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冬至,煴灸跟饺子更配哦。。。

健康管理师 2023-07-24 14:36:31

冬至,煴灸跟饺子更配哦。。。

冬天的气息渐浓

听着窗外寒风的呼呼声

不禁的搓了搓双手

在2020年即将过去时

我们也迎来了今年最后一个节气。。。

古有杜甫诗句:“冬至阳生春又来”,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可以看出冬至的地位便不亚于新年。

而且除了新年吃饺子,冬至也要吃饺子!!!也要吃汤圆!!!这个冬天,冬至跟煴灸、饺子更配哦。。。

冬至,煴灸堂跟顾客们欢聚一堂吃饺子喽。。,

下饺子

盛饺子

吃饺子喽!!!

01

02

03

冬至,天气变得更冷,煴灸跟饺子让我们的心却走的很近。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紧张而又繁忙工作的2020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我们收获了很多,同时,我们仍然期待,期待着煴灸堂的2021年更加美好。。。

古法煴灸

古法煴灸 中医瑰宝

千年传承 利济世人

长按识别

一键关注

冬至吃饺子是怎么来的?

冬至吃饺子的寓意和象征

1、财源广进:

吃饺子为的是期盼往后生活可以红红火火,财源广进,因为水饺形似元宝,元宝又有发财的含义,所以吃水饺有讨吉利期待发财的寓意。

2、和和美美:

包饺子要“和”面,这又有着和和美美的含义,面团擀成圆圆润润的,擀出来的饺子皮又预示团团圆圆。

3、久财之意:

冬至吃的饺子搭配的饺子馅儿也跟寓意具备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普通的韭菜馅象征着长期发财的意思。

4、合家团圆:

冬至是中国的24节气,地区文化差异在饮食上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习惯。这天家里人一起出动,团坐在一起包饺子聊家常时,赋予了饺子团团圆圆的象征。

饺子当属中国传统美食之一,饺子在北方也是人们生活饮食中的主食,同时担任冬至小吃。饺子样式丰满,实质充裕,滋味鲜嫩,还有白菜猪肉馅,芹菜牛肉馅,虾仁馅,玉米猪肉,羊肉馅,三鲜馅,韭菜馅,荠菜馅等。

冬至节气为什么要吃饺子?

2017年12月22日迎冬至节气,冬至节气吃什么好?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饺子是冬至大部分家庭的主食,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说起冬至吃饺子,河南人十有八九能抛出一段“医圣”张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是,除了纪念医圣,你可能并不知道,在上古时期,冬至曾经是一年的开端。下面一起来看看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和传说吧。

“冬至”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每年的这一天,北方的家庭都会包饺子吃,皮儿薄馅大,好吃。那么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这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一个叫张仲景的名医老来还乡,发现家乡正在经历严重的冰冻灾害,很多人身上都生了冻疮,尤其耳朵冻得最厉害。张仲景将羊肉和各味中药掺在一起,做了一道名叫“娇耳”的美食,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帮乡亲们治好冻疮。

时间长了,“娇耳”这个名字就变成了饺子。还因此流传了一句顺口溜:“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现在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及传说:小木棍敲出的冬至日

3000多年前的一天,周公在洛阳玩小棍,时间久了,他发现小木棍的影子每天都不一样长。于是,他根据影子的长短,敲定了冬至日和夏至日。所以说,在二十四节气里,夏至和冬至是最早被确定出来的。

当然,小棍只是戏称。周公测日影的工具叫做“土圭”,是一根8尺的标杆。夏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有13.5尺,是一年之中最长的一天。这天之后,日影一天比一天短,天气也开始回暖了。

那个时期跟自然科学离着十万八千里,谁也不晓得这是为啥。但是,天气回暖、草木萌发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代表了一轮新生命的开始,值得纪念一下。

于是,在周朝的历法中,正月是夏历(我们现在的农历)的十一月。所以,日影最长的冬至,成为了新一年的开始,意义相当于现在的元旦。

从周到秦,这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直到汉武帝再次采用夏历(农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这也就是说,在上古时期,人们过冬至,其实等于过新年。

汉代冬至和新年分开后,被称为“小年”,即是为了提醒人们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也表示冬至尚有重要地位。

冬至是严寒时节,古代人民以食取暖,以食治病,传到现在,就变成了我们的节气美食传统。现在食物丰富,吃饺子已经变成家常便饭的事儿。对每一个孩子来说,从食物中了解节气,了解中国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0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