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口
(《江苏药材志》)
【异名】老虎脚迹草(《中国药植志》),见血住(《湖北科技》)。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轮叶排草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轮叶排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40厘米,全株具铁锈色柔毛。茎通常单出,甚少分枝。3叶轮生至多叶轮生,茎顶端的叶多数聚生,根生叶有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5厘米,宽5~12毫米,先端钝尖至渐尖,基部狭楔形;无柄。花密集生于茎端,外面花梗长于内面花梗;萼5裂,裂片线形,长约1厘米,背部突起,具长毛及不显著黑线纹;花冠黄色,5深裂,裂片椭圆形舌状,先端钝尖,或稍微缺,较萼片稍长;雄蕊5,长为花冠之半,花丝基部连合成筒;花柱约与雄蕊等长。蒴果近球形,径约4毫米。花期5~6月。果熟期6~7月。
生于山野。分布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山东、河南等地。
【采集】5~6月采收,晒干。
【功用主治】降血压,解蛇毒。
【选方】①治高血压症:每晚取轮叶排草三至五株。煎水一碗口服,连服三、四月。(《中国药植志》)
②治毒蛇咬伤;轮叶排草嫩头七个。打汁,冲冷开水一盅,一次服用。同时口含烧酒,在蛇咬处吸出其毒液(严防毒液下咽)。(《江苏药材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
取新鲜全草洗净,水煎浓缩后,加5%沙糖及适量防腐剂和矫味品,制成每50毫升含鲜草1两的糖浆备用。每日一次,每次50毫升,临睡前用温开水冲服。观察44例,服药16天。服药期间停服其他降压药物,但辅助药如亚油酸丸、复方芦丁等仍照常服用。按照1972年全国防治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座谈会规定的标准评定疗效,结果降压疗效属显效者2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症状疗效属显效者5例,有效30例,无效9例。症状减轻较明显者依次为头胀目糊、眩晕、颈项板硬、失眠、便秘。服药后有少数失眠或胃部不适,余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和药物反应。据观察,对原发性Ⅱ期高血压症,中医辨证属于阴虚阳亢而以阳亢为主的患者效果较好;对更年期妇女血压增高及肾性高血压的效果均不佳。
②止血
采用下列剂型内服、注射或外用。㈠煎剂:取见血住(黄开口)全草干品0.5~1两,鲜品2~3两,每日两次煎服。㈡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1克,肌肉注射,每次2~5毫升,每日2次;或供作外用止血。亦可制成葡萄糖见血住注射液,供静脉注射,每日2次,每次10毫升。㈢外用粉剂:将见血住晒干(不宜炒)研粉,密封高压消毒。用于外伤出血,将药粉撒于出血的伤口上,以敷料轻轻压迫,包扎,即可止血。此外,也可制成片剂、丸剂服用。临床共观察各种出血患者174例,用药后很快止血、完全痊愈的计186例(78.2%),出血量显着减少的共23例(13.2%),无效15例(8.6%)。经验证明,见血住鲜草比干品作用强;静脉注射剂较肌肉注射剂效果好。临床应用本品时,须配合其他药物进行病因治疗。
黄颡鱼常见疾病控制技术出处: 作者: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08年08月21日
黄颡鱼是我国淡水水体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黄颡鱼的病害也逐渐增多,危害加大。为此,提出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术。
一、机械损伤病因
由于黄颡鱼喜集群生活,其胸鳍和背鳍长有硬棘,在生产操作和运输中易造成鱼体皮肤擦伤、裂鳍等机械性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并以烂鳍和生长水霉为主要症状。
流行情况
主要为网箱分养操作及大规格鱼种长途运输后受伤。
疾病控制技术
在拉网锻炼、运输中要细心操作。出苗时,暂养网箱时间不要过长,并尽可能降低暂养箱的放养密度。运输用水中可以适量添加土霉素,鱼种入池或入网箱前要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或30%食盐水溶液浸洗消毒。
二、出血性水肿病
病因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最大,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易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疾病控制技术
