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伤寒论》速记!10分钟带你读100多首经方

健康管理师 2023-07-24 04:08:15

伤寒七言诗

作者/中医人

—1—

太阳病篇(上)

君若开卷莫着忙,医者贵在有涵养。

圣人原序意读通,尤知医者责任重。

太阳本证三分鼎,中风伤寒表郁轻。

中风表虚桂枝汤,自汗用之也恰当。

桂枝三禁记妥贴,表实里热及湿热。

若兼太阳经不舒,桂加葛根汤为主。

喘时患者实难忍,桂加厚朴与杏仁。

阳虚汗漏表不解,桂加附子不须敛。

胸阳不振因误下,桂枝去芍可克伐。

误下若是伤胸阳,桂去芍加附子汤。

发汗太过伤气营,可用桂枝新加汤。

伤寒表实麻黄汤,麻黄八证不可忘。

喘而胸满合阳明,不可下宜用麻黄。

麻黄十禁要记清,诸虚用药心中明。

若兼太阳经不舒,葛根汤下疾如拿。

阳明合病自下利,不利但呕加半夏。

表寒里热大青龙,里停水饮小青龙。

太阳病篇(中)

表郁轻证各半汤,桂二麻一微汗畅。

太阳邪郁里热轻,桂枝二越婢一汤。

热扰胸膈栀豉汤,若兼呕者加生姜。

少气要加炙甘草,热郁胸中气不畅。

火郁气血又不利,心中结痛用栀豉。

栀子厚朴兼腹满,中寒下利栀干姜。

如若病人旧微溏,不可与服栀豉汤。

汗下邪热壅肺喘,可与麻杏甘石汤。

阳明热胜气阴伤,白虎又加人参汤。

里热挟表协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少合病自下利,清热止利黄芩汤,

呕时可加半生姜,万世治痢之祖方。

损伤心阳桂甘汤,烦躁桂甘龙牡汤,

以火劫汗亡心阳,惊狂龙牡救逆汤。

奔豚桂枝加桂汤,欲作苓桂草枣汤。

脾胃气虚水气冲,可与苓桂术甘汤。

水气内停经不舒,桂枝去桂加苓术。

太阳病篇(下)

