

研究结果表明: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造成大量造血干细胞突变。携带ALDH2基因缺陷的小老鼠摄入酒后,DNA突变的数量是对照组的4倍。

2018年1月3日,发表于杂志《自然》上的论文表明喝酒有致癌性 | 《自然》官网截图

简而言之,就是喝酒会致癌,会大大提高贫血、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2017年12月6日,发表于杂志《自然》上的论文表明戒酒药双硫仑可抗癌 | 《自然》官网截图

2017年12月6日,Zdenek Skrott等人发表的研究指出戒酒药双硫仑可以抗癌。但抗癌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所以,这酒你还敢喝么?

中国人喝酒致癌风险更大

不难发现,我们身边不少人喝酒都会脸红,这是东亚人的特色。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资深研究员陈哲宏说,喝酒脸红表示人体内缺少某个基因, 导致人体无法代谢乙醇, 提升患癌风险。

乙醇代谢路径图 | 山西新闻网

陈哲宏指出,乙醇进入人体后, 会在乙醇脱氢酶 (ADH) 的作用下生成乙醛, 再由乙醛脱氢酶 (ALDH2) 催化生成乙酸。

喝酒脸红可能是身体内缺乏代谢乙醇的酶,导致体内累积过多乙醛,而乙醛会造成血管扩张使脸泛红。

若控制乙醛脱氢酶 (ALDH2)的基因缺失,则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便无法转换成乙酸,过量乙醛在人体内的长期累积会提高癌症发生率。

武汉“啤酒王挑战赛” 百人端脸盆豪饮 | 视觉中国

复旦大学李辉课题组研究发现乙醇脱氢酶共有7种变异体,其中第7型把降解酒精为乙醛的速度提高了13倍。

这种基因原先为中国人所特有,后传至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在中国,70%的汉族人都具有这一基因。

与此同时,研究表明中国有近一半的人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ALDH2)。陈哲宏说,以台湾省人群调查为例, ALDH2基因缺失率约47%,高居世界之首。

这就意味着通过第7型乙醇脱氢酶降解生成的乙醛很可能会在人体内短时间累积,得不到及时降解,对人体产生伤害。

在沙龙活动中,茅益民表示,慢性肝病患者喝酒如雪上加霜 | 中新网 陈静摄

天生的基因缺陷,让我们在面对酒精时显得那么单薄。偏偏这时候,饭桌上有人递上酒杯说:感情深,一口闷。

真的是少喝有益吗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小酒怡情,大酒伤身”。

人们对于酒多伤身的认知一直存在,可小酒真的怡情,真的有益吗?

2004年,意大利学者发表了一篇调查文献,他汇总了过去三十多年发表的喝酒与肿瘤等14种疾病以及受伤情况。

结果发现:即使每天只摄入25克酒精,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的增加。

患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喉癌增加43%,食道癌增加39%,慢性胰腺炎增加34%,乳腺癌增加25%,肝硬化增加1.9倍等。

重庆30岁女子15秒喝3瓶啤酒6秒饮1瓶可乐 被称为“酒神”| 视觉中国

如此一来,小喝还怡情否?

中国素有少喝有益的传统,“没事喝两口,活到九十九”也成了诸多喝酒人士的顺口溜。

每逢佳节,和长辈们喝酒,总会听到他们的大道理,“酒量还是要练的,以后应酬用得上”、“喝酒有利于通经活血,驱寒避湿、暖胃……” 。

就这么口耳相传,再加上酒商的宣传炒作,少喝有益深入人心。不少酒商还顺势推出了保健酒、药酒,专攻中老年市场,获利不少。

一些“贵妇”,为追求品质生活,每晚都要来一杯红酒,说是美容养颜,可结果呢?

