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素变化可招致孕妇失眠,我们应该要理解在孕期,影响人体的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黄体酮,从而大家都晓得怀孕的女性在肉体和心理上都比拟敏感,从而面对各种对压力的耐受力也会降低,所以常会忧伤和失眠。饮食习气的改动也会影响孕妇失眠。
2、令怀孕女性难以顺应可能也会形成失眠。都是由于一些不安康的饮食形成的,有些孕妇的食物过敏状况也可能成为孕妇失眠缘由。各种疼痛影响孕妇睡眠,比方,腰痛、腿痛什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大的子宫会压榨到膀胱让孕妇总有“尿意”。
3、怀孕的女性在精神和心理上都比较敏感,对压力的耐受力也会降低,常会忧郁和失眠,这是由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引起的。在孕期影响人体的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和黄体酮,会令孕妇情绪不稳、压力过大使胎儿早产,或者出现视力、听力和智能的缺陷。
4、治疗失眠抵抗力不足可能源于免疫系统的过度负担,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除了调适心理上的压力外,孕妈咪最好也要留意避免刺激性饮食、过多使用化学药物、发炎、过敏反应等情况,这都会增加心理的不适,加重尿频。
5、半夜轻易抽筋。到了妊娠后期,很多孕妈咪经常会发生抽筋,这也影响到睡眠的质量。而抽筋大多与睡觉姿势有关,通常脚掌向下时较轻易发生抽筋。另外,也可能和局部血液循环、血液酸碱度有关。一般正常的血液是处于微碱性,假如情绪不稳定、饮食中甜食和肉食过多,都很轻易让血液偏酸性,引起电解质的不平衡,造成局部肌肉抽筋。
一、失眠可导致自杀率增大:失眠可能导致的第三种后果,出现易激惹、情感脆弱、多愁善感、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紧张、生活缺乏兴趣、性欲减退、伴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此外,失眠人群患抑郁症的人数为正常人的3倍,遇有抑郁症伴严重失眠的病人,他们中的自杀率大大增加。
二、失眠可导致精神障碍:有研究表明,持续1周失眠的人会变得急躁、恐惧、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定向障碍或共济失调,并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严重的精神障碍。连续失眠还会使人白天精神萎靡或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影响社会功能。
三、长期失眠的人预示有职业行为不佳,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工作力不从心,事故发生几率较睡眠正常的人高2倍。失眠的人与睡眠正常的人相比,升职比较难、工资偏低,常常不能延长服役期。
失眠在中医上叫做不寐,经常以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体验为主诉。中医讲失眠跟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系,主要涉及心、肝、脾三脏。中医讲心主神明,心神安定时能很自然的入睡,心神不宁会难以入眠。中医将失眠分为五大类型,第一种是肝火扰心型,患者经常彻夜不眠,包括口干、口苦、目红、耳赤、耳鸣、小便黄赤的症状,临床上经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第二种是痰火上扰型,患者出现的失眠经常伴有胸闷不舒、脘腹胀满、头重如裹,包括舌是黄腻苔、舌红,脉是弦滑脉,临床上经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第三种是心脾两虚型,患者经常会气虚、乏力、体弱,经常是萎靡不振的状态,患者经常出现淡白舌、薄白苔,脉是沉细的脉象,临床上经常用归脾汤加减。第四种是心胆气虚型,患者经常伴有胆小易惊、惶惶不可终日的表现,舌是偏红的,苔是偏沉偏滑的,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剂是温胆汤加减。第五种是阴虚火旺型,患者经常会出现潮热出汗、手脚心发热、舌红,苔是红或者深红色的,患者经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 社会 竞争的加大、生活习惯的改变,患失眠症的朋友越来越多。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对失眠症的认识和治疗。
失眠症中医叫不寐,病机在于阳不入阴。轻症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易入睡,也有时睡时醒等,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睡。引起失眠症的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化源不足、心神失养。常见于工作紧张、繁忙、压力大、思虑过多者,中医治疗以补养心脾、宁心安神为法,常用归脾汤或归脾丸。
2、阴虚火旺、阴不敛阳。常见于素体阴虚,或房劳过度,或久病后,中医治疗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为法,常用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等。
3、心虚胆怯、心神不安。常见于平素内向胆小者,或受到惊吓、思想打击后,中医治疗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法,常用安神定志丸。
4、痰热内扰、肝郁化火。常见于饮食不节、宵夜饮酒、素体肥胖、脾气暴躁者,中医治疗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为法,常用温胆汤、龙胆泻肝汤等。