脾虚气滞腹胀证,朴姜半夏草人参。

里虚伤寒心悸烦,小建中汤疾可安。

表里皆寒协热利,桂枝人参汤祛疾。

肾阳虚衰烦躁证,干姜附子病不危。

阴阳俱虚致烦躁,茯苓四逆效果好。

阳虚水泛真武汤,甘草干姜先复阳。

复阴芍药甘草汤,阴阳两虚加附汤。

阴阳两虚在心脏,动悸结代炙草汤。

蓄水证用五苓散,中焦不渴苓草安。

蓄血轻证桃承气,重证抵当汤可医。

缓证抵当丸药图,峻药缓攻疾可除。

热实结胸大陷胸,结胸三证记心中。

小结胸证小结胸,寒实三物白散通。

热痞泻心汤可医,附子泻心兼阳虚。

寒热错杂呕利痞,半夏泻心患者愈。

胃虚不化兼水气,生姜泻心随手起。

脾胃气虚痞利甚,甘草泻心如常人。

心下痞硬利不止,赤石余粮正为此。

五苓散可治水痞,旋复代赭痰气痞。

上热下寒黄连汤,半汤去芩加桂方。

太阳类似分两般,十枣汤和瓜蒂散。

—2—

阳明病篇

阳明本证热与实,另有中寒易忽视。

热留胸膈栀子豉,太阳阳明同样治。

表里俱热白虎汤,热重阳明合三阳。

热盛津伤加参汤,伤寒禁用记心上。

津伤水热互结证,育阴清利猪苓汤。

阳明实证三承气,另有润导分别记。

燥热内结腑不通,调胃承气燥实重。

痞满实用小承气,痞满燥实大承气。

大承气汤三急下,腑实燥结阴又伤。

润导脾约麻仁丸,外用蜜煎土瓜胆。

无形邪热与虚冷,阳明下法要谨慎。

兼变发黄及血热,湿热发黄茵陈汤。

无汗之表可汗侯,麻黄连翘赤小豆。

成实之里茵陈汤,无表无里栀柏皮。

热入血室刺期门,蓄血仍用抵当汤。

中寒呕吐吴茱萸,上焦有热病反剧。

—3—

少阳病篇

咽干目眩与口苦,少阳本证小柴胡。

脾虚寒湿与寒饮,小柴胡汤自当禁。

少阳兼表柴桂汤,若兼里实大柴胡。

里实误下先柴胡,柴胡芒硝后不误。

水饮内结柴桂姜,肝郁口渴与便溏。

烦惊谵语邪弥漫,柴加龙牡人平安。

热入血室同阳明,寒热如疟柴胡因。

—4—

太阴病篇

太阴本证四逆辈,兼表仍用桂枝汤。

腹痛桂加芍药汤,大实痛更加大黄。

—5—

少阴病篇

少阴本证分寒热,寒化回阳四逆汤。

阴盛格阳病非常,通脉四逆重附姜。

阴盛戴阳白通汤,格拒须加胆汁汤。

阳虚水泛真武汤,寒湿身痛附子良。

阴盛阳虚正邪争,吴茱萸汤治此能。

虚寒下利便脓血,滑脱不禁桃花验。

阴虚阳亢热化证,滋阴清火连胶汤。

阴虚有热下利证,水气不利猪苓汤。

兼表麻细附子汤,轻证麻附甘草汤。

三急下证承气泻,燥实灼津真阴竭。

火炽津枯热旁流,土实水竭肠阻滞。

肝胃气滞阳郁厥,四逆散证效果显。

阴虚咽痛猪肤汤,客热甘草桔梗汤。

咽伤破溃用苦酒,客寒半夏散及汤。

—6—

厥阴病篇及其它

厥阴蛔厥乌梅丸,上热下寒总体看。

寒热相格食入吐,干姜芩连人参汤。

正虚阳郁实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无形热郁厥白虎,阴盛寒厥四逆主。

血虚寒凝四肢冷,当归四逆汤神圣。

血虚寒凝兼里寒,吴萸生姜加入安。

痰食致厥瓜蒂散,水停茯苓甘草暖。

厥阴热利白头翁,实热下利小承气。

阴盛格阳寒下利,仍用通脉又四逆。

虚寒下利兼表证,治里四逆攻表桂。

肝寒犯胃浊阴逆,吴茱萸汤头痛疾。

阳虚阴盛呕脉弱,四逆汤可治其厥。

霍乱亡阳脱液证,可用四逆加人参。

外疏内利五苓散,温中散寒理中丸。

霍乱里和表未解,宜用桂枝汤小和。

吐利亡阳四逆汤,里寒外热治相当。

吐利阴竭阳又亡,通脉四逆胆汁汤。

差后劳复枳栀豉,若更发热小柴胡。

若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效堪奇。

余热不清气液伤,还须竹叶石膏汤。

喜唾虚寒理中丸,阴阳易之烧裈散。

此篇抛砖为引玉,条文还须认真记。

再背修园汤头歌,从此讲义束高阁。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经方专家--胡希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编/冯世纶。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五味古法中医}

民间中医网

华夏中医网

原始点论坛

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撰稿支持)

| 上古传承 经典中医 |

已入驻腾讯新闻、凤凰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网易新闻、新浪悦读、ZAKER、鲜果阅读等客户端

原始点公益联盟成员

投稿、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医 』

传统中医,专家团队

健康养生之术、膳食调理之法

高质量健康生活养成计划请长按此QR码:

品牌传播 | 企业专访 | 投稿合作

请添加QQ:40304452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这才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条文。这是个运用很广泛的方子,很多经方家把它当做治厥阴病的方子用。所谓厥阴病是治严重的上阳下阴,阴阳离绝之症的(正常的人体状态应该是上阴下阳)。照这样来看,说这个方子治厥阴病是不妥当的。我们可以对比后面厥阴篇的主方乌梅丸方来看。乌梅丸方中有黄芩黄连清上热,有附子温下寒。黄连苦降最酷烈,附子温下升阳力最雄,这才能翻转阴阳,治阴阳离绝。这个柴胡桂枝汤干姜汤虽然也有黄芩清上热,可黄芩较之黄连苦降之力太轻;至于干姜,只是温中而已,谈不上温下寒。所以这个方子并不擅长治上热下寒。

从方中有大量的滋阴药敛阳药来看,这个方子还是治津液虚的少阳证的,可以作为少阳证向厥阴证的过渡方来用。我看过很多经方派的医案,用这个方子治典型的上热下寒收效是很缓的,有时候十几剂下去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个方子有桂枝,也可以理解为治津液虚偏阴证的太阳与和少阳合病。

