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146个民间老偏方!
古医经方中医经方精品微信号,中医经典传承关注中医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应该大力提倡和发展,但如今传统中医中的许多宝贵经验和学术正在逐渐失传,许多传统的老中医也都陷入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尤其是民间中医,许多民间传承或自学成才的中医医术精湛却因为没有执业证被认为是“非法行医”而遭到管理部门的封杀,或是被不明事理或对中医有偏见的人当成江湖骗子而被“诛杀”!
《人民日报》曾报道的山东滕州市的民间中医王永光,从医40余年,治疗了不少疑难杂症。由于之前的行医资格证过期,没有通过新的行医资格考试,便成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打击非法行医”的对象。
在天涯社区,曾有一个叫做“我是一个‘非法行医’多年的祖传中医”的帖子很是火爆,讲述了自身运用“王氏华针”中医气功给人们治病,依靠点穴按摩和中药泡脚的治疗方法使上千个疑难杂症的患者恢复了身体健康,并且有上千份真实病例,为正式申报合法行医的资格做好了准备。即使让区文化局的领导们亲自见证了医术后,仍被以省级文化部门“没有医师证书不能办理”的规定拒之门外,只能不了了之。这成了许多拥有独特技法却没有行医资质的民间中医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的农村边远地区,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执业医师法》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民间中医的发展,让民间中医不得不“无证行医”,也不得不时刻处于被举报被取缔的卑微状态。
民间中医不背锅
其实民间中医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与公众对民间中医的不重视与了解程度不清并产生了一些误解有关。
因为经常会出现一些江湖骗子乱市场的现象。但江湖骗子并不属于中医,也并不能代替中医。从“伪养生食疗专家”张悟本和“虚假医疗广告”刘洪斌,许多无良奸商凭借百姓健康素养低又容易病急乱投医且不了解中医药的根基知识,无法辨别真假的漏洞,打着中医药专家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销售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神药”“良方”,所以很容易在公众心里形成“中医或多或少是骗子”的印象。尽管这些人和中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却要由中医来背黑锅,给中医药的声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医之光
中医一直都在为我国的医疗事业进行着奉献。中医也一直都是起源于民间,并在民间完善发展的。很多国医大师都来自民间,如蒲辅周、董建华、李重人、王绵之等,虽然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院校教育,但却掌握着医学的精华。
而像云南白药、福建片仔癀这样的名药也是由民间发明创造并被实践证明是有用的。而一些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偏方、秘方也都是经过历代临床实践检验过的结果,如湖南省的许小武就用祖传蛇药秘方成功治疗了蛇伤,灌云县的“土郎中”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并成功救治了许多病人。即使是一些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药、技术,也都离不开民间中医的贡献。从中可见真正的民间中医的博大与精深。
行医资格证之殇
为了统一行业规范,维护医疗行业的气正风清,持证上岗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国家在1998年颁布了《执业医师法》,民间中医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证的就不能连续从事执业活动,所以无证行医的就成了“黑中医”,成为被冲击、被取缔的东西。
但由于民间中医多是世代相传的传承方式,且他们多扎根乡野守护百姓健康,并没有经过太多的专业医学学习和培训,所以在考取证书上只能止于门外,被迫“游离”于合规的执业医师队伍之外。
据统计,在我国15万民间中医中只有3800人领证,更有许多人因为一些“无形的门槛”连报考审核都不能通过。既有中医家学渊源,又有20余年的行医经验的张洪峰因没有提供证明自身医术渊源的证明而被通知省级审核未过关而没有考试的资格。这背后折射着中医人一直遭遇着不公平的待遇及打压的伤痛。
让金子闪闪发光
我们应该对民间中医进一步松绑,相信中医、重视支持中医的发展。让那些有真才实学能够治病救人的民间中医可以合法行医,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有更大的空间传承其医术;让更多人能够有信心走近中医,保持其传承不息。
行医资格应该是行医能力的认定,是医德的检验,对于新时代的即将从事中医行业的年轻人应该要努力学习中医的相关知识,努力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不能投机取巧偷奸耍滑。而对于一些确有特殊情况的有才能的民间中医,也应该采取一些支持措施。2017年7月1日国家颁布《中医药法》第十五条规定,以师承方法学习中医大概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保举,经当地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术和效果查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新《中医药法》精简了笔试内容,缩短了时间跨度,降低了执业门槛,为民间中医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有效地释放了民间中医的活力,让他们更够有机会取得资格证,突破束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医发展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而作为民间医师们也要相信国家、相信自己,相信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只要你有真本事真能力就总会有你发挥的平台的,只要你能治好病,有疗效,百姓们就会真心拥护你,国家与社会也都会真心支持你的,一本证并不会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也不会让真正的民间高手们永久失传。
历代的中医大家,竟然大多是业余中医
每个人都知道中医是文化,文化是什么?简单地说,文化应该就是地区人类生活要素的统称把,也就是说文化只能存在在生活中,存在在地区百姓人类的生活中,如果文化远离百姓那还是文化吗?
