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有脚,犹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自古以来,中外历史上名医和圣人有很多运用全息医学从脚底治病的记述。
春秋战国时期医圣扁鹊,精通足底治疗术,刺激足底救活了死去三天的虢国太子;东汉神医华佗编著了《华佗秘笈足心道》,从足底治疗全身疾病,救人于分秒之中,治病在点拨之间。古印度释迦牟尼在圆寂前留下了足底治病的生命密码图谱,流传后世。
人体各器官在足底的定位,就是这些器官在足底的反射区。在反射区出现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的阳性反应物,就是治愈疾病的特效治疗点,也叫作足底的生命密码。
一病一绝招,太难得了!1高血压绝招降压点位置:右脚底拇指骨关节骨缝处。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食指关节点以有痛力度逆时针方向旋转刺激。
2低血压绝招升压点位置:双脚前脚掌人字纹的中间。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向前上方点压。
3头疼绝招头疼点位置:双脚足底足跟坡面的内侧。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向前上方点压。
4眩晕症绝招眩晕点位置:双脚背面,四五脚趾指缝脚背上1厘米处的肌肉凹陷处。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垂直点按。
5心慌绝招心慌点位置:双脚前脚掌人字纹的中间。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向前上方点压。
6便秘绝招便秘点位置:双脚内踝骨后上方肌肉凹陷处,内踝骨中心向上四横指宽。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刮按,先从下向上推三分钟再从上向下推两分钟。
7腰疼绝招腰疼点位置:双脚内踝骨下舟骨与距骨下缘痛点。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对有痛点按压。
8膝盖骨刺疼绝招膝盖疼点位置:双脚外踝骨下面的弧形肌肉带。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对有痛点刺激。
9扁桃体炎绝招扁桃体炎疼点位置:双脚背大拇指根部。
施术方法:用工具或者食指关节有痛按摩。
10坐骨神经疼绝招坐骨神经疼点位置:双脚跟内侧中间痛点。
施术方法:用工具刮板或者食指关节有痛推刮
刺激人体反射区,激活人体自愈力脚虽然位于人体最低处,但它是人体的根本。一个人的步调如果轻盈则反应这个人精神很好,如果步调沉重,则反应身体疲惫不堪。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的确可以从足部来调节,足部反射区是“上病取下,百病治足。”的理论依据。
1眼干:揉大脚趾“肝主目,肝开窍于目”,通俗的说就是:如果肝不好,那么眼睛得不到滋养,所以眼睛有问题,要从肝经治。
揉脚趾头缓解眼干
肝经起于大脚趾。所以,如果我们觉得眼睛干涩,应该刺激大脚趾来加强肝经的气血。长此以往,比点眼药水更加能够从本处理,肝血活了,眼睛自然湿润,缓解不适症状。
2止咳:按小脚背这一招来源于小儿推拿,很多小孩子的普通感冒都能通过专业的推拿来治疗,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个手法,对自己的咳嗽做辅助治疗。
如抱着小脚丫给揉揉,尤其是脚背,这对那些风热咳嗽并伴有扁桃体炎的很有好处。
脚背揉一揉
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一按就会很疼,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左、右大脚趾都要按摩,一只脚趾按摩5分钟。然后,喝一杯大盐水,休息一下。平常喉咙有不舒服也可以按摩这个。
3老人转脚腕:帮助降压有高血压的人,一般有踝部发硬的症状,转动踝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转动脚脖子,早晚都可以
特别是对老人来说,经常转动脚腕子,有助于抗衰老、降血压。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脚部发热,对身体好。
4消化不良:扳扳脚趾消化不良,有口臭、便秘、腹泻、胃痛的患者应该经常扳扳脚趾。从足部反射区来看:按摩二、三脚趾之间有一个内庭穴,经常按揉可以达到健胃的目的。
内庭穴(顺着、逆着有不同效果)
顺泄逆补,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此穴,如果您有口臭、消化不良、便秘的,可以顺着角质方向按摩,这是泻胃火。脾胃虚弱(不能食生冷、胃痛、腹泻)患者,可逆着脚趾方向按摩这里了,补足胃气。
5静脉曲张:踮脚走有研究显示:踮脚运动会让小腿后侧收缩,肌肉的收缩产生的挤压会促进血液的循环。
静脉曲张
每天坚持2~3次,每次5~10分钟。长期进行这项运动,能够有效缓解静脉曲张,特别针对久坐、久站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很有用。
6睡觉流口水:按脚拇趾脾主运化水湿,睡觉流口水、设变有齿痕,这是脾虚的症状,就是常说的水湿重。如何处理呢?
