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妇科针灸穴位有哪些呢

中医世家 2023-06-23 15:50:38

妇科阴道检查详解:

观察外阴部的发育,阴毛分布与量、阴道口和尿道口情况,有无水肿、炎症、溃疡、皮肤色泽变化、萎缩、畸形、静脉曲张、会阴陈旧裂伤、肿瘤、子宫脱垂或膀胱直肠膨出等。 窥阴器检查将窥阴器两叶并拢,侧向沿阴道后侧壁缓慢放入阴道内,然后向上向后推进,同时将窥阴器转平并张开两叶,暴露宫颈与阴道壁。观察宫颈情况。 检查阴道,检查者一手戴无菌手套,以食、中二指沾无菌肥皂液少许后放入阴道内,触摸阴道的弹性、通畅度,有无触痛,畸形、肿物、后穹窿结节及饱满感。

大小、软硬度、活动度、有无痒痛、肿物或接触性出血等。 在阴道内用手指将子宫颈推向后上方,使子宫体向前移位,同时另一手四指放耻骨联合上方向盆腔内按压,将子宫夹在两手间来回移动,查子宫位置、大小、形状、软硬度、活动度。 然后将阴道内二指移向侧穹窿,在下腹部的手也移向盆腔的一侧,在内外两手之间检查宫旁组织、卵巢、输卵管。 以一手指伸入阴道、中指伸入直肠,另一手置于下腹部协同触诊,可查清后倾后屈子宫大小、子宫后壁情况、主韧带、子宫骶韧带、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盆腔内侧壁及直肠等情况。

妇科用药一定注意用对疗程

国内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妇科炎症患者都遭遇过复发的困扰。大家在抱怨疾病难去根时,却忽略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些用药误区,就可能是导致其不断“中招”的元凶。

临床上,治疗妇科炎症的中成药用得很多。不少女性出现下腹痛、白带增多、同房出血或瘙痒等身体不适时,就会想到是“妇科炎症犯了”,于是自行买中成药吃。殊不知,很多妇科疾病的症状类似。“就拿腹痛、分泌物异常来说,有的人是子宫肌瘤,有的是子宫内膜异位,有的是卵巢肿物。此时若用治疗炎症的中成药,就不管用。

使用中成药本身也讲究辨证论治,不对证难以见效,因此,一定要看清药物的“功能主治”。目前用于治疗妇科炎症的中成药,如妇科千金片、花红片、金鸡胶囊等,多是针对湿热下注证型,以清热解毒、通络、除湿中药为主要成分。若脾虚白带增多,用了这类中成药,不但治不了病,还会加重病情。

治疗妇科炎症,在选对药的基础上,还需用够疗程,否则病情容易反复。妇科千金片、花红片等一个疗程通常为7—12天。“但要注意,久用清热除湿类药物损伤正气,如果用药一周,症状改善不明显,就要果断停药,及时就诊。”

哪些穴位拔罐后可以治疗妇科病?

带下病

健康女子从阴道内流出的质清而黏稠的液体,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来润泽阴道,此即生理带下。如果量多,持续不断,或颜色、性质、气味等见异常变化,并伴有面色萎黄、精神疲倦、乏力、腰酸腹冷、小腹坠胀、阴部瘙痒、小便短黄等症状,即为带下病。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八髎。

2腹部:气海、归来。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内生殖器官的炎症(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痛、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样、有臭味、月经失调、尿频或排尿困难、腰腹部坠胀、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八髎。

2腹部:中极、归来、子宫穴。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是妇科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症状。瘙痒多发生在阴蒂及小阴唇区,严重者可波及整个外阴部及肛门周围。婴幼儿、成年人及老年妇女均可发生,但绝大多数为更年期妇女。瘙痒程度不一,轻者为间断性、阵发性,重者可持续发生,以致坐卧不安,影响生活、工作和休息,使人变得衰弱、憔悴、急躁和高度神经质。患处皮肤由于反复刺激和搔抓可继发病变。

【拔罐部位】

1腹部:中极。

2下肢部:足三里、阴廉、三阴交、太冲。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位置沿阴道下移,低于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部分或全部子宫脱出阴道口外。常伴有小腹坠胀、带下量多、腰酸腿软、气短神疲、头晕等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颈部:大椎。

2背部:肾俞、八髎。

3胸腹部:膻中、中脘、气海、子宫穴。

4下肢部:阴陵泉、三阴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16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