上一个方子柴胡桂枝汤是治普通的少阳和太阳合病,紧跟着就是这个方子是治津液虚的少阳(或厥阴)和太阳合病,从行文上而言也比较说得通。

来看条文。首先看“先发汗而复下之”这就是已经是指向津液虚了。

“胸肋满微结”这是少阳证。“小便不利”,柴胡证本来就有上下不通,津液不得下的小便不利;这里再加上津液虚,小便自然更少了。“渴而不呕”,这里有上热,也有津液虚,渴会比一般的半表半里证更明显。呕为胃上逆,不呕说明中焦痞塞不通并不严重,所以不用半夏消痞降逆。

“但头汗出”,汗出是太阳中风证,单单是头有汗,是因为津液虚了,能量不能全面的达表,只能头部汗出了。有外证,所以方中有桂枝。

“往来寒热,心烦”,这是少阳证。从病位上来说,这是以少阳证为主的,太阳证为辅的。所以有柴胡也有桂枝。从阴阳上来说,是津液虚,且胃虚而有上热,所以有干姜甘草温中救津液,也有栝楼根黄芩滋阴清热。

这个方子有味新药栝楼根,也就是天花粉。用得比较重,用了四两。天花粉是阴润补津液。天花粉合牡蛎就是一个止渴的经方,牡蛎是收敛浮阳的。这里既有温中的救津液,也有清热养阴的救津液,说明这个方子是以津液虚为主治的。?初期的厥阴证有时候口渴并不明显,可以将方子里的天花粉减轻,就可以治初期的厥阴证了。

表证不明显亦可去桂枝。栝楼根是瓜蒌的根部,晒干了和山药一样,色白多黏质。色白则入肺,也就是入上焦;多黏质则滋阴。这个药在经方里主要是用于虚热证的补津液,比如后面的痉病。《神农本草经》里对这个药的解释主要是三方面:消渴、烦热和补虚。后世的医书说这个药的寒凉作用类似于石膏,只是多一个滋阴的功能,可用于阴虚证的解热。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条文就讲完了。

下面通过一个我治过的病例,来分析下这个方子的应用。李主任病人自述有肝纤维化、脾肿大、血糖高、血粘稠。刻诊:双脉弦缓硬,推动无力。肤色暗黄明显,舌质暗,有齿痕。怕风,肝区自感不适,夜尿频繁,后腰怕冷。因为是官员,平时好几顿晚饭,胃感觉吃东西不太消化。问诊后,他屏退身边的人,把老板椅上的衣服掀起来,椅子上砸得白色的木头都出来了,指给我看,门后有根棍子,是他砸的。这叫狂躁症。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30干姜30桂枝20黄芩15生牡蛎45龙骨45炮附子15茯苓30白术30白芍20当归15川芎15炙甘草15茵陈15

没有口渴,去天花粉。脾肿大,舌齿痕,中焦有湿证,加苓术。有湿热,加茵陈。有瘀血证,芍归芎。龙牡镇静收敛浮阳。炮附子温下寒,治尿频。

效果:一周后,病人就说情绪稳定了,不砸了,夜尿次数减少。后来又多次诊治,基本上就是这个方子为主方,加减使用过消肝脾肿大的鳖甲,疏肝理气的香附枳实陈皮。因病人应酬多,很多生活习惯改不掉,主要是吃得滋腻饮水多的习惯,所以服药时间较长。后来多次劝诫,讲明人体吸收水的原理,才改掉了多喝水的习惯。

基本上如此断续服药调理将近大半年。病人的体检报告出来,脾肿大消失、肝恢复正常,血糖血象也回复正常。所以有时候喝水多也会出问题的。和这个病人也是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才说通。所以治病是不容易的,不但要开药,还要帮病人找到生活习惯的问题,才能治好大病。

《伤寒论》笔记87| 脉不整—炙甘草汤

一九二、“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结代脉属阴脉,血伤到了,跳几下停一下。《内经》定义:跳54下以上停一下是常态,54下以下是病态。结脉来时像绳子上打了很多结,代脉就是跳后停掉,回来得很慢,似挣扎着回来。阴受伤时代表心臓有问题,结代脉了就是里虚,西医讲“心律不整”。

为何会出现结代脉? 心遗热给小肠,小肠很长,中间有根动脉在腹腔里。如果 小肠有套叠 ,大便通不过,后面的还在不断过来,积到一定程度瞬间通一下,脉就动一下,心脏就跳一下,所以治心臓时同治小肠。