喝酒致癌主要是酒中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只要含酒精,就会有致癌风险,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不管你喝了一口,还是十口。

相关研究表明,酒精对女性的伤害要比男性大,患癌风险也会有相应增加。

过度饮酒往往导致各种疾病(包括肝脏疾病、头颈部肿瘤、胰腺炎等)及死亡率增加。

全球主流医生均建议不宜饮酒。少量有益的“少”也会因人而异,目前尚无确切说法。

瑞士哥德堡大学研究人员表示,“少喝有益”仅适用于携带胆固醇脂转移蛋白因子的变异型Taq1B的人群,而这种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

曾有学者在小老鼠身上做实验,发现红葡萄酒可预防2型糖尿病。

科研人员在进行老鼠实验 | 视觉中国

但如果将老鼠的饮用量折合成人类饮用量,则每天需喝2kg的红葡萄酒,这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达到。

世界卫生组织则认为“少喝有益”没有科学依据。

WHO药物滥用项目主任汉斯·厄布兰德表示,酒精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杀手,少喝有益是厂商为了牟利而采取的蛊惑手段。

喝酒致癌的来源

中国是一个崇尚酒文化的国度,从古时魏晋名士流觞曲水、唐宋大家觥筹交错,到近年来的酒桌文化。

酒文化延续到今天,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推杯换盏之间,演绎了多多少少的风情。

山东即墨传统老酒冬酿忙 坚持千年“古遗六法”工艺 | 视觉中国

中国人对酒的态度向来包容,即便“饮酒伤肝”、“喝酒损胃”、“酒精抑制神经中枢”等医学忠告被屡屡提出,仍然改变不了国人对酒的热爱。

世卫组织通过研究大量流行病学报告、进行动物实验得出结论:动物体内长期存有的酒精成分越多,得癌症的概率越高。

2015年,某团队对47881名男性和88084名女性进行了长达30年的随访调查,发现酒精和癌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某品牌黄酒被曝在香港查出含有致癌物 | 青年报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致癌清单就将酒精列为了一级致癌物。

同年11月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首次发表公开言论,称酒精是恶性肿瘤重要致病因素,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ASCO同时公布了癌症来源的最新数据,数据显示:41% 的口腔癌,23% 的喉癌,22% 的肝癌和 21%的食管癌均于饮酒相关。

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也发现,酒精引发的癌症致死占所有死亡原因中的3.5%。

酒精如何致癌

贵州德江:元宵夜喝酒醉倒一批年轻人| 视觉中国

酒精的学术名称是乙醇。实际上,乙醇本身并不具有致癌性,真正致癌的是它的中间产物乙醛。

很多人知道乙醇是酒的主要成分,乙酸是醋的主要成分,却对乙醛知之甚少。

乙醛作为一重工业原料,具有致畸性、生殖毒性等多种病理学毒性。它可以诱导 DNA 的结构发生变化,甚至引起染色体重排。

同时,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乙醛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生突变。

造血干细胞 | NCBI

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类血细胞的潜能,是人体红细胞、血小板、免疫细胞等的来源,在人体内起着维持和协调体内各细胞组成成分平衡的作用。

一旦造血干细胞的基因发生突变,人体就有可能出现造血障碍的风险,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贫血症状。血小板功能受影响后容易引起中风。

免疫细胞又称为白细胞,它与人体免疫力息息相关。

造血干细胞出现问题后,可能会引起免疫细胞的功能障碍,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患癌率也会随之提高。

对于不同种类的癌症,酒精致癌的具体机制也不同。

在肝癌中,是因为酒精先引起肝硬化,肝硬化逐渐发展成为肝癌。

西安:俩儿子都得肝病一死一晚期 老父亲绝望 | 视觉中国

在上消化道肿瘤中,是因为进入血液的乙醛在红细胞中的浓度极高,约为血浆的10倍,直接导致了细胞癌变。

在人体激素方面,是因为乙醇提升了雌二醇水平,而雌二醇水平高升是乳腺癌的发生原因之一。

杭州美女人体彩绘筹善款 呼吁人们关注乳腺健康 | 视觉中国

小仲马说:吃是为了肉体,喝是为了灵魂。

但灵魂有一万种方式得到充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它与癌症赌博。

在美国,2006-2010年过量饮酒引起的死亡就高达88000例。

从全球范围看,每年饮酒不当引起的死亡有330万,成年人中饮酒不当的比例甚至高达12%-14%。

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不喝酒,人生的路也不会白走。

参考文献:

[1]Nelson D E, Jarman D W, Rehm J, et al. Alcohol-Attributable Cancer Deaths and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in the United States[J]. American Journal ofPublic Health, 2013, 103(4):641-648.