失眠症的西医治疗主要以口服镇静药为主,像地西泮片、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等等,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容易产生依赖性,中医中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特点。而且一些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耳穴贴压、手法按摩、穴位埋线等也可以用于失眠症的治疗,效果也不错。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等多种因素影响,失眠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饮食不节是失眠原因之一。“胃不和则卧不安”,嗜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导致痰热内阻,或者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出现胃脘胀满、疼痛、呃逆、烧心、反酸等症状,则夜不能寐。现代生活节奏快,心理压力较大,肝气郁结于内,日久化热伤阴;或者思虑过度,劳神费心,则耗伤心血;长期熬夜也可扰动心神。劳逸失调亦会导致失眠,“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现代人多久卧、久坐,气血不能正常流通,壅滞体内;同时脑力劳动又过多,耗损气血,影响精神,失眠随之而生。另外,如果病后没有进行适当调理,不仅会耗损正气,还可能导致病邪留滞,以致心肝血虚、脾肾不足而失眠。
长期失眠不仅会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还可导致多种疾病,严重危害身心 健康 。可采用中药、针灸、按摩、药枕等中医方法对失眠进行防治,达到养心安神、助眠定志的功效作用。
分型辨治
古代多将失眠称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寐”等。失眠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以下几种。
心脾两虚型
症状: 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饮食乏味,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苍白。
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中成药推荐: 人参归脾丸。
药膳推荐: 黄芪当归乌鸡汤。亦可用山药、红枣、莲子等熬粥或做汤。
肝火亢盛型
症状: 不寐,急躁易怒,甚至彻夜不眠;胸闷胁痛,口渴喜饮,不思饮食,口苦而干,目赤耳鸣,小便黄,大便干。
治法: 清肝泻火,镇心安神。
中成药推荐: 龙胆泻肝丸。
药膳推荐: 夏枯草、金银花代茶饮,或用栀子、菊花代茶饮。
阴虚内热型
症状: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
治法: 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中成药推荐: 天王补心丹。
药膳推荐: 黑豆老鸭汤。亦可多食用黑芝麻、桑椹、枸杞子等。
饮食停滞型
症状: 胃脘部胀满,口苦口臭,时有疼痛,恶心伴有呕吐;心烦不安,小便黄,大便干结。
治法: 消食和胃,安神宁心。
中成药推荐: 保和丸。
药膳推荐: 山楂泡水代茶饮有一定的消食功效,并可适当节食,多运动。
其他疗法
此外,针灸、药枕、耳穴压豆等也有一定防治失眠的功效。
针灸
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显著。常用于治疗失眠的穴位有安眠、百会等。阴虚火旺者可加太溪,肝郁气滞或肝火旺盛者可加太冲,饮食停滞者可加足三里或丰隆。
药枕
药枕在失眠治疗中也十分常用。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气血皆上聚于头部。头与全身经穴紧密相联,使用中药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头部,从而治病祛邪,平衡气血,调节阴阳。
如菊花、决明子各200克,做成枕芯,气味清香舒适,使人容易入睡,具有醒脑提神、镇静安眠的效果;或将灯心草150克、磁石30克、首乌藤100克、合欢花100克,共同做成药枕,具有安神宁心、潜阳明目的功效。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刺激耳廓上的穴位和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主要在于疏通经络、协调阴阳。
一般常用的耳穴有神门、皮质下、神经衰弱点、心、肾等。每日3 5次,每次2分钟左右,持续3天左右即可。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失眠方法具有多样化、全方位、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通过平衡阴阳、调畅气血,疏通经络、协调脏腑,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在实际操作时,每个人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失眠的中医治疗:1、成药自疗法,如安定、速可眠、补中益气丸、礞石滚痰丸、安神补心丸、养血安神糖浆。2、饮食自疗法:(1)莲子肉(去皮带芯)30克,龙眼肉5克,烧制点心或煮粥食用。(2)猪心1只、大枣10枚,加调料煮食。(3)鸡蛋黄2枚、川连6克、黄芩10克、白芍12克、生地30克、阿胶10克(另烊),每日1帖,分2次煎服。(4)红枣30克(撕裂)、淮小麦60克、炙甘草10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5)葱白8根、大枣15个、白糖5克。用水2碗熬煮成1碗,临睡前1次服完。本方用治神经衰弱失眠症。临睡前用热水烫脚,多泡些时间,水凉再加热水。同时服用此方,疗效更好。(6)大葱(取白)150克切碎放在小盘内,临睡前把小盘摆在枕头边,便可安然入梦。本方用治神经衰弱失眠症,具有宁心安神之功效。(7)葱白7根、大枣20枚。加水煎服。本方用治虚劳烦闷不得眠,具有养心安神之功效。3、外治自疗法:(1)敷脐法:等量珍珠粉、丹参粉、硫磺粉拌匀,再拌适量麻油敷于脐部,外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3-5天更换。(2)按摩穴位法:取涌泉、太溪、失眠三穴,用指端按掐穴位各3-5分钟。如果结合温水洗足后按掐效果更佳。线上咨询不能代替医生面诊,上述回答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疑问,建议去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详细的咨询,并给予相应的临床干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40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上半身胖下半身瘦是怎么改善
下一篇: 脾胃湿热如何调理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