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针灸六大穴位最有效

中医世家 2023-06-24 07:29:40

针灸是中医的诊疗手段之一,针灸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为本国人民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就开设有针灸课。据报道,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 多种。198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3种推荐针灸治疗的适应病症。1987年,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中得以确立。

针灸的历史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临床治疗疾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刺法灸法的内容不断充实,理论不断完善,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针灸六大穴位最有效

我们都知道,对于内分泌失调西医只能采用激素疗法,副作用较大。中医在内分泌失调的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治疗方法较多,针灸便是其中之一。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不仅对一些疑难病如红斑性肢痛症的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还可以用来调理内分泌。本文将介绍针灸调理内分泌失调的方法。

肾脏和女性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中医称肾藏精,主生殖。肾中精气的充盛,是人体生殖功能保持正常的前提。肝脏掌管血液运行的调度,使女性每月的经血能够按时、按量排出。脾和心可以保证体内有充足的血液运行。此外,和生殖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的还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条经脉。

针灸调理六穴位:

1、水道。

以肚脐下四指为中心,向旁边移叁指处。

2、归来。

在下腹部,以肚脐下4 寸为中心,向旁边移2 寸处。

3、叁阴交。

胫骨后缘,内脚踝向上四指处。

4、血海。

位于髌骨内侧端上2 寸、股内侧肌内侧缘。

5、地机。

位于小腿内侧,膝盖下5 寸、胫骨与腓骨中间。

6、命门。

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与肚脐相对。

针灸调理内分泌时,就是通过针灸对穴位的刺激,使这八条经脉的气血运行平稳有序,从而保证了人体生殖系统功能的正常。日常生活中,即使不针灸,我们可以经常按揉一下这些穴位,也可以对我们的内分泌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

针灸这五个穴位,整天拥有自信好气色

好气色往往能带来好心情,也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长期熬夜加班的人,通常气色不是特别好,出现黑眼圈、眼袋和面部皱纹等情况。怎么办呢?其实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来进行调节。

1、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2、背部腧穴

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3、太溪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可滋阴益肾。

4、水分

脐上1寸处。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

5、三阴交

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

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除了穴位调理,平时在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养成早睡早起的规律,相信你一定会拥有好肤色。

治疗头痛时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哪些?

百会。两侧耳尖连线中点的头顶正中,属督脉。

头维。额角发际,当鬓发前缘直入发际2.5寸,属胃经。

头神庭。在头部正中线,入发际0.5寸,属督脉。

颌厌。在鬓发上,当头维与曲鬓连线的上1/2段中点取穴,属胆经。

悬颅。鬓发边缘当头维与曲鬓之间,沿鬓发弧形连线之中点取穴,属胆经。

下关。耳屏前约一横指,当颧骨下方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陷窝处,合口有孔,闭口取穴,属胃经。

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咬紧牙齿时咬肌隆起处,属胃经。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属大肠径。

印堂。两眉连线的中点,鼻尖直上,经外奇穴。

太阳。眉梢与外眦的中点向后约1寸凹陷处,经外奇穴。

丝竹空。眉梢之外侧,属三焦经。

上星。在头部正中线,入前发际1寸,属督脉。

大椎。俯伏或正坐低头,第7颈椎棘突之下,属督脉。

哑门。在后正中线,第一、二颈椎之间,约当后发际上0.5寸,属督脉。

人中。鼻中隔直下,人中沟上1/3处,属督脉。

率谷。耳尖上方,入发际1.5寸,属胆经。

风池。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当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属胆经。

攒竹。在眉毛内侧端,眶上缘切迹取穴,属膀胱经。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便定位法可以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至凹陷处,属肺经。

曲池。屈肘,肘窝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属大肠经。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属心包经。

后溪。第五指掌关节尺侧上方,赤白肉际陷中,握拳横纹尽处取穴,属小肠经。

合谷。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的桡侧,属大肠经。

神门。在腕横纹上,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属心经。

气海。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属任脉。

关元。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属任脉。

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属任脉。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膀胱经。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膀胱经。

太溪。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平内踝尖取穴,属肾经。

三阴交。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取穴,属脾经。

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简便定穴法为术者面对患者,用左(右)手掌心按在患者右(左)膝髌骨上,当拇尖所至处定穴,属脾经。

足三里。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属胃经。

太冲。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属肝经。

针灸哪些穴位可以清热去火

<p>很多人平时不注意,结果生病了,就想起用药片来抱佛脚。
其实,我们身体上的穴位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大药库。当我们出现咽喉不适、肠胃消化不良、心悸……就可以通过身体的穴位来补身体,缓解不适,安全有用,能让我们尽享健康。
消炎护嗓药照海穴