中医是古圣人神人通过对建立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医学认识,这种基于天人合一和取类比象·的医学跟中国人类的衣食住行,跟我们的语言文字行为,跟中国的各种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中医中,古人都有详细的规律总结和描述,并形成了中医学的经典,只要你有恒心和悟性,自学也可以成为中医,历史上的那些中医大家,几乎都是自学或者师承,更多的都是业余行医。因此,中国的语言在,中国的文字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在,中国人的习性在,中医的经典在,那么中医就永远不会灭亡,我们都可以自学成才,这也是中医学的长处和生命力所在。
中华五千年,产生了无数中医大家,请记得他们大多食自学成才的,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业余中医-他们把中医当为业余爱好和第二职业。
先看看我们近代的著名中医吧:
京城四大家之一的萧龙友,典型的自学和业余中医,他当过知县,当过知府,当过财政部的秘书,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既无家传也无师承的萧先生业余时间自学中医,并于1928年他58岁的时候弃官从医。
京城四大家之二的施今墨,他学习的专业是法律,1903年就读于山西法政学堂,后来进入北京的京师法政学堂,1912年施先生的职业是在孙中山先生总统府陆军部帮助黄兴制定陆军军法,可是施老夫子自学中医,业余行医。
恽铁樵先生也是业余中医,16岁考中秀才,后考入南洋公学攻读外语和文学,1906年恽铁樵在长沙明德中学教书,教书几年后又去商务印书馆当翻译校对,再办报纸,恽铁樵是一个血性男人,看到社会上有人用西医攻击中医,1921年他毅然离开报纸正式挂牌行医。
国医大师岳美中先生也是自学成才,他自幼瘦弱多病,17岁任小学老师,曾研读《二十四史》,有深厚的文学功底。1925年,先生患严重肺病,自学〈衷中参西录〉、〈汤头歌诀〉、〈药性赋〉和〈伤寒论〉,边读书边试着治疗自己,一年后,竟然病慢慢好了。自此他下决心学医。在治好了同村木匠的狂病(一剂而愈)和一个亲戚的血崩(几剂见平复)之后,开始行医。
现代著名中医李可,他是学美术的,参过军,当过记者,做过军队报纸编辑,1953年打成右派而被关。在监狱的日子里,李可受牢友中医的影响下看《易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而自学中医,最终成为近代名医。
著名针灸大家黄竹斋,老人家最初是打铁的铁匠;给袁世凯治病的中医高手黄石屏,他是一个武林大侠。
我们再看看古代历代的著名中医吧:
黄帝是中华首领,岐伯是黄帝之大臣;雷公,少俞,鬼夷区也是黄帝的臣子;
《汤液经》始祖伊尹最初是厨师,后来担任丞相;
杏林传说的东汉医家董奉是县衙小官;
甲乙经的作者皇普谧,可是一个公子哥,后来当老师;
屠呦呦师父的师父的师父的几十代之前的师父葛洪是修道的道士;
药王孙思邈是道士;王好古的职业是州教授,也就是教育局长;
大医家李东垣本是官宦子弟,后来担任当地财务官;张完素的职业是进士官员;
金元著名中医,朱丹溪当年几次考试不第,属于落第秀才,43岁才业余学医;
整理《黄帝内经》的唐代启玄子王冰,职业是看天象的道士;
隋朝杨上善,《太素》的作者,他一直是朝廷命官官至太子文学;
《伤寒论》作者,医生张仲景,老人家可是长沙太守,业余学医行医;
宋代大医家朱肱,也是进士和朝廷命官;同是宋代的许叔微,他可是翰林学士;
滑寿,中医也是他众多爱好中的一种;
明代张景岳,如此有地位和贡献,人家可以军队的将军;
针灸聚英的作者高武,他也是将军;
清代陈修园,医学大家,可老人家的职业却是县太爷。
太多太多了,都是业余爱好,都是业余郎中……
可笑的是我们今天的医学体制,今天竟然没有一条自学成才的通道。没有师承(师承也必须是跟体制内的师),没有医师推荐,没有医学文凭,很难哟。看来,古代的中医还是挺幸运的,他们只要临床水平高,都可以成为一代名医,而现在却要看和临床没有一点关系的证,无怪乎中医在中国要走向衰退呢!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往期热门文章:1.珍藏版《十四经络3D动态循行图》,配歌诀 !请收藏2.中医“望诊”心得(建议收藏)3.男人有个长寿穴,女人有个不老穴!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4.收藏:最有用的针刺特效处方和刺血心得体会!!如果您支持中医,请多多分享和转发,功德无量!
有机会免费获得纸质教材“识别”关注