[2]Allen N, Beral V D, Kan S, et al. Moderate alcohol intake and cancer incidencein women.[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9, 101(5):296.

[3]Bagnardi V, Rota M, Botteri E,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site-specificcancer risk: a comprehensive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J]. British Journal ofCancer, 2015, 112(3):580-93.

[4]Connor J. Alcohol consumption as a cause of cancer.[J]. Addiction, 2017,112(2):222.

[5]肖英. 酒精和致癌作用[J]. 国外医学情报,1980(21).

[6]应乐华. 酒精致癌实验[J]. 国外医学情报,1980(14).

[7] 吴国隆. 饮酒越少越好——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遭质疑[J]. 老同志之友, 2007(8):57-57.

[8]马云, 汤宜朗. 适度饮酒与心血管健康:误解与真相[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5(3):181-186.

[9]佚名. 喝酒易脸红提示罹患癌风险高[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7(4):524-524.

[10] 杨秉辉. "少量饮酒有益健康"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0, 9(4):42-42.

[11] 崔洪. 瑞典研究称“少量饮酒有益健康”仅适用少数人[J].中国食品, 2014(23):96-96.

[12] 常青. 应用雌二醇替代治疗的绝经期妇女一次快速摄入乙醇后对泌乳素的影响[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1995(5).

[13]吴群英, 张友南. 乙醇对人工流产新鲜绒毛雌二醇分泌的影响[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4):65-68.

每顿喝一点白酒,保证不喝醉,这样对身体有益还是有害?

众所周知,一旦出现大量饮酒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并且有200多种急性疾病与大量饮酒相关。但是对于少量饮酒对身体的影响,在有些人看来,少量喝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些人认为能够达到保健养生的效果,而有些人认为酒精本身就是一级致癌物质,无论你喝多少多少,只要酒精摄入就对身体有害。那么每天喝一点酒的人的健康,还是完全不喝酒的人更健康?我们就来一起找找到底哪种说法准确答案。

当你喝下第一口酒,酒精就会通过胃部黏膜直接进入你的血液,顺着血管向全身扩散。胃部吸收酒精的速度,比小肠吸收水的速度还要快得多。浑身的血管立刻开始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这就是喝酒之后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暖和的原因,同时你的心率也在加快。只有10%的酒精通过汗液和呼吸排出了体外,剩下的就需要你的肝脏进行代谢。肝脏要先通过乙醇脱氢酶将酒精分解成乙醛;再通过乙醛脱氢酶,将乙醛分解成乙酸。乙酸不会对身体有伤害,但乙醛很快会循着被酒精破坏的细胞膜,轻易进入细胞内部。破坏细胞核内的基因,进而留下永久的隐患?癌变。

你可能会说,乙醛转化成乙酸很快,并不会有机会对人体造成损伤,但其实日本人研究显示约40%的日本人带有突变的乙醛脱氢酶2基因,中国人类似。也就是说,身为东亚人的你至少有40%的几率乙醛脱氢酶会分泌不足,导致酒精代谢异常,使乙醛大量滞留在体内。不仅如此,酒精还会对你的胃部、肠道、大脑和心脏等部位?下手?,呕吐、头晕只是外在表现,而事实上,它会造成大脑的萎缩、体内白细胞数量下降、心脏肌肉下垂、肝脏硬化变肥大这就是一口酒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可能很多人还是不相信,一点点酒也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如果少量喝酒,那么身体产生的乙醇脱氢酶不就足够将乙醛分解成乙酸了吗?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8年8月23日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涉及了195个国家及地区的2800万饮酒者长达27年的饮酒风险分析。研究发现,酒精根本就没有?安全剂量?。相比于完全不喝酒的人群,每日饮用一杯酒(10g酒精,相当于一罐啤酒,100ml红酒或是30ml白酒)的人,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上升0.5%;而当每日饮酒量分别上升至2杯和5杯时,这一数字分别迅速上涨至7%和37%。

