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针刺艾灸调理身体治疾病

中医世家 2023-06-24 09:23:44

疏通经络

经络系统遍布体内,纵横联系,交叉出入,沟通表里,联系上下,构成人体气血运行通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经络不通,脏腑肢节失却温煦濡养,气血闭阻,则会疾病丛生,或滞或瘀,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气血失和,或阴阳偏颇。针灸治病则可利用其“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机理,在经络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内选取一些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使经络畅通,营运有度,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同样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以足阳明胃经为例:

针灸疏通经络作用同样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

足阳明经气偏盛之牙龈肿痛,取本经内庭穴,泻热通经止痛;足阳明经气偏衰的胃痛,可取本经足三里穴,温通经络补虚止痛;足阳明经气逆乱,包括浊气上逆的呕吐,清气不升的腹胀、腹泻等。亦可取本经足三里穴,升清降浊,调和胃气;足阳明经气阻滞引起的股髀部疼痛、麻木,可取本经髀关、伏兔等穴,疏通经气,畅和气血。

调和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阳热偏盛,治宜清胃泻火,取足阳明胃经腧穴内庭,针刺泻法。 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阳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腧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刺泻法,并灸。

针刺的作用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的相互斗争的过程,正邪力量消长决定疾病的发展和转归,邪胜于正则病情加重,正胜于邪则病情减轻,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所不可缺少的。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的作用。

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手法和腧穴配伍来实现的。例如: 在刺灸方面,针刺补法和艾灸都有扶正的作用;反之,针刺泻法和刺血疗法都有祛邪的作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元、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选用;十二井穴、十宣、人中等穴,多在祛邪时选用。

在腧穴配伍方面,膏肓俞、气海、关元、命门等穴

如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的虚脱证,治宜回阳固脱,急取关元、神阙,大艾炷灸之,并取足三里,针刺补法。如见高热神昏,烦躁口渴,脉洪大而数的外感温热证,治宜泻热开窍,取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取大椎、曲池针刺泻法。

扶正与祛邪,方法不同,但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既可先祛邪后扶正,又可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与祛邪并用。一般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针灸好还是艾灸好?

针是指针刺;灸是指艾灸。针刺一般可以起到调动元气来疏通经脉,如机体的元气较充足,以针进行疏通经脉,疗效较好;如存在有元气较虚,不能调动元气来进行疏通经脉,当然效果会稍差。对于元气虚弱,脾胃吸收功能极差者,当然口服药物的消化吸收也会很差,对于此种情况可以使用艾灸,可以不经胃肠吸收,将热力直接作用到经脉,起到疏通经脉,祛除寒邪的作用。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比针灸好

艾灸个针灸都是通过穴位调理身体,但是它们的方式不一样!

针灸是通过针进入穴位刺激,通过几个穴位配合,来进行调理身体,但是在刺入身体时有稍微疼痛感,刺得过程有针眼会稍微导致泄气。

艾灸是通过艾刺激穴位同时艾灸为纯阳之物,通过刺激穴位又补充阳气,同时艾灸有摆尾手法排出病气。

您好,艾灸是一种理疗手法,属于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中药而言,艾灸疗法是一个完美的补充,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灸之。艾灸能够提升中气、补充气血、袪邪外出、温补脏腑。古人也因此对艾灸有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当你在做这样的对比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陷入了误区了。实际上,原来是针灸不分家的,针灸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式的。

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把针灸当成针刺治疗,而艾灸单独划分出去了。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于针刺的专业性更强,对操作者的要求更高,多数是需要有专门的传授,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才可以掌握。而艾灸的话,操作简单,很容易上手,就跟拔罐一样,没有中医知识的人,哪里疼就灸哪里也是可以的,不需要特殊的中医知识也能做。

所以,现在把针刺作为了中医的专门的技能,而艾灸这些操作,并没有完全划到中医的专业技能当中,民间的 养生 机构,按摩社之类的都可以做。

所以,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针灸好。因为本来就是两者都有的。再细分的话,针刺治疗的放在首位。

应该说都好。对不同体质不同病针和灸各有侧重。对虚证寒证还有部分痛症灸来的来,更舒服,补虚祛寒更直接,对神经系统疾病针更独具优势。

对普通百姓来说,灸好,拿来就用又无疼痛;针则专业医术方可,不可任意沅。其实=者一家亲,因为二者医理相通,都是循经感传,无须分优劣。

方法无优劣,疾病遇到对的医生,医生选择最佳方式方法,都显优秀。

古代,中医十三科有,针灸科;针表示扎针,灸表示艾灸。没有专门的艾灸科。根据身体和病情,针和灸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同时应用,一般针和灸同时应用的还比较多。因为,过去的老中医,一般都懂针和灸。