点,精彩继续......《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中医执业证书报考条件: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1年。
中医执业证书考试是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一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旨在评估申请人在中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确保其具备开展中医执业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中医执业证书考试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
一、理论考试:理论考试是中医执业证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诊断治疗原则、方剂应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考试内容包括中药学、针灸学、经络学、中医内科学等学科,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要求。考试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考生的理论水平。
二、实操考试:实操考试主要测试考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考试内容涵盖中医诊断方法、脉诊、舌诊、针灸技术、中药煎煮与调配等方面。考试形式一般为实际操作和模拟场景,考生需要展示自己的临床操作技能、决策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中医执业证书考试是中医行业从业人员的重要资格认证。通过中医执业证书考试的合格者将获得国家承认的中医执业资格,可以合法地从事中医临床治疗、中药调剂、针灸推拿等相关工作。持有中医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将在职业发展、就业竞争、社会声誉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为了提高中医执业证书考试的质量和公平性,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考试内容、考试标准和考试机构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同时,针对不同级别的中医执业证书,考试难度和要求也有所不同,确保了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而言之,中医执业证书考试是中医行业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它旨在评估和确保中医临床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并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1976年,我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天津郊区张贵庄,修建飞机场,就是现在的滨海国际机场吧。
那时,我父亲(60岁出头)关节痛有几年了,已行动不方便,四处寻医,期间也去过几个像样的医院,久治不愈。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个乡村医疗所,主治医生是一名中医,在周围很有名气。我们去求医时,看到医院门前有小卧车十几辆,都是前来看病的,在那个年代可算是十分壮观。门诊房间墙上挂着来自香港、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地病人赠送的锦旗几十幅。
大夫号脉的时间很短,只用了两三分钟。处方有三十几味中药,其中有两味药房缺药,我便带上药方到市里去买。奇怪的是,市里跑了好几个药店,看到我的处方后都不卖给我药,说天津市卫生局有通知,这个医生开的处方不给卖药。进一步打听才知道,天津市立医院让他入职该院,他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好歹不从,便被打入冷宫。
后来,我在家乡配齐了这副药,没多久,我父亲的病痊愈了,且享有九十九岁高寿。
至今记得,这位医生姓陈,当年应该不到五十岁的样子。如果现在仍在世,也该是耄耋老人了。遥祝老人家安好!
如果有知道这位陈大夫的读者,请留个言。致谢!
