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医健康

脾虚湿热怎么治疗

中医世家 2023-06-25 17:40:40

脾虚湿热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

若湿热并重,腹痛痞满,呕吐不纳,舌白或黄,渴不引饮,大便泄泻,小便不利,或赤而短,舌苔黄滑者,治疗原则清热与燥湿并行,宜辛开清解法,可用王氏连朴饮。方药: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方中黄连、栀子苦寒,清热泻火燥湿。厚朴、半夏、石菖蒲三药相配,苦温与辛温并用,辛苦开泄,燥湿化浊。半夏又有和胃止呕之功。豆豉宣郁透热。芦根清热生津。诸药配伍,为燥湿清热之良方。

若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拟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用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若寒热互结,干噫食臭,心下痞硬,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脾虚湿热怎么治疗

吃一样的东西,处于同样的环境,为什么有的人对湿热特别敏感,容易因此犯病,有的人却安然无恙?专家表示,这是因各人身体状况不同所致,而所谓的“身体状况”,则主要在脾胃,中医专家认为,容易发生湿热疾病的人,脾胃一般比较虚弱,尽管很多人可能看上去胃口很不错。

并不一定无力或者疼痛症状才叫“虚”,所谓脾胃虚,是指其消化能力运化能力比较弱。当人体摄入容易诱发湿热的食物,虚弱的脾胃没有足够能力将其化解,湿热就会郁结在体内,反之,脾胃功能和能力变强,我们的湿热可能会把问题化解于无形。

湿热的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武月萍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脾胃湿热怎么办

5 玫瑰陈皮饮可舒肝和胃玫瑰陈皮饮具有疏肝和胃之功效。玫瑰,能够疏肝理气、和血止痛、调理肝脏。

陈皮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具有通气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和胃降逆的作用。而肝气犯胃主要表现为打嗝、恶心,胃气上逆,陈皮有降胃气的作用。

因此,玫瑰陈皮饮既能够疏肝,又能和胃止呕,是疏肝和胃的最佳代茶饮。我们取玫瑰花、陈皮、炒麦芽各5克,泡水饮用,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6 脾胃湿热怎么办一般来说,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便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在体内停留,久了就会阻滞气机。

而气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能量,气机堵在局部不动,淤久便会化热,所以湿热蕴结在脾胃之后,反映在脸上就是油光满面。除了满面油光之外,脾胃湿热还表现为胃脘痞满、口甜口腻等。

脾胃湿热和人的生活习惯脱离不了关系。“鱼生火,肉生痰,豆腐豆芽保平安”,即经常吃鱼易生火,吃肉容易生痰,而痰和湿都是水液不正常代谢的产物。

另外,饮食辛辣、情绪紧张以及过于劳累都能产生湿热。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过量饮酒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

冬瓜能清热化湿。冬瓜甘凉,能祛风逐湿,将冬瓜带皮煮汤,或喝冬瓜小豆饮,这些都可以调理脾胃湿热。

以冬瓜小豆饮为例,我们取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各20克,玉米须15克,赤小豆30克熬水食用,具有清热、止咳、利水的功效。

脾胃虚弱不是小事情,它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合理运动,且根据脾胃不好的提示信号,对症调理脾胃问题。

声明:部分来自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如何有效的治疗脾胃湿热的症状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脾胃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脾胃给我们发出来的信号,那当我们有了脾胃湿热怎么办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如何调理脾胃湿热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治疗脾胃湿热的方法

一、按摩法:

1、摩腹

【方法】先把这两个手叠在肚脐这个位置, 顺时针摩三十六,再逆时针摩三十六。 顺时针要越来越大,一圈比一圈大,然后逆时针,要一圈比一圈小,最后还要捂到这个肚脐上。

【功效】顺时针主要是泻法,用来去湿热。 逆时针是补法,可以起到健脾胃的效果。

2、提肛

【方法】把拇指放到中指根,攥起来,这个叫握固。 然后用劲儿收缩肛门就行了。

【功效】你别看这个小小的动作,不但能健脾,还能补肾 。这是咱们老祖宗,最长寿的那个老人叫彭祖养生健康的方法,几千年前就发明出来了,现在外国人也把咱这个学走了,为啥啊?

有许多疾病,像糖尿病以后, 神经源膀胱经常有尿不尽,残余尿,滴滴嗒嗒, 甚至严重的尿失禁 。

像糖尿病病人,也经常有拉肚子的,一天拉几十次,也有合并便秘,大便不通的 。

还有像男性的前列腺疾病,女性的阴道脱垂,子宫脱垂。

女的还经常有一种病叫膀胱过度活动症,就是经常想尿,尿不尽、尿急、尿失禁,有的人一听水管的水声就想尿,有的一咳嗽就尿出来了。

这些情况都可以练握固和提肛。

3、点压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有强壮的作用,就是有病治病,无病防身。有一句话叫?肚腹三里求?,肚子有毛病,腹部有毛病,都是扎足三里。实际上感冒、脑血管病,也可以扎足三里。

尤其到冬季的时候,推荐用艾条灸足三里。如果你没法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揉足三里,空闲的时候,就去点揉足三里就行了。

【方法】点揉足三里2~3分钟。

二、食疗法:

补养脾胃经典名方四君子汤

若脾胃虚症日久,可服用四君子汤调节。四君子汤主要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组成,党参能够健脾益气,为君药;脾胃气虚的人体内多湿,茯苓可健脾祛湿;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甘草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

四味药材配伍在一起,可使我们的脾胃气充足、祛除湿邪、充实肌肉,让人体的气力变得强壮,同时还可改善神疲、乏力、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

面色青黄是肝气犯胃的表现

中医五行五色对应五脏理论,面色又青又黄,为肝脾之色,是肝气犯胃的表现。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经常情绪紧张会造成肝气郁结,肝气郁结造成肝的气机紊乱,横逆犯胃。而胃气主降浊,肝气犯胃后胃气不降,就会出现打嗝、恶心或者胃疼等症。

玫瑰陈皮饮可舒肝和胃

玫瑰陈皮饮具有疏肝和胃之功效。玫瑰,能够疏肝理气、和血止痛、调理肝脏。陈皮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具有通气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和胃降逆的作用。而肝气犯胃主要表现为打嗝、恶心,胃气上逆,陈皮有降胃气的作用。

因此,玫瑰陈皮饮既能够疏肝,又能和胃止呕,是疏肝和胃的最佳代茶饮。我们取玫瑰花、陈皮、炒麦芽各5克,泡水饮用,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油光满面多是脾胃湿热

一般来说,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便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在体内停留,久了就会阻滞气机。而气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能量,气机堵在局部不动,淤久便会化热,所以湿热蕴结在脾胃之后,反映在脸上就是油光满面。除了满面油光之外,脾胃湿热还表现为胃脘痞满、口甜口腻等。

脾胃湿热和人的生活习惯脱离不了关系。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豆腐豆芽保平安?,即经常吃鱼易生火,吃肉容易生痰,而痰和湿都是水液不正常代谢的产物。另外,饮食辛辣、情绪紧张以及过于劳累都能产生湿热。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过量饮酒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

冬瓜能清热化湿。冬瓜甘凉,能祛风逐湿,将冬瓜带皮煮汤,或喝冬瓜小豆饮,这些都可以调理脾胃湿热。以冬瓜小豆饮为例,我们取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各20克,玉米须15克,赤小豆30克熬水食用,具有清热、止咳、利水的功效。

产生脾胃湿热的原因

1.感受外邪

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2.饮食不节

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脾与胃共为中土,生理上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湿热证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故称脾胃湿热证。

3.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878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