还有就是 肠胃本虚之人 、多思之人,伤到脾。脾本身有动能把脾血送到胰脏,胰脏有血管到胃的下方,胃得到脾臓过来的血、热,胃开始蠕动,吸收食物后变成血再供给心脏。现在脾弱了,给到胃的热度不够,肠胃蠕动缓慢有间隔,给血时有时无,心脏抓不到血就停一下。

整本伤寒论里就 两个方子治里虚 。一个是小建中汤,来源于桂枝汤,白芍加倍,汤成后加麦芽糖,此汤用于补阳(即补气),没病也能吃。另一个是炙甘草汤,用于补阴(即补血)。除了这两个补药外,其它的都是治病救人的,张仲景的观念是用五谷杂粮滋补即可。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阿胶二两洗,生姜三两切,麦门冬半升,桂枝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麻子仁半斤,大枣三十枚劈。

炙甘草、生姜、人参、红枣 这四味都是滋阴的药,补津液。 麦门冬 润肺,让肺里的津液够,炙甘草补心。中医认为:健忘是因为心肺上焦虚、肠胃实,心肺强就不会健忘(阳明篇中详解,出自《灵枢·师傅第二十九》),故常常忘东忘西的也是炙甘草证。

【神农本草】麦门冬味甘平,性寒,无毒,主心腹结气,为润肺清火要药,主治肺中伏火,痰多。

桂枝 活血,活心臓的血,因为桂枝辛甘发散,任何辛甘发散的药均为阳药,经方多用阳药,经方认为:阴阳不和时调阳,阴会自回,这就叫自愈,是真正的痊愈。阳是动能,阳药下去帮助五脏恢复功能,自己把食物消化吸收,滋养身体。

阳药有两种,一是辛甘发散,二是甘淡渗利。酸苦涌泄为阴药。

麻子仁 润小肠津液,因为不是便秘,只是肠子走太慢了,不需用大黄芒硝。中医中的仁剂都是油质较多,可以增润。 阿胶 专门补心血,止血功能非常好,故女人月经期不用,临床上阿胶补虚,虚弱的人月经期服用也不会停经,所以关键在于用对地方。这里光靠参姜甘枣、再吃食物去补太慢了,故加补血的药。

【神农本草】麻子仁味辛甘,性平,性温,主五劳七伤,利五脏,为滑润、行血、除风、强壮要药。

【神农本草】阿胶味甘,性平,无毒,为养阴清热要药。

用 生地黄 的目的是滋津液。《灵枢·决气第三十》里讲到津和液:“ 何为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为液? 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腠理里的水份滚滚出来为津,故流汗是在调津;五谷杂粮吃到肠胃里就会产生营养,营养注入骨髓,使骨节可以屈伸,骨髓里的液也可以补益脑髓。故皮肤的润泽、头脑的智慧、骨节的伸屈靠液。津为阳,液为阴,津不足用人参来补之,液不足用生地来补之。由此可知炙甘草汤中用到人参和生地的药理所在。

【神农本草】干地黄味甘,性寒,无毒,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地黄为滋阴养血要药。

总之,炙甘草汤用于补心阴。阿胶把心臓的血补足,桂枝把血打到四肢,炙甘草、麦门冬把心肺胸阳恢复,津液补回,麻子仁稍微通利一下肠子,正常人喝此方大便会多,如大便不规则的人喝大便恢复正常。在攻坚时如果大便不是很硬,不需用硝黄时,用麻子仁可把大便清出。

用量及煎煮法:

炙甘草1两,生地黄1两,麻子仁5钱,麦门冬5钱,阿胶2钱,桂枝3钱,人参?2钱,生姜3片,大枣12枚。

麦门冬和麻子仁是表里药,一个润肺,一个清肠,常常并用所以等量。地黄一定生用,阿胶也一定生用,药生用时药力锐且迅。生用阿胶,可以马上到心脏去,心血马上补足。

用米酒来煮,发散效果较强,先煮八味(除阿胶),三碗酒四碗水煮成三碗,去滓,放入阿胶烊尽,温服一碗。

炙甘草汤又名“ 复脉汤 ”,只要脉不整齐或失时就可以用,不一定要数到少一个脉。类似的方有麻黄汤,又名返魂汤,除了伤寒关节痛如鞭打、恶寒、高烧等麻黄汤证时用外,恶寒、神不在时亦用之,麻黄发阳救逆。

此方适合所有心脏问题,只要有脉不整。何时停药?