相对于虚寒性的症状,灸法效果更好,而通经络,调理身体状况针刺好些。不是乱灸的,要从上到下,先阳后阴的,而且隔姜,隔盐,隔蒜,隔葱都是有讲究的,乱来效果不是很好的。

针是针,灸是灸。多因针了再灸故针灸。灸有艾绒直接灸和隔姜灸等。希望提问题的不要把概念搞混了。

中医针灸就是该用针剌的病就用针剌,用针剌的手法有72种手法。中医灸法有艾灸,麝灸,盐灸等多种方法。根据病情组方案,针剌,灸法综合医治才全面,有效。最主要是要发掘民间奇特的医学,完善现代医学是关键,中等级别的医生都知道针灸是根据病情而选用单用和合用才有效。

针法只有执业医师能做,灸法老百姓自己就能做。做到极致,都有疗效,中医条条大路通罗马

艾灸能治什么病

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艾灸:
艾灸适合治疗的是一些寒性、虚性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基本上可以把这些疾病分为四类:

关节性疾病:
包括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腰椎病、颈椎病等;办公室白领因工作性质导致的腰椎病、颈椎病需要经过医生辨证之后,才可判断是否适合艾灸。证型属于肝阳上亢型的关节性疾病是不适宜艾灸的。

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另外就是辨证为虚寒型的拉肚子、胃胀、胃痛,也可通过艾灸治疗。3. 杂病例如一些常见的妇科、男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还有一些属于虚寒型的症状如小便清长、腰膝酸软、下腹坠胀等也属于艾灸的治疗范围。

顽固性疾病
包括强直性脊柱炎,一些通过中医的辨证,属于虚寒性的诊断不明,没有办法解释的功能性疾病。
专家这样解释到,艾灸治疗疾病是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的,即便是同一个疾病,选取的穴位也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要严格根据疾病来分艾灸穴位的话,比较难。但是可以根据疾病类型选取一些通用的穴位,来达到保健和防治的作用。保健选穴:
儿童方面多见的是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的疾病或者是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的疾病,所以以保健来论,艾灸选穴建议选取:大椎、肺俞、足三里、大肠俞等。
老人方面多见是一些虚寒类的疾病如关节退行性病、局部肌肉关节疼痛等。艾灸选穴建议以滋养肝肾,提升阳气为主,建议选取:命门、百会、足三里及阿是穴。
妇科、男科保健方面建议可以选取腹部和腰骶部的一些保健穴位,女性还可以选取子宫一穴作为日常保健。
手脚冰凉的人群可以选取大椎、关元、足三里及四肢末端的一些穴位来减轻手脚冰凉的症状。
补肾、补脾可以选择肾俞、脾俞、命门。

疾病选穴:
消化性疾病、女性的子宫下垂、头晕可以选择百会穴治疗。
失眠:通过辨证非阴虚、热证之后可以选择百会、风池、三阴交及足三里治疗。
颈椎病、颈部疼痛可以选择风池、大椎、督脉和膀胱经上的一些穴位来治疗。
肩部疼痛可以选择肩髎、肩髃、手臂等穴位。

艾灸的作用与功效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据临床应用观察,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现在,就来看看以下两篇范文来了解一下艾灸的作用和功效吧!

艾灸肺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秋季温差大,天气也随之变得愈发干燥。在这个季节里,不少人都会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等秋燥症状。这时,大家可以通过艾灸肺俞穴来温肺润燥、止咳平喘。

在上一篇文章里,为大家介绍了关于肺俞穴的知识。在对肺俞穴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今天继续为大家讲解艾灸疗法对于肺俞穴的功效与作用,我们一起来学习:

首先燥为秋季之主气,燥邪为干涩之病邪,是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而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涩等症。而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易受燥邪所伤,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司,出现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甚至喘息胸痛等症

深秋时节的秋燥与初秋的秋燥是有不同之处的。夏秋之交的燥为?温燥?,大都偏热;秋冬之交的燥为?凉燥?,大都偏寒。故而艾灸肺俞穴可以起到温肺润燥、止咳平喘之功效,可有效预防和改善凉燥的各种症状。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艾灸肺俞穴,还可温肺润燥、强壮皮毛、开通鼻窍,防治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瘙痒等病症。

