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酸浓度过高
胆酸在血中的浓度增高时,会沉积于皮肤,导致严重的皮肤瘙痒。因此,当皮肤发痒又发黄时,应到医院检查一下肝和胆,看是否患有胆结石。
2、血中钙、磷过高
血中的钙、磷浓度过高也会出现皮肤发痒。如果此时皮肤较干燥,并同时伴尿频、尿急、腰痛,甚至小便如水样,或尿少等情况,就要想到肾脏病的可能。慢性肾炎患者进入尿毒症期,因血液中尿毒素及蛋白衍生物增高,常引起全身性皮肤瘙痒。
3、内分泌紊乱
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由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温度增高,导致皮肤发痒,尤以睡觉后瘙痒更剧;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身体防御病菌的能力降低,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也会导致皮肤瘙痒。
一到春季,气温回升,空气也变得异常干燥,皮肤脂肪凝成固体状态,再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皮脂腺失调,因此皮肤就更加容易出现瘙痒的情况。那么春季皮肤痒要怎么办呢?
首先一定不要用手去抓,很多人感觉用手去抓好像不痒了,事实上用手去抓只会增强皮肤的刺激,使皮肤产生疼痛感,掩盖了瘙痒感,而这样做只会使得皮肤越来越痒,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增殖变化,引起过敏反应等等。
其次可以选择一些药物进行止痒,比如说常见的外用药物炉甘石口服甲氰咪等组织胺H2拮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在这 里提醒一下在选择药物止痒时最好根据引起瘙痒的病因进行科学的选择。
在皮肤的瘙痒感觉时,患者更要避免过份紧张,避免不良的情绪,否则容易加重瘙痒者的感觉,在初期切记盲目自己使用药物治疗,特别是一些激素类的药物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起到缓解瘙痒的效果,但是不能治本。
另外如果只是轻微的皮肤瘙痒则建议不要使用药物治疗,可以考虑多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同时要减少海鲜等不利于病情恢复的食物。这里建议日常最好不要吃可能会引起过敏的食物,不去接触过敏源,比如有人对花粉过敏,春季就要少去直接接触花粉,对粉尘过敏者则建议出门带好口罩。
皮肤瘙痒更要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但是千万不要选择碱性的沐浴露,以使得皮肤更干燥,加重对皮肤的刺激,引起更严重的刺激感,建议直接用温开水进行清洁就可。
在选择内衣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棉织品或者丝织品的内衣,经常换洗内衣,要把换下来的内衣洗干净并拿到太阳底下晒。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无原发性病变,仅有皮肤瘙痒及继发性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皮损的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痒风、风瘙痒。因部位不同又有阴痒、 *** 痒等。本病可泛发于全身,亦可局限于肢体一部。表现为阵发性瘙痒,往往以晚间为重,难以遏止,故而致失眠或夜寐不安,白天无精打采,精神不振。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风热、风寒、湿热、血虚等四种类型,故选择食疗药膳时当以疏风、清热、散寒利湿、养血润肤为治疗大法,予以辨证施食。
杏举饮
【原料】杏仁、菊花各6克。
【制作】杏仁去皮、打碎;菊花洗净。二药物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烧沸后3~5分钟即成。代茶饮之。
【功效】祛风清热。用于风热外侵之皮肤瘙痒。
苍耳草粥
【原料】苍耳草20克,粳米100克。
【制作】粳米淘净,苍耳草洗净忉碎,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IO—15分钟,去渣留汁。将粳米、苍耳草汁放入锅内,置武火上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
【功效】清热,祛风,解毒。用于风热外侵之皮肤瘙痒。
【专家叮嘱】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
五神汤
【原料】荆芥、苏叶、茶叶各6克,生姜2克,冰糖25克。
【制作】生姜洗净切成薄片同荆芥、苏叶、茶叶一起放入干净的锅内,加入清水约500毫升,置火上烧沸约5分钟,滗出汁,再加清水煎一次。两次取汁约500毫升,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得清亮药液装在盅内。锅内放清水约50毫升,烧沸后下入冰糖溶化,趁热过滤,再把糖汁对入药液内即成。
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方法,要以“望”、“闻”、“问”、“切”四诊参合进行准确辨证,然后对症下药。在辨证中所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各种不同形态的皮肤损害,灵活的运用各种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中医对于皮肤病的方法主要分为内治和外治,本文介绍一些皮肤病的中医内治方法。
1.疏风散寒法:主要用于风寒侵入人体,郁结在皮肤腠理之间导致的皮肤病变,多见于急性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冬天皮肤瘙痒症、遇冷复发的过敏体质。
2.疏风清热法:用于外感风热之邪客于皮肤导致的皮肤病变,也是多见于急性皮肤病,如热性荨麻疹、玫瑰糠疹。
风寒和风热导致的皮肤病,可以是与感冒的症状同时出现的,也可能是感冒之后才出现的皮肤病,还有可能是没有发生感冒症状,外邪潜入身体隐藏着,等时机成熟了才爆发出皮肤病。
