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穴位按摩可治疗

中医世家 2023-06-24 07:39:34

1、揉捏风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

2、按揉秉风穴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3、按揉天牖(yǒu)穴

取穴定位

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拇指螺纹面按揉3分钟,可两侧同时进行,手法用力适中,以局部有明显酸胀或酸痛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以及颈肩背部痉挛强直。

4、按揉肩井穴

取穴定位

在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于身后,用双手拇指按压肩井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痉挛,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等。

5、按揉曲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屈曲肘关节,肘横纹的外侧头。

按摩方法

按摩者左手托住被按摩者手臂,用右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曲池穴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左右手交替,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清热和营、降逆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及颈椎疼痛、上肢过电样疼痛、手臂麻木等。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治疗颈椎病的穴位,对这五个穴位进行按摩,可以很好的缓解颈椎病症,经常低头工作的人要时常动动脖子。

按摩三穴位轻松治感冒

1、风池穴:风池穴为少阳、阳维之会,阳维主一身之表,因受风邪所致的疾病,皆为本穴主治范畴。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凹陷中,约与耳垂齐平。操作方法:用力旋转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100下,有祛风解表之功。2、列缺穴:列缺为肺经络穴,肺主皮毛,外邪侵袭,首先犯肺。按摩列缺穴可治疗干咳少痰、头痛、恶寒、发热等症,有宣肺止咳平喘、利肺化痰之功。列缺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可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处即为列缺。操作方法: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列缺穴,轻轻摩擦,以发热为度。每日2~3次。3、迎香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开窍于鼻,迎香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腧穴,位于鼻旁,根据本穴位置及其他经的关系,有宣利鼻窍之功。可治疗鼻咽干燥、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本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操作方法:屈拇指,用拇指的指间关节按压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鼻酸流泪,效果更佳。每日2~3次。

中医理论解释穴位按摩治病的原理与作用?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按摩手法,或者借助于按摩工具在人体的特定部位(穴位、反射区、疼痛部位等)进行的疾病治疗方法。

我国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推拿治病的方法,还有利用工具进行按摩治疗的报道,如治疗疝气用“木锥”,治疗性功能障碍用“药中”等等。

经过历代名医不断的创造和总结,穴位按摩已经发展成为风格独特治疗体系的临床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古代的名医扁鹊、张仲景、华佗、杨继州等,十分推崇穴位按摩的治病方法,使其在当时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明清时期,是穴位按摩发展的鼎盛时期,按摩专著陆续出版,并形成了独特的小儿按摩治疗体系。

民国时期,政府推崇西医,不倡导中医以及穴位按摩治疗,但穴位按摩还是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著名中医黄汉如在1933年出版了《黄氏医话》,记载了临床治疗经验和心得。作者认为:穴位按摩治疗疾病比服用药物要好,药物治病通常而言总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治好了这种病,又引发另外一种病,或者说药物治病在一定程度上总会伤害身体,而穴位按摩则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一种自然疗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穴位按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是因为穴位按摩通过手法的作用,起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补虚泄实,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的作用。具体说来如下:

(1)调整阴阳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衡是产生疾病的本原,无论是内伤还是外感,其病理变化都是阴阳变化,即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按摩是根据不同的征候,采用不同的按摩部位和按摩手法,通过经络气血重新来平衡身体的阴阳,如腹胀积食,在腹部和背部以及相应的经穴上进行按摩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使其恢复正常,而胃肠蠕动亢进也可通过穴位按摩调整,使其恢复正常。按摩调整身体的阴阳同身体的状态有关。阴虚则补阴,阳虚则补阳,使阴阳恢复平衡。

(2)疏通经络经络不通则引发疾病,经络不通可以表现出身体局部的不同症状,如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感、麻木感。经络不通可引发肌肉紧张、痉挛,长期的紧张可引发肌肉实质性的改变,如纤维化、瘢痕化。穴位按摩能够疏通经络,调节肌肉神经,消除肌肉组织的紧张和痉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穴位治疗能明显减少肌电活动,直到消失,从而为穴位按摩治疗疾病找到了科学依据。

(3)调和营卫全身遍布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脏腑功能失调或者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经络于体表反映,体表的病理变化通常反映相应脏器的病理变化,比如小腿上的胆囊穴压痛通常反映人体胆囊有炎症或有结石,而按压胆囊穴就能起到治疗胆囊疾病之效。经络失常,营卫不合,气血运行发生障碍,或因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经络阻滞,发生疾病,也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调和营卫,将疾病消除。中医学认为,体表同内脏由经络相联,按摩体表的经络和穴位可以调整内脏的功能,将疾病消除。

(4)补虚泄实虚症表现为人体内脏功能低下,实症则表现为内脏功能亢进。穴位按摩通过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体表,使人体气血、津液、脏腑起到相应的变化,虚症补虚,实症泄实。较小的力度刺激按摩可以使人体的生理功能活跃,较强的刺激则能够抑制生理功能的亢奋。比如同是胃病,对于虚症胃病,在治疗时,可以在胸部和腹部的脾俞、胃俞、气海、中脘穴上进行小力度的轻柔的较长时间的按摩;对于胃肠功能亢进者,如胃肠痉挛,则要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较强力的短时间的点按等刺激,通过不同的手法实现补虚泄实。