有些冠心病患者还会每天喝点酒来软化血管,而实际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1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经12年的研究,发现规律的所谓少量饮酒发生房颤风险增加8%,每天多喝一杯增加额外8%的风险。对于有心绞痛的人来说,酒精的摄入要更加严格控制。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多使用含硝基抗心绞痛药物。硝基抗心绞痛药物可影响酒精代谢,不仅容易使乙醛滞留,引发疾病。而且还会导致少量喝酒也可能会引起醉酒。酒醉后又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再次发作或加重。因此心绞痛而随时有可能使用抗心绞痛药物的患者不可饮酒。而喝酒脸红的人其实是体内乙醛脱氢酶2基因有缺陷,更容易有乙醛滞留体内,更易引发食道癌

对于糖尿病患者,酒精会阻碍肝脏对糖原的异生作用,与降糖药叠加,会引起严重低血糖。严重低血糖有时候还会和醉酒相混淆,常被误认为醉酒而耽误治疗,很可能因低血糖而导致死亡。高血压患者,酒精会使血压升高。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十分危险,很有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引发中风、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等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在病人服用药物期间最好都不要饮酒,尤其是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期间,两者叠加会引起双硫仑反应,引发死亡。在停药7天内,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看来适度饮酒可以养生,只是大家的美好愿望,因为酒,哪怕只是只喝一滴,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相比每天喝点小酒的人来说,还是滴酒不沾的人更健康。

喝咖啡到底是有益健康,还是有害健康?

肯定有益,要不还有这么多咖啡厅存在?如害处太大,比如毒品,警察都会干预了。

适量的喝一些咖啡,还是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的,不过主要的作用集中在咖啡因上,因为咖啡中的营养素是非常有限的,生的咖啡豆中富含很多的营养素,但是在加工的过程中,焙炒、冲泡的过程中,会损失很多的营养素,另外还因为咖啡滤过以后,很多营养素并没有随着水分流入咖啡中,而是保存在咖啡渣中,所以摄入的营养素是很少的。

不过其中有一种营养素除外,那就是烟酸,咖啡中的烟酸是很丰富的,而烟酸能够起到参与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合成核酸,降低胆固醇的水平,以及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以及促进葡萄糖的转化为脂肪的作用,避免血糖过高,而如果缺乏烟酸,则会出现皮肤呈现晒斑样,消化不良,腹泻,以及出现口腔黏膜和舌部糜烂和猩红舌,另外还会出现抑郁、忧虑、记忆力减退、感情淡漠,严重的还会出现狂躁以及幻觉等问题。而咖啡补充烟酸的一个很好的来源。

另外就是咖啡中的香气,有研究表明香味成分可明显增加大脑下视丘的血流量,这正是控制右脑的快感区域,所以咖啡的香味是具有提高愉快感的功能,可以帮助增强注意力,提高工作的效率。

最后就是咖啡因,可以扩张动脉、促使脑动脉收缩、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促进脂肪分解和血小板聚集,影响心肌收缩力,引起支气管扩张和利尿的作用。

不过喝咖啡也有一些副作用,就是咖啡是不能喝的太多的,喝的过多,比如咖啡因摄入超过15mg/kg,就会引起失眠、头痛、情绪不稳定、神经质、不安、过度兴奋、耳鸣、肌肉抽搐和心悸等,所以咖啡也要适量,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咖啡的人,身体会对咖啡因产生耐受,也就是如果突然停止喝咖啡,则会出现头痛、困倦、疲劳、焦虑等脱隐性脑综合症,所以平时喝咖啡的时候这一点也要注意。