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mg/L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食盐。
三、水霉病
病因
由水霉菌感染引起。水霉菌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异状,当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伤口且向内外生长与蔓延扩散,呈似灰白色的棉絮状附着物,病鱼游泳失常,焦躁不安,直到肌肉腐烂,失去食欲,瘦弱而死;若鱼卵上布满菌丝,则变成白色绒球状,霉卵成为死的鱼卵。严重危害孵化中的鱼卵和鱼体体表带有伤口的苗种和成鱼。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因在拉网、分箱、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疾病控制技术
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并掌握合理的放养密度。鱼种下塘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达到2mg/L浓度,2天后再泼洒1次。受精卵在孵化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水温最好控制在26~28℃,孵化过程中还要对受精卵进行再次消毒。
四、肠炎病
病因
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则肛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开鱼腹,患病较轻的鱼体食道和前肠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离群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肠炎病主要危害鱼种和成鱼。病菌感染可能来源于养殖水域的底层淤泥,鱼体摄食的浮游动物、水蚯蚓以及人工配合饲料中的鱼肉浆也有可能携带该病菌。流行高峰多发生在水温为25~30℃时。
疾病控制技术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不投喂霉变腐败的饲料,活饵应用2~3%食盐溶液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进行投喂;全池泼洒每立方0.5g二溴海因。
五、车轮虫病
病因
由车轮虫寄生引起。病鱼焦躁不安,严重感染时病鱼沿塘边狂游,呈“跑马”现象;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鳃丝和皮肤粘液上。主要危害黄颡鱼鱼苗、鱼种,多发生于春末秋初。
疾病控制技术
全池泼洒每立方0.7g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或用苦楝树叶30kg/亩煎煮后用汤汁全池泼洒。
六、小瓜虫病
病因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在病鱼的体表肉眼可见小白点,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粘液,可见大量小瓜虫。多子小瓜虫的繁殖适温为15~25℃,流行于春秋季。当过度密养、饵料不足、鱼体瘦弱时,鱼体易被小瓜虫感染。
疾病控制技术
用每立方福尔马林50~60g浸洗鱼体10~15分钟,同时,发病鱼池亦用福尔马林消毒;全池泼洒每立方2g亚甲基蓝,连续数次,每天1次。
七、锚头蚤病
病因
由锚头蚤寄生引起。发病初期,病鱼呈急躁不安、游动迟缓、鱼体消瘦等现象。寄生部位充血发炎,肿胀,出现红斑。肉眼可见锚头蚤寄生。4月~6月是流行季节。
疾病控制技术
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每立方0.3~0.4g,疗效显著。
八、营养性疾病
病因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过多或过少,饲料成分变性或能量不足,均会引起黄颡鱼的营养性疾病。常见症状有脂肪肝病、维生素缺乏症等。病鱼肝脏肿大,肝脏颜色粉白或发黄,胆囊肿大,胆汁发黑,胰脏色淡。病鱼零星死亡。
疾病控制技术
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用量。
在养殖黄颡鱼常见疾病的控制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不施用未经过发酵的粪肥。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⑥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⑦发现鱼病,及时诊治。应注意:黄颡鱼为无鳞鱼,对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等药物比较敏感,尤其要慎用。
雄黄(燥湿,祛风,杀虫,解毒)