1、 安眠 :心臓出问题时第一个症状就是失眠,无任何事情发生的失眠;

2、 大便正常 :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当心脏功能不好时,大便一定不规则,不是便秘就是下利;

3、 手脚温热 :心臓有问题时手足冷;

4、 无胸痛 :心臓有问题时多有气闷、胸痛现象

出现以上症状去西医院检查,搞不好在机器下还是正常的,因为机器只在发心脏病的当下才能测到。

中医只要看到上述四个症状有问题时就开始动手了,病总是发生在症状之前,中医的观念里,没有无症状突然病的,突发的意外不是病,不要死板板一定要到机器下去看,太慢,故不能相信仪器,要相信自己的身体,西医所谓的“隐形杀手”是他们没看到,但中医能看到。

停药后一定要 保持心情愉快 ,不要没事吵架,要开心,万事都可协调,只有医师的指示不能协调,因为那是病因,比如得了胰腺癌禁咖啡、禁甜食。

一九三、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阴也。又脉来数,而中止更来,及小数中止能自还者,名曰“促”,阳也。脉来缓,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促、结、代脉都很难治,是人身体很虚的状况下出现的。促脉属阳脉,跳得很快、有力,突然停一下,有时三下一停,有时五下一停,有时四五十下一停,并不危险。结、代脉属阴脉,就很危险了。

《伤寒论》笔记3|感冒发烧七天自愈

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流汗不止,摸身体是热的,特别取名叫“风温”,原因是1、医师开发汗药太过 2、病情的转变 3、先发伤寒,在自我恢复过程中再发温病,也会出现“风温”。

八、“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蒸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风温”简单讲即脱水状态,津液不断流失。血里有水,无水血无法流动。失水时,血液循环不好,影响说话,肺里津液不足,故鼾,脾统血,故身重。

若再下发汗药,小便没了。喝下去的水到胃里就蒸发掉了,只有食物里的水才进入到小肠进入血液循环中,若再攻下,小肠大肠里的食物被攻出来,水的源头没了,津液丧失严重。人体最后一道防线是厥阴,即肝脏,肝藏血、肝主目,肝血里的水没了,小便失禁,眼睛直。若再睡炕上被火烤,无水的血透过皮肤看便是黄色,严重的易受惊吓、抽筋,若这时再靠近火,病人会更危险。

这一条是讲津液的重要性,生病吃药时一定要护好肠胃中的津液。打点滴只能暂时缓解,水还是会从小便流失,一定要从嘴巴吃下去食物,其中的水由肠胃吸收后人体才能受用。

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发于阳”指白天发病,过一个晚上是第二天,算一整天,依次类推足足六天后,也就是第七天白天会痊愈。

“发于阴”指晩上发病,到第二天晚上才是一整天,这样到第六天的晚上会痊愈。

所以得到感冒没有治疗的话,不管是阳病还是阴病,都是六天后好。用了经方,中午前喝,当天中午好;下午喝第二天中午好,因为经方能调节阴阳平衡。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无论三种(中风、伤寒、温病)中的哪一种,一个星期会自愈。如果未好,传经时会先进入阳明经,故在还未进入时,扎足阳明之原穴足三里,以阻止病进,但这要等过了六天后再扎针。

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太阳病要好的时候从巳时到未时,即厥阴、少阴、太阴,这个顺序是逆时针,代表病在退。中午时候是阴之尽,阳起时,故阳病在中午胃口恢复,代表病好了,阴病恢复胃口在半夜,亥时、子时、丑时。同理,脏有病,其愈时半夜恢复胃口;腑有病,其愈时中午恢复胃口。胃口恢复是病退的标志。

十二、“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中风”解表后还有一点点未好,再过十二日会好。

十三、十四、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第一种情况是表热里寒,真寒假热;第二种情况是表寒里热,真热假寒,处方时只管真不管假。而如果辨症是“上寒下热”,同时要开去寒的药和去热的药。

张仲景只分阴盛(实)、阴亡、阳盛(实)、阳亡,不谈阴虚。他在治病时多用阳药,不用补药,顶多小补用炙甘草,中补用大枣、白芍,大补加人参。所以治病时不用补药,用治病的药,正常时才吃点补药。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76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