1、适宜的摄入量: 根据美国研究表示,普通成年人每日咖啡因的摄入量不宜超过400mg,一杯某星的现磨咖啡,咖啡因含量在100~110之间。

2、喝什么样的咖啡: 推荐喜欢喝咖啡的朋友选择现磨的黑咖啡,或者只加奶不加糖等其他甜味剂的咖啡,不推荐速溶咖啡。

3、喝咖啡的时间: 咖啡不宜空腹喝,不宜睡前喝,以免影响消化及睡眠。

4、身体情况是否适合: 部分人群并不适合喝咖啡, 如甲亢患者、胃炎胃溃疡人群、慢性支气管患者(咖啡因会刺激腺体分泌物增多,加重咳痰、咳嗽等)、低血糖人群、心律失常人群、处于经期综合征的女性、孕妇及儿童等。

如果注意以上4点,喝咖啡还是对 健康 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研究发现,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咖啡酸、咖啡醇等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以及其他有益成分, 对预防和缓解2型糖尿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罹患帕金森等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风险、清除机体有害自由基、降低胆结石风险以及促进肝脏代谢都有一定的好处。

至于关于咖啡致癌以及咖啡导致骨质疏松的问题,只要是适量的摄入,就无需过度担心:

一是咖啡烘培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致癌物,但其含量远低于我们生活中油炸、煎烤、烘培类食品的含量;

二是大概每100mg的咖啡因只会导致2~3mg的钙质流失,远达不到影响骨骼 健康 的程度,如果心存疑虑,可以饮用加奶粉咖啡,补钙喝咖啡两不误。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推荐几种质量比较好的咖啡吧,如果知道怎么喝咖啡方法和科学喝法,喝咖啡对人身体还是比较好处多的,

第一牙买加蓝山咖啡

推荐理由:蓝山咖啡是现在全球公认最好的咖啡,它的特色是回甘很强,而且苦、酸、香、甘、 醇这五个基本的风味兼具且极佳。很多人或用蓝山咖啡作为牙买加境内咖啡的代称,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除非包装上清楚的印了「牙买加蓝山」否则可能只是牙买加境内的高山咖啡。

第二巴西圣多斯咖啡

推荐理由:巴西咖啡的产量惊人,是世界咖啡的第一大产地。因为南端的圣多斯港使是咖啡主要的集散地,所以大多的巴西咖啡都会用圣多斯这个名字。巴西的咖啡强爽朗的酸质口感,而香度也不错,可称为咖啡的中坚。

第三印尼曼特宁咖啡

推荐理由:印尼出产的咖啡并不是以阿拉比卡种为大宗,反而有百分之九十的是罗布斯塔种。曼特宁有浓厚的香味,味道苦且醇度特别强,一般是以单品饮用,调配综合咖啡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品种。

第四哥伦比亚咖啡

推荐理由:哥伦比亚咖啡它的口感酸度比巴西咖啡来得高,而整体的风味接近牙买加的蓝山咖啡,虽然香味扑鼻,但它在香甘酸的层次还是略逊一筹。

第五夏威夷可那咖啡

推荐理由:夏威夷是典型的火山岛 而这里生产的可那咖啡也因为有著肥沃的火山灰作为肥料 使得它的品质备受肯定 夏威夷可那咖啡有著清爽的麦香 就如同夏威夷阳光一般的爽朗

第六摩卡咖啡

推荐理由:摩卡咖啡最早是因为叶门的咖啡出口港 摩卡 而得名 摩卡咖啡冲煮过後 还隐隐的留有巧克力的香甜味 因为住种特别的风味 现在摩卡咖啡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叶门咖啡的代称 摩卡咖啡著重於浓郁的芳香 但整体均衡度比蓝山咖啡来的差

第七爪哇咖啡

推荐理由:爪哇虽然也种植过阿拉比卡种的咖啡 但因为1876年的虫害和叶斑症 种植的咖啡所剩无几 因而改种抗虫性较强的罗布斯塔种 爪哇的咖啡以苦味为主 使许多入门者很倒胃

温馨提示

喝咖啡注意什么?

