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以为一个人不生病是最好的,其实这个说法只是一种理想的想法而已,不可能有人在一生当中不生病的,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东西太多了,大大小小的疾病会困扰着你。对于感冒来说,可以说每个人都体验过,其实一个人如果在一年当中不感冒一次的话,那反而不好,为什么这样说呢,感冒可以刺激一个人的抗体,使人产生一种抵抗感冒病毒的能力,抗体是有记忆的,当一次感冒侵袭你的时候,的身体的免疫系统就会产生抗体,一旦形成这种抗体之后,下次再有相同病毒入侵的时候,身体上的记忆抗体就可以识别并把这种病毒杀死。可见感冒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一年感冒几次其实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只不过感冒的时候我们要难受几天而已。
另外感冒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据外国的医学研究,经常感冒的人还不容易患上癌症,感冒的人往往会在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种东西还能防止癌症基因的突变,起到预防的作用,相反那些常年不感冒的人,一旦生病之后就很容易得大病,这是很危险的,长时间不生病可能突然就来一次致命一击,这还真有点可怕,这样可以看出,很多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我们不必过分的悲观。
对于经常会感冒的人来说,并不是说就对自己健康感到担忧,相反那些经常不生病的人,可能还要时刻注意。
其实时不时感冒一下对身体还会有很多好处,如果时常小感小冒的话,那么经常都会到医院做检查,做了检查之后才能够知道自己是否含有其他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更好的治疗,感冒的吃点药物有是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在经常感冒的过程中也会经常做检查,好及时查处疾病对症的治疗。
1.风寒感冒:发热轻,恶寒重,鼻塞声重,流清涕,头疼身痛,四肢酸楚,无汗;苔薄白,脉浮紧。可以选择风池穴、风门穴、列缺穴。
2.风热感冒:发热重,微恶寒,头胀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苔薄微黄,脉浮数。可以选择风池穴、大椎穴、尺泽穴。
3.暑湿感冒:见于夏季,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头昏头重,鼻寒流浊涕,胸闷泛恶,食欲减退,腹泻;苔黄腻,脉濡数。可以选择足三里穴、中脘穴。
4.耳穴贴压:肺气管内鼻、咽喉、额。
5.皮肤针:沿背部督脉、膀胱经叩刺至潮红,再拔以火罐。
感冒的症状虽然不是很难治,但是如果病人不能很及时的治疗好感冒的症状,那么感冒的症状还可能会引发一些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发生。所以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好感冒症状。除了一般的治疗方法外,病人还要在平常的时候,多注意保养,这样的治疗效果才好。
感冒期间可以针灸,中医里面对于感冒分型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对于这几种感冒来讲都可以做针灸治疗,在没有西药进来之前中医中药对感冒的效果相当好。针灸、刮痧、拔罐、推拿,都可以治疗感冒。针灸治疗感冒,针对不同的感冒类型采用不同穴位,比如风寒感冒会用风池、风府。
如果是风热感冒,主要用曲池、大椎、合谷这些穴位泻热。如果是暑湿感冒,加些去湿的穴位,现在是夏季,夏天气温比较高,最近暑湿型感冒比较多见,所以在这期间建议在天气很炎热的时候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幸感冒的时候要多喝水,要加速病毒的排泄,要多休息,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这样对病情有好的帮助。
感冒了是可以通过针灸和推拿来进行治疗的,通过针灸穴位推拿经络来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还可以使用艾灸进行排湿排寒,补充阳气,缓解感冒症状。感冒了,需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能吃太过于油腻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不能经常性的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而自我按摩特定穴位,可激发身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感冒的发生。眼下正是感冒和流感的高发季节,如果常按摩以下4个穴位,可以有效地预防。
第一步点揉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 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第二步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只手的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第三步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
第四步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只手的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以上自我按摩法可每天做一遍,感冒流行时或自觉有感冒症状时可加做一遍,就能达到防治感冒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26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冬季身体保暖4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