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道医七诊:舌诊的操作方法,舌诊辨证图谱下载

道医 2023-06-24 21:45:47

1.看舌苔

看舌是面诊(望诊)中重要的一环,舌,是舌质,苔,是舌质上的一层薄垢,如土地上长的青苔,故称舌苔。看舌质是辨别脏器的虚实;看苔是辨别胃气的清浊和受外感时邪的性质。总的来说观看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就能知道疾病的性质,及正气和邪气的消长情况。

以五脏来分,舌尖属心、舌根属肾、舌的中心属肺胃、两旁属肝胆;按三焦来分,舌尖属上焦、舌中属中焦、舌根属下焦。

正常人的舌苔,一般以舌地红润,上罩一层薄薄的白苔,以不干不湿为标准。多痰多湿的人,舌苔往往较厚,阴虚内热体质的人,舌苔多带微黄,嗜好烟酒的人,舌苔较黄而腻,或带灰黑;也有属于先天性的人的舌光无苔,或舌多裂纹,只要平常如此,一般属于正常范围。

舌苔,分白、黄、灰黑色。

白苔,白薄而滑,为感冒初期的象征。白滑而沾腻,为内有痰湿之症。白而厚腻,为湿浊较重;白如积粉,为湿腻浊气较重,白腻较重如碱,为滞腻湿浊之病。白苔从外感上一般多为表征。

黄苔:舌面呈淡黄色而不干者,为邪气入里,黄而腻为湿热脏里,黄且垢腻,为湿盛于热;黄焦裂,为热盛于湿。

黑灰苔:舌面呈灰而薄腻滑润,为停食阴寒;灰甚为黑,而舌苔干燥,为热重伤津,若滑润者为阴虚寒盛。

2.看舌质

舌质分淡、红、绛、紫、蓝五色。质地淡白为虚寒症,或为大量失血后的贫血现象。鲜红为湿热症,或为阴虚火旺,舌尖红为上焦热盛,或心火上攻,舌边红为肝热。红甚为绛,深红多为邪热入营,紫红色为三焦热重,淡紫而带青色,为寒邪直中肝肾,舌变蓝或青,或蓝而滑者为阴寒之症;干燥者为瘀热之症。二者均为凶险之症候。除了观察舌质、舌苔的颜色外,同时还要辨别老嫩,干润软硬,或痿,厚薄,干枯等。舌上无苔为光舌,多为阴虚,舌苔中缺少一声赤为阴虚有热;舌光有裂纹或舌苔燥裂均为津液伤损;舌生红剌或红点均为内热极重;苔生白衣如霉腐,有蔓延称做糜,多为阴阳之症。当分别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以后,两者都要结合考虑,才能诊断准确。

舌诊辨证图谱下载地址:/s/1hqUIdvA

《中医舌诊口诀》上篇,一看就懂,人人都可掌握!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中医临床的必备技能。

一、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联系

【歌诀】

心肝脾肾系舌本,经脉经别经筋通,

三焦膀胱胃三腑,经脉经筋连舌中。

苔乃胃气熏蒸成,五脏六腑与胃通,

并与肾气不分离,先天后天两作用。

脏腑精气营于舌,病变也可观舌容。

二、舌面的脏腑部位划分

【歌诀】

舌尖心肺脾胃中,两边肝胆根肾踪,

上以候上中候中,下以候下脏腑同。

【解析】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舌尖——属心肺。

舌中——属脾胃。

舌边——属肝胆。

舌诊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注解4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舌诊 1拼音 shé zhěn

2英文参考 glossoscop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inspection of tongu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bservation of the tongu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ongue inspe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注解

舌诊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1],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2]。指用视觉观察病人的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了解病情,推测预后的诊断方法[3]。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为胃气的反映[1]。经脉中,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1]。因此,脏腑有病,可以影响舌的变化[1]。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按照舌面部位察看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变化,借以辨别病邪的性质、病势的深浅、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和脏腑的虚实等[1]。曹炳章《辨舌指南》:“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但两者必须结合,再与其他症状参照,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1]。

舌质又称舌体[2]。是舌头的肌肉脉络组织[2][4]。望舌质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诊察脏腑精气盛衰存亡,判断疾病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意义[2]。舌质的望诊主要是辨别其颜色、形态的异常[2]。舌诊中,按舌的不同部位以候脏腑[4]。一般以舌尖候心肺,舌边候肝胆,舌中候脾胃,舌根候肾[4]。但也不能机械看待,要结合舌苔和全身症状全面诊察疾病[4]。舌质的望诊主要辨别荣枯老嫩,包括形态、色泽、动态和湿润度等[4]。一般来说,察脏腑的虚实,重点在于舌质;察病邪的深浅与胃气的存亡,重点在于舌苔[4]。也有“气病察苔,血病观质”之说[4]。

舌苔也称舌垢[4]。即散布在舌体上面的一层苔垢,是由胃气上蒸而生[2]。观察舌苔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和浅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诊重要内容之一[4]。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和望苔质两个方面[2]。

望苔色即望舌苔之颜色[5]。主要有白苔、黄苔、灰苔及黑苔四种[5]。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也可见于寒湿证;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5]。

望苔质即望舌苔的质地,包括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等变化[5]。透过苔能隐隐见到舌体为薄苔,为正常苔或属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为厚苔,多属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内有食饮痰湿阻滞[5]。

中医舌诊的方法(四)——舌脉

中医舌诊的方法(四)——舌下脉络

文华连续日更的第42天

舌下脉络是舌下位于舌系带两侧的纵行静脉,主要反映气血的运行状态。舌下脉络常见的异常表现包括:舌脉粗长如网、舌脉曲张、舌脉瘀血等。

一、正常舌脉

特征:舌下脉络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管径小于2.7mm,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3/5,络脉颜色为淡紫色。

二、异常舌脉

1、舌脉粗长如网

特征:舌脉粗胀增长,呈紫色或紫黑色网状

临床:气血瘀滞

2、舌脉曲张

特征:舌下络脉明显曲张增粗,颜色呈青紫或紫暗

临床:多由气滞血瘀,血行瘀阻所致

3、舌脉瘀血

特征:舌下脉络或细小脉络呈青紫或紫黑色,或络脉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瘀血结节等改变

临床:瘀血的征象,瘀血可以有血寒、血热、气滞、痰湿、阳虚等诸多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53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