一般女孩子点咖啡“卡布奇诺”比较好,味道纯正,不刺激,有浓郁的奶香,属于蒸汽加压煮出的浓咖啡加上搅出泡沫的牛奶,有时还加上肉桂、香料和巧克力粉。通常咖啡、牛奶和牛奶沫的比例各占1/3。

如果你口味较轻,也可以点“拿铁”,属于比“干卡布奇诺”略淡一些,但是比“湿卡布奇诺”略重的口味。

礼节方面要看什么地点了。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6点:

(1)怎样拿咖啡杯?

在餐后饮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这种杯子的杯耳较小,手指无法穿出去。但即使用较大的杯子,也不要用手指穿过杯耳再端杯子。咖啡杯的正确拿法,应是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儿再将杯子端起。

(2)怎样给咖啡加糖?

给咖啡加糖时,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也可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如果直接用糖夹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内,有时可能会使咖啡溅出,从而弄脏衣服或台布。

(3)怎样用咖啡匙?

咖啡匙是专门用来搅咖啡的,饮用咖啡时应当把它取出来。不再用咖啡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慢慢喝,也不要用咖啡匙来捣碎杯中的方糖。

(4)咖啡太热怎么办?

刚刚煮好的咖啡太热,可以用咖啡匙在杯中轻轻搅拌使之冷却,或者等待其自然冷却,然后再饮用。用嘴试图去把咖啡吹凉,是很不文雅的动作。

(5)杯碟的使用?

盛放咖啡的杯碟都是特制的。他们应当放在饮用者的正面或者右侧,杯耳应指向右方。饮咖啡时,可以用右手拿着咖啡的杯耳,左手轻轻托着咖啡碟,慢慢地移向嘴边轻啜。不宜满把握杯、大口吞咽,也不宜俯首去就咖啡杯。喝咖啡时,不要发出轻响。添加咖啡时,不要把咖啡杯从咖啡碟中拿起来。

(6)喝咖啡与用点心

有时饮咖啡可以吃一些点心,但不要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拿著点心,吃一口喝一口地交替进行。饮咖啡时应当放下点心,吃点心时则放下咖啡。

【咖啡中的好东西】

喝咖啡 健康 的人会找到咖啡中有益 健康 的物质。咖啡是咖啡豆的提取物,其中的成分不下几百种。咖啡中的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多酚类化合物(如绿原酸、奎宁酸等),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咖啡因,可可碱)、咖啡因、脂肪类物质(咖啡醇、咖啡豆醇等)。

【脂肪】

咖啡中含有脂肪类物质,如咖啡醇等,这是咖啡香味的主要来源。你喝咖啡时闻到的那股香味都是拜他所赐。

【多酚和生物碱】

咖啡中的好东西首推多酚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楚人体内的自由基,对人体心血管 健康 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有的咖啡的 健康 益处主要就来自这些抗氧化物质,尤其是经过烘炒的咖啡豆,抗氧化剂的含量会增高,而抗氧化剂是有助于心血管 健康 的。

围绕咖啡与心血管,科学家就进行了很多研究,不少研究都发现,咖啡饮用量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之间存在一种剂量相关的保护作用,适当饮用咖啡能降低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风险。

【咖啡中的坏东西】

【双萜烯类化合物】

咖啡是咖啡豆的提取物,其中的成分不下几百种,咖啡中也有“有害物质”。比如双萜烯类化合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过,好消息是,双萜烯类化合物可以被咖啡纸滤掉,所以,大家平时喝咖啡的时候可以过滤后再喝,至于那些未经过滤的咖啡或者用金属网过滤就尽量少喝吧。