咽喉部痒痛,有时还伴有干咳、干呕的症状;慢性咽炎的人,消炎药物无法进入粘膜深层,吃药无效;空调吹久了,咽喉肿大、发炎、发烧……这时可以按摩照海穴,消炎护嗓。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用法:每次指尖掐照海穴3~5分钟,每天不限制时间、次数。按摁住足部的照海穴,并闭着嘴,不要说话。一会儿,会感觉嘴里有津液,慢慢吞咽下去,这样几次后,可缓解不适。
健胃消食药大陵穴

脾胃不好的人,遇到喜欢的食物,稍不留神,吃的稍微有点多,就会消化不良。此时,如果能够来点具有消食化积作用的“药物”,往往可以缓解不适。
位置: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用法:这个穴位对应着脾胃,是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
去心火药劳宫穴

心火亢盛多见于工作压力较大、烦心事较多、遇事老爱着急的人,这些人大多有情绪烦躁、夜间浑身燥热而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对他们来说最好的清火药就是劳宫穴。
位置:手握虚拳时中指指尖点到的地方。
用法:清泻心火要用强刺激,可内外劳宫(手心为内劳宫,对应手背处即为外劳宫)同时掐按,并朝第三掌骨桡侧方向用力,使麻胀感蹿至中指尖。
止咳化痰药孔最穴

我们身体上就有不花钱的止咳糖浆,那就是孔最穴。
位置:孔最穴位于伸臂侧掌,在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上一横指处。
用法:弹拨孔最穴可以缓解久咳,即用拇指深按于穴位,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像弹拨琴弦一样地往返拨动。
通便药支沟穴

想排的时候排不出,或是排后仍有残余感,体味到便秘难受滋味的人越来越多。多数人的便秘原因,往往是生活习惯不好,除了调整饮食外,多多按摩支沟穴,也能帮助刺激肠胃蠕动,消除便秘。
位置:抬臂,掌心向下,从掌腕背横纹中点处直上量4横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在前臂两骨头之间的凹陷处就是它的位置。
用法:每次排便前,用手指按揉3~5分钟。
降糖药然谷穴

降血糖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实人体里也自备了二甲双胍,那就是然谷穴。
位置:它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用法:每天晚上洗完脚可用拇指用力按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降压药内关穴、外关穴
</p><p><img>7aec54e736d12f2e80faa0b141c2d56284356867</img></p><p>

我们的身体有一个神奇的降压穴,它在血压高时可降压,血压低时候可升压,这就是内关穴、外关穴。
位置: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用法:按揉时,上下要同时用力,每侧按揉30秒,左右交替,每天按揉5~10分钟。
镇静安神药印堂穴
</p><p><img>9e3df8dcd100baa1b6d0496a4910b912c9fc2e66</img></p><p>

调理失眠有一个非常好使的穴位,可以起到明显的镇静安神作用,这个穴位就是印堂穴。
位置:正坐,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用法:食指和中指并拢,从印堂的位置依次螺旋状往上按摩。这种方法适用于晚上临睡前,每次按揉5分钟,就可以大大改善睡眠质量,逐步摆脱失眠的影响。
护肝排毒药太冲穴
</p><p><img>cf1b9d16fdfaaf51b4598f6e825494eef11f7aac</img></p><p>

肝脏毒素积累过多,会出现偏头痛,脸部的两侧长痘痘,女性还会出现痛经。因为脸部两侧以及小腹,是肝经和胆经的领域,一旦肝的排毒不畅快,身体就会出现不适。
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用法:用拇指按揉太冲穴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手交替按压。
健脾排毒药商丘穴
</p><p><img>2e2eb9389b504fc2e9e4bed4ebdde71191ef6da3</img></p><p>

脾脏有毒时,面部会出现色斑,身上会积累脂肪,导致肥胖。同时,口气会比较明显。
位置:位于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用法:用手指按揉商丘穴,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手交替做。
补肾养肾药涌泉穴
</p><p><img>a044ad345982b2b7f6a037153fadcbef76099b27</img></p><p>

涌泉穴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涌泉穴直通肾经,经常按揉它,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
位置: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用法: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觉即可,以边按边揉为佳,持续5分钟左右即可。
急救药极泉穴
</p><p><img>314e251f95cad1c8d708f2f6713e6709c83d51ab</img></p><p>

如果你突然感觉心悸、心痛,身边又没有急救药物,怎么办?危急关头,首先你一定不要慌,先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同时,可以弹拨心经上的急救穴——极泉,为自己争取到宝贵的救护时间。
位置:极泉穴位于腋窝的最深处,取穴时上臂外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
用法:弹拨的速度不要过急,感觉会有明显的酸麻感,并向肩部、上肢发散。用此方法可以在几分钟内迅速缓解前胸部的胸闷气短、心悸、心痛的症状。</p>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3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