(5)活血化瘀瘀血内停可引发脏腑或肌体的病理改变,按摩的作用在于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的流速,减小血液的流动阻力,改善心脏的功能,使心脏功能加强,加快微循环的建立,活血化瘀,祛除疾病。

(6)理筋整复穴位按摩对于骨伤、筋伤的整复有直接的作用,局部软组织、韧带、肌肉、肌腱拉伤均可用一定手法进行整复,关节脱臼、骨质增生等产生的痛感也可通过适当的手法进行整复,矫正解剖位置异常,疏通筋络,通顺关节,治疗疾病。

总之,穴位按摩是我国古代医家通过长时间摸索总结出来的中医学成果的一部分,是一门广泛运用于我国临床治疗,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一项医学手段。

在生活中要按哪些穴位来治疗胸膜炎?

胸膜炎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胸膜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胸部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的恶化,对患者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生活中,很多人会通过些穴位来治疗疾病,那么,按哪些穴位可以治疗胸膜炎呢?



在生活中要按哪些穴位来治疗胸膜炎?

一、首先,按摩穴位治疗胸膜炎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并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胸膜炎的患者最好是到医院给予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用药治疗,控制胸膜炎的炎症,避免病情加重或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不能盲目的选择一些不具有治疗效果的方法,避免病情加重。


二、其次,按摩胸部的天突擅中天府云门穴等和部位的肺俞风门大椎穴等,对胸膜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腹膜炎的患者可以在治疗期间适当的对穴位进行按摩,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三、最后,胸膜炎按压穴位治疗并没有一定的效果,只能是起到辅助的作用。胸膜炎的患者必须要科学的治疗,不要盲目的采取一些不靠谱的治疗方法。严重的胸膜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止疼的药物进行缓解,必要时需要做胸腔穿刺抽液或做细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由此可见,穴位对某些疾病的治疗确实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每种疾病都能通过穴位按摩来治疗。胸膜炎对患者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胸膜炎严重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一些并发症,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因此,胸膜炎的患者必须要配合医生科学的治疗,加以饮食调理,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穴位按摩能治疗失眠吗?

失眠不仅使患者备受煎熬,更是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使心脏病、中风的危险性增加。研究表明躺在床上时间越长越易失眠,因此当你上床后15~20分钟仍无法入睡时,就要起身放松一下。此时给自己做做穴位按摩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双手交叠按摩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指处,按摩此穴能够改善气滞血瘀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精力减退的症状,养血养气,利于美容。先将双手叠在一起按压此穴位,亦可以连同此穴周围做圈状的按摩,连续60次。按摩鸠尾穴鸠尾穴位于人体的心窝正下方,最底下肋骨稍下处。按压此穴,能消除疲劳和焦躁情绪,带来心态安宁的睡眠。按摩时,先用两个大拇指按压此穴,作圈状按摩,左右各60次。安眠穴安眠穴是一个常用的经外奇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耳后凹陷处)与风池穴(枕骨下凹陷处)连线的中点。此穴能平肝息风,宁神定志,有效纾缓紧张的情绪,帮助入睡。点按神门穴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乃心经原气留止的部位,位于掌侧腕横纹的尺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处。此穴乃心气出入之门户,能养心安神,为治疗失眠的主要穴位。按摩方法:晚上睡前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神门穴15-20次即可。点按刺激神门穴,用力不要过重,以有酸胀感为宜。 按揉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位于足内踝高点上3寸(自己的手横放,约4根手指横放的宽度),当胫骨内侧后缘处。此穴乃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故能通调肝脾肾之经气,达到健脾、益肾、养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统摄于脾,受藏于肝,内养于肾,心气下交,则神志安宁。按摩方法:一只手的四指握住足外踝,大拇指曲屈垂直按在三阴交穴位上,使之有阵阵酸麻胀感。 点按太冲太冲穴属足厥阴心肝经之穴位的重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按摩方法:用大拇指点按。生气(肝火)时按太冲穴。 拍心包经由上自下以空掌拍打双上肢心包经循行部位5~8分钟,重点在肘部内侧,心包经位于双上肢内侧的正中线上。中医认为,失眠与心有关。所以,拍打心包经可以清心除烦,可白天做,对于失眠伴有思绪多、压力大、平素情绪易紧张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梳头法如果您担心穴位找不准也没有关系,可以用简单的梳头法来疏通整个头部的经络,达到放松助眠的方法。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把梳头当作安眠药。具体的操作方法:用梳子梳头,方向为:(1)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三行;(2)从头顶中央作为起点,呈放射状分别向头角、太阳穴、耳上发际、耳后发际方向梳。左右相同。睡前梳头至少五分钟。也可用指叩,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与要求同梳子梳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34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