【丙烯酰胺】

咖啡另一个问题是丙烯酰胺。咖啡在制作过程中都需要对咖啡豆进行烘烤,但是,烘烤使抗氧化剂含量增高的同时,也会产生丙烯酰胺。从24个国家获得的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数据表明(2002-2004年),咖啡及其制品是丙烯酰胺含量最高的三类食品之一,而大剂量的丙烯酰胺在动物实验中显示了致癌性。

【妨碍矿物质吸收】

除此之外,咖啡还会影响人体对一些矿物质的吸收。

喝一杯咖啡,则早餐中铁的吸收会减少39%,即使是在早餐后1小时再饮用咖啡,铁的吸收仍然受到影响。咖啡对钙的吸收影响更为严重。

咖啡不但影响钙的吸收,还会增加钙通过尿液的排泄。有研究发现,相比不饮用含咖啡因饮品的女性,每天喝2杯以上咖啡的女性,她们在12年中发生骨折的风险要高出69%。所以,如果有骨质疏松症状,每天的咖啡因摄入就不要超过300毫克(相当于两三杯咖啡),老年女性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也就需要更加注意。

综合,咖啡中既有有益 健康 的多酚抗氧化物质,也存在可能不利 健康 的双萜烯类化合物、丙烯酰胺等;它能有益心血管,但也会妨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不过,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咖啡使人致癌 ,我们也不能指望喝咖啡能防癌,正常人每天4-5杯咖啡完全ok。

咖啡的好处:

1.咖啡可以消除疲劳。

2.咖啡具有营养成分。

3.咖啡对皮肤有益处。咖啡可以促进代谢机能,增强胃肠蠕动,对便秘有很大功效。

4.咖啡还有解酒的功能

5.咖啡还能减肥,咖啡具有抗氧化及消脂消积、利窍除湿、强筋骨、活血化淤、开胃促食、息风止痉等作用。

坏处:如果长期且大量喝咖啡,容易造成骨质流失,对骨量的保存会有不利的影响,对于妇女来说,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威胁。孕妇饮过量咖啡,可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

总体上来说,少喝有益,多喝有害。还要根据个人情况,我在哥伦比亚的时候,每到一个单位去访问或者办事,对方肯定会给你上一杯咖啡,因为哥伦比亚盛产咖啡,喝咖啡就像我们喝茶一样。如果喝完之后神气清爽,那就喝对了。如果觉得头晕,那就是喝多了。

个人感受,仅供参考。

有益 健康 是生活实践证明的。

咖啡中有益 健康 的物质主要有咖啡醇、多酚和生物碱等,而不利的东西主要是双萜烯类化合物和丙烯酰胺,另外一些 研究发现咖啡还会妨碍铁的吸收。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咖啡因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认为,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咖啡因400mg是没有安全问题的,这就大约相当于5杯咖啡。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评估认为,咖啡并不会使人致癌。



普通人每天喝4-5杯咖啡是安全的,但一杯咖啡就可能影响你的睡眠。

有人说咖啡有益 健康 ,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抗癌;但也有人说咖啡不 健康 ,有咖啡因会上瘾,还有致癌物丙烯酰胺,喝了既上瘾还致癌。

喝咖啡对 健康 到底是好是坏呢?