同时艾灸肺俞穴也可调理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也可以调理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症。

1、肺俞穴的取穴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先找到颈项部最突出的棘突,即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棘突逐个触摸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肺俞穴。

2、艾灸肺俞穴的操作方法:

(1)悬灸法: 取穴时俯卧位或低头正坐。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2)按摩法:患者取舒适俯卧位,操作者两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渐用力下压,按而揉之,使患处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再用大鱼际紧贴于穴位,稍用力下压,来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再轻揉按摩放松。如此反复操作5~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3、艾灸肺俞穴的注意事项

(1)深秋季节,早晚应注意保暖,以免加重症状。

(2)秋季干燥,平时多喝水,食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

4、艾灸肺俞穴功能主治

(1)止痰,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吐血、盗汗等。

(2)缓解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等。

(3)缓解治疗皮肤瘙痒等。

艾灸肺俞穴主治肺脏病变,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理证候,具有一定功效,故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

艾灸同时可以调理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症。

涌泉穴的功效与艾灸知识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据临床应用观察,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据统计,推搓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而且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涌泉穴灸治20分钟,可治疗失眠。

艾灸施灸时,对准涌泉穴,距离1寸左右高度,让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使皮肤出现红润为止(防止被烧伤)。在治疗期间停用安眠药。患者可自己施术或由家人帮着施术。10天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即可见效,中间休息2-3天,再进行第2疗程。若治疗过程中患者配合热水泡足10分钟后再灸,效果更佳。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宁神苏厥的作用,又是足少阴肾经经气所出之处,可交通阴阳,启闭开窍。《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综上所述,下取涌泉,以艾温通,使任、督协调,髓生脑健,心神内守,阴阳平衡,寐寤有序。所以使用本法,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1、涌泉穴功效

涌泉穴的功效有:补肾强体、备孕暖宫、引火下行、养生安眠、调节血压、解头痛等。

首先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肾中之元气,是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激发等作用,女性各种疾病往往都是跟肾虚有关,其中就包括不孕。

而涌泉是肾气的源头,故而我们在此建议想要备孕的灸友:晚上睡觉之前都用热水泡脚(艾草煎水更佳,家里没有点击此处购买),然后通过艾灸或按摩刺激足心处的涌泉穴,可达到补肾养身、保养卵巢之目的,为怀孕打下好基础。

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肾经向上联系着肾、膀胱、以及喉咙和舌,所以他是人体火气的源头,具有很好的纳火、引火下行的 作用,且中医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涌泉虽然在脚上,却能调理膀胱、咽炎等问题。

为了达到最好的引火归源效果,可以先用热水泡足10分钟,然后再开始艾灸涌泉。同样的道理,灸涌泉还可缓解艾灸后上火的症状,如果你艾灸容易上火,不妨多灸灸涌泉。

肾水亏了,心火就相对地旺盛起来。火一旦蒸腾起来,水就不能够遏制它,这时就会出现虚火上炎的情况,表现为心烦失眠,上面这位的失眠就是这种情况引起的。更严重的会出现五心烦热,夜晚加重是典型的肾阴虚的表现。

此时,就需要交通心肾,艾灸涌泉和神门、内关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也是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经常按摩、艾灸涌泉穴,可以起到防病、治病、保健的功效,长期坚持按摩涌泉穴可以活血通络,对于中老年防治高血压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按摩涌泉穴的降压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而按摩涌泉具有双向调节机制,使血管弹性增大,血管舒张功能加强,血流加速,从而降低血脂,改善血压,对于低血压、高血压都适合。

?

患心血管疾病时,血压往往升高,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根据中医?病在上取治于下?的理论,按摩涌泉穴可引血下行,使头部轻松,对头痛、眩晕有很好的疗效。

也有人说涌泉穴能开窍故不宜调理高血压,但我们认为是可以的,事实也是这样证明,也有灸友反馈好转。灸涌泉除了可以调理头痛,还可调理脚跟疼痛、腿脚无力。在《扁鹊心书》中有记载:?治脚气肿痛,或腿沉重少力,灸涌泉穴五十壮。?

?

2、艾灸涌泉穴

由于涌泉在人体的最下部,居于脚心的位置,所以在刺激的方式上,所以艾灸最为常用。当然,涌泉也可以进行针刺,但是由于足底的角质层比较厚,针刺的时候非常疼痛,所以更多的时候用于急救昏迷等神志不清醒的病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36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