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经常会感到腰酸背痛,一旦通过按摩推拿等之后,他们就会觉得舒服了许多。其实,我们平时在给别人按摩的时候,别人如果觉得酸痛舒缓很多,这说明我们点到了他们的经络穴位,通过按摩,促进了血液循环等,从而感到舒缓。经络穴位诊法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久看一下小编下面给大家总结的内容。老中医教你如何保养肾气
《内经·素问》中就阐述了人体衰老的原因在于“肾气衰,精气亏”。认为“肾气有余,气脉常通”是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肾属冬,其气寒,主藏,故冬天正是保养肾气的最佳季节。
一、注意饮水。日常生活中,除一日三餐外,每天饮水应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为宜。
二、要经常按摩足三里穴。每日两次,每次数十下。可疏通带脉,增强肾脏的功能。
三、膳食宜清淡。尤其是患有高血压或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菜肴不可太咸,一般以每人每日6克食盐为宜。
四、要节制性生活。《寿世保元》中说:“精乃肾之宝”,冬季养生应节制性生活,以免伤其肾精。
五、慎用药物。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卡那霉素、链霉素应慎重选用;患病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对肾损害小的药物,以免损害肾功能。
六、要适当进补。补肾应针对肾阴、肾阳虚衰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肾阴虚者宜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肾阳虚者,宜进补鹿茸、肉桂、肉苁蓉、羊肉等。
七、及时治疗。发现眼睑浮肿、腰痛、腰酸、尿频、尿急、尿痛或不明原因的发热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
1、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气血循环增加之后,体内将能够分泌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激素,例如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能够很好的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最终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力的作用。
2、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否正常和体内的体内有着重要的关系,而按摩脚底能够很好的改善体内的血液循环状况,提高脚部的体温,最终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正常的作用。实验证明,一个健康的正常人在进行脚底按摩半个小时之后,全身的血液流量最多可以增加十倍以上,由此可见按摩脚底的好处了。
3、提高睡眠质量:
现代人由于生存压力的不断提高,所以精神也是长期处于一个高度紧绷的状态,这也就是导致了失眠、多梦等等情况发生。轩昂要提供睡眠质量,那么按摩脚底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粗大、纵行于体内的主要干线称为“经”或“经脉”;络,又称“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横行于体内,与经脉交织成网络。经络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经脉由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及附属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组成,图3-1为十二正经和任脉、督脉示意图,这十四条经线循行于体内,起着控制全身的主导作用。络脉由十五别络、浮络、孙络组成,后者自络脉支出,遍布全身,难以数计。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奇,与正相对。正经十二,经气往来不休,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支持。而奇经却需要在正经经气充盈溢出时才会有足够的经气往来,可以算是容纳经络之气的海(其中一个功能),所以有奇经为气海之一说。
八脉,即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这八条经脉。
督脉穴位(28):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任脉穴位(24):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冲脉穴位(14):会阴、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阴交、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
带脉穴位(左右各3):带脉(带脉同名穴位)、五枢、维道
阴维脉穴位(9):筑宾、冲门、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内关
阳维脉穴位(16):金门、阳交、臑俞、天髎、肩井、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
阴跷脉穴位:(7):然谷、照海、内踝、交信、缺盆,人迎、睛明
阳跷脉穴位:(12)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仓、巨髎、承泣、睛明
穴位的主治范围是掌握和运用针灸的主要关键,但是由于穴位很多,主治非常复杂,掌握比较困难,如果能够掌握十四经穴的主治病症,对穴位的主治规律也就可以很快的掌握了,现介绍如下。
手三明经
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主要治疗喉、胸、肺部疾病,其中尤以治肺病为主;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主要治疗胸、心、胃部疾病和神志病,其中尤以治胃病为主;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主治胸、心部疾病和神志病,尤以治心病和神志病为主。上述三经的穴位,都主治胸部疾患。
手三阳经
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主治头、项、眼、耳、鼻、喉病、神志病和热病,以治项肩(背面)部疾患为主;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主治头、眼、耳、喉、胸胁部疾病和热病,以治耳病(侧面)为主;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主治头、项、眼、鼻、口齿、喉部疾病和热病,以治面、口、齿部疾病(正面)和热病为主。以上三经的穴位,都能治头部疾患。
足三阳经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主治头、项、皮、鼻、腰、背、后阴部疾患、神志病以及热病,而以治身体背面疾患为主;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主治头、眼、耳、鼻、胸胁部疾病以及热病,而以治身体侧面疾病为主;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主治头、面、鼻、口、齿、喉部疾患、胃肠病、神志病和热病,而以治身体正面疾病以及胃肠病为主。
以上三经穴位,主治头、面、五官疾病,以足部穴位为主;主治身躯脏腑的穴位大都在膝以下。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以治胃肠疾病为主,其次是生殖器和泌尿器方面疾患;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以治生殖器疾病为主,其次是泌尿器和胸部疾患;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主治生殖器、泌尿器、肠和肺部疾病。以上三经穴位,都治腹部疾患。
任警二脉
穴位都在头部和身躯上,所以除了某些穴能治疗全身病以外,一般尚能治神志病、脏腑病和妇科病等。
穴位主治重点
每个穴位都能主治局部病,同时它的主治范围又或大或小的都能主治邻近部位的疾病。在头面躯干方面的穴位,几乎全部以主治局部或邻近部疾病为主,如胸部的穴位大抵都能治胸部(包括内脏)疾病,腹部的穴位大抵都能治腹部(包括内脏)疾病,面部的穴位大抵都能治面部疾病,头部的穴位、面部近耳区的穴位分别可以治头部和耳部疾病,胸部和腹部的穴位可以治胸、腹部疾患……等等;四肢的穴位,尤其是肘膝以下的穴位,除了具备上述的主治局部和邻近部疾病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治疗远距离的头面及躯干部位疾病的效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和经络的作用分不开的,例如手三阴经的四肢穴位可以治疗胸部的疾病、手三阳经的四肢穴位可治头部疾病等。
治疗配穴方法
上面介绍了很多穴位,它们的主治功能很多,到底应该怎样选穴呢?一般约有以下三种方法:循经取穴。凡病症呈现在某经循行所及的脏腑、躯干或头面时,就采用某经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如鼻病取合谷等,名为循经取穴。这种取穴法,对于急性病症的疗效最显著;局部取穴。凡病症呈现在某部,就在某部取穴,如眼病取睛明等,名为局部取穴。这种取穴法,对于慢性病,疗效最好;邻近取穴。在患部的上、下、左、右附近部位各经上取穴,如耳病取下关等。以上三种配穴方法,可单独用,也可结合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25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简单按摩就能轻轻松松不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