咖啡成分大揭秘

分析一种食物是否 健康 ,就得从他的营养成分说起,咖啡也不例外。

咖啡中的好东西

说喝咖啡 健康 的人会从咖啡中找到很多有益 健康 的物质。

咖啡是咖啡豆的提取物,其中的成分不下几百种。咖啡中的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多酚类化合物(如绿原酸、奎宁酸等),生物碱类化合物(如咖啡因,可可碱)、咖啡因、脂肪类物质(咖啡醇、咖啡豆醇等)。

围绕咖啡与心血管,科学家就进行了很多研究,不少研究都发现,咖啡饮用量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之间存在一种剂量相关的保护作用,适当饮用咖啡能降低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长期风险。

咖啡中的坏东西

喝一杯咖啡,则早餐中铁的吸收会减少39%,即使是在早餐后1小时再饮用咖啡,铁的吸收仍然受到影响。咖啡对钙的吸收影响更为严重。

咖啡不但影响钙的吸收,还会增加钙通过尿液的排泄。有研究发现,相比不饮用含咖啡因饮品的女性,每天喝2杯以上咖啡的女性,她们发生骨折的风险要高出。

所以,如果有骨质疏松症状,每天的咖啡因摄入就不要超过300毫克(相当于两三杯咖啡),老年女性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还是注意少喝。

咖啡因到底安全吗?

咖啡中最有争议的物质当属咖啡因。

咖啡因能刺激神经兴奋,所以咖啡的作用首先就是“提神”,很多运动饮料中也会添加咖啡因。不过,关于咖啡因的安全性一直也有很多争议。

很多人为了提神,每天就会喝很多咖啡,但是一些研究发现,喝太多咖啡、摄入太多咖啡因也有不良反应。研究发现,如果每天喝太多咖啡(比如六杯以上),可能导致上瘾,对咖啡的敏感性下降,又会进一步喝得更多。喝太多,可能会导致失眠、紧张、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心率与呼吸加快、头痛、耳鸣都等症状。

那么,咖啡因到底是否安全呢?

2015年,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咖啡因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认为,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咖啡因400mg是没有安全问题的,这就大约相当于5杯咖啡。

而中国人人均每年仅消费4-5杯咖啡。所以,目前来看我们并不用太担心咖啡因会对我们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有些人由于工作原因,会大量喝咖啡来提神,比如有些人一加班就要连着喝七八杯咖啡,这就需要注意点了。

另外,欧洲食品安全局也提醒公众,每天摄入100mg咖啡因就可能影响人的睡眠(大约是一杯咖啡)。所以,如果不希望影响睡眠,最好就不要喝咖啡了。

咖啡,致癌还是抗癌?

既然咖啡中既有好的东西,也好不好的东西,那么,咖啡到底是有益 健康 , 还是有害,就要看着两方的博弈了。

因为发现有些研究发现喝咖啡与膀胱癌似乎相关,1991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咖啡评为2B类致癌物(可能使人致癌)。

20多年过去了,科学家们并没有停下对咖啡进行研究的脚步。好消息是,去年(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科学家重新评估了这些年累积下来的更加可靠的数据。结果发现,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膀胱癌和咖啡之间真有相关性。

科学家们指出,过去那些研究发现的相关性可能实际上来自吸烟这个混杂因素:吸烟和大量喝咖啡是相关的,烟草又会增加多种癌症风险,如果没有充分排除吸烟因素,癌症可能就会被赖到咖啡头上。

因此,WHO就将咖啡从2B类致癌物(可能对人类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中移除,挪到了第3类中(Not classifiable as to its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不过,WHO卫生组织也评估认为,太烫的饮料(超过65度会增加癌症风险)是2A类致癌物(很可能使人致癌)。

还有些人说喝咖啡可以抗癌。的确有一些研究发现,喝咖啡的人群罹患一些癌症的风险可能还比其他人更小。但是目前的研究证据还是太少,我们还无法下这样的结论,更不能推荐大家为了抗癌而喝咖啡。

所以,咖啡党还是可以放心享用咖啡的,当然,别太烫哦。但是,你也别指望喝咖啡能抗癌。

总结

总的来说,咖啡中既有有益 健康 的多酚抗氧化物质,也存在可能不利 健康 的双萜烯类化合物、丙烯酰胺等;它能有益心血管,但也会妨碍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不过,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咖啡使人致癌 ,我们也不能指望喝咖啡能防癌,正常人每天4-5杯咖啡完全ok。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6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