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三焦是什么?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详解

道医 2023-06-24 19:14:46

三焦是什么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由于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不够明确,《难经》中提出“有名而无形”之说,因而引起了后世的争论,但对三焦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是一致的,认为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诸气、通行水道。在形态方面,目前部分学者认为三焦是发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故有“孤腑”之称。正如张介宾在《类经》中所指出的,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但最重要的并不在于确定三焦是属于那个实质性脏器,而是在于研究和掌握三焦在生理、病理学上的实际意义。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1 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难经》中说:“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三气是指宗气、营气和卫气)。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人体的气,是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的。《中藏经》将三焦通行原气的作用,作了较详尽的描述,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2 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就是疏通;渎,就是沟渠。决渎,就是疏通水道。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和肠、肾和膀胱等许多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的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则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

三焦的上述两个方面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这是由于水液的运行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人体的气是依附于血、津液而存在的。因此,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必然是血和津液的通道;津液升降出入的通道,必然是气的通道。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的两个方面的作用而已。

3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1)上焦

上焦的部位,一般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为上焦,就是《灵枢·营卫生会》中所论述的“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开发”、“宣化”、“若雾露之溉”,也就是说,上焦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是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因此概括为“上焦如雾”。《温病条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也是以此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2)中焦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但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也就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所以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概括为“中焦如枢”。《温病条辨》中提出的治疗原则为“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中焦所属的脏腑,从解剖部位来说,包括脾、胃、肝、胆。在《内经》中虽未具体指明,但后世医家都将肝胆列为中焦。

(3)下焦

下焦的部位,一般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属于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在《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概括为“下焦如渎”,后世又将肝肾精血、名门原气等都归属于下焦。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温病条辨》中提出的治疗原则为“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人体三焦指的是什么

三焦为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扩展资料:

在调理三焦证时,如果是阳虚证(表现为面浮身肿、腹胀腹冷、肌肤肿胀、遗尿、舌淡苔白滑等),可用艾灸、温针、按摩等方法刺激三焦经分布在手臂外侧的经脉,以温阳利水,通调水道;

如果是湿热实证(表现为身有内热、小便不通、尿液浑浊、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腻等),用针刺泻法、走罐或重按手臂外侧中渚(手背第4、5掌骨间凹陷处)、外关(腕背横纹中点直向上两横指处)、支沟(腕背横纹中点直向上四横指处)等穴,可化痰利湿清热;

若症状在头面部,可选翳风(耳垂后凹陷处)、耳门(耳屏外张口凹陷处)、角孙(耳尖正对头侧面发际处)和丝竹空等穴。?

-三焦

人民网-三焦经,独特的“调水要道”

三焦指的是上焦 中焦 下焦 大概是哪几个身体部位?

三焦指的是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

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

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上焦如雾根据三焦部位划分,上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输布水谷精微(气血)。

中焦如沤中焦主要指上腹部,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

下焦如渎下焦主要指下腹部,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

扩展资料:

三焦为整个代谢系统,三焦不通老病缠身

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

参考资料来源:_三焦

三焦指的是什么

三焦是中医学名词,即上焦、中焦、下焦。

从部位上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膀胱、小肠、大肠等。分别属于胸部、上腹部和下腹部。三焦是体内脏腑功能的综合,也是气和水液运行的通路。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指出,老者与壮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气道是否通畅,血气能否循气道正常运行,此处的气道便是三焦。因此,调理三焦在中医养生中大有可为,可选择正规气功进行练习。比如,八段锦口诀双手托天理三焦,主张通过特定的姿势拉伸三焦,使气血正常运行,以达到延缓衰老,改善睡眠的作用。

还可以按摩膻中、中脘、气海以调理上、中、下三焦,配以外关穴通调三焦,佐以足三里补益后天,血海穴调血和气血,从而达到延缓脑老化和骨老化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扰乱人体气机,影响三焦正常的气化功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48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