详见/zhongyi/zt/zytpzt/kwlhhsl/140295.html
雄黄的化学成分是AsS,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硫化物矿物,又名鸡冠石。单晶体通常细小,呈短柱状,少见,一般以粒状或块状集合体产出。长期暴露于日光下会变为粉末状。板状解理良好。雄黄常呈橘红色,条痕呈淡橘红色,与辰砂相似,但辰砂的条痕颜色鲜红,呈油脂光泽。摩氏硬度低,为1.5-2,比重3.48。
雄黄与雌黄、辰砂和辉锑矿紧密共生于低温热液矿床中。雄黄与雌黄是提取砷及制造砷化物的主要矿物原料。雄黄是中国传统中药材,具杀菌、解毒功效。民间用它做雄黄酒,在端午节时饮用。
.cn/200503/ca640580.htm
雄黄是一种天然结晶矿石,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多用于皮肤病和毒虫咬伤等的治疗。
1.治带状疱疹:雄黄20克,大黄3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或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或用雄黄、明矾各10克,琥珀3克,共研末过筛,用凉开水调成糊状。用消毒棉签蘸药涂于患处,随干随涂;或雄黄、大黄、冰片各等分研为细末,以麻油调涂患处,每日数次,连续用药7-10天可愈。
2.治手指急性化脓性感染:雄黄3克,鲜猪苦胆1个,白酒少许。雄黄研末,与酒同装入猪胆内调匀,将患指洗净后伸入猪胆内浸泡。一般2-3日可愈。
3.治皮肤瘙痒症:雄黄6克,花椒10克,艾叶10克,防风10克,共入锅加水2000毫升煎煮lO分钟,待适温时擦洗患处,即可止痒。适用于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过敏等症。
4.治蜈蚣咬伤:雄黄、枯矾各等分,混合研末,以白酒调匀,外涂伤口。
5.治毒蛇咬伤:雄黄15克,白砒5克,樟脑15克,冰片2.5克,共研细末,以纸卷药,搓成圈筒,然后点燃烟熏被咬处,直到流出紫黑液,以液尽为止。
6治蛲虫:雄黄1.9克,干花椒9克,研末,用棉花包成小球,在麻油里浸透。睡前塞入肛门,第2天清晨即可排出蛲虫。
7.治鼻息肉:雄黄4克,杏仁3克(研末),轻粉3克,麝香1克,共调匀,密封备用。用时以药棉蘸药粉少许涂鼻息肉。每日1次,连用7日可愈。
8.治腮腺炎:雄黄3克,蓖麻仁3l克,共捣烂成泥状,敷贴患处。每日换药2-3次,可冶流行性嗯腺炎。
9.治疥疮:雄黄、川椒各125克,硫黄500克,蛇床子、大枫子(去壳)、木鳖子(去壳)、樟脑末和苦参各60克,猪板油500克。将川椒、蛇床子、苦参、大枫子、木鳖子分别烘干,共研细末,过120目筛;雄黄、硫黄共研末过筛,与上药调匀;将猪板油放锅内加热煎油,去渣取油待凉,然后加上药末调匀,同时加入樟脑末调匀,装瓶备用。用时先将患部洗净擦干,再涂上药膏。每日1次,连用3天显效或痊愈。
10.治汗斑:雄黄、硫黄、密陀僧、枯矾、硼砂各30克,蛇床子50克,樟脑、轻粉各10克,冰片5克,研极细末,过120目筛,贮瓶经高压消毒,密封备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拭干,取药粉少许加醋精适量调成稀糊状,用鲜生姜切片蘸药反复用力涂擦患处,每天3-5次,每次搽至皮肤发红,7天为1个疗程,直至皮疹完全消失。
11.治口疮:鸡肝1具,雄黄10克,冰片5克。将鸡肝放瓦上焙干,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患者取坐位,张开口,充分暴露病灶,将药粉涂在溃疡面上,每天4-6次。
12.治脓疱疮:雄黄、炒龟板、炒黄连各100克,冰片30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少许撒于疮面。
注意:雄黄的化学成分为二硫化砷。雄黄加热后,经化学反应会转变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平时我们所称之“砒霜”,有剧毒。我国民间在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风俗,有的人因喝雄黄酒而发生急性或慢性砷中毒,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引起注意。
/bfmf/pfmf-pfb/qt/200503311620225167.htm
中药矿物药雄黄可治疗痛疽疗疮,疥癣,虫毒蛇伤,虫积腹痛,疟疾,惊痫等证。本实验采用较成熟的DDC-Ag法对其生品及不同用水量,不同浓度醋正品中砷含量进行测定,研究雄黄在炮制过程中,砷含量随水飞用量和醋液浓度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说明雄黄经过炮制后可除去或降低毒性。
/china/paozhi/000481.asp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53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耆茎叶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黄荆子能治什么病