只要彻底开放,什么疑难杂症统统一扫而光,这就是广大民间的力量!
肯定有。有一个老人,生气上火食积胸腔,不思饮食多日,日见消瘦,家人们把他拉去了最好的医院,用了各种先进的仪器,没检查出任何毛病,医生也无奈的说,回去准备后事吧。出院后,家人们不死心,到处打听到一位老中医,老中医去号了脉,问是不是生气上火后吃饭了,家人们回忆了很久,好像是有这么回事,老中医只开了两味药,吩咐烧水服用,老头服药一个小时左右吧,肚子里咕噜咕噜直响,还放了特臭的屁,人就这样好了。老中医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说是他治好的,因为他没证。这是真人真事
曾经有位病人在省市级医院没看好的病,而在一个乡下中医那里,几济药下来大有起色,再几济,似乎看到了弃死回生,这就是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的进一步验证‘。
我爸的肾病(俗称腰子病)就是找一个老中医治好的,他的方子据他自己说传了2-300年了,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八几年)我小舅的胃溃疡(在北京三个大医院治了快一年,没好。),小姨的胃疼,我妈的胃寒都是找一个中医治好的(03年的时候),他倒没说传谁不传谁的。中医黑不用回复我,这是我身边亲人的事,是真是假我自己知道。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中医的能人往往就在民间,以前不相信中医能够治疗什么肿瘤,白血病,红斑狼疮等西医成为绝症的病人,最多能够延缓生命减缓痛苦就已经不错,我们一直相信民间的高手还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为了寻找到这些隐藏在民间的中医高手,目前可以说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搜集各地民间中医的信息,其中有治疗皮肤厉害的,也有专门治疗谋一个疾病厉害的,但是所有让我最为佩服的就是我刚刚拜他为师的,位于河南省汝州市的刘长河老人,18岁学习中医,当赤脚医生,今年已经68岁,找到刘长河老人还是我们在搜集这些民间中医高人时候,有患者给我们提供的,为了找到这位老人,我们特意找到患者让患者引荐我们过去,这位患者因为身患肿瘤到现在过去6年了不但没有复发,而且现在每年的体检都做体检依然很好!而且患者当年因为肿瘤手术,伤害到了神经导致下半身瘫痪,小便失禁,最后全部都是被刘长河老人给医好,那些当时医院的主治大夫很多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而且我们在随后也拜访了好几位被西医判死刑的重症患者,到最后都好了,但是没有一个媒体敢公开报道,也没有官方敢去认可!
我们这有一个家里有祖传秘方的,说是传女不传男,传给了女儿,儿子没传到,2000年的时候我拎两个热水瓶撞到了墙,瞬间左腿被热水淋湿,因为冬天穿的棉毛裤,等脱下来一块皮也跟着脱落下来,小腿部已经很红出水泡了,那个疼啊,上个厕所恨不得把腿挂脖子里,放下疼啊!后来别人介绍我去专看烫伤的美女家里,看了我的伤进去配了三包药粉,叮嘱我买一瓶麻油,一支毛笔,不能吃肉,豆腐,回家赶忙调和了涂上,滋润啊,舒服,一个星期完全好了,而且疤痕也看不出多少来,如果一烫伤马上去她家弄的话,估计还会少吃苦!