强脾
我们应该从脾经入手。足部的太白穴就是脾经经气的经行之处。脾脏经气足了,这运化水湿的功能就会变强,时间久了就能消除睡觉流口水症状。
7抗衰老:常抬双脚都说老年人不能躺,一躺下这人气就没了。确实是这样。腿部肌肉如果能够得到锻炼,能够加速血液回流、促进心肺、大脑的功能。
每天坚持高架双脚2~3次,每次5~10分钟
虽然动作简单,但是长期坚持的确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近百岁,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精气神十足,据她本人透露:坚持每天脱掉鞋子,把双脚高高举起几分钟是她每天都要做的。
8肾气不足:抬脚跟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这些基本都是人到中年后的常见情况,这既是大脑衰老的一种表现,也是肾气衰微所导致的。搓擦足心就能很好的补肾气。
搓擦脚心
抬脚跟
肾气提起来了,上述这些毛病都会解决。下午五点左右肾经气最旺,这会抬脚跟会事半功倍。
寒从脚下起,病从脚底除!脚底的反射区映射全身!每天睡前10分钟,根据您的需要按摩脚部,相当于给全身吃补药!坚持一个月,会觉得神清气爽!
头皮按摩,一个被广为认可的对头发很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抽出十分钟,给头皮做一次大保健 ,或者去按摩馆让工作人员帮忙按一按,每次按摩结束都会让你感到舒适又畅爽。要坚持下去,效果肯定惊人,当然,找准穴位也是一大要点,若是胡乱地按一按,没有对准穴位,那是起不到太大作用。
1 印堂穴
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
感觉:按压有酸胀感。
2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
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
3 水沟穴(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
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
4 睛明穴
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
主治:常用于目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5 攒竹穴
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
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1 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
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
2 风池穴
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鼻衄、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
3 完骨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与风府穴平。
主治:常用于头痛、颈项强痛、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痛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1 太阳穴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
2 下关穴
位置:颧弓下缘,下颚切迹之间的凹陷处,闭口取穴。
主治:下颚关节炎、面颊肌肤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3 颊车穴
位置: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处,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主治:适用于下牙痛、牙关紧闭、腮腺炎、口眼歪斜等病症。
4 翳风穴
位置:在耳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
主治:常用于耳聋、耳鸣、牙痛、颞颌关节病、面神经麻痹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5 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髁状突后缘凹陷中。
主治:耳部疾病的治疗与保健。
1.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若出现压痛/硬结/感觉敏感/色素沉淀/温度变化等反应,即可判断有穴道在。细节请参阅“寻找穴道的诀窍”。
2.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频频出现“两指宽”、“三指宽”等字眼,这是计算穴道位置时的基准,有“同身尺寸”之说。例如,“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
3.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另注:拇指同身寸:即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纹作为1寸。)
养生 保健一直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那么怎么才能长生不老?怎么才能永葆青春?怎么才能 健康 长寿呢?
这就要求助于艾灸了,用艾灸保健有十大关键穴位,即 足三里 、 神阙 、 关元 、 中脘 、 命门 、 涌泉 、 大椎 、 曲池 、 气海 、 三阴交 。(紫色的穴位在前文已讲解)
只要找准这些穴位,每天用艾灸灸一下,有益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根据不同穴位的不同特点进行施灸方法,只要按照此法坚持施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益气助阳穴 气海
作用: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精,培元固本的作用。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膨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泻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精确取穴: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取穴妙招:仰卧,食指与中指并拢,将食指横放正中线处,位于肚脐下缘,与之相对中指下缘即是
艾灸方法:
2.妇科病主穴 三阴交
作用:此穴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有健脾和胃,补益肝肾,调经止带的作用。
主治:可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还能治疗男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精、遗尿、阳痿等;能够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泻、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下肢麻痹、神经痛、脚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得到缓解。
艾灸方法:
精确取穴三阴交 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4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内侧面后缘
作用有培肾固本、清利湿热的作用。
主治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泻、腹痛、痢疾、完谷不化等症状;对全身衰弱、尿路感染、肾炎、疝气、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精确取穴关元 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作用有回阳救逆、培元固本的作用,对小儿泻痢有特效。
主治能够治疗急慢性肠炎、痢疾、脱肛、子宫脱垂、水肿、中风、中暑、不省人事、肠鸣、腹痛、泻痢不止等疾患。
精确取穴神阙 在人体的腹中部,肚脐中央 取穴妙招在肚脐正中取穴即可
取穴妙招在肚脐正中取穴即可
作用:此穴有 养生 保健的功能,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强壮身体、预防衰老;能够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还能增强体力。
主治:伤风感冒、心悸怔忡、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梢神经炎等都有疗效。
精确取穴:足三里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一横指处
艾灸方法: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69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