3.清热利湿法:用于外感湿热,如:常居潮湿地,或沾染了雨露雾气等湿邪。也可以用于湿热内蕴,自己体内生出的湿邪,以及湿热下注导致的皮肤性病,如:脓疱疮、湿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软下疳等。
4.清热解毒法:用于热毒壅滞所致的皮肤病,如疖、痈、软下疳、梅毒、带状疱疹等等热毒盛的皮肤病。
5.清热凉血法:用于血热蕴毒,或是热入血分导致的皮肤疾病。如过敏性紫癜、红皮病、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很多皮肤病患者都需在清热的基础上加上利湿、解毒、凉血这些方法,几乎都是结合一起使用的。以红斑、脓疱、糜烂、渗出等皮损症状多清热之法。
6.温阳散寒法:适合用于阴寒之邪进入肌表,或是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变。但是这两种情况不一样,外界阴寒邪侵表的大多是在经络肌肉皮肤,如冻疮,局部皮肤苍白、紫绀、潮红等颜色交替表化,治法以:温经散寒。脾胃虚寒导致的皮肤病如,寒性荨麻疹、白癜风、吃冷的就过敏人群、治法以:温中散寒。
7.温补肾阳法:用于肾阳不足导致的皮肤病。患者伴有畏寒怕冷,穿再多的衣服也冷的现象,腰背、手脚长年冰凉。如,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
8.补肝益肾法: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皮肤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癜风、银屑病,红皮病、硬皮病。
凡是顽固的疑难皮肤病,都是多个脏腑一起发生了病变,并非治疗单一脏腑,在治疗的时候大多都是数个脏腑一起治,几种治疗大法合为一体。
9.益气补血法:用于病人久耗伤、素体气血不足的皮肤病。如慢性皮肤病、老年瘙痒症。以及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等症状
10.养血润燥法:用于血虚风燥或阴虚血燥所导致的皮肤病,如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皮肤干燥、脱屑、皲裂等症状。
益气补血,养血润燥这两种方法在临床时候也是经常融合一起的,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来缩短治疗过程。
11.疏肝理气法: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皮肤病,如黄褐斑、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 患有顽固性皮肤病的患者,一般都要结合此法治疗,散开内心抑郁,才能彻底治疗疾病。
12.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湿阻所致的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
13.搜风止痒法:用于风邪郁久,伏于经络肌肉,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荨麻症、过敏体质、老年皮肤瘙痒症。
14.活血化瘀法: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皮肤病,如盘状红斑狼疮、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结节性红斑等。大多皮肤病患者皆有夹瘀的现象,中医在治疗皮肤病的时候,此法用的较广。
建议以防风4克、丹皮2克、生地4克、山药4克、地肤子3克、虫蜕1克、川芎1克、当归5克、制甘草2克煎水服,一日三次,健脾养胃,进行内部调理。
儿童皮肤娇嫩,尤其是小婴儿皮肤角质层较薄,皮脂腺发育不完全,皮肤血管系统发达,所以小儿皮肤易受损伤、易出血,头皮、面部易长脂溢性皮炎,受冷后皮肤易硬化。鉴于以上特点,应根据年龄、不同性质的皮肤、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1/ 首先是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洗涤、沐浴一般以温水为宜,可适当应用一些儿童浴液及香皂,以除去皮肤上的皮脂、尘埃和污垢。干燥性皮肤最好不用香皂,以免皮肤更干燥,应用以中性及多脂儿童香皂为宜。
2/ 洗澡时尤其注意耳后、外耳道、颈部、腋下、腹部等处的清洁,内衣、被褥不宜用碱性大的肥皂及洗衣粉洗涤,洗后皮肤用毛巾擦拭干净,内衣漂洗多遍,以免刺激皮肤。新生儿出生后3-5天开始用温水洗澡,以后渐用香皂及浴液,需以清水冲净,洗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吸干,不可摩擦,洗后不必搽任何油脂,因过多的油脂会堵塞皮脂腺毛孔和汗孔,不利排泄,可在皮肤皱褶区扑粉。
3/ 小儿内衣、被单、尿布,以柔软的纯棉质为好,羊毛内衣、丝绸、尼龙、化纤等易过敏,引起瘙痒,甚至皮炎。头皮、眉部的黄色脂痂可让其自行脱落,较厚的脂痂可用些消毒的植物油软化后,再用干净的棉球擦去。儿童剪发尽可能用自己家的剪刀工具,以免传染头癣、脓疱疮等病。头发出汗后马上洗发、吹干,因为潮湿环境下易生头虱。小儿腋窝、腹股沟、颈部等皱褶部位皮肤易相互接触、摩擦,易积垢及糜烂,汗液不易散发,容易生痱子及感染,因此皮肤尤其是皱褶部位要清洁,保持干燥,衣服不宜过紧。
4/ 至于小儿手足是皮肤病的多发部位,过多地接触沙土、肥皂、水及橡皮泥、粉尘、浆糊等,刺激皮肤易引起沙土皮炎及接触性皮炎,手部潮湿时,又易患汗疱疹。
5/ 儿童大多喜欢穿橡胶底运动鞋、旅游鞋,再加上汗脚易患湿疹、足癣等皮肤病,当然奇痒难耐。小儿皮肤若是瘙痒,不要用力抓、热敷及洗热水澡,否则会适得其反。皮肤易过敏的小儿要少接触花粉、动物、皮毛、新家具的油漆、地毯及长毛动物玩具等,少食或不食鱼、虾、牛、羊肉及奶、蛋等易致敏的食物,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儿童皮肤受到侵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72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何为湿热体质症状
下一篇: 最近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