对于民间能治疗疑难杂症的老中医,我已经写过两次了。今天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还是想在说说我知道的中医高手王大夫。
十年前,同事告诉我,有一个老中医很厉害,专治疑难杂症,不号脉,却能准确说出你的病症,比医院的各种仪器检查都厉害,都准确;抓药不用称,却分毫不差。
经过历时三个多月的走访,我才从最开始的怀疑到深信不疑。母亲就是靠着王大夫,才治好了去医院都不知道该挂哪个科室的综合病症。
现在的王大夫早已退休在家,但是依然坚持闲暇之余救死扶伤。不同的是,现在她的中药已经改成了中药粉。因为十年前总有很多人,就是在那里看她治病,看她用什么药,然后在记下来。
王大夫还曾经把自己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申报了十九个国家专利。她的病人更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华人。很多人就是通过手机视频,让王大夫看病,抓药。
只要你和她聊天,看病,你就会发现她有多么神奇。尽管没有见到病人,她却能准确说出你的病症,甚至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最难能可贵的是王大夫看病不贵。我们知道现在很多人都生不起病,更不要说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了。但是王大夫看病真的不贵,一个月的中药粉,根据病情不同,病症不一样,也就几百块到一千多块,应该说非常实惠了。
我写下治疗疑难杂症的神奇的王大夫事迹,就是纯粹的想帮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不喜欢的,怀疑的,可以忽略。
我就遇到个一位看皮肤病的老中医。我皮肤病在正规医院确诊是人工荨麻疹。住了半个多月的院,既是打针又是泡药澡。情况稍有好转。出院不到一个星期又复发,与住院之前一模一样,一点效果都没有,白花了几千块钱的药费(医保之后)。后来又看了好多中医和西医,一直没什么效果。本人对这病的治疗已经失去了信心了。
在今年疫情解封之后,我的一位老朋友微信我说她遇到一个老中医看妇科病和皮肤病非常有效。他以为这个中医已经不在了,结果他好不容易打听到了这个中医的地址。经不起朋友的劝说,我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去了。老中医80多岁,身体挺硬朗,就是耳朵有点聋,但是记忆里特别好。结果看效果不错。现在在家吃他配的中药的丸药。丸药吃了一半,感觉自己的皮肤瘙痒好多了,症状也减轻了很多,我想丸药吃完,症状肯定全部消失。准备再去吃一个月巩固一下。这是本人的亲身经历。非常感谢老中医治好了我多年的顽疾。
民间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不是很多,但有!最近治疗一个头痛病人,和我小孩是同学,从上初中就开始头痛,一直治到现在6一7年了,越来越重,经常休学,他家里有在当地比较有名的中医好几个,都是县医院、中医院的主任、卫生局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已经看遍山东省的名医,但无人能治,我小孩看他实在受不了了,就说:要不上我爸给你治治。然后找到我,到现在不到10天,己经不头痛了。最近还治愈一个多年的“牛皮癣”!
这也许是小时候的印象吧,看到老中医为别人把脉,询问病情,查看症状,然后写一大堆自己看不懂的药方,抓很多袋五花八门的药方,再告诉你应该怎样,禁忌什么,那感觉简直像迷茫的人碰到老神仙指点迷津,不是一般的厉害!
至少,我也曾经这么以为!
小时候还觉得自己家房子很高很大,冬天房沿挂的冰凌很长,雪下的很大很厚,还觉得自己的父母是天,无所不能,自己是最幸福的。上学时,觉得老师的话是金玉良言,就是圣旨,不敢有丝毫的违抗。
长大了,才发现自己家的房子很矮很小,冰凌也不长,雪也没那么厚。父母也很普通,家境更是普通。老师的见识也就那样,也要为柴米油盐一日三餐发愁。
老中医也一样,在病人和家属面前一副手到擒来、胸有成竹的样子,也许心里盘算着病人手里多少钱,能划拉过来多少,这月挣的够不够养家糊口,哪个药材变质了没,发霉了没,从哪里进货比较好的等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提高,农村老中医越来越难生存了。一是药材越来越产业化、标准化了,人们很少一味一味的抓药熬药了,二是人们更相信仪器检验结果,而老中医检验仪器少,很多病无法诊断,也就无法治疗。
老中医只好向养生转移,疑难杂症上转移,以治未病调养身体为主,或者干脆治绝症,价格贵的一般人都看不起了。日常的病,不怎么挣钱,也不擅长,干脆放弃!
没有执业医师证的属于非法行医。考执业医师是有条件的,正规院校出身中医专业,要么师承模式,要么确有专长,总之没个3至5年不要肖想啦。农村老中医一般年纪较大,估计不会有什么医师证。即使行医也会非常小心,毕竟之前没证行医例子被爆出来的也不少。当然人家也不会看这些消息,学医的人没有多少时间花费在网上。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98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