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刺激:如口服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碘制剂、利血平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大量饮用烈性酒、浓茶、咖啡等,均可刺激损伤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而致急性单纯性胃炎的发生。
(2)物理因素:进食过冷或过热与过于粗糙的食物、异物和柿石刺激,胃放射及胃冷冻治疗等亦可造成胃黏膜损伤,引起炎性改变。
(3)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最常见的是由于不洁饮食所致的急性胃炎,常见的细菌感染为葡萄球菌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沙门菌属内毒素及嗜酸杆菌。幽门螺杆菌在急性感染期也出现急性胃炎,若未能消除可能转化为慢性活动性胃炎。病毒感染因素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肠道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
(4)机械性损伤:留置胃管、胃内异物、胃柿石、食管裂孔疝可机械性损伤胃黏膜。另外腹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可引起急性胃炎。
(5)其他因素:精神神经功能障碍,应激状态,各种因素所致的机体变态反应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弥漫性肝病、门静脉高压、尿毒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维生素缺乏病、小肠吸收不良及晚期癌肿等均可作为内源性刺激因子,引起胃黏膜急性炎症。
急性肠胃炎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2.全身症状
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体征方面
急性肠胃炎有什么症状呢?早期或轻病例可无任何体征。查体时上腹部或脐周有轻压痛、肠鸣音常明显亢进。
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方法
1.急性胃肠炎患者可以配合饮用理气和胃、清泻肝胃之火的相关茶饮,从人身体内部进行调理。
2.急性胃肠炎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3.急性期患者常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失水较多,因此需补充液体,可供给鲜果汁、藕粉、米汤、蛋汤等流质食物,酌情多饮开水、淡盐水。
4.为避免胃肠道发酵、胀气,急性期应忌食牛肉等易产气食物,并尽量减少蔗糖的摄入。应注意饮食卫生。忌食高脂肪的油煎、炸及熏、腊的鱼肉,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刺激性强的饮料、食物和调味品等。
5.服用一些西药或中药的药物,结合治疗。
夏天气温攀升,气候干燥,很多人的脾气也跟着燥起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与人的“肝”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肝火“旺”相关。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肝火也有着虚与实两张“面孔”,只有认清肝火的性质,才能有针对性地扑灭它。
1.头胀: 主要症候常起于恼怒,头胀且痛,昏沉闷热,头筋突起,口干口苦,甚则两耳失聪,舌苔薄黄,脉象弦或数。
2.头热: 主要症候 头热面红,心烦易怒,夜寐不安,胁痛口苦,舌红苔薄。
3.消瘦 :主要症候 形体消瘦、烦躁不安,性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
4. 月经失调: 这种症状都是出现在女性肝火旺盛的情况之下,如果身体出现了肝火旺盛的情况,那么很容易出现月经失调或者是月经量减少以及月经延期的表现,甚至还可能出现闭经的严重后果。
5.严重失眠: 肝藏血,主疏泄,肝火过旺,会导致肝气郁结,心神不宁,入睡胡思乱想,难以平静下来,有人躺床上几个小时都睡不着,也有人彻夜不睡。
同样是肝火,要想灭火,必须找到方法。其中,灭实火主要以清肝为主。中医认为,“肝主情志”,生活中要注意调整好情绪。“怒伤肝”,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因此,当情绪不舒畅时,尽量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不要硬憋在心里。
我们常说的“常开怀”,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多与乐观幽默的人士交往,可以有效地畅达肝经中的郁气。另一方面,日常饮食要少吃辛辣,多吃些清火的食物,比如莲子、绿豆、苦瓜、芹菜、西瓜、山楂等。 除此之外还可对身体上的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从而降低肝火旺的现象。
1、膻中穴
穴位:位于胸部,具有理气活血通络、调节神经功能和消化系统功能等功效。
作用:气容易在此部位淤积,经常使用侧掌振膻中穴,有利于消气解郁,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2、肝俞穴
穴位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
作用:按摩肝俞穴的作用有治疗胃肠病、脊背痛、皮肤粗糙、老人斑、失眠,具有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等功效。
1、从中医角度考虑,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有调畅情志的作用。所以肝火旺老是上火,这种情况考虑是跟平时的心情有关系,一般是由于生气以后、生活工作压力大、或者受到了外界的精神刺激,肝气郁结,日久化热所致的。
2、最主要的是调节心情,不要生气,保持心情的与舒畅,肝气才能调达。如果单纯依靠调节心情不能缓解的,也可以服用一些清泻肝火的药物,比如龙胆泻肝丸。另外,也有可能是肝郁脾虚日久,痰湿压制脾气的升发,肝郁而化热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在治疗上主要是以疏肝健脾清热为主,可以选用加味逍遥丸来调理。
肝火旺分为虚火实火两种,二者病因病机不同,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治法也有所不同。
实火多由于肝主疏泄的功能被破坏,肝气郁结进而化火,其多有情志上的症状如脾气暴躁、易怒。另外常见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等症状。治疗原则为清肝泻火,常用龙胆肝汤、丹栀逍遥散等方剂。由于心肝火旺常共同发生,因此可以适当配合清心火的药物。
虚火是指阴虚火旺,多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临床症见头晕耳鸣、眼干目涩、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失眠等。虚火的治疗不能一味地使用苦寒药来清火,而是要滋养肝肾之阴使阴附热消,故临床常用枸杞子、生地黄、乌梅等滋补肝阴的药物。
肝脏日常保健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春季要注意养肝去火,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也是肝病的多发季节。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肝与春气相通,春季主生发,肝主疏泄。故素体肝气不疏、肝阳偏亢者,在春季容易出现眩晕、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焦虑、两胁胀痛等症状,所以春天尤应注意预防肝火旺。在精神、饮食、起居方面,都必须顺应春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保持情志舒畅、戒骄戒躁、早睡早起、松缓衣带、广庭信步、舒展形体。
二是穴位按摩来清肝火。经常按揉肝经太冲穴,配合胆经的阳陵泉穴收效良好。
三是食疗保健。如《青皮甘草蜜》,做法是取青皮、甘草各100克,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透泡发,加热煮沸取汁,每20分钟取汁1次,共3次将3次药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兑入适量蜂蜜,煮沸即成,装入瓶中储藏,每次服用1汤匙,每日2次。对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胸闷不适等有很好的缓解效果。此外,患者还应注意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既要避免贪凉饮冷,又要避免过食热性食物,可根据需要选择莲子饮、绿豆粥、菊花茶、猪肝汤等进行食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4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小儿